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重要考点练习卷: 辩证的否定观与创新意识-最新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的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蝴蝶的生命史为:蝴蝶幼虫出生10天左右后发育成成虫,成虫45天后变成蛹,而蛹要经过地底下几个月的漫漫长眠才能化蛹成蝶,开始它最灿烂的历程。
从哲学上看,化蛹成蝶的过程说明
A.事物的量变过程也就是质变过程,二者是统一的
B.事物的发展过程是自身的辩证否定过程
C.辩证否定是先肯定后否定,先克服后保留的过程
D.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的过程
【答案】B
2.阅读表格:销售方式变革的三个阶段。
表格中前后两种“自产自销”体现了
①辩证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彻底否定
②辩证否定观是发展的环节,是扬弃
③辩证否定观是联系的环节,有保留
④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有创新意识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3.《荀子·劝学》中有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这里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B.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
C.事物的发展是从质变开始的
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答案】D
4.英国历史学家西蒙沙玛在《风景与记忆》一书中写道,风景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自然。
它是投身在木、水、石上的想象建构。
这种建构与知识结构有关,更与个人和集体记忆密不可分。
这种“想象的建构”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②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③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答案】A
5.创新,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
创新教育,是教育界一个常新的话题。
当今时代,知识与创新主导了社会的发展进行。
对于知识创新时代的中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回答问题,而是提出问题。
从哲学上讲,这说明A.哲学起源于对实践的追问
B.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思维决定着存在的基础状态
D.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答案】D
6.原创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是浮萍,不是断线风筝。
优秀的原创作品,恰恰是具有历史承继的脱胎换骨与凤凰涅槃。
这表明,实现原创需要
①打破常规坚持否定立场
②坚持“扬弃”的观点,实现矛盾统一体的破裂
③克服旧事物建立新事物
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D
7.将国外电视节目制作的创意和运营模式与本土化的包装和创新相结合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一经播出,就受到广大观众欢迎。
这说明
①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③要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④文化创新坚持拿来主义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答案】D
8.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思维是“特区—优惠政策”模式,通过局地开放、优惠政策来吸引生产要素流入。
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强调贸易投资便利化,推动制度创新,强调“可复制、可推广”。
这一变化表明A.“复制”别人的经验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自身的发展
B.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C.我国对外开放的实践活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答案】B
9.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创新。
一字之差,大不一样。
自我创新,是什么都自己来。
而自主创新,是在开放的前提下创新。
借助前人的肩膀,吸收世界好的东西,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加创造,这是经济规律。
从哲学上看,自主创新与自我创新大不一样,表现在
A.是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是否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C.是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D.是否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答案】D
10.材料一我国历史上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
当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新时期的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材料二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条红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红线。
地处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江苏省常州市近两年仅城区拆迁就有70万平方米,他们依靠规划、政策把群众利益处理好,没有出现一起突发事件。
几年来年全市实现了群众来信来访、刑事案件发案率、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人大政协两会代表意见和贫困人口总量的“五个稳中有降”,常州市和谐社会建设的经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坚持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尊重群众、尊重基层干部、尊重媒体,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从“和为贵”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哲学知识谈谈常州市是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答案】(1)①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从“和为贵”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人类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理想的认识的深化发展。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和为贵”思想的既克服又保留,是对古人和谐思想的“扬弃”,是对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
(2)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物质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常州市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化解社会矛盾,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
②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常州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善于抓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
常州市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尊重媒体,坚持在发展中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1.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我们必须不断创新。
【答案】(1)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②当今世界正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和产品更新加快,如不进行创新,单靠引进,将会逐步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②我国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
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
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
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
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1)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
【答案】辩证法对现存在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奋力创新的勇气;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毅力;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大、类型多、处理快、价值高等特征。
人们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多视角、全方位挖掘数据,梳理、分析相关信息,为生产生活服务。
大数据正在成为政府改革和转型的技术支撑。
甲市××局用大数据核对17.4万保障房申请户的户籍人口、住房等海量信息,很快检出1.7万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户。
乙市整合卫星、气象、交通、市政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合理调配公安、消防、城管等方面的力量,协同应对一场百年未遇的台风和暴雨,避免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2)大数据促进了认识的发展,运用创新推动思维发展的哲学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①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实践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②大数据的运用创新了处理数据信息的方式方法,推动了思维方式的发展。
③新的认识工具的运用,拓展了认识的对象,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和水平。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审题,首先审设问,确定理论分析角度是认识的发展和创新的作用,据此回忆课本相关知识,可以考虑认识工具有利于提高人的思维水平;思维方式归根到底由实践决定的。
其次审读材料,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联系大数据处理数据信息的方式方法,考虑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
14.材料三“互联网+”激活中国制造
当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亟需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3)材料三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
【答案】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旧的发展模式,提出和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积极利用“互联网+”提升创造力,建设制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