汉语知识量词、数词、代词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习乎?”
第16页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天天屡次反省自己: 替人家谋划却不忠心吗?和朋友交 往却不诚信吗?老师传授知识却不 复习吗?”
第17页
分析文义
同“又” 顺承
顺承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立下志向
第19页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升涵养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涵养过程可分为几 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身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第20页
课文探究
• 2、道德涵养最高境界是怎样?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恪守道德规
• 省略句: • 能够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第51页
第6页
量词使用规律
1、降低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 2、翻倍概念不要混同;10一番应是20,10 两番应是40。 3、注意“增加到” 和“增加了”;“增加 到”包含底数,“增加了”不包含底数;
4、数词表述不要出现矛盾;如“近” 不能和“余”同时出现;
5、数词表述不能重复烦琐;“约”“大 约”、“左右”“大约”;
•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曲胳膊当 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不坚守道义 却发大财、做高官,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 上浮云一样。”
第32页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人道德涵养。 • 乐趣在简单生活中,不义之财
不取,不仁之官不做,富贵荣 华都是过眼云烟!
第33页
分析文义
几个
在其中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第8页
有量词还含有褒贬色彩。 如:“两位青年工人帮助民警抓住 了一伙歹徒。” 量词“位”含有尊敬感情色彩;而 量词“伙”,却含有藐视感情色彩。 大多量词没有什么感情色彩;
第9页
一、代词分类。 代词 1、代替人或事物人称代词; 2 、含有指示作用指示代词,如
“这儿”、“那儿”、“那样”、 “各”、“每”;
• 能够为师矣 • 古:能够、凭借。 • 今:可能、许可。
第44页
古今异义
• 饭疏食饮水 • 古:粗劣 • 今:疏通、疏散。
• 饭疏食饮水 • 古:冷水 • 今:无色无味无臭液体。
第45页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古:普通人 • 今:无学识、无智谋人。
• 吾日三省吾身 • 古:屡次 • 今:数词,三。
• 孔子说:“学习知识而且按时复习, 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 不也很高兴吗?人们不了解我,我 却不生气,不也是个君子吗?”
第15页
分析文义
天天
我 名词作状语 屡次 反省
• 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
xǐng
替 出主意 转折
转折 老实
为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
传授知识
动词作名词
乎? 传
第48页
一词多义
• 为: • 能够为师矣 • 为人谋而不忠乎
当、做,成为。 替
•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了解 知道
第49页
一词多义
•而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博学而笃志
表转折,相当于“却”。 表顺承 表并列
•其 • 仁在其中矣 • 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 他人
第50页
特殊句式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圣人”,战国时期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孔孟”。
第13页
分析文义
按时
学习 顺承(名词作状语)复习
• 子曰:“学 而 时
习之,不
也是 同“悦”,愉快。
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了解 转折 生气
人不知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14页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而且从中取 得新领悟,能够凭借这一点成为老 师了。
第23页
分析文义
转折 迷惑 转折
疑惑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索,就会感到迷茫 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第24页
分析文义
品德高尚
屠夫非常困窘紧迫,恐怕前后一起受 到狼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 麦场,打麦场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 场里,覆盖成小山(似)。屠夫于是 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 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 睛朝着屠夫。
第1页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 似蹲坐在屠夫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眼睛 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 用刀砍狼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 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 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 击屠夫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二分之一, 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后面砍断了狼 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那 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 方。
善者而
顺承
跟从、学习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34页
分析文义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 定有能够作我老师人。我选择他优点 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地方就引认为 戒,改掉自己缺点。”
第35页
分析文义

流逝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独立
迷惑
自然规律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
超出 规范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第18页
分析文义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我十五岁在学习上立下志向,三十岁能在 社会上独立行事,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 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能 听得进不一样意见,到七十岁才能够随心 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6、数量词和后面中心语不能搭配不妥; 7、注意表示集体概念词(不可数名词)和
第7页
修改病句并指出语病类型 1、今年农民烤烟收入因雨灾降低了 两倍。 2、今年玉米收入在去年10万斤基 础上增加了两倍,今年应是20万斤。 3、我们班学生留长发大约10个 左右。 4,今年“两免一补”,全校有46 多个学生们得到救助。
第38页
分析文义
军队
普通人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
改变
夺志也。”
第39页
分析文义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 可夺志也。”
• 孔子说:“军队能够改变主帅,普 通人却不可改变志气。”
第40页
分析文义
广泛 并列 坚定
恳切
•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

并列
仁德
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忍受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
忧愁、清苦。
贤哉,回也!”
乐于学、 乐趣。
第25页
分析文义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贤哉,回也!”
• 孔子说:“颜回品德高尚啊!一箪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小屋里,他人都忍受 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乐 趣。颜回品德高尚啊!”
第41页
分析文义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 近思,仁在其中矣”
• 子夏说:“广泛学习,坚定志向, 遇事能恳切地向他人发问,多考虑 当前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第42页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第43页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 古:道德上有涵养人。 • 今:泛指品德高尚人。
3、疑问代词。“哪里”、“谁”、 “哪儿”、“怎样”、“什么”等
第10页
依据详细语言环境,填对应代词。
1、又一次—让农场里一只胖大白鸭 代孵,——小家伙却高高兴兴地跟在——后 面,好像——是——真正母亲似。 2、晚上我们通常把——关在屋里睡觉,早 晨一放——出来,——总迫不及待地 来找——。——聪明得很,不要多久,就知 道在——能够找到我了。 3、我们家客人经常会在这棵树前一站半天, 想不出——、——把——打扮成这个模样。

不舍昼夜。”
舍弃、停。
第36页
分析文义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流逝时光就 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第37页
课文探究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 本章利用了什么修辞?表示效果怎
样? • 比喻 •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
间飞逝,生动形象地说明时间宝贵。
第11页
《论语》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弟子及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 以语录体为主,统计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 “四书”。共二十篇。
• 宋代赵普:“半部《论 语》治天下。”
第12页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 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 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 家,儒家思想创始人。相 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 十二人。
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 3、我们从这一章中能够得到什么
启示? • 道德涵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要经过长久学习,循序渐进。
第21页
分析文义
旧知识
复习 形容词作名词 顺承
• 子曰:“温 故
而知
能够 凭借
可 以 为师矣。”
新领悟 形容词作名词
成为
新,
第22页
分析文义
• 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 矣。”
第5页
读例句,填数量词,寻找数量词使用规律。 1、胳膊上架着鹰,有时头上蒙着——皮子。 2、那——声音是清脆,是嘹亮。 3、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友好 交响乐。 4、蓦然看见在窗外——漂亮雪景当中,有 ——小鸟跼蹐缩缩地在寒枝梢头踞立,正在 啄食——残余冻僵果儿,禁不住那 料峭 寒风,滚成————雪团。 5、在啄食——干枯叶子。
第26页
课文探究
•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 学习 、 安于 贫困 品质。
• 吃得简单,住得简陋,他人受不了清 贫,耐不住寂寞,颜回却很淡定,因 为他乐趣在读书学习上!
第27页
分析文义
代词,学问。
• 子曰:“知 之
了解、知道。
……人
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喜欢、兴趣。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第28页
第2页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 被杀死了,禽兽坑骗伎俩能有多少 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第3页
汉语知识 数词、量词、代词
第4页
一、数词分类: 1、表示确数; 2、表示概数; 3、表是序数。 二、量词:表示单位词,如“个” “台”、“条”、“只”等。分为: 1、表示事物单位; 2、表示度量衡单位; 3、表示动作行为单位。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说:“了解怎么学习人,不如 兴趣学习人;兴趣学习人,不如把 学习看成乐趣人。”
第29页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高 兴,而兴趣 是最好老师!
• 这一段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示 效果怎样?
• 顶真。 • 学习三个层次层层推进,使说理愈
第46页
词类活用
• 学而时习之 • 时: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 吾日三省吾身 • 日:名词用作状语,天天。
• 温故而知新 • 故、新:形容词用如名词,旧知识、新体会。
第47页
词类活用
• 传不习乎 • 传:动词用如名词,传授知识。
• 饭疏食饮水 • 饭:名词用如动词,吃饭。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乐:名词意动使用方法。以……为乐
加透彻,令人信服。
第30页
分析文义
吃 名词作动词
• 子曰:“饭
粗劣 冷水 弯着胳膊
疏食饮水,曲肱
gōng
乐趣
表转折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
顺承
正当伎俩,坚守道 义。
贵,于我如浮云。”
对于
第31页
分析文义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