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丽水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 (2017八上·山西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而”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 . 濯清涟而不妖
B .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 . 盗窃乱贼而不作
D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2. (1分) (2019八下·台州月考)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dài________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

(《社戏》)
②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kuàng________里转。

(《回延安》)
③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ī________绊,容不得闭塞。

(《安塞腰鼓》)
④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mù________,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灯笼》)
三、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3. (6分) (2020七上·义乌期末) 古诗文默写填空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________,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气蒸云梦泽,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 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5)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6)渡头余落日,________。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7)《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8)《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巧用典故,写出旅况凄凉萧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
4. (1分)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________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________ ④大王加惠 ________
⑤弗敢易________ ⑥且秦灭韩亡魏________
⑦故不错意也________ ⑧请广于君________
⑨而君逆寡人者________ ⑩轻寡人与________
5. (16分) (2017九上·海宁开学考) 文言文阅读
楚庄王欲伐越
楚庄王欲伐越①。

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给文中画波浪线句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
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2)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臣愚患之(________)②丧地数百里(________)③自见之谓明(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
6. (10分)名著阅读,按要求答题。

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跃马挥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自然环境顽强斗争;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之后,克服困难从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

他的那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的名言,成为一代人的座右铭。

(1)该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

可用一句话书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他”是_________,从他身上你获得人生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
7. (15分) (2019九上·宁波月考)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

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

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
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

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

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④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

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

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

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⑤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

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⑥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⑦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

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

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

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⑧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

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材料二)
(材料三)
①形成长期记忆的第一步是付出注意力。

如果你对周围的世界关注度不足,大脑根本不会把你体验到的感觉存储下来。

大脑通过连接神经细胞形成长期记忆。

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越强,你的记忆就越鲜明。

神经连接的大网将所有感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段记忆:某个场景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摸起来是什么感觉,闻起来是什么气味。

但是,如果你没有付出注意力,外部信息甚至没有进入你的短期记忆,那么你的大脑自然无法形成长期记忆。

②科学家做了一项实验,让几百位受试者在没有导游带领的情况下自行游览了一座教堂。

游览过程中,受试者需要依据指令记录一些细节,例如“教堂中十字形的平面结构”,或者重观察“宏伟的入口上方欢迎你的青铜天使”。

一部分受试者携带着配有摄像头的iPod或手机,他们需要按指令拍摄照片,另一些受试者什么都不带。


览结束后一周,所有受试者都需要接受突击测试,研究者会询问他们在游览过程中理应记得的一些细节。

结果发现,不带相机的受试者在10道题里大约能答对7道,而带了相机的受试者二者的区别细微却不容忽视,就像从C到D。

③从事这项研究的心理学家坦普尔顿表示“相机会让人分心,让我们无法专注于当下的体验,所以记不住那些本应专心欣赏的东西。

现今无所不在的智能手机就像是插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巨大干扰源”。

(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很少混淆。

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

因此,老师在上课时适当板书,有助于学生记忆。

B . 朗读之所以有助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是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C . 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但并不是对所有情况适用。

D . 记忆分感觉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材料三主要阐释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2)根据三则材料,你认为要怎样才能保持更长久的记忆?
(3)根据材料二,得出两条有意义的结论。

(4)材料三第②段中,举了两组受试者参观教堂后测试记忆力的实验,这两组受试者在参观时的任务有何不同?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请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

(5)现在有8个词语:后座、麻雀、呼呼、傍晚、爸爸、学校、宠溺、回头。

请你根据材料相关知识,说说要采用什么方式才能更好地记住这8个词语?并写出这么做的理由。

8. (13分) (2019九上·朝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千里江山图》除了在绘画史上的价值之外,从另一角度衡量,画中所表现的建筑物数量多,类型丰富,对于了解宋代建筑,特别是建筑的布局,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我们现在研究宋以前的建筑时,最感材料缺乏的是住宅。

那时的宫殿、祠堂、寺刹等建筑多少还有些实物或遗址保存下来,而住宅建筑由于坚固性和工程质量都比宫殿庙宇差,又在经常使用,很容易损毁改易。

目前所看到的古代住宅最早的建于明前期,再早的住宅迄今尚未发现。

要了解明以前的住宅只能求之于文献、绘画等资料,其中绘画是形象资料,尤为重要。

现存宋元绘画中保存古代住宅资料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当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和此图。

《清明上河图》所画是汴梁城乡建筑,以商店为主,兼有一部分住宅。

画中对建筑物的构造、装修细部有很详细的描绘,但因为画面取景较近,剪裁较精,所画街景建筑物又较密集,在表现建筑全景布局方面就难于兼顾,因此,《清明上河图》所提供的住宅全景和布局的资料不是很多。

在这方面《千里江山图》有其优点,它是宋画中表现住宅村落及其周围的山水全景最多的一幅。

当然,也有人对《千里江山图》的建筑价值提出质疑。

这幅画表现的是江南水乡之景,是创作而不是写生,加以当时画家只有十八岁,不可能有很多的经历见闻,所以画中所表现的除本人所体验的,必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前人
作品中吸收过来或是受师友启发而来。

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一方面,既然不是专门描绘某一特定地点,而是泛写江南,画中在某些方面会夹杂有一定的想象成分;既然会吸收前人之作,画中就会有较早一些时候的情况,所以不能把它和写实作品同等看待,把所画内容一一信以为真,也不能用它做为判定时代的严格依据。

另一方面,正因为它画的不是一个具体地点,它就不太受那些具体实物的限制,它所反映的就不是某个具体的、现实的建筑物,而是当时人们常见的建筑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可能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意义。

这一点,对那些在画中多次出现的建筑形式来说,尤其适合。

因此,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因素并不难处理,只要正确估计,这幅画中所提供的建筑形象,仍不失为了解宋代住宅建筑的重要资料。

又由于我国建筑形式发展缓慢,我国后世乃至近代的民宅都能在《千里江山图》中找到影子。

(节选自傅熹年《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北宋建筑》)
(1)阅读材料二,下列对《千里江山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清明上河图》和《千里江山图》是保存古代住宅资料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两幅绘画作品。

B . 《千里江山图》中村落与山水相依,反映了古人的实际居住情况。

C . 《千里江山图》中的建筑富有概括性,反映了当时人们常见的建筑形象,因此可以作为判定建筑物时代划分的依据。

D . 陆游有诗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时代农家的住宅形象有可能出现在《千里江山图》中。

(2)“山水城市”的概念由钱学森先生于1990年首先提出,是在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基础上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

清华大学建筑专业教授吴良镛认为“山水城市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其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环境’(以城市为代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聚居环境。

”如果你是一位城市环境规划师,应该重点做哪些事?
重点研习________(选填人名)的文学作品。

(双选题)()
A . 王维
B . 辛弃疾
C . 马致远
D . 陶渊明
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9. (6分)阅读诗歌《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 .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 . “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 . “生”与“入”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 . 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阔”是本诗的传神之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
10. (1分) (2017八上·崆峒期末)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文题一】声音无处不在,风声、雨声、笑声、歌声、电话那头的叮嘱声……总有一种声音在你耳畔响起,牵动你的心灵。

请以“有一种声音牵动我心灵”为题作文。

【文题二】生命之中,总有令人难以忘怀、久久回味的那一刻,也许是你摆脱烦恼的欣慰之后,也许是你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你顿悟亲情的温暖之后……
请以“那一刻,我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①选择文题二须把文题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情感真实;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答案:2-1、
考点:
解析:
三、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答案:3-1、
答案:3-2、
答案:3-3、
答案:3-4、
答案:3-5、
答案:3-6、
答案:3-7、
答案:3-8、
考点:
解析: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答案:5-2、
答案:5-3、
答案:5-4、
考点:
解析: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答案:6-1、
答案:6-2、
考点:
解析: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
答案:7-1、答案:7-2、答案:7-3、答案:7-4、
答案:7-5、
考点:
解析:
答案:8-1、答案:8-2、考点:
解析:
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考点:
解析: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答案:10-1、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