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地下空间被视为“新型国土资源”,它所标注的“深度”为城市打开了更加立体的发展
格局。

B. 地下空间是一座“富矿”,能为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空间容量、缓解交通压力发挥巨
大作用。

C. 与“面子”相比,地下空间这个城市的“里子”显得寒碜,还城市建设的“欠账”势在必行。

D. 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决定因素是理念、规则、管理等软实力,而非技术手段
等硬实力。

【答案】D
【解析】D.“决定因素是理念、管理等软实力,原文倒数第二段是“在地下空间的开发
利用上,理念、管理等软实力才是更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B
【解析】B.“将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详尽论证”错,与“面子”上的突飞猛进相比,并没有
详尽论证二者的关系。

【答案】C
【解析】A.“只有……才能”错,原文第一段讲的是:“治疗日趋显现的‘大城市病’,在“高度”“广度”不断拓展的今天,为城市打开了更加立体的发展格局。

B,以点代面。


文第二段讲的是:“还有的城市”。

D.“所以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错、强加因果,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应如此,最能展现一座城市的“功力”,况且因
为城市地下空间隐藏的细节最能展现城市的“功力”。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2.(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

②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A. 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
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B. 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
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C. 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
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D. 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
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答案】A
【解析】(1)“卿”作“何所闻”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项;“以察察为政”意为“把严苛作为处理政务的原则”,“以……为……”是固定结构,应独立成句,排除D项;“初”意为“开始的时候”,在句中作时间状语,前后应断开,排除C项。

故选A。

【答案】D
【解析】(2)D项,文中的“夺服”指责令“除去丧服”,非为国之需要,而夺去尽孝之情的“夺情”。

【答案】C
【解析】(3)C项,“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坚决不同意在守孝
期内应荐复职”错误。

原文中顾和的话只是托词,他的真实意图是想要服丧满期。

【答案】(4)①你资质优异出众,机警有锋芒,不仅是东南地区的俊才,实在是天下
的俊杰。

②顾和迁任尚书仆射,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
上去早上回来,他受到优厚的待遇达到这样的程度。

【解析】(4)①珪璋:都是名贵的玉器,此处是名词作状语,像珪璋一样,引申为“资质优异出众”。

锋:锋芒。

徒:只是,仅仅。

②敕喻:吩咐告诉。

听:同意,允许。

见:被。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3.(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2)文中两处画线处引用的是李叔同的诗词《送别》,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3.(3)请结合文中“女人”这个人物形象,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A. 小说开篇“黑暗笼罩着这片被雨浸湿的大地”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给人沉闷压抑之感,“炮击的闪光”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B. 男人把米汤端了过去,但“闻其摇摇头,说,把枪还给我!”这是因为闻其对满脸络
腮胡子的男人不信任,担心他伤害自己。

C. 小说中男人被国民党抓了壮丁,沾染了一些欺压百姓的陋习,但在解放军战士闻其
的影响下,改变了身上的陋习。

D. 小说以“在晨曦里,他们往远方而去”结尾,既与标题“去远方”形成了呼应,也激发
了读者对“他们”未来的想象。

【答案】B
【解析】(1)B项,“这是因为闻其对满脸络腮胡子的男人不信任,担心他伤害自己”说法错误,从上下文情节来看,这个男人把闻其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不信任”一说不
可信,结合前文“闭嘴!男人恶狠狠地吼了一声,举起枪,说,再撒谎,一枪毙了你!”分析可知,闻其这样做是因为男人当时对女人的态度非常恶劣。

【答案】(2)①引用李叔同的诗词《送别》,烘托“女人”对家人的思念及对和平的渴望,也表达了闻其对同学的思念,对战友的牵挂之情。

②引用李叔同的诗词《送别》,推
动了后文情节,闻其与男人将离开这里去追随远方的部队。

③引用李叔同的诗词《送别》,渲染了离别的氛围,衬托出战争环境中人们内心的感伤。

④增添了小说的诗意
之美。

【解析】(2)作答本题,要把相关情节内容放在小说具体语境中进行辨析,弄清相关
情节内容所传达的意思,然后结合全文,分析相关内容在小说中达到的效果与作用。

本题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晚风拂柳笛
声残,夕阳山外山”这两句歌词引用的是李叔同的诗词《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
草碧连天”所展现的意象与“女人”对家人的思念相契合,烘托“女人”对和平的渴望;而“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句歌词则表现了闻
其对同学的思念,对战友的牵挂之情。

这两句歌词,和人物当时的处境相吻合,推动
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闻其与男人离开这里去追随远方的部队这一故事情节显得合
情合理。

而这两句充满感伤意味的歌词则渲染了离别的氛围,衬托出战争环境中人们
内心的感伤情绪,也让这篇小说增添了诗意之美。

【答案】(3)小说中“女人”一开始将能吃的东西藏起来,用“一种冰冷的眼神”看着闻其,并对闻其下逐客令,到后来为闻其他们准备热乎乎的玉米馍馍,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同时指出只有得到人民真心拥护的军队,才能到达“远方”,让人民过上和平美好生活的主题。

【解析】(3)解答此题,首先通读文本,找出小说中与“女人”有关描写,然后结合语
境概括分析其所体现的形象特点即可。

结合“女人冷冷地说,没有,东西都被你们抢光了,我都快要饿死了!”“打仗委屈老百姓,啥时能让我们过安生日子哦”“女人进来了,用一种冰冷的眼神看着闻其,说,你们啥时候走?我一个妇道人家,可不想背什么杀
头罪名”等内容分析可知,这表明“女人”讨厌战争,痛恨国民党军队的抢掠行为。

结合“打开来,里面是几个热乎乎的玉米馍馍”分析可知,“女人”为闻其他们准备热乎乎的玉米馍馍,这表现了“女人”内心情感的变化,她通过闻其的言行发现他与国民党的军队
不同,而这些变化与她见到的人、事物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前后“女人”对待闻其他们
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揭示了本文主题——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同时指出
只有得到人民真心拥护的军队,才能到达“远方”,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和平美好的生活。

4.(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3)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A. Francis Mojica首先发现的CRISPR-Cas9技术,之所以被称为本世纪最大的生物技术
发现之一,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编辑。

B. 当科学家从细菌中取出CRISPR-Cas9,再引入组成更复杂动植物的真核细胞时,剪切DNA便会激活一种修复机制,从而开启了重写DNA的可能。

C.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酸奶公司Danisco就开始将CRISPR技术应用于人类食物生
产这一领域,但早期应用阶段的CRISPR技术还不成熟。

D. 霍金在遗作《对大问题的简明回答》中曾预言,基因技术的发展最终将造成普通人
类要么全部变身“超级人类”,要么被奴役或面临清洗。

【答案】A
【解析】(1)A.“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编辑”因果关系不成立,根据材料一可知“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编辑”使得这一技术更受人关注。

【答案】B
【解析】(2)B.“且使食物携带更多的营养物质或保存更长时间”错,根据材料二可知混
淆了可能性与必然性。

【答案】
(3)①材料一侧重报道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重大影响及基因编辑技术的工作原理;
②材料二侧重报道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作物种植和食物生产领域的应用优势;
③材料三侧重报道的是人们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忧虑。

【解析】(3)材料一第一段主要介绍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重大影响,二、三段侧重介
绍基因编辑技术的工作原理。

材料二“基因编辑可以使种植更加高效……保存更长时间”“运用CRISPR技术还可以生产更精瘦的家畜”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作物种植和食物生产领域的应用优势。

材料三“对于这项基因编辑技术的成功,人们的反应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美好”“关于改变基因来避免某种疾病的做法,是否能够取得效果存在很大的争议”“结果显示,近七成受访民众也对基因编辑技术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以及材料出处,侧重表达人们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忧虑。

结合文章内容与来源,言之有理即可。

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5.
学校开展“美丽校园,爱心公益”活动,倡导同学们收集饮料瓶,换钱做公益。

请在下面倡议书正文初稿的空白处补写语句。

要求:每处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5字;注意内容贴切,语意完整,表达连贯。

夏日炎炎,饮料可口。

①。

这种乱丢空瓶的行为,让校园成了一个大垃圾场。

我们向全校同学发起倡议:②。

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校园增添亮色,为社会奉献爱心。

【答案】示例:①饮料空瓶呢?同学们随手把它们丢弃在校道旁、草丛中、教室里
②做自律爱人的标兵,做维护清洁的卫士,做社会公益的先锋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联系上下文,来推断横线处应填的句子。

解题时,考生要综观整个语段,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相关提示,准确补写,使语段的语意连贯。

根据后文“这种乱丢空瓶的行为”可知,①处应填和“乱丢饮料空瓶”相关的语句;②处根据“向全校同学发起倡议”可知,此处应填关于倡议师生保护环境的语句。

注意使用修辞手法,不超过35个字。

6.请对下面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随着5G商用牌照的发放,我国正式步入5G商用元年。

网速快是人们对5G的直观感受,然而,这不是它的唯一优势。

5G将带我们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反过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也将成为5G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在消费市场领域,5G可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随着5G网络逐渐完善,一些对网络通信能力要求较高的行业,比如远程手术、全路况自动驾驶等,将成为5G重要的应用场景。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5G关注大场景、多维度的应用,将推进各平台融合,催生新业态,甚至可能引发产业变革。

5G流量费会不会很贵?仅从成本看,5G网络投资加大了,但网速快了,容量大了,相应地平均到每一个单位流量的成本就降低了。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5G流量单价会随着网络普及和用户需求增长逐渐降低,未来应该会低于4G。

【答案】网速快不是5G唯一的优势,5G将带我们进入万物互联时代,能显著提升用户体验,改变社会,甚至可能引发产业变革,而且流量费不贵。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提炼出文段中的关键语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其中的关键信息组合成连贯的一段话,而不是独立的几点。

本题中,根据“网速快是人们对5G的直观感受,然而,这不是它的唯一优势”“5G将带我们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在消费市场领域,5G可显著提升用户体验”“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5G关注大场景、多维度的应用,将推进各平台融合,催生新业态,甚至可能引发产业变革”“5G网络投资
加大了,但网速快了,容量大了,相应地平均到每一个单位流量的成本就降低了。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5G流量单价会随着网络普及和用户需求增长逐渐降低,未来应该会低于4G”等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作答即可,注意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7.(1)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7.(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7.(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精美绝伦革故鼎新摒弃独辟蹊径
B. 美轮美奂推陈出新抛弃独辟蹊径
C. 美轮美奂推陈出新抛弃别开生面
D. 精美绝伦革故鼎新摒弃别开生面
【答案】D
【解析】(1)“精美绝伦”意思是精致美妙,无与伦比。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此处用来形容墨纱灯的造型,应该用“精美绝伦”。

“革故鼎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

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此处指手工艺作品,用“推陈出新”不当。

“摒弃”指舍弃,放弃,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抛弃一些东西,也形容思想上的抛弃、丢弃。

“抛弃”指扔掉不要。

相比之下,“摒弃”具有目的性,在此处用“摒弃”更合适。

“别开生面”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

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

“独辟蹊径”比如独创出新风格或者新方法。

表述主体通常为人。

此处应用“别开生面”。

故选D。

【答案】D
【解析】(2)“最终摒弃了色纸和玻璃”这个句子谈的是画家在多次试验后,摒弃了色纸和玻璃这两种常规制作宫灯的材料,因此下一个句子应衔接的是“选用薄似蝉翼的丝质绢纱作画”,而“剔墨”技法是无为宫灯与其他宫灯最大的区别,是无为宫灯在制作工艺上的独创,因此,独创的不应该是选用薄似蝉翼的丝质绢纱作画,而应该是“剔墨”技法。

综上所述,最佳衔接的句子应选“选用薄似蝉翼的丝质绢纱作画,并独创‘剔墨’技法”。

故选D。

【答案】B
【解析】(3)文中画线句子,“用笔勾勒出精心的拟画轮廓”一句中,“精心”一词应形容用笔的态度,不能形容“拟画轮廓”,正确语序应为“精心用笔勾勒出拟画的轮廓”,排除A、C两项。

本句主语是手工艺人,D项最后一个分句“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使句子的主语被偷换了,排除D。

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