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IK手术前结膜囊不同清洁方法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ASIK手术前结膜囊不同清洁方法效果观察
史清霞;贺瑞;薛华荣;田慧琴;贾慧
【摘要】[目的]观察LASIK手术前结膜囊细菌分布情况,采用不同清洁方法清洁后细菌分布变化,为LASIK手术前病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排除眼部疾患和用药史,抽取欲行LASIK手术且半月内未戴角膜接触镜病人150例300眼,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手术前2d~3d点滴0.3%氧氟沙星眼药水清洁结膜囊,每日4次,共8次~12次;B组手术前1d点滴0.3%氧氟沙星眼药水清洁结膜囊,每小时1次,共8次~12次;C组未点任何眼药水,直接用100 mL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双眼结膜囊.每组50例100眼,分别于清洁前及清洁后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并对培养阳性者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00眼清洁前共有18眼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为表皮葡萄球菌,带菌眼与性别、职业、来源地无关(P>0.05),而与隐形眼镜佩戴史有关(P<0.05).A组、B组、C组阳性眼数分别为5眼、7眼、6眼,A组、B 组阳性者采用敏感药物0.3%氧氟沙星点眼后细菌培养全部为阴性.而C组直接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双眼结膜囊后,有9眼带菌,其中3眼为原带菌眼冲洗后无效,6眼系原无菌者冲洗后变为带菌者,阳性菌为表皮葡萄球菌7眼,金黄色葡萄球菌2眼.冲洗后病人点滴喹诺酮类敏感药物0.3%氧氟沙星眼药水清洁结膜囊,8次~12次后细菌培养全部转为阴性.[结论]LASIK手术前局部使用抗生素清洁结膜囊是必要的,0.3%氧氟沙星眼药水可达到清洁结膜囊的目的.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
【年(卷),期】2012(026)032
【总页数】2页(P3027-3028)
【关键词】LASIK;结膜囊;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氧氟沙星
【作者】史清霞;贺瑞;薛华荣;田慧琴;贾慧
【作者单位】030002,山西省眼科医院;030002,山西省眼科医院;030002,山西省眼科医院;030002,山西省眼科医院;030002,山西省眼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7
LASIK手术是目前矫正屈光不正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之一,为了预防手术后角膜感染,手术前均常规采用不同的清洁方法,如抗生素的使用及结膜囊盐水冲洗等,然而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结膜囊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性发生改变,有文献报道,氧氟沙星的耐药性不断升高[1],其抗感染效果已大打折扣,建议改用氧氟沙星或联合用药[2]。

我院每年约收治6 000例LASIK手术者,术前常规点滴0.3%
氧氟沙星眼药水清洁结膜囊8次~12次,手术后无一例发生角膜感染并发症。


次实验选取前来我院就诊欲行LASIK治疗的近视病人150例(300眼),采用临
床微生物实验室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为术前合理用药和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2010年11月—2011年7月对来我院欲行LASIK手术的近视病人,排除睑缘炎、结膜炎、角膜炎、泪道疾患,半月内未戴隐形镜及使用任何药物者;随机抽取150例(300眼),屈光不正度数为-1.0 D~-15.0 D(等值球镜),年龄18岁~40岁,病人性别、职业、来源及隐形接触镜佩戴情况见表1。

1.2 方法
1.2.1 分组及干预方法将150例病人300眼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例100只眼,采用不同清洁方法清洁结膜囊。

A组:手术前2 d~3 d点滴0.3%
氧氟沙星眼药水清洁结膜囊,每日4次,共8次~12次;B组:手术前1 d点滴0.3%氧氟沙星眼药水清洁结膜囊,每小时1次,共8次~12次;C组:未点任何眼药水,直接用100 m L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双眼结膜囊。

1.2.2 细菌培养时间及方法分别于病人首诊时和不同清洁方法处理后取结膜囊标本,每位病人取2次共4份标本,对于培养阳性者,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点眼药后
加取标本。

结膜囊标本采集:嘱病人向上方注视,翻开下睑,将蘸有生理盐水的无菌棉拭子旋转轻拭下穹隆处睑结膜,避免触及睫毛及眼睑皮肤。

将标本直接种植于血平板,并用肉汤增菌管增菌。

平板置于35℃培养24 h后观察。

如血平板有细
菌生长,将平板上的细菌涂片、染色、镜检,然后进行纯化分离培养及细菌鉴定。

如平板上无细菌生长,将肉汤增菌管增菌48 h后观察,如无细菌生长,则报未生长,如有细菌生长,将肉汤管中的菌液转种至血平板,继续培养、涂片、染色、镜检、纯化、鉴定。

细菌鉴定使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药物敏感试验采用
纸片琼脂扩散法。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

2.1 清洁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见表1)
2.2 3组结膜囊清洁前后细菌培养情况(见表2)
2.3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见表3)
正常人结膜囊及睑缘存在细菌,在正常的人体免疫机制下不会致病,但在创伤、手术、应用皮质激素、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能引发感染,LASIK手术则由于表面麻醉药物及器械接触损伤角膜上皮,条件致病菌可能乘虚而入,或激素的应用引起局部免疫抑制,导致术后感染的发生,引发严重后果。

来我院就诊的150例病人的结
膜囊细菌分布的18例阳性菌全部为革兰阳性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阳性率与性别、职业、来源地无相关性。

有隐形眼镜佩戴史阳性率显著低于未佩戴者,不同于以前文献报道[3],可能原因虽是半月内未戴角膜接触镜,但此类病人平时养成
了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且佩戴隐形眼镜期间常规滴用了不同的预防性抗生素,抑制了细菌的生长。

本研究中A组、B组阳性者采用0.3%氧氟沙星眼药水点眼后,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C组单纯使用生理盐水清洁结膜囊效果不理想,可能是冲洗液将睫毛根部及睑缘的条件致病菌携带进结膜囊,造成二次污染。

经过采用敏感抗生素点眼治疗后,全部转阴。

由此可见,手术前睫毛根部的消毒非常重要,单纯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对于手术的安全性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而A组、B组采用0.3%氧氟沙星眼药水点眼后细菌培养均为阴性,说明只要使用敏感药物,无论是提前3 d常规点滴还是提前1 d频点,只要保障次数,均能达到有效目的,同时敏感抗生素的使用是达到清洁结膜囊的唯一方法。

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来看,细菌对万古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苯唑西林敏感性最好,无耐药菌。

但价格昂贵,容易增加耐药性;其次为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敏感性较好,耐药菌株较少,又价格适中;而阿奇霉素的耐药性最强。

我院每年大约6 000例LASIK手术者中,术前常规点滴0.3%氧氟沙星眼药水清洁结膜囊8次~12次,手术后无一例发生
角膜感染,说明并非文献报道的氧氟沙星的耐药性不断升高,其抗感染效果已大打折扣,建议改用左氧氟沙星或联合用药,氧氟沙星可以作为LASIK手术前的常规
结膜囊清洁方法;并且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尤其在最近报道的超级细菌[4]出现,更加警示我们在使用抗生素方面的严谨性。

LASIK手术前局部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清洁结膜囊是有效且必要的,0.3%氧氟沙星
眼药水即可达到清洁的目的,而单纯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关文献】
[1]庞辰九,孙声桃,宋晓红,等.氧氟沙星点眼及结膜囊冲洗预防LASIK术后干扰作用的探讨[J].眼科研究,2005,23(3):317-318.
[2]史芳荣,刘洛如,杜献芳,等.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的病原学分析[J].临
床眼科杂志,2009,17(4):346-347.
[3]张建华,郑磊,高鹏,等.LASIK术前眼表细菌培养及围术期用药分析[J].眼科新进展,2008,28(6):438-440.
[4]冬兰,周荣斌.“超级细菌”带来的启示——细菌耐药形势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10):15-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