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看图写话作文扩展教案-第十讲看图编对话-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讲看图编对话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图片并根据图片编对话。

2、写对话时能加上人物的神态、动作、语气等提示语的描写。

3、学习新标点符号,复习近反义词。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图片并根据图片编对话。

教学难点:写对话时能加上人物的神态、动作、语气等提示语的描写。

教学准备:下水文、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正式开课前教师应检查学生作业,对上一次作文进行总评,用时15分钟左右)
师导入:
师:同学们好!又要开始新的快乐之旅了,大家准备好了没?首先,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学习的情况。

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都学了些什么呢?
(简单知识回顾)
师:这一次课我们又要学些什么呢?跟着老师一起开启快乐的课堂之旅吧!
【快乐我感受,向烦恼说NO】
一、成语泛舟
(建议:此环节为课前互动,学生应提前预习,不需要花费过多时间。


师:这周我们会在成语海洋里碰到哪艘成语小舟呢?老师先保密,我们先来听一个跟成语有关的故事,然后再来猜猜这个成语会是什么呢?
(师讲故事)
师:故事讲完了,大家猜出来了吗?
生:熟能生巧
师:反应真是快啊,奖励你一颗小水滴。

通过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什么叫“熟能生巧”吗?
生:就是说做事情多做几遍就会熟练。

师:是的,熟能生巧就是指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勤学苦练掌握规律,就能找出许多窍门,干起来得心应手。

回到家同学们可以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考考其他同学。

二、博学多才
师:接下来,老师要介绍几位朋友给大家认识。

(出示课件)谁认识它?
生:书名号。

师:对!书名号是标点符号中的一种。

我们平时是不是经常看到它?那你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见到它呢?
生:老师我知道,书的名字要用书名号。

生:作文题目也有用到。

……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书名号”听名字就知道书的名字肯定会用到,除此之外,像电影的名字、报刊、作文题目等等都可以用书名号。

那这个这朋友大家认识吗?
生:六个小点。

生:是不是省略号?
师:是省略号吗,同学们?
生:是!
师:省略号该怎么用呢?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就是省略啊。

师:是的,表示要说同一类型的事物有很多时就可以用省略号。

谁能给大家举个例子?
生:我有很多好朋友,比如王林,童贺,赵晓……
师:非常棒!我们在写话的时候,有时想表达的有很多时,是不是可以用省略号?那这一位谁见过?
生:这是破折号,我妈妈教过我。

师:哇!厉害!它就叫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比如体育课的时候,老师发布口令时会说预备——跑!预备说了之后是不是声音会延长?今天我们熟悉了这标点符号朋友,还有一群老朋友在等着我们呢。

它们是谁呢?看看这组词语,它们是什么关系?(出示高兴——伤心)
生:意思相反。

生:反义词。

师:对!它们就是一对反义词,反义词就是刚刚有同学提到的两个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

同学们想不想挑战一下反义词大赛?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组反义词,请你开动脑筋,用最快的时间写出它们的反义词,并且填到下面的句子中。

(生完成练习,师巡视)
附答案:
1.节约;浪费
2.安静;热闹
3.成功;失败
4.安全;危险
师:好了,今天那么我们到底要学什么呢?赶快去我们课堂的第二站吧:
【知识一点通,越学越轻松】
三、学海无涯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看图编对话。

先来看看老师带来的这幅图,想一想,她们是什么关系?
生:我觉得他们是妈妈和儿子。

师:妈妈和儿子在哪里做什么呢?
生:我觉得是在家里,晚上睡觉前妈妈给儿子检查作业。

师:那你觉得检查作业时妈妈和儿子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生:妈妈会说:“儿子,今天作业写得真不错,一个题都没错,字还写得很漂亮。


师:儿子听了这话会怎样?想想平时妈妈给我们检查作业表扬你时,你会怎么说?
生:儿子听了妈妈的话也开心的说:“妈妈,我表现这么好,你奖励奖励我呗?”
师:要奖励啦,听了这话妈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生:妈妈用手点着儿子的脑袋说:“你啊,就知道奖励!看你表现这么好,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师:注意啦,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他说,妈妈是用手点着儿子的脑袋说,这是妈妈说话之前的什么?
生:动作。

师:对!除了要想想说什么话以外,我们还要思考一下这个人是怎么说话的,是高兴的还是伤心的,是边跑边说还是边笑边说。

结合刚才这位同学所答,想一想我们在看一幅图编对话时除了要发挥我们的想象,还要注意些什么?
生:想一想图里的人物是什么关系。

生:想一想他们在哪里做什么。

生:还有要想一个时间,想一想他们会说些什么话,说话时有什么动作。

(结合学生所答,总结出看图编对话要注意的点)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不过老师还要提醒大家在写的时候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带着这些好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

(出示课件)
第二课时
【我型我来秀,看谁更优秀】
四、妙语连珠
师:看看这幅图,想一想,他们是谁呢?在哪里做什么呢?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同龄佳作坊,积累长知识】
五、书山有路
师:同学们刚才编的对话很精彩,那具体写对话有什么格式呢?我们来欣赏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出示课件)
乌鸦反哺
一天,我和妈妈在树林里散步,忽然从乌鸦巢里传来“哇——哇——”的叫声,声音低沉、嘶哑。

妈妈对我说:“这是一只老乌鸦在叫。

它可能饿了,要吃东西呢。


我感到奇怪,便问妈妈:“它为什么不自己去找东西吃呢?”
妈妈叹了口气,说:“它老了,飞不动了。


“那怎么办呢?”我着急地问。

这时,两只小乌鸦衔着虫子飞进巢里。

妈妈对我说:“你看,小乌鸦在给妈妈送食物了。

它们长大了,没有忘记妈妈的哺育之恩,这叫‘乌鸦反哺’。


听了妈妈的话,我不由得紧紧依偎在妈妈怀里。

师:读了这篇文章,你们知道“乌鸦反哺”是什么意思吗?
生:小乌鸦的妈妈老了,小乌鸦就给妈妈送食物,告诉我们长大了不能忘记妈妈的哺育之恩。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从我和妈妈的对话里知道的。

师:对,通过妈妈和作者的对话我们知道了乌鸦反哺的故事,也从妈妈的口中明白它的意思。

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想一想写人物说的话时要用什么符号?
生:要冒号,上引号,和下引号。

师:观察得非常仔细。

再来想想人物在说话之前有哪些动作表情呢?
生:“叹了口气”
师:你能模仿一下妈妈说话的样子吗?
(生模仿妈妈叹了口气,说:“它老了,飞不动了。

”)
师:这是不是就是妈妈说这句话的样子?文中还有其他的地方吗?
生:我着急地问。

师:诶,对啦!“着急地问”也是写怎么说话的。

你也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那怎么办呢?”我着急地问。


师:同学们,听了他的朗读,你们觉得着急吗?
生:不够着急。

师:再请同学来读读看。

生读。

师:现在觉得着急吗?
生:着急。

师:老师也感受到了小作者的着急和担心。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加上怎么说话的修饰词后,我们在读的时候是不是更能体会说话人的心情?所以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学会这一招。

第三课时
【我手写我心】
六、一展身手
师:光说不练假把式,看看老师这里的图,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编一段对话出来吗?快快拿起你的魔法笔,开动你的脑筋编一编吧!别忘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哟!
请已经完成自我介绍的同学读读自己的作品,老师当堂进行点评并让修改。

师生一起评选出本次课优秀的作品。

(老师组织活动。


七、诗风词韵
(此环节可以作为预习作业或是布置作业来完成,也可以当堂赏析,形式不一,但重在积累。


师:同学们喜欢过年吗?
生:喜欢。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首和过年有关的古诗,《元日》。

(出示课件)读一读,找出古诗里的一些过年做的事来。

生:爆竹、换旧符。

师:爆竹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

生:放鞭炮。

师:那换旧符呢?
生:我知道,是贴春联。

师:真厉害!这首诗很简单,同学们结合注释,同桌之间相互讲一讲它是什么意思。

然后,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它背下来。

(学生简单理解,当堂进行背诵比赛。


赏析借鉴: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

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

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

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

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

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作业布置:
(除预习外,老师可酌情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