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十一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九章 压强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第十一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九章 压强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一、选择题
1.装有水的塑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水对瓶底的压力为1F ,瓶底对桌面的压强为1p ;将瓶倒置后(如图乙所示),水对瓶盖的压力为2F ,瓶盖对桌面的压强为2p ,则( )
A .12F F =
B .12F F <
C .12p p =
D .12p p <
2.下列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通常情况下空气的密度约为 1.29g/cm 3
B .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2.5⨯105 mg
C .一位初中生游泳时排开水的体积约为 0.5m 3
D .行走在水平地面上的人对地面压强约为 5000Pa
3.将某圆台形状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1kg 水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p 0;装3kg 水时,刚好把容器装满,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2p 0,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 ,则
A .容器如图甲放置,F >30 N
B .容器如图乙放置,F >30 N
C .容器如图甲放置,F <30 N
D .容器如图乙放置,F <30 N
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大于乙的边长。

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 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1
B .若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2
C .若甲、乙质量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1
D .若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2
5.如图甲是我校某生毕业后收到的可乐定制礼物,该生打开瓶盖喝了些后将其置于桌面上,此时液体对瓶子底部的压强为p 甲,液体对瓶子底部的压力为F 甲。

若将其倒立,瓶盖受到的压强为p 乙,瓶盖受到的压力为F 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p F p F ==甲乙
甲乙 B .p F p <>乙乙甲甲,F C .p F p F >>甲乙甲乙 D .p F p F <<甲乙甲乙
6.如图甲是西南大学校内的一座塑像,其基座结构类似于图乙和丙的模型。

若A 、B 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其边长分别是20cm 、30cm ,密度之比ρA :ρB =3:1。

将A 放在水平地面上,B 放在A 的上面,A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100Pa(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乙中,物块A 对地面的压力为204N :
②.物块A 的密度为1.2×103kg/m 3;
③.图乙中,B 对A 的压强为6000Pa ;
④.若将物块B 放在水平地面上,A 放在B 的上面(如图丙),要使B 对地面的压强为2800Pa ,应将物块B 沿竖直方向切去13 A .只有①、②、④正确
B .只有①、②、③正确
C .只有①、②正确
D .只有③、④正确 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同,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 .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体积后,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大
B .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厚度后,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大
C .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质量后,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大
D .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体积后,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小
8.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容器,底面积相同,装有等高的同种液体如图所示.若容器重不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力
B.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它对桌面产生的压力
C.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等于它对桌面产生的压强
D.两容器对桌面产生的压强相等
9.如图是表示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 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 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p A:p B
A.1:1 B.2:1
C.4:1 D.8:1
10.如图是用同一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时的实验情景,此现象可以说明
A.液体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B.液体压强跟液体的深度有关
C.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相等
D.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填空题
11.1949年,我国成立第一支海军舰队,时至今日,这支诞生在战火中的军队已成立70周年.201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大阅兵活动在山东青岛举行.下列三幅图是举行阅舰式时的情景:
(1)如图a所示,海上舰艇护航编队在距离较近时,一般采用后“前后”队列,而不采用“并排”队列,这样的列队形式是防止因流速越大、__________带来的危害,造成碰撞翻船事故.
(2)图b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032型潜艇,为单轴、双壳体、水滴线型是现役中国乃至全球最大常规动力潜艇,最大潜深200m,此处海水产生的压强约为2×106 Pa,以此数据计算:海水对“蛟龙号”每100cm2外表面产生的压力为__________N;“蛟龙号”在海里上升是通过改变_________(选填“浮力/重力”)而实现的.
(3)图c是国产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时的情景,“辽宁号”航空母舰是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该航母满载时的排水量是67500t,表示它浮在海面上排开的海水质量是67500t,此时航母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N;当质量为33000kg的飞机飞离航母后,此时航母排开海水的体积将变小________m3.(g取10N/kg,ρ海水=1.1 ×103 kg/m3)12.甲、乙两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都为P,现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各切去一半,如图(a)所示,则剩余一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_________P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将切下部分互换位置替放,如图(b)所示,此时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P乙′与P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一个装满水的饮料瓶,正放在水平桌面上时,水对瓶底的压强为p a,压力为F a,桌面受到压强为a p',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水对瓶盖的压强为p b,压力为F b,桌面受到压强b p',则p a_____p b,F a______F b,a p'______b p'。

(均选填“>”、“=”或“<”)
14.在研究“液体沸点与液面气压关系”的实验中,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如图甲所示,待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
15.如图所示,在河中间固定一个细长圆管,管内有一轻质活塞,活塞下端位于水面,面积为1厘米2,质量不计,大气压强为51.010 帕.现将活塞缓慢提高15米,则在该过程中外力对活塞做功______J .(g 取10N/kg )
16.如图所示,某圆柱形容器中盛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它们的密度分别为ρ1、ρ2,液体的深度分别为h 1、h 2。

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

17.如图所示,A 、B 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等质量的不同液体a 、b ,且液面等高,则试管底部所受压强P a ______P b .(填“>”、“<”或“=”)
18.一次飓风发生时,屋外气压急剧降到9×104Pa ,这是因为_____,当时门窗紧闭,可以认为室内气压是标准大气压,粗略取作1×105Pa .若室内屋顶的面积是100m 2,这时屋顶所受到的内外压力的差值可达______ N ,足以将屋顶掀飞.在风暴经过的地区,紧闭的玻璃窗上的玻璃可能破碎.破碎的玻璃片通常向______飞散(填“屋内”或“屋外”).
19.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瓶子,内盛部分饮料,瓶口用塞子塞紧,倒过来时,液体对瓶塞的压强比原来对瓶底的压强_____,原因是_____ ;瓶子对桌面的压强变_____,原因是 _________。

若瓶子内盛满饮料,倒过来放置时,液体对瓶塞的压强与原来对瓶底的压强相比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

20.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台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深度相同的水,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a_____p b,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a_____F b,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a_____F'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实验题
2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末开展一次登山活动,他们想利用随身携带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相关用品测量山顶的大气压.测量方案如下: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针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
B.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使线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针筒,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C.读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积V;
D.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
请根据他们设计的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测量中,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_____(选填“针筒”或“活塞”)的压力,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研究对象处于_____状态.若不考虑其它因素,根据_____的知识可知,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大气压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实验时同学们发现注射器顶端装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会使测量结果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同学们联想到去医院打针的情景,可采取简单的办法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你的方法是_____.
(3)测量前,有同学建议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然后将其插入针筒中,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活塞的密封性好;二是可以_____.实验过程中他们让弹簧测力计和注射器保持在水平方向,可以减小_____对实验的影响,从而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
(4)若同学们用图乙中B注射器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被拉到5N,活塞仍没有滑动.可改用图乙中的_____(选填“A”或“C”)注射器.用测量步骤中的V、L和F表示大气压的值,则p=_____.
22.如图所示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
(1)对比图甲、乙、丙可知: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压强________.
(2)对比图丙和图丁,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等,由此可知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液________ρ盐水.
(3)在图丁中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变,向烧杯中逐渐加入盐(未溢出),则盐水的密度
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探头受到液体的压强______(只填选项代码).A.一定增大 B.一定减小 C.一定不变 D.增大、减小、不变都有可能.
23.如图甲是研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实验装置。

用弹簧测力计提着物体A,使其缓慢浸入水中(水未溢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A的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乙).
(1)物体A浸没在水中之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A向下运动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说明浮力与______(选填“物体体积”或“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2)物体A浸没在水中后,所受的浮力为_____N,且保持不变,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它浸没在水中的深度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若某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指针在零刻度线以上,该同学没有调零而直接进行测量,这样计算出的浮力值
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结合试验数据,物体A的密度为_______kg/m3.本实验中先测金属圆柱体的重力,再放入水中测浮力。

若改变操作先后顺序,物体A的密度的测量结果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或“无法判断”)
(4)如果将盛水的柱形容器换成梯形容器,如图,再将A物体按上述操作进行实验,则物体放入水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p随h的变化图象是图中的_______.(选填“A”“B”“C”).
24.在学习压力压强时,对“压力和物体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判断,小明同学提出了自
己的想法:“压力就是重力.”就此该校的物理兴趣小组做了相关的实验.他们用弹簧测力计测出3个材料相同、表面粗糙程度相同、重力不同的物体;在老师的帮助下,用专用的仪器测出这3个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产生的压力.并适当改变受力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表一、二、三所示.
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的数据可得:当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__________ ;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中的数据可得:当同一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受力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越大,物体产生的压力越小.即可知小明同学的想法是_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③又进一步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可得:
(a)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的数据可得:当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__________;
(b)比较实验序号1、2、3和4、5、6和7、8、9中的数据可得:__________.
25.小明利用最大刻度值标有2.5 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其实验步骤如下:
a. 先让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当注射器的小孔充满水后,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 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 N.
c. 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 cm.
d. 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1) 实验所用的器材为: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水和________.
(2) 实验步骤a先让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此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是________cm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大气压强是________Pa.(3) 小明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① 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② 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
擦;③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④ 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是________.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小红对小明所做实验进行改进,在完成a、b步骤,活塞回到注射器底端后,添加了“取下封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 N”这一实验步骤,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大气压强的值应为____________Pa
四、作图题
26.如图所示,重为5N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上,它对斜面的压力为4N,请画出木块所受重力和木块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27.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沿光滑轨道下滑,依次经过B点、C点和D点,请画出小球在C点受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28.(1)如图1所示,一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请你画出木块在水平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2)如图2所示是一只盛有水的圆柱形水杯,请在图中画出水对水杯侧壁A点压力的示意图.
五、计算题
29.如图所示,置于水平面上的两个圆柱形容器A、B分别装有液体甲和液体乙。

已知:A 和B所在的水平面高度差为h,甲液体的深度为16h,乙液体的深度为19h,且液体乙的体积为5×10-3m3、密度为0.8×103kg/m3,求:(g取10N/kg)
(1)液体乙的质量m乙;
(2)液体乙对容器底面的压力F;
(3)若在图示水平面MN处两种液体的压强相等,则液体甲对容器底面的压强是多少?(注:h作为已知条件)
30.渣土车因为超载、随意抛撒垃圾、乱闯红灯等行为一度被社会广泛诟病。

继限制渣土车过江政策后,2016年2月,武汉渣土车、砂石料车“双车”整治拉开序幕。

首批运输企业与改装企业签订协议,计划在4月1日前,全部恢复“真身”且加装“加密”系统,利用智能化管理,车辆达标才能上路。

看到信息后,小方找到了某品牌渣土车的相关资料,如图为3轴10轮“渣土车”,空车质量为12t,假设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恒为
0.02m2。


(1)该车空载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力为多少N?
(2)武汉市主干道规定车辆对地面的压强不得超过1.5×106Pa,该车最多能装载多少吨的渣土才允许上路?(g=10N/kg)
31.阅读《洛阳桥》回答下列小题.
洛阳桥
被誉为“福建桥梁状元”的洛阳桥坐落于福建泉州洛阳江上.又名“万安桥”,如图所示.
洛阳桥始建于北宋1053年,工程历时七年.桥原长1200多米,宽约5米,有桥墩46座,扶栏500个,石狮28个,石亭7座,石塔9座,规模宏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桥由当时的郡守蔡襄主持兴建.
洛阳桥的桥址位于江海汇合处,水深流急,建造桥基十分困难,桥基随时可能陷落坍塌、甚至被冲入海.洛阳桥的建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影响深远.像近代桥梁的“筏形基础”,在国外尚不足百年;“浮运架梁法”今日还很通行;“种蛎固基法”将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堪称绝妙.关键性的工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首先在江中沿桥址中线,向江中抛填石料,形成一条横跨过江的矮石堤.石堤宽约25米,而长度达500余米.
然后,匠师们利用洛阳江里盛产牡蛎这一自然条件,在矮石堤上散置蛎房.由于牡蛎繁殖力强,石堤里外间隙,成片成丛、密集繁生,两三年时间,就将原本松散的石堤胶结成一
牢固整体.同时,石堤经受浪潮往复冲击,逐渐密实,底层石料嵌入流沙,使整条石堤变得格外稳固.这样筑成的桥墩底盘,用作桥基,即现代桥梁工程中的所谓“筏形基础”,既增大了基础的面积,又增强了基础的整体性,能有效防止不均匀沉降.
在“筏形基础”上,再用巨型条石,齿牙交错,互相叠压,逐层垒砌,筑成桥墩,墩的上下游两头,俱作尖形,以分水势.墩基间亦置大量牡蛎胶粘,潮汐来去,不能冲动.两墩间净孔,约在一丈五六尺.沿岸开采的石梁,预先放在浮排上,等到两邻近桥墩完成后,即趁涨潮之时,驶入两桥墩间,待潮退,浮排下降,石梁即可落在石墩上,全桥石梁300余条,每条约二三十吨重,皆“激浪涨舟,浮运架梁”而成.
洛阳桥的建成,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历经地震、飓风、水患和战争,洛阳桥经受了几百年的考验,依然屹立,堪称我国古代桥梁史上的伟大创举.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经勘测发现某地块承载能力比较薄弱,如果要在该地块建筑一座高塔,容易发生局部沉降或坍塌.为了避免发生局部沉降和坍塌问题,请你借鉴洛阳桥成功建桥的经验,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并写出你的理由.
(2)如图所示为洛阳桥船型桥墩的示意图,水流在桥墩前一分为二,沿柱面两侧向后流动.
①请写出洛阳桥桥墩被设计成船型的优点;
②请你展开想象,就洛阳桥船型桥墩的设计理念,举例说明还可应用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AB .液体压强是由于受到上方液体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且正立放置时,水的全部重力都压在瓶底;倒立放置时,水的一部分重力压在瓶盖上,还有一部分重力压在瓶子的锥形部位。

所以正立时水对底的压力大于倒立时水对盖的压力,即12F F >,故AB 错误; CD .因为瓶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瓶和里面水的总重力,所以无论瓶口朝上还是朝下,它们的重力不变,即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因为S S >低盖,所以根据F
p S
=
可知,倒立时对桌面的压强大于正立时对桌面的压强,即12p p <,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2.B
解析:B 【详解】
A .通常情况下水的密度约为1 g/cm 3,空气的密度为1.29kg/m³远小于水的密度,故A 项不符合实际;
B .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250g 合2.5⨯105 mg ,故B 项符合实际;
C .一位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 ,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当,所以人的体积约为
333
50kg
=
0.05m 1.010kg m
m
V ρ
=
=⨯ 则,游泳时排开水的体积约为0.05m 3,故C 项不符合实际;
D .人行走在水平地面上,只有一只脚与地面接触,中学生平均体重约为500N ,两脚的总面积约为0.03m 2,人对地面压强约为
42
500N 210Pa
10.05m 2
F p S =
==⨯⨯ 故D 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

3.D
解析:D 【详解】
若容器为圆柱形,容器装1kg 水改为3kg 水,压强将变为3p 0;若容器为甲图,容器装1kg 水改为3kg 水,水深变化量比圆柱形容器大,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大于3p 0;若容器为乙图,容器装1kg 水改为3kg 水,水深变化量比圆柱形容器小,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小于3p 0,由此可见容器如图乙;如乙图放置装3kg 水时,水的重力为
310N/kg 30N G mg ==⨯=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 pS ghS
G ρ==<
所以30N F <乙。

故选D 。

4.D
解析:D 【详解】
AB .均匀实心正方体物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
F G mg Vg Shg S S S S S
ρρ=====ρgh 设甲的边长为a ,乙的边长为b ,由题意可知a >b
S 甲=a 2,S 乙=b 2
S 甲>S 乙
如果甲、乙的密度相等,则
p 1=ρga ,p 2=ρgb
p 1>p 2
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
p 2'=
33332122222()()=m m g a b g a g a g
gb p p p p S b b b
ρρρρ++=+=+>+>甲乙乙 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
p 1'=33331122
22()()=m m g a b g b g b g
ga p p p S a a a
ρρρρ++=+=+>>甲乙甲 故AB 错误;
CD .如果甲、乙的质量相等
1mg p S =
甲,2mg
p S =乙
p 1<p 2
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
p 2'=2mg S 乙
=2p 2>p 1
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
p 1'=2mg S 甲
因为
S 甲>S 乙
如果
S 甲=2S 乙
p 1'=22==2mg mg mg
S S S 甲乙乙
=p 2 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于瓶内液体不满,而瓶子上细下粗,所以倒过来时液体的深度变大,由公式p gh ρ=可知,液体对瓶塞的压强变大,所以p p <甲乙,故AC 错误;正放时瓶子上细下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甲大于液体的重力,倒放时瓶子上粗下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乙小于液体的重力,所以F F >甲乙。

故B 正确,D 错误。

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①物块A 的底面积:S A =L A 2=(20cm )2=400cm 2=0.04m 2,物块A 对地面的压力:F =pS A =5100Pa×0.04m 2=204N ,故①正确;
②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图乙中物块A 、B 的总重力G 总
=F =204N ,由G =mg =ρVg =ρL 3g 可得:G A +G B =ρA L A 3g +ρB L B 3g =204N ,因为ρA :ρB =3:1,所以有:ρA ×(0.2m )3×10N/kg+1
3
ρA ×(0.3m )3×10N/kg=204N ,解得:ρA =1.2×103kg/m 3,故②正确;
③物块A 的重力:G A =ρA L A 3g =1.2×103kg/m 3×(0.2m )3×10N/kg=96N ,物块B 的重力:G B =G -G A =204N-96N=108N ,图乙中,B 对A 的压强:B B BA 2
A A 108N =2700Pa 0.04m F G p S S ===,故③错误;
④图丙中,沿竖直方向切去物块B 后,设剩余部分占物块B 体积的比例为x ,则物块B 剩余部分的底面积为S B •x ,物块B 剩余部分的重为G B •x ,A B B B ·x
2800Pa ·x
G G p S +=
=,
()2
96N+108N?x
=2800Pa 0.3m ?x ,解得2x 3=,即将物块B 沿竖直方向切去13
,故④正确。

综上可知,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7.C
解析:C 【分析】
规则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压强可以用公式p gh ρ=判断;
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部分,根据切去部分的重力,得出减小的压强,最终判断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大小. 【详解】
AB. 因为规则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压强用p gh ρ=判断;当沿竖直方向切去无论是相同的体积,还是相同的厚度后,两者高度没有变化,当然两者密度也不会变化,所以压强不变,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一样大,故AB 错误; C. 原来压强相等,即p p =甲乙;
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质量,则切去部分的重相等,则减小的压强分别为:
''G p S =
甲甲;'
'G p S =乙乙
,因为S S >甲乙,所以''p p <甲乙; 则有:''p p p p ->-甲甲乙乙,即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强大,故C 正确,D 错误. D. 原来压强相等,甲的高度大,根据p gh ρ=知,甲的密度小,即ρρ<甲乙;
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部分的体积后,根据m V ρ=可得,甲切去部分的质量小,重力小;类似C 选项的分析可知,甲减小的压强更小一些,则剩余部分对地面仍是甲大,故D 错误. 故选C .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已知液体深度、密度,根据公式P=ρgh 判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大小关系,结合底面积,再根据公式F=PS 判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关系;
(2)对于甲容器,上下粗细一样,所以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和容器对桌面产生的压强都可以表示为:F G p S S
=
=; (2)容器重不计,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结合底面积判断两容器对桌面产生的压强。

【详解】
A 、根据题意,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根据p gh ρ=知,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 底面积相等,根据F PS =知,液体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力也相等,故A 错误;
B 、根据p gh ρ=知,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等高的圆柱形液体产生的压强,则对底面的压力也等于等高的圆柱体液体产生的压力(也等于甲液体的重力);乙容器对桌面产生的压力等于乙液体的重,由于乙容器上面变细,所以乙液体重力小于等高圆柱体的液体重,可得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它对桌面产生的压力,故B 正确;
C 、因为甲容器上下粗细一样,对容器底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力都等于甲液体的重,由于容器壁厚度的存在,容器与桌面的接触面积要大一些,根据F G
p S S
==知,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它对桌面产生的压强,故C 错误; D 、底面积相同,而乙液体重力小,根据F G
p S S
==知,乙对桌面的压强小,则两容器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不相等,故D 错误。

故选:B 。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象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质量相等时两者的体积之比,进一步根据体积公式求出边长之比、底面积之比; (2)根据压强公式求出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详解】
由图可知,当m 甲=12g 时V 甲=2cm 3,当m 乙=3g 时V 乙=4cm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