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板
赵树理
王家庄办理减租。
地主王老四和佃户们按法令订过租约后,农会主席问王老四还有什么意见,王老四叹了口气说:“那是法令,我还有什么意见?但思想我是打不通的!我的租是拿地板换的,为什么偏要叫我少得些才能算拉倒?”农会主席和区干部给他解释了一会,都说粮食是劳力换的,不是地板换的。
王老四说:“他拿劳力换,叫他把我的地板缴回来,他们到空中生产去!我的思想打不通!”
小学教员王老三站起来面对着王老四讲道:老四!再不要提地板!不提地板不生气!
你知道!我常家窑那地板怎么样?都是红土夹沙地,老契上虽写的是荒山一处,可自从租给人家老常他爷爷,十来年就开出三十多亩好地来;后来老王老孙来了,到老常这一辈三家种的地合起来已经够一顷了。
打多少粮食?光给我出租,每年就是六十石!如今啦,谁可给我六升呢?
大前年除了日本人和土匪部队扰乱,又遭了大旱灾,老王和老孙逃荒走了,老常饿死,他老婆领着孩子走了,这庄上就没有人了。
那年九月间,八路军来打鬼子,咱不是还逃到常家窑吗?你可见来,蒿可长得不低,这年秋天,自然是一颗租子也没有人给。
谷囤子麦囤子,一个一个都见了底,我有点胆寒,没等过了年就把打杂的、做饭的一齐都打发了。
过了年,接女婿住过了正月十五,囤底上的几颗粮食眼看扫不住了,我跟你三嫂着实发了愁。
后来正月快过完了,别人都在地里送粪,我跟你三嫂说:“要不咱就把咱那三亩菜地也种成庄稼吧?村边的好地,收成好一点,俭省一点,三亩地也差不多够咱这三口人吃。
”她也同意。
第二天,我去地里看了一下,辣子茄子秆都还在地里直撅撅长着,我打算收拾一下就往地里送粪。
老弟!我把这事情小看了,谁知道种地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光几畦茄子秆耽误了一前晌:用镰削,削不下来;用斧砍,你从西边砍,它往东歪;用镢刨,一来根太深,二来枝枝碍事,刨不到根上。
后来用镢先把一边刨空了,搬倒,用脚踩住再用斧砍。
弄了半晌还没有弄够一畦。
邻家小刚,挑着箩头从地里回来,看见我两只手抡着斧剁茄根,笑得合不住口,羞得我不敢抬头。
他笑完了,就放下箩头拿起镢来刨给我看。
奇怪!茄秆上的枝枝偏不碍他的事!哪一枝碰镢把,就把那一枝碰掉了。
他给我做了个样子就刨了一畦,跟我半前晌做的一般多。
我就照着他的样子刨。
也行!也刨得起来了,只是刨了不几颗,两手上磨起两溜
泡来;咬着牙刨到晌午才算刨完,胳膊腿一齐疼,直直睡了一后晌。
第二天准备送粪。
我胳膊疼得不想去插(插是往驮子里装的意思),叫你三嫂去。
老弟!我说你可不要笑,你三嫂给她娘守服,穿着白鞋,拿着铁锨走进马圈里,看准一个空子才敢往前挪一步,小心谨慎照顾她那一对白鞋,她拿着一张锨,立插插不下去,一平插就从上面滑过去了,反过锨来往回刮也刮不住多少,却不幸把她一对白鞋也埋住了。
老弟!你不要笑!她把锨一扔,三脚两步跑出马圈来,又是顿,又是蹴,又是用手绢擦。
她擦了半天仍然有许多黄麻子点;手也已经磨起了一个泡来,气得她鼓嘟着嘴跑回去了。
只好自己干!不过我也不比人家强多少,平插立插也都是一样插不上,后来用上气力尽在堆上撞,才撞起来些大片子。
怕弄碎了不好插,就一片一片装进驮子里去。
绝没有想起来这一下白搭了:备起马来没人抬——老婆才生了气,自然叫不出来,叫出来也没有用;邻居们也都不在家,干看没办法;后来在门口又等到小刚担粪回来,他抬得起我抬不起,还是不算话。
后来他有了主意,把粪又倒出半驮,等抬上以后他又一锨一锨替我添满,这才算插出第一驮粪,地不够一百步远,一晌只能送三驮,因为插起来费事。
老弟!这么细细给你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还是粗枝大叶告诉你吧!粪送到地了,也下了雨,自己不会犁种,好歹求人才算把谷种上。
谷苗出得很不赖,可惜锄不出来。
我跟你三嫂天天去锄,好像尽管锄也只是那么一大片,在北头锄了这院子大一片,南头的草长起来就找不见苗了。
这一年是丰收年,到了秋收时候,北头锄出来那一小片,比起四邻的自然不如,不过长的还像个谷,穗也秀得不大不小,可惜片子太小了。
南头太不像话,在草里也能寻着一些谷:秀了穗的,大的像猪尾巴,小的像纸烟头,高的挂在蒿秆上,低的钻进沙蓬里;没秀穗的,跟抓地草锈成一片,活着的像马鬃,死了的像鱼刺,三亩地打了五斗。
老弟!光我那一圈马粪也不止卖五斗谷吧?我跟你三嫂一年才落下这点收成,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欠年,收完秋就没有吃的了。
村里人都打下两颗粮食了,就想叫小孩子们识几个字,叫干部来跟我商量拨工——他们给我种那三亩地,我给他们教孩子。
去年就这样拨了一年工,还是那三亩地,还种的是谷,到秋天打了八石五。
老弟!你看看人家这本领大不大?我觉着这才是走遍天下饿不死的真正本领啦!
老弟!在以前我也跟你想的一样,觉着我这轿上来马上去,遇事都要耍个排场,都是凭地板啦,现在才知道是凭人家老常老孙啦!
老弟!再不要跟人家说地板能换粮食。
地板什么也不能换,我那三亩菜地,地板不比你的赖,劳力不行了,打的还不够粪钱;常家窑那顷把红土夹沙地,地板也不赖,没有人只能长蒿。
老弟!人家农会主席说得一点也不差,粮食确确实实是劳力换的,不信你今年自己种上二亩去试试!
(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老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试图帮王老四“打通思想”,劝说过程充满人情味,具有说服力。
B. “地主”“佃户”“八路”“鬼子”等词,清晰展现了时代特点,暗示了当时百姓生活的不易。
C. “谁可给我六升呢?”写出王老三对“减租”满是牢骚和不满,照应前文“不提地板不生气!”
D. 文中写王老三亲自种谷子及村里人拨工种谷子,结果形成对比,意在突出“粮食是劳力换的”。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多次出现“老弟!”的称谓,现场感强,符合“面对着王老四”讲话的情境,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B. 文章虽是面对面的交谈,但没有写王老四的回应,这样处理给读者留白,让读者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C. 文章第一段,作者向我们交待了谈话背景、谈话围绕的主题,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便于后文的展开。
D. 文章在写王老三的劳动过程时,特别注重细节刻画,叙述详略得当,详写了王老三整地及运粪的过程。
3. 本文在主体故事的叙述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4. 文学史上有“赵树理方向”的提法,其较大特点就是“老百姓喜欢看”,请结合本文从选材及语言组织方面分析“老百姓喜欢看”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登泰山记
登泰山不难,不必有什么登山装备,最多在山门那里花几元钱买根手杖。
泰山的一个意思,就是任何人都可以登上去。
《字汇》中记录:“泰,安。
”庄子曾说:“宇泰定者,发乎天光。
”此山如果不泰,而是奇险危绝,那么多数人会爬不上去。
所以说,登泰山是一种赶庙会式的活动,扶老携幼,浩浩荡荡、摩肩接踵,不是去探险,而是回家,回到某种永恒的怀抱之中。
泰山本来也是舒缓陡峻地势不同。
登山的石阶一修,山势也就变成了直达山顶的陡坡,省略了原始山路的七弯八拐,时间也快多了。
但许多路段很无趣,石阶一蹬接着一蹬,登山者喘气喘得像是在参加奥运会,年轻人还要比赛,最短时间抵达山顶成了登山唯一目的。
我估计孔子当年登山,必是依着山势往上,“仁者乐山”,乐的就是它是山。
山有山的路,要在林泉松壑之间绕行,顺着地势:它高你高,它矮你矮,它平你平,它陡你陡;它雾出高岫,你拨雾而深,它泉过低谷,你涉水而湿。
要像水一样地顺着山之路,而不是一条强行霸占的直线。
泰山没有这种直线,登顶也不是唯一目的,对山势本身的体会才是登山之乐。
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泰山在孟子那里,不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山,而是一座圣山。
这就给我一种印象,泰山似乎是寸草不生,只有石刻、不朽的文字和神迹。
我要为泰山准备的不是脚底板而是磕膝头。
当我在一个春天抵达泰山时,发现它其实草木葱茏,流水潺潺,山谷苍翠,雾去云生,真是一座可以颐养生命的灵山。
齐鲁大地上出现这样一座天赐的花果松柏清泉美石之山,那就不仅是给养,也是启示。
世界已经如何,世界应当如何,泰山是一种准绳。
道法自然不是乱法,法的是泰山。
这就是泰。
如果把满山的苍松比作笔,把满山的巨石比作墨,那么登泰山就像是在文房四宝中行走,何况历代文人还在山石上刻了那么多字。
在石头上刻字是大事,那石头本是黑暗之身,字一旦镌入石皮,石头就被文身了,文明了,被文照亮了。
石头本来不朽,但现在升华到更高层次的不朽,在我们这些一代代生下来又死去的人群中不朽了。
每一代人都知道泰山石刻,登泰之路简直就是一部中国书法史。
山脚是近代的,力道气息奄奄;到了山顶,写字的是秦朝的李斯,遒劲刚健。
内容也不同,近代的文人,小聪明多,有个秀才题在岩石上的字是“虫二”。
同行中有智者,猜出是“風月无边”。
山顶李斯的字,意思看不明白了,只剩越发苍凉雄劲的一笔一画,似乎上天被这文字的神力感动,风吹雨刷,雷摹电刻,日日夜夜跟着描画。
一路上的文人刻字,大都在歌颂孔子。
我以为山顶大约也是孔庙独尊,却不独有孔庙,还有佛寺、道观、土地庙、祭天台……并未独尊孔子,泰山依然诸神共处,这也是泰山一泰。
香火最旺的是泰山奶奶庙,孔庙反倒冷清。
另一个热闹处是皇帝祭天地,就是泰山海拔最高的几块石头,盖了庙围着。
从前,天子在此设坛,跪在石头上,在泰山这离天最近的地点,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有限。
现在的守庙人在石头周围围起一圈,供游客朝这些石头扔钱币,挂铜锁,意思是获得好运长久财源旺盛。
黄澄澄的铜锁灿烂刺目,白花花的镍币堆成几座小丘,压住了泰山极顶。
上山途中我曾想到四个字——登泰仰丘,却没料到此丘不是彼丘。
下山时瞥见路边有牌子指出通往经石峪的路,就离开直线拐进去了。
这是古代的小路,顺着山势走。
松老横,鸟霸道,雾厚,苔滑,没遇见什么人。
谷底是一大片平坦的花岗岩,《金刚经》就刻在上面。
这是山瀑流经之地,经文大多数时候藏在流水下面,只在枯水期才偶尔露出。
经文清晰可见,雄劲飞扬,仿佛刚刚镌入。
不知道是谁写的,书者已逝,继续将这些字往深里刻或者磨去它的,乃是泰山。
沉默良久,咏而归。
(取材自于坚同名散文,有删改)
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现代人为节省时间,修建了直达泰山山顶的石阶,这使登山变得无趣。
B. 久负盛名且数量众多的泰山石刻,从侧面呈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C. 孔子登泰山后发出“小天下”的感慨,将泰山推到了文化圣地的高度。
D. 由于泰山顶上孔庙冷清又败落,作者对自己此次的泰山之行极为失望。
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作者看来,登泰山就应该依山势而行,尽享攀登过程的乐趣,而不能只在意于是否以最短时间实现登顶。
B. 受泰山的厚重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作者内心对泰山充满敬畏,这种沉重的压迫使他感觉自己无法面对泰
山。
C. 泰山的石刻作品在形成时间、内容风格等方面各不相同,对其中艺术变化的解释,折射出欣赏者的审美趣味。
D. 文中写《金刚经》石刻的书写者已逝,然而经文仍清晰可见,流露出一种生命短暂而文化光芒永恒的思考。
7. 文中说:“那石头本是黑暗之身,字一旦镌入石皮,石头就被文身了,文明了,被文照亮了。
”如何理解文中这句话的含意?
8. 在文中,“登泰山”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
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
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
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
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
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
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
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蕨类植物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是杂草。
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
如果缺乏变革意识,那么我们就陷入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的误区,而这种态度忽视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
文学性重要吗?重要。
一种文学范式稳定之后,各种文学规则才得以确立。
但当新的文学样式崛起,挑战既有文学范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足以涵盖新的文学样式,这时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
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顾时代的要求,把文学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说会沿着自己的方向掘进,而将基于文学史树立起来的文学性抛在脑后。
(摘编自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材料三:
科幻小说是姓“科”还是姓“文”,一直有争论。
就如武侠小说是武侠题材的小说,不等于武术和侠行;侦探小说是侦探题材的小说,不等于刑侦侦破;科幻小说是科学幻想题材的小说,不等于科学技术。
科幻小说当然姓“文”,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
以刘慈欣、王晋康和韩松这“三剑客”的作品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了明显变化:一是因果关系的时间叙事结构已被打破,现实和虚拟交织的时空组织造就了结构的精美;二是类型小说的通俗化和现代主义的意念化成为小说情节模式的重要形态。
《三体》的第一部《地球往事》基本上还是时间叙事;第二部《黑暗森林》时间叙事渐渐弱化,空间叙事上升为叙事主体;到了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结合在一起,小说叙事由空间对抗变成融合循环,形成一个精美的轮回式的叙事结构。
类型小说的情节模式在刘慈欣和王晋康的小说中相
当明显,而韩松的叙事有着鲜明的现代主义的变异风格。
(摘编自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幻小说注重对幻想世界的描绘,要集中于创造新的世界框架,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细致描绘。
B. 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
C. 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刻板的文风恰是科幻文学需要的。
D. 材料三认为当下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变化,这里“文学思维”的含义不同于材料二论及的科幻小说的“文学性”。
10.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科幻小说定义的困难性,主要在于科幻小说是一种跨门类的、延展广阔的文学。
”
B. “科幻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其丰富的故事资源,这种资源由科技的进步源源不断地提供着。
”
C. “只要不违反基本的科学原理,作家完全有权利在作品中加进自己的天才意测。
”
D. “现代科幻文学对科学最新进展的表现很有限,大量故事的核心仍基于古典科学。
”
11. 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雄传
曹雄,西安左卫人。
弘治末,历官都指挥佥事,为延绥副总兵。
武宗即位,用总督杨一清荐,擢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固原。
以瑾[注]同乡,自附于瑾。
瑾欲广树党,日相亲重。
正德四年,雄上言:“故事,布、按二司及兵备道臣文移达总兵官者,率由都司转达。
今边务亟,征调不时,都司远在会城,往返千里,恐误军机。
乞如巡抚大同例,径呈总兵官便。
”兵部尚书曹元希瑾意,覆如其言。
既复受瑾属,奏雄镇守未佩印,宜如各边例,特赐印以重其权。
乃进雄署都督同知,以延绥总兵官吴江所佩征西将军印佩之,而别铸靖虏将军印予江。
及总督才宽御寇沙窝为所杀,雄拥兵不救。
佯引罪,乞解兵柄,令子谧赍奏诣京师。
瑾异谧貌,妻以从女,而优诏褒雄,令居职如故,纠者反被责。
寘鐇反宁夏,雄闻变,即统兵压境上。
令都指挥黄正以兵三千入灵州,固士卒心,约邻境刻期讨。
密焚大、小二坝积草,与守备史镛等夺河西船,尽泊东岸。
贼党何锦惧,急帅兵出守大坝,以防决河。
雄乃令镛潜通书仇钺,俾从中举事,贼逐成擒。
是役也,功虽成于钺,而居外布置,贼不内顾,雄有劳焉。
捷闻,瑾以平贼功归之,进左都督。
谧亦官千户。
雄不安,引咎自劾,推功诸将,降旨慰劳。
未几瑾败,言
官交劾,降指挥佥事,寻征下狱,以党逆论死,籍其家。
诏宥之,与家属永戍海南,遇赦不原。
雄长子谦,读书能文,有机略,好施予。
故参政李仑、主事孔琦家贫甚,雄请周恤其妻子,以劝廉吏,谦意也。
御史高胤先被逮,无行赀。
谦为治装,并恤其家。
受业杨一清,闻一清将起用,贻书止之日:“近日关中人材,连茹而起,实山川不幸。
独不留三五辈为后日地耶?”时陕人率附瑾以进,故谦云然。
雄下狱,谦亦被系,为怨家箠死。
(选自《明史·曹雄传》)[注]瑾,即刘瑾,为明孝宗、明武宗年间太监,掌握内庭重权,贪污受贿大行其道,后事败,被凌迟。
12.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令子谧赍奏诣京师赍:带着
B.俾从中举事俾:使,让
C. 诏宥之宥:宽容
D. 以劝廉吏劝:劝告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雄在弘治末年就担任副总兵职位。
明武宗即位后,曹雄由于总督杨一清的举荐官职得以晋升,担任总兵之职。
B. 曹雄敢于进言。
他认为布、按二司等部门的文书经过周转贻误军机,应该直接呈送总兵官,皇帝认可他的建议。
C. 因同乡关系,曹雄依附权臣刘瑾,后来为加重曹雄权力,朝廷晋升他为代理都督同知,赐予他佩带征西将军之印。
D. 以前的参政官李仑、主事官孔琦家境贫寒,曹雄请示朝廷救济他们的妻子儿女,其实这是曹雄长子曹谦的想法。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瑾异谧貌,妻以从女,而优诏褒雄,令居职如故,纠者反被责。
(2)未几瑾败,言官交劾,降指挥佥事,寻征下狱,以党逆论死,籍其家
15. 在平定宁夏叛乱这一事情上,曹雄表现出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其五十九①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