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高三语文第一次(3月)模拟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池市高三语文第一次(3月)模拟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一上·南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洞是什么?白洞、虫洞又是什么?
首先天文学上所说的黑洞并不是我们仅仅依靠目前的观测工具就能够直接观察到的黑洞的真实面目。
因为黑洞存在巨大的引力,包括光线在内的所有物质都可以被它吸引,所以要观测到黑洞如同_________。
要知道我们观测到的任何事物,都是要依靠光的反射,既然连光都被黑洞吸引进去,那么我们看到的就只能是_________的一片。
所以现在科学界所说的黑洞只是理论推测。
打个比方,总星系就像一个巨大的台风体,其形状结构和地球上自然生成的台风一样,上下两端是台风体的进入极和释放极。
台风能量巨大,所到之处_________,巨大的台风可以把地表的大树、建筑物、汽车等吸到台风体里面,再由释放极喷发出来。
任何星系运行到总星系的进入极也会被强大的引力吸入到里面,经过碰撞、破碎,最后由释放极喷发出来,重新组合成星系、恒星、行星等。
如果可以_________,站在总星系以外的某个地方观察这个总星系——当然这是不可能做到的——那么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总星系的进入极就是一个巨大的黑洞,释放极就是一个巨大的白洞,()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首先,天文学上所说的黑洞,并不是我们能够仅仅依靠目前的观测工具直接观察到的真实的黑洞。
B . 首先天文学上所说的黑洞的真实面目,并不是我们仅仅依靠目前的观测工具能够直接观察到的黑洞。
C . 天文学上所说的黑洞,并不是我们仅仅依靠目前的观测工具能够直接观察到的那个真实面目。
D . 天文学上所说的黑洞的真实面目,并不是我们仅仅依靠目前的观测工具就能够直接观察到的。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天方夜谭乌漆墨黑一片狼藉登高望远
B . 白日说梦乌漆墨黑一片狼藉游目骋怀
C . 白日说梦黑咕隆咚凌乱不堪游目骋怀
D . 天方夜谭黑咕隆咚凌乱不堪登高望远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巨大的台风体就是连接黑洞和白洞的虫洞。
B . 作为虫洞的巨大的台风体连接黑洞和白洞。
C . 虫洞就是连接黑洞和白洞的巨大的台风体。
D . 连接黑洞和白洞的虫洞就是巨大的台风体。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尤其是当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家,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摸索前行。
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
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
15世纪意大利和法国的瓷器制作,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
18世纪法国“罗可可”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
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
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
”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该将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艺术称为“中国—法国式”。
19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则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
19世纪中叶,摄影术的发明,给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此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了西方艺术家以启迪,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
一些杰出的画家诸如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克里姆特、大卫˙霍克尼等,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吸取中国艺术的养分,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杰作,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诚然,一些西方艺术家和学者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的影响,不过,凡是知晓世界艺术史的人都知道,日本艺术并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形成的。
尽管后印象派的画家是从日本浮世绘中获取了灵感,但是日本浮世绘的画法,则是来自
中国唐代绘画及明代画家陈洪绶和萧云从的作品。
正如毕加索所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中国人的艺术;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中国。
”
在漫长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历代艺术家在实践中探索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超技巧的艺术样式,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在世界艺术史上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世界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审视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更能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桂小虎《东方的启迪——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绘画的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对世界文化艺术影响巨大,因此,被西方艺术史论家公认为世界艺术的高峰。
B . 早在14世纪,随着中国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在欧洲上层社会的流行,中国传统艺术就影响到了欧洲及法国。
C . 发明于19世纪中叶的摄影术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冲击很大,受中国传统艺术启迪,西方绘画艺术得以突破困境。
D . 中国传统艺术特色鲜明,技巧高超,体系完整,地位不可替代,因而为世界艺术发展作出了最突出的贡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段总述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艺术尤其是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影响,点明其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
B . 第二,三两段按照历史时代顺序,具体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巨大影响,紧密照应第一段相关内容。
C . 结尾一段重申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地位及贡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并在段末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D . 在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过程中,文章釆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大大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法国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其中的风景以及画法与中国宋代风景画非常相似。
B . “罗可可”艺术被认为应称作“中国一法国式”,安格尔被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足见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影响之大。
C . 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等杰出画家之所以能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艺术杰作,与
他们善于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分不开。
D . 有人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影响。
作者对这一观点不以为然,因为日本浮世绘画法也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基础上形成的。
3. (12分) (2019高一下·苏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幽暗的林荫小径
(俄)伊凡·蒲宁
马车在一长排茅屋前停了下来,车里坐着一个身材匀称的老军人,他严厉地扫视着周围,眼神中流露出些许倦意。
他从马车里跨出一只脚来,走进穿堂,朝左边的客房走去。
客房收拾得干净整洁,很温暖很干燥。
客人脱下军大衣,将它扔在长椅上。
他神情倦怠地用白皙瘦削的手捋了下灰白的头发。
客房里不见一个人影,于是他稍稍推开通往穿堂的门,不太高兴地喊道:“嗨,有人吗?”
“欢迎您,大人,”一个黑头发、黑眉毛的女人当即走进客房,她尽管有了点年纪,但依然挺美。
“您想用饭还是上茶炊?”
“上茶炊吧。
你是这家店的主人还是仆人?”
“我是这家店的主人,大人。
”
“那就是说,你自己当家喽?”
“是的,我自己当家。
”
“真的吗?难道是守了寡,所以得由自己来操劳?”
“我不是寡妇,大人。
不过,人总得挣钱谋生吧。
再说,我也喜欢管管事。
”
“哦,原来是这样。
这挺好。
你店里很干净,很舒服。
”
女人老是瞅着他,稍微眯起了眼睛,好像是要寻根问底地打听什么。
“我也喜欢干净,”她答道。
“我从小是在贵族老爷家长大的,怎么会不知道讲究体面呢,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
”
他一听见自己的名字,顿时惊讶得挺直身子,睁大双眼,脸涨红了。
“纳杰日达!是你?”他迫不及待地说。
“是我,”她回答。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啊,”他一边说,一边坐到长凳上,两眼紧盯住她“谁能想得到!我们已经多少年没见面啦?大约有三十五年了吧?”
“三十年。
我现在四十八岁,我想您已年近六十了吧?”
他目光中流露的倦意和脸上心不在焉的神情顿时消失了。
他站起身来,两眼望着地板,在房间里大步地踱来踱去。
然后,他又停下了脚步,长着灰白胡子的脸涨得通红,说道:“从那时候起,我对你的下落一无所知。
你怎么会到这儿来的?”
“老爷,这说来话长。
”
“听你刚才说的话,你没有嫁过人。
凭你当年的姿色,怎么会找不到人嫁呢?”
“我不能这样做。
”
“为什么不能?你说这话什么意思?”
“这有什么可解释的。
想必您也记得,那时候我是多么爱您。
”
他羞愧得热泪盈眶,便皱着眉头,又踱起方步来。
“一切都会过去的,我的朋友,”他嘟嘟哝哝地说。
“爱情啊,青春啊——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
那是件庸俗的、平凡的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终将烟消云散。
”
“上帝给每个人的安排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青春都会过去,但爱情,却是另一回事。
”
他抬起头来,停下脚步,苦笑着说:“你总不能为我守一辈子吧!”
“我想,我能的。
对您来说,好像什么事情也不曾发生过,可是……记得您那时老是念诗给我听,关于‘幽暗的林荫小径’什么的,”她冷笑着补充说。
“啊!一切都会过去的。
一切都会被忘记的。
”
“一切都会过去,但并不是一切都会被忘记。
”
“你出去吧,”他说,一边转身往窗子走去。
“请你出去吧。
”
然后,他掏出手帕,捂住双眼说:“但愿你已经宽恕我了。
”
“不,我没有宽恕您。
不过,何必去回忆这些事呢。
”
“对,对,没有必要去回忆了。
请你吩咐一下,让他们把马备好吧,”他回答说,一边离开了窗户,脸色已经变得严峻起来。
“不过,我想告诉你,我在一生中可从来没有感到过幸福,你也别以为我有多么幸福。
我爱我的妻子,可是,她竟然背叛了我,她使我受到的伤害远比我使你受到的厉害……不过,话得说回来,这一切也不过是最平凡的、庸俗的事罢了。
好啦,我的朋友,祝你健康。
我想,我也是把我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最珍贵的东西留给你了。
”
她走到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跟前,吻了下他的手,他也吻了下她的手。
“请吩咐备马吧……”
他在再次启程赶路时,回想起刚才说过的最后几句话,以及吻了她的手的这一举动,不禁感到羞愧起来,但马上又因为自己的这种羞愧而更加羞愧。
“这一切不过是最平凡的、庸俗的事罢了……”
落日将黄澄澄的余晖撒在空旷的田野上,马儿吧唧吧唧地踩着一片片水洼,平稳地朝前飞驰。
他望着不时闪现的马蹄,紧蹙乌黑的双眉,寻思道:
“是啊,只能怨我自己。
是啊,那当然是最美好的时光。
‘一条小径掩映在椴树幽暗的林荫之中,四周盛开着红色的蔷薇……’可是,我的上帝,要是当初我不抛弃她,会怎样呢?那是多么荒谬!这个纳杰日达不是客店的女主人,而是我的妻子,我的彼得堡那个家的女主人,我的孩子们的母亲,这可能吗?”
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
(有删改)
(1)请简析文章画线句中两个“羞愧”的不同原因。
(2)同为被抛弃的女性,纳杰日达与《雷雨》中的鲁侍萍形象有较大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3)小说中两次提到“幽暗的林荫小径”,请探究作者的用意。
4.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与书本不同,互联网已被普遍视为个人记忆的替代物,而非补充品。
这种情况源自一个隐喻:人脑和电脑的本质相同。
这大概是所有关于人脑的错误论断中涉及最广、危害最大的一个了。
如果此言成立的话,记忆不仅丧失了神性,也丧失了人性,记忆女神变成了一台机器。
大量的神经科学研究表明,那些极力鼓吹把记忆外包给互联网的
人被一个比喻误导了,他们忽视了生物记忆的有机性质——对记忆内容的每次回忆都会重新启动巩固记忆的完整过程。
换言之,生物记忆是处于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而存储于计算机中的记忆内容则是静态的比特形式,两者简直是天壤之别。
无论何时,只要一上网,铺天盖地的信息就会奔涌而来,这不仅会给我们的工作记忆带来过重的负荷,也会导致大脑颞叶难以专注于任何一件事,巩固记忆的过程因而难以启动。
我们的大脑在越来越依赖网络的过程中变得善于遗忘,因为大脑控制注意力的能力已经变得空前薄弱了,我们逐渐丧失了对思考内容和思考方式加以控制的能力,关注对象的选择往往是被动的,更可怕的是对于这一事实许多人竟然浑然不知,因为关于以上种种的自我意识在上网时已灰飞烟灭。
没有专注,便没有记忆,神经学家对于人脑细胞级和分子级工作机理的有关研究与发现着重指出了这一点。
个人记忆形成并支持着作为文化支撑的集体记忆。
鉴于此,我们每个人都在表现和设计未来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的神经突触中得以支持和延续。
把记忆任务推卸给外部数据库,并不仅仅危及个体的深度和独特个性,还会危及我们共享的社会文化的深度和独特个性。
美国剧作家理查德·福尔曼警觉地道出了潜在的危险:“随着我们深厚文化遗产的内部库存日渐枯竭,我们面临着变成扁平人的危险,我们访问那个规模庞大的信息网络时,仅需点击按钮即可,可谓广阔延伸但极其稀薄。
”
无论如何,人类文明不只是互联网所承载的全世界信息的总和,也不只是可以简化为二进制代码并上传至互联网的所有内容。
人类文明要保持勃勃生机,就必须在每一代人的所有成员的头脑中重建。
如果把人类的记忆通过“外包”的形式托付给互联网,那么人类文明将面临消亡的危险。
(选自吴靖《浅浏览时代的文明忧思》,有删改)
(1)下列有关“记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脑记忆拥有存储于电脑中的记忆所不具备的生物记忆的有机性质。
B . 人脑对记忆内容的每次回忆都会重新启动巩固记忆的完整过程。
C . 电脑记忆的过程是静态的而且无法更新,与人脑记忆有天壤之别。
D . 大脑颞叶难以专注于任何一件事时,巩固记忆的过程就难以启动。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人脑在依赖网络的过程中变得善于遗忘,因而其控制注意力的能力就变得空前薄弱了。
B . 神经学家对人脑细胞级和分子级工作机理的所有研究都表明:没有专注,便没有记忆。
C . 人类文化在人类神经突触中得以支持和延续,是因为个人记忆形成并支持着集体记忆。
D . 互联网承载着来自全世界的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这些网络信息的总和即是人类文明。
(3)简要概括“记忆外包”的危害性。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8高三上·河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源子邕,字灵和。
少好文雅,笃志于学,推诚待士,士多归之。
累迁夏州刺史。
时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首为反乱,统万逆徒,寇害应接。
子邕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
子邕善绥抚,无有离贰。
以饥馑转切,欲自出求粮,留子延伯据守。
僚属佥云,未若弃城俱去,更展规略。
子邕泣请于众曰:“吾世荷国恩,此是吾死地,更欲何求!”遂自率羸弱向东夏运粮。
延伯与将士送出城,哭而拜辞,三军莫不呜咽。
子邕为朔方胡帅曹阿各拔所邀,力屈被执。
乃密遣人赍书间行与城中云:“大军在近,汝其奉忠,勿移其操。
”子邕虽被囚束,雅为胡人所敬,常以百姓礼事之。
子邕为陈安危祸福之端,劝阿各拔令降。
将从之,未果而死。
拔弟桑生代总部众,竟随子邕降。
时北海王颢为大行台,子邕具陈诸贼可灭状。
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及萧宝夤等为贼所败,关右骚扰,时子邕新平黑城,遂率士马并夏州募义人,鼓行南出。
贼帅康维摩守锯谷,断绝婴棠桥。
子邕与战,大破之,禽维摩。
又攻破贼帅契官斤于杨氏堡。
出自西夏,至于东夏,转战千里。
至是,朝廷始得委问。
除兼行台尚书。
复破贼帅纥单步胡提于曲沃,明帝玺书劳勉之。
子邕在白水郡破贼率宿勤明达子阿非军,多所斩获。
除给事黄门侍郎,封乐平县公。
以葛荣久逼信都,诏子邕为北讨都督。
时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据邺反,敕子邕与都督李神轨先讨平之。
改封阳平县公。
遂与裴衍发邺,讨葛荣。
而信都城陷,除子邕冀州刺史,与裴衍俱进。
子邕战败而殁,赠司空,谥曰庄穆。
(选自《北史·源子邕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B . 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C . 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
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D . 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刺史,古代官职,汉武帝时始置,主要监察地方事务,“刺”为检核问事之意。
B . 三军,这种说法起源于春秋时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后统称军队。
C . 行台,魏晋至金代尚书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又称行尚书台或行台省。
D . 玺,是用玉石雕刻的印章。
玺书,是盖有玺印的书信,从秦朝起就开始流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源子邕待人坦诚,士人多归附他。
后来劝阿各拔命令胡人归降,并最终成功让阿各拔弟弟归降,应该说与他的坦诚也不无关系。
B . 源子邕善于安抚人心,所以手下人没有离叛之心。
州城被包围,军民愿意同他死守,他要亲自出城去借粮,将士们哭着送他出城。
C . 源子邕立有不少战功。
他在九十天之内平定了东夏叛乱,平定了黑城后,又在锯谷擒获了康维摩,还在白水郡打败了宿勤明达的军队。
D . 源子邕为国竭尽忠诚。
他认为自家世代蒙受国家恩典,不能忘恩,身陷敌营,仍写信要求儿子源延伯坚持尽忠,最后自己也战死疆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僚属佥云,未若弃城俱去,更展规略。
②乃密遣人赍书间行与城中云:“大军在近,汝其奉忠,勿移其操。
”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2017·辽宁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南吕】金字经梅边
吴镇
雪冷松边路,月寒湖上村,缥缈梨花入梦云。
巡,小檐芳树春。
江梅信,翠禽①啼向人。
【注释】①翠禽:即翠鸟,一种水鸟。
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称翠鸟。
(1)下面有关作品的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 . 前两句用极工整简练的文字描写了一幅冬天乡野雪景图。
B . 第三句描写了梨花如梦似幻的朦胧之景,写出了人物对前路的迷茫。
C . 最后两句写梅花传递春的信息,翠鸟对着人们欢快地啼鸣,景象和美温馨。
D . 作品整体的情感基调积极乐观。
一个“春”字消解了雪冷月寒。
E . 报春的梅花,啼鸣的翠鸟,反衬了作者失意、凄凉的孤独者的形象。
(2)“巡”,独字成句,具有独特的意味。
请简要赏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8. (5分)用一句话概括下列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个字)
据《北京晨报》11月5日报道 10月8日,广西灵山县某中学初二女生黄某正在教室里听课。
位于她上方天花板的吊扇突然坠落,转动的风扇叶片刮到黄某的左脸颊,事后经治疗,仍留下了一道长达6厘米的疤痕,已构成轻度毁容。
事情发生后,黄某父母多次与校方沟通,索赔无望后,将学校诉至法院。
法院认为,校方疏于对教室风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导致风扇非人为因素无故坠落,判决校方赔偿黄某后续治疗费用2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
9. (5分) (2019高一上·和平期中) 下面这首《许愿》是已去世的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作品。
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补写第一、五节的空缺部分。
要求:①符合作品主题;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句式结构保持一致。
让所有的鸟都恢复自由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让所有的鱼都恢复自由回到纯净的河川
不再怕肮脏的下游
和发酵的河岸
让所有的光都恢复自由回到热烈的眼睛
不再怕僵硬的面孔
和冷漠的表情
许愿让所有的爱都恢复自由回到充满的心胸不再怕白昼的孤独
和夜晚的噩梦
让所有的手都恢复自由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让所有的手都恢复自由
回到友谊的典礼
不再做打击的拳头
做拥抱的手臂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2020·顺德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选择一题作文,不少于800字。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