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唯物论及认识论原理总结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重重点) 重重点)
(1)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 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2)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 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 )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的物质 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的运动 承担者(主体,载体) 承担者(主体,载体)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定要积极进取,树立高昂的精神。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定要积极进取,树立高昂的精神。
重点
8、怎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P39T18) 、怎样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 )
(1) 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 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经过调查研究, 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 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发挥主观能动性, 解放思想, (2)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断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 验和发展真理。 验和发展真理。 (3)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结合起来 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结合起来 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反对两种错误观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 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 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能动作用, 认识世界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改造世界 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的实践 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人们的实践 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 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
6、 意 识 的 作 用
P38 -40
1.人能够能动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重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目的性 主动创造性和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表现)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 (表现)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3)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1.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21.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22.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2.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23.有了人脑就一定能产生意识。 23.有了人脑就一定能产生意识。 24. 三个代表”是科学理论, 24.“三个代表”是科学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 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 26.意识的能动性就是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 26.意识的能动性就是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
唯物论错误观点归纳
1.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主 自然界是客观的, 观意志决定的,是主观的。 观意志决定的,是主观的。 2.鬼神观念、梦境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鬼神观念、梦境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3.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 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4.错误的实践是没有意识指导下的实践。 错误的实践是没有意识指导下的实践。 5.意识总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意识总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6.人们对未来的预测不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人们对未来的预测不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7.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9.意识能(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能(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10.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10.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 ( ( ) ) )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重点 总结提升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P49T21
决定意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 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力量,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力量,重视意识的 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 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 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 丧失斗志。 丧失斗志。
4.规律客观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4.规律客观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导P31T18)
重点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规律是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联系.规律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是客观 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普遍的 是不能被随意创造、消灭和改变的。规律是普遍 是不能被随意创造、消灭和改变的。规律是普遍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11.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11.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12.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12.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13.意识能够决定物质//科学理论对社会发展起决 13.意识能够决定物质// //科学理论对社会发展起决 定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决定着社会发展进程// //正确的思想意识决定着社会发展进程 定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决定着社会发展进程// 14.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14.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15.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离不开人的意志//规律 15.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离不开人的意志// //规律 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16.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6.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7.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为人 17.规律是客观的, 类服务//人能改变和创造规律, //人能改变和创造规律 类服务//人能改变和创造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18.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8.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9.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永恒的;无条件 19.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永恒的; //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是客观的, 的//规律是客观的,就是指规律是永远不变的 20.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20.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 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 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 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重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关于真理的知识点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 相对主义和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 辩论。 辩论。
能 动 作 用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P39T17) (P39T17)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起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 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 控制作用 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 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总结提升
重点
5.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发挥主观 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人们通过发挥 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人们通过发挥 主观能动性可以发现 认识和利用规律, 可以发现、 主观能动性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从而造福 于人类。 于人类。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性, 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 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 结合起来, 度结合起来。 度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