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9单元文化与生活微课堂15主观题对文化的作用的考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堂15 主观题对文化的作用的考查
[2020·全国卷Ⅲ,40(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
“九曲黄河万里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
中华民族始终在与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
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信息①伟大号召,动员和激励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拦洪、修复生态,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千古难题之旅。
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信息②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
2019年9月,习近平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
他深入剖析了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理要信息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习近平关于黄河治理的信息④战略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动指南。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新中国黄河治理交出优异答卷的原因。
即时应用——高考这样训练与巩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有“贵义”“行义”、责任为重的深厚传统。
从“君子自任以天下为重”,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传统一脉相承,对今天中国人的行为和价值选择产生了深远影响。
面对新冠疫情,从政府到社会各界信息①坚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对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白衣天使们逆行援鄂,治病救人;在机场、社区、路口、隔离点,日夜辛劳的防疫人员严防死守;倡导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承担大国责任,信息②正是对中华民族责任担当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责任担当精神对于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重要作用。
1.(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2020·天津卷,13)阅读一本好书,能让生命变得更有质感,充沛内心的力量。
有的人遇到生活的磨难,却在书籍中获得了勇气;有的人囿于琐碎的日常,却在书籍中拓宽了天地;有的人尽管身处贫穷,却在书籍中收获了精神财富。
读好书( ) A.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生
B.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根本途径
C.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D.既能产生精神力量,也能产生物质力量
A[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好书传递的是优秀文化、健康文化,通过读好书可使我们的人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塑造,A符合题意。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而不是根本途径,B说法错误。
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C说法错误。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直接产生物质力量,D中“也能产生物质力量”说法错误。
]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2018·天津卷,7)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
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
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
由此可见( )
A.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
D.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
A[题干指向文化对人的影响,B强调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C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
D错误,书信承载的历史不都是指向中华民族精神;A符合题意。
]
3.(文化塑造人生)(2016·江苏卷,21)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
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
材料表明(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A[“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这句话告诉我们材料的主旨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符合这一主旨的只有①②。
文化多样性指的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点,与材料无关,材料也没有指出科学技术和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关系,所以③④不选。
]
4.(文化对人的影响)[2017·江苏卷,34(1)]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
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
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经典诗歌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的原因,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具体分析。
[答案]经典诗歌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经典诗歌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经典诗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