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课件(第2课时)(新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村和淤泥海滩,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浦西。
1990年,我国提出开发上海浦东,浦东迎来新的发展时期。经过20多 年的发展,浦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阡陌农田变成了今日的高
楼大厦,冷僻的乡间小镇如今成为繁华的商业区。现在的浦东新区已成为
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的基地,拥有外高桥保税区、陆家嘴金融贸 易区、金桥出口和加工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等4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区。
哪个景点,收集资料向同学介绍这个景点的文化特色。 例如: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 对中国及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许仙与白娘子”的 传说无疑为杭州西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杭州西湖文化
底蕴深厚,是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
畅所欲言
请你搜集资料,和同学交流家乡的文化特色及其对当地旅游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区域人口、城市的分 布特点。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知道该地区经济发展及辐射
作用,通过课堂活动,理解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通过搜集资料、课堂引导,了解南方文化特色与旅游,说 出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
情境导入
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这块富庶之地。
又道出了当时杭州丝绸的水准之高
,旧时清河坊鳞次栉比的绸庄更见 证了丝绸经济的繁荣。
特色文化欣赏
饮食文化
盐水鸭又叫桂花鸭,是 南京著名的特产,中国地理
标志产品。因南京有“金陵
”别称,故也称“金陵盐水 鸭”,久负盛名,至今已有 两千多年历史。
畅所欲言
假如你是一位游客,你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最想去的是
交通方式 高速铁路 高速公路 起始地和目的地 昆山-上海 昆山-苏州 昆山-上海 昆山-苏州 最短用时 17分钟 13分钟 约1小时 约1小时
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1.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 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呢? 张予墨的父母的工作地与居住地不在同一座城市。这种生活方 式的有利方面是能够缓解大城市的住房压力;不利方面是增加 了交通费用,浪费了时间。 2.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呢? 发达的交通运输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在世界六大城市群中,长三角城市群跻身世界第 六大城市群。
城市发展篇
上海市
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是我国最大的城市 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阅读材料
崛起的浦东
浦东因位于上海黄浦江东畔而得名。1990年以前上海流传着这样一句 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那里的浦东,不是大片的农田、
2.城镇稠密
历史文化名城
经济发展水平最 高的城市群
核心城市——上海
思考:上海对长
江三角洲的作用 有哪些?
插播广告
长三角跻身世界6强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六大城市群,分别是:以纽
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 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 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的英伦城市群;以巴 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
业的影响。 苏绣
苏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 苏绣不仅促进了苏州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可以满足来苏
绣产品的总称。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州旅游中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使得苏州的人文旅游资源 为中国四大名绣。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 更加丰富。提高了苏州的知名度,让苏州城市符号更加鲜 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 明,极大促进了苏州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特色文化欣赏
评弹
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
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 ,是一门古老、优美的汉族说唱 艺术。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 ,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
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弹词一
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 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 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特色文化欣赏
昆曲
昆曲原名“昆山腔”、“昆 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
线路:乌镇-杭州
杭州西湖
杭州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站
乌镇
乌镇是一座已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
灵隐寺始建至今已有约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了, 为杭州最早的名刹,现已成为人们学佛、观光、 西湖 绸伞 祈福、休闲的佛教胜地。
特色文化欣赏
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 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丰富的人文旅游资 源,再加上便捷的交通和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使得 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泛舟河湖,欣赏秀美的水乡景色; 漫步园林古镇,体会杏花烟雨的静谧和古朴吧!
情境导入
观看了杭州美景,有没有想去的冲动?
点击播放,若不能正常打开,请播放课件素材《风光欣赏:杭州西湖》
任务1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知道该地区经济发展
及辐射作用,通过小组活动,理解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课堂小结
杭高铁开通后,将与早先开通的沪
宁高铁一起,形成长三角一小时经 济圈,进一步加强长三角经济区域 一体化的进程。
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资料,认识交通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张子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子
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要回到昆山的家。表7.1列出了昆山到 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要的时间。
任务2 通过搜集资料、课堂引导,了解南方文化特色与旅游, 说出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 接下来,请同学们跟 随老师一起去长江三 角洲旅游吧!!
线路:南京-苏州-周庄-同里
周庄 同里 南京 中山陵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园林,不同的园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及其附 第一站 林风格各异,漫步其中犹如在画中游。 属纪念建筑群 周庄,是一座江南小镇,有“中国第一水乡”之誉 图为拙政园,建于明朝,是苏州园林中 始建于北宋年间。 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一个。 同里,也是一座江南水乡风格的古镇。
一个外滩。
海 海
一个西湖。
经济的发展
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杭州西湖
上海外滩 运行时间约为50 分钟 借助发达的高速 高速铁路 铁路和高速公路
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 之间,就像是生活在 同一座城市一样
车程约为170千米
插播广告
“一小时经济圈”
沪杭高铁的开通,无论是在旅 客运送,还是物流运输,都会有提 升作用。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沪
线路:上海
集观光餐饮、购物娱乐、浦 江游览、历史陈列等服务功 能于一身,成为上海标志性 第二站 建筑和旅游热点之一。 它是由万国建筑博览和黄浦江所组成。在这里 是明朝时期的私人花园,是江南园林中的 可以观赏到西方古典风情的建筑群,感受上海 一颗明珠。 那段“各国租界”的历史。
外滩
东方明珠电视塔 豫园
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
,“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 儿红。”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 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
特色文化欣赏
丝绸文化
杭州有“丝绸之府”之称,素 来在汉族传统丝织业中占据重要地 位。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出土丝 织物就已揭示了杭州丝绸的历史之
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丝袖织绫
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诗句
加强与其他城市的经 济协作,促进了经济 建设与城市发展
跟随老师分析下列图文资料,体会上海对长江流域及
至全国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上海城市的迅速发展,也
使得蔬菜等副食品的消费
郊区农民 日增,我们的收入。
为近郊农产 品提供市场
我们公司已在上海证
券交易所上市了,资 公司总裁 金来源充裕。
上海资金来源充裕,为 各公司的股市、证券交 易提供充裕的资金
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
,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 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 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 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
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特色文化欣赏
茶文化
西湖龙井,属绿茶,中国十大名 茶之一,因产于中国杭州西湖的龙 井茶区而得名。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龙井既是地名, 又是泉名和茶名。清明节前采制的
体会总结
位于长江入海
全国最大的综
重要的金融中心
不仅对长江三角洲 口,是全国最
大港口 地区,而且对长江
合性工业基地
长江 上 流域及至全国都有 海 三角洲
辐射带动作用。
长江 流域
上海
最大的商业中心 上海 全
国
拥有浦东国家
重要的科技教
育中心
级经济开发区
上海与杭州“同城效应”示意 读下列图文资料,感受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归纳: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们杭州多了 我们上海多了
中 国 中国夜晚灯光图 夜 说明了什么?请 晚 找出最亮的区域 灯 光 图
城市发展篇
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人口稠密
城市发展篇
2.城镇稠密 主要城市
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 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
历史文化名城——
苏州、扬州
东方明珠塔
南京中华门
苏州虎丘塔
城市发展篇
2011年浦东新区的生产还将进一步为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船
运中心发挥重要作用。
跟随老师分析下列图文资料,体会上海对长江流域及
至全国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有空闲,我就到周边市县的 厂家做技术指导,他们称我为 科技人员 “星期天工程师”。
为周边市县提 供技术指导
我市与上海市的经济协作十 分紧密,这也大大促进了本 某市市长 地的城市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