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之《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读书笔记之《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一、托马斯?孟的生平及著作托马斯?孟是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贸易差额论(贸易平衡论)的创始人。
托马斯?孟于1621年发表了《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一书,这本书经过改写,在他死后即1664年由其儿子以《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的书名出版,这是一部重商主义最著名的著作。
托马斯孟出生于伦敦一个手工业兼商人家庭,自幼丧父,继父为一名富商,是东印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托马斯孟年轻是即入东印度公司的董事。
托马斯孟写作该书是为了驳斥英国国内对东印度公司的反对意见。
东印度公司是英国从事与印度等地的掠夺性贸易,于1600年成立,也是英国对外贸易中最早争得国家商业特许的公司之一。
国家允许该公司每艘船出航一次可以带出一定数量的金银。
这种特许与早期重商主义原则想抵触,遭到许多人的责难和攻击。
托马斯孟的这本书是针对早期重商主义者谴责东印度公司在对外贸易中输出的大量货币而写的,为了替他的公司辩护,他在书中阐述了他的贸易差额论的原理。
马克思称这本书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认为它代表了重商主义体系对于自己原有体系的自我脱离,是重商主义的“福音书”。
托马斯?孟的主要观点第一,他认为对外贸易才是国家致富的手段,只有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超,才能达到致富的目的。
他把国内贸易看成是财富的相互转让,并不能使国家致富,而对外贸易才有助于财富的增加。
他说:“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时谨守这一原则:在价
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为多。
”也就是说,在对外贸易中要保证贸易顺差,使货币不断流入本国;如果相反,进口超过出口,出现了贸易逆差,货币财富就会外流。
第二,他反对早期早期重商主义的禁止货币输出的政策,要求取消货币输出的法令。
他说:“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
输出货币恰恰是增加货币财富的一种手段。
他还举例了意大利和法国的例子,说明在这些国家,金币和银币都可以自由出口,但是由于遵守了贸易差额的原则,货币仍然流回了本国。
可见,他已经认识到必须把货币投入到有利可图的流通中去,使输出货币成为流入更多货币的手段,而不是把货币保存起来,这不仅会使货币增多,而且在国内保存大量的货币会引起物价的高涨。
第三,他论证了为保证贸易顺差应采取的途径和手段。
其中包括:增加本国商品的出口,减少外国商品的进口;限制商品价格,提高商品质量,以增强商品出口的竞争力;发展航运业和转口贸易业,扩大对殖民地和经济落后国家的贸易;发展本国的工场手工业,实时保护关税的政策等等。
托马斯孟认为增加本国商品的输出和减少外国商品的消费是保证国家增加财富的特殊手段。
为了减少外国商品的进口,而要多使用本国商品。
她提出,出口的商品要用自己的船只运输,以减少支出,增加收入。
他主张要把英国变成准备向外国输出商品的货栈,然后再将这些货物运到需要的地方去,这样可以增加航运、贸易、现金和关税的收入。
他还热衷于发展同遥远的殖民地国家,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的贸易。
因为在同在这些国家的贸易中,英国获得了特别大的好处,他公开承认,英国人是靠亚洲人而发财致富的。
他认为英国的制造业对亚洲原材料进行加工会给英国带来很大的利益,因此要大力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并提出了保护关税的主张。
他说,如对输往外国的商品实行免税的话,这种制造业还会大大的发展,并且提出对输入的外国货物,凡是要再输出的话,应给予照顾,不要课以
过重的关税,而对外来的货物要在本国消费,就要课以重税。
托马斯孟认为,要增加输出就要扩大出口商品的生产,为此要鼓励人口增加,以增加劳动力。
托马斯?孟观点解读
对外贸易是国家致富的唯一手段。
书中第2章“使英国变得更加富有和增加我们财富的手段”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怎样才能是英国变得更加富有呢?根据托马斯?孟的观点,问题不在于生产,也不在于资本品的积累,而是获得出口的盈余。
当然,一国为了出口必须进行生产,但生产仅仅从属于黄金的积累这一最终目的。
书中,他举了下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
假定一个国家有布匹、铅、锡、铁、鱼类和其他产品的充分供应,除此,每年还有价值二百二十万磅的剩余产品输往国外;靠着这笔出口,可从海外买到并输入二百万镑的外国货物,供使用和消费。
如果这个国家遵循着这种惯例去从事对外贸易,就可以稳稳地保证这个国家每年增加二十万镑的财富,而且会大部分以现金的形态带回这个国家。
他认为,交换有两种:国内交换即国内贸易,与外国人交换即对外贸易。
国内贸易固然重要,但国家不能由此增加财富。
对外贸易则与此不同,对外贸易中的顺差就会以现金方式流入英国,使国家财富得以增加。
实际上,用现代国际贸易的术语说来就是:“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即为贸易出口;“我们消费的外国产品”,即为进口。
这样,出口大于进口,进出口为正,正是达到了贸易顺差的目的。
在国际贸易中,最大的问题莫过于进口大于出口,如果一个国家在经过很大努力之后仍不能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然日趋贫困,因为既然出超会使国家致富,入超就必然会使国家贫困和衰落。
当然,这里的进口货物是指国内消费掉的货物,不是指经过海关入口的全部货物,后者包括一部分再出口货物,而这样的货物的进口不但无害,反而大有裨益。
他断言,国际贸
易顺差是获取财富的唯一手段,是衡量一个国家财富多寡的唯一尺度。
2、托马斯?孟的基本思想是,要求取消禁止货币输出的法令,认为重要的不是在于把货币保藏起来,而在于把货币投入有利可图的对外贸易中去,只要在对外贸易中争取出超,就可以带来更多的货币,从而使英国致富。
托马斯?孟认为,国内贸易不能使一个国家致富或贫穷,因为贸易中双方买卖结果,不会使国家拥有的货币总量有所增加或减少。
只有对外贸易才能使已过所拥有的的货币量发生变动,从而成为一个国家贫与富的衡量标准。
他认为,对外贸易要“量入为出”,“那些极力使出口超过进口,并尽量减少使用外国产品的王国”才能繁荣起来,“如果进口超过出口,既浪费了外国的物资又挥霍本国的财富,那么,货币必然外流,为这种无节制的行为付出代价”。
根据贸易差额论的观点,他批驳了反对者的意见。
他认为,造成英国货币短缺的,不是东印度公司的贸易,而是其他一些因素。
东印度公司的贸易虽然输出了货币,但这种贸易直接从印度等地购买商品(如生丝、香料、靛蓝等),而不是经土耳其人之手,减少了土耳其居间的盘剥,所需费用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
在这种贸易中,东印度公司夺取了土耳其人的大部分生意,大大减少了西方世界的货币外流。
他用具体数据说明东印度公司航运业对国家的贡献,指出这种贸易及其航运业增加了英国的就业、利润和过节收入。
托马斯?孟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就不能限制货币的输出,相反,输出货币借以换得商品,可以大大促进贸易的发展和航运业的扩大,是增加财富的有利手段。
他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经验中看到,英国制造业从亚洲进口原材料,加工以后再销出去,会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利益。
因此,他认为国家应大力发展工商业。
托马斯.孟关于货币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理解,比早期重商主义者前进了一步。
3、为了扩大贸易顺差应当采取的措施
(1)扩大商品生产,改善产品质量。
托马斯?孟认为,英国应该在不妨碍已耕地现有收入的前提下,利用无边无际的荒地自己生产那些“现在还需要向别人去买的苎麻、亚麻、绳索和烟叶以及其它各种货物,同时进制这些货物入口,可以免得加重我们的损失。
”应该象荷兰那样利用海洋大力发展渔业,利用本国的原料,想尽一切办法,用辛勤的劳动促进商品生产和技艺的发展。
眼光不能仅仅盯着那些自己有剩余的物品,还必须注意邻国的需求情况,生产他们所需要的各种货物,“在我们的出口的货物里边,我们一定不可以仅仅注意到我们所多余的东西,而且还必须考虑到邻友们的必需品”。
即使不是本国的剩余产品也是如此。
对于那些它们暂时不需要,亦或是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物品,也应当尽量的加以加工生产,从而从里边获取利益。
(2)努力提高本国生产商品的质量并尽量降低价格,使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获胜,以保证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畅销。
托马斯?孟认为,要扩大国际贸易,必须尽量降低产品价格,这一做法虽然会使私人蒙受一些损失,但会使社会得到大得多的益处。
例如,某些货物降价25%,可以使出口量增加 50%。
此外,产品降价还可以把外国竞争对手拍击出世界市场,有利于形成垄断,获得垄断高额利润。
当然,要特别重视产品质量,“小心谨慎和孜孜不倦地将我们的努力放到时间上去,拒不偷工减料,做好我们的纺织品和其它工业品,使之获得更大的重视和使用。
”
(3)扩大航运业和发展渔业。
托马斯?孟认为,扩大重视本国航运业的发展,使出口商品能用自己的船只运输,从而大大提高货物的价值。
“因为这样我们不但会得到货物在本国的售价,还可以加上商人的利润,保险单费用以及将它们运往
海外的运费。
”他还提出,要大力发展渔业,要充分利用渔业资源,发展渔业生产,以此维持海员和航运事业,扩大就业机会,并且扩大出口贸易。
(4)扩大和发展本国工业和手工业,减免关税。
托马斯?孟认为英国的制造业对亚洲原料进行加工会给英国带来很大的利益,仅仅对外来生丝的加工就使英国工业中出现了专门的部门。
按照他的划分,这已经可以说是人造财富了。
托马斯?孟在提出发展本国制造业的同时还提出保护关税的主张,认为对于输往外国的商品如果可以免税出口的话,这种制造业还会大大发展;并且提出政府应免除以国外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出口的关税,以发展生产,增加就业:“国家如果对于一切用外国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如天鹅绒和其他各种刺绣丝线、粗绒、捻丝等免去关税,乃是明智和有利的。
那样,很多贫民便可以受雇就业,并且还可以大大增加我们每年输出到别的国家里去的货物价值,同时为要达成此目的就要输入更多的外国原料,结果是增进了皇上的关税”。
4、托马斯?孟在书中指出要“我们的出口货物,倘若使用我们的船自运过去,也是可以大大提高价值的,因为这样我们不但会得到货物在本国的销售,还可以加上商人的利润,保险单费用以及他们运往海外的运费。
”这本身非常符合当代贸易术语中,我们所熟知的一个国际贸易条例:出口尽量的使用CIF(cost,insurance,freight),即成本+运费+保险费。
这样就可以将所有的财富都聚敛在国内了,是国家的财富得到最大化。
同时,他还指出对对国外进口的原材料制成的工业品的关税应该减免,以发展生产,扩大就业。
这里所说的用外国原材料制成的工业品,实际上即为我们书上所说的来料加工,即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在国内进行初加工,再运到国外销售。
对于这种出口方式,正如托马斯孟说的那样,只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包括减免关税政策等。
而我国目前就业市场的一部分
是由这种产业所支撑的,可以说这种来料加工行业给劳动力市场提供了一大批的就业机会。
因此,托马斯孟的贸易理论对我国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而言,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托马斯孟观点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重商主义的某些观点现在并没有完全消失,20世纪和21世纪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政策与二三百年前的重商主义的某些观点是相似的。
例如: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大萧条时期,许多国家采用提高进口关税、将本币贬值的措施来限制进口,刺激出口;20世纪80年代晚期,美国国际收支出现严重的贸易赤字,许多学者提议,征收关税,强加进口配额,给予出口补贴等措施。
重商主义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托马斯孟所倡导的晚期重商主义理论同样影响着我国当今经济。
首先,托马斯孟在《英国地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中,提出了十二点严格的要求,其中包括天文、地理、人文以及其各方面。
他认为作为从事贸易的商人,不仅仅要了解自己的产品及价格,更重要的是,他要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要懂得财务知识、国际金融、国家税收知识,了解市场供需状况、海关政策、国际贸易条例(包括航运知识和航运技巧),同时还要懂得多种语言,这样才能应付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
结合当前实际,我国近几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企业家、商人,然而,通常昙花一现,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不知去向了。
这其中,大部分还是因为我们的企业家素质不够,自身修养不足,学习的面不全。
所以,在今后的商业竞争中,不仅是靠胆量和运气,更是要依靠我们企业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他们坚实的专业素质,如此才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其次,晚期重商主义不仅仅把目光局限在流通领域,他们注重生产,主张将商业流通和生产相结合,发展航运业、渔业等相关产业。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
看,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贸公司仅仅单纯从事外贸,与生产脱离,不依靠实体,这样做使我们的供货渠道不稳定,供货成本高。
而国外的对外贸易大多是由制造企业来运作的,这样在企业公司内部进行交易与物品交换,避免了货物供应的局限。
最后,重商主义强调把眼光放往国际,要求重视国际需求,重视商业和对外贸易。
而我国一直以来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我们通常把农业放在首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行转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大力发展商业和工业,并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
这时国内很多学者重新对“重商主义”进行讨论研究,更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过分的重视工业,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新重商主义”时代。
然而,“重商”表明重视商业,它与重商主义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
“重商主义”是一个学说与政策体系,它包含了很多内容,不能仅仅因为我国当前大力发展经济,重视商业,就表面我们处于“重商主义”时期,这样的观点显然是不科学的。
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些观点和政策仅反映了重商主义学派所有观点中一些选择出来的方面。
而且,如今各国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处于不同的原因以及不同于重商主义时代的社会政策背景中应用这些思想的。
参考文献
邓春玲主编,《经济学说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贺力平编,《财富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美斯坦利L.布鲁著,焦国华、韩红译,《经济思想史》(原书第6版)
托马斯?孟著,《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李琼译
《试谈托马斯?孟的重商主义思想》,王丽
《托马斯?孟贸易理论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启示》,曹华
《评价托马斯?孟的经济思想》,姚莉
姚开建主编,《经济学说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