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斑羚飞渡》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羚飞渡
学习目标:
1、感知斑羚飞渡的过程,体悟飞渡场面的悲壮。

2、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多重对话,通过揣摩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作品蕴含思想感情,进而多角度探究作品的主旨。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珍爱自然。

学习重难点
通过揣摩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而多角度探究作品的主旨。

【了解作者】
沈石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作协理事。

1952年10月生于上海,祖籍宁波慈溪。

1979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其动物小说别具一格,在海内外赢得广泛声誉,他本人也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小说《圣火》获1990年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

《第七条猎狗》获中国作协首届儿童文学作品奖。

《一只猎雕的遭遇》获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拓展链接】
斑羚,它是羚羊的一种,因为喉部有一块白斑,所以叫斑羚。

斑羚,也称青羊、山羊,哺乳动物。

斑羚体大如山羊,但无胡须。

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

斑羚形似家养山羊,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为食,冬季一般以灌木幼枝和苔藓、地衣为食。

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非常珍贵。

斑羚生性温顺,非常讨人喜欢。

【自主学习案】
1.给下面加点字的注音。

戛.洛山(jiá)斑羚.(líng)对峙.(zhì)蹿.跳(cuà)
斑斓.(lán)骚.动(sāo)
山涧.(jiàn)甜腻.(nì)
2.辨析下列字形
蹿:cuān(蹿跃)班:bān(班级)峙:zhì(对峙)堕:duò(堕入)
窜:cuàn(流窜)斑:bān(斑斓)侍:shì(侍从)坠:zhuì(坠落)
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对峙:相对而立。

蹿跳:向上或向前蹦跳。

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稚气未脱:形容年龄小,孩子气十足。

进退维谷:进退两难(谷:比喻困难的境地)。

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于困境之中。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强一些。

筹,筹码,计数的工具。

4.走进文本
①这篇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本文叙述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

②读完本文的故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答:感动、震撼、惊心动魄、悲壮
③“斑羚”飞渡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答:起因:一群斑羚被狩猎者追杀,被迫逃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

(面临困境)
经过:起初斑羚们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后在镰刀头羊组织指挥下,它们一老一少搭配飞渡伤心崖。

发展(想出办法)、高潮(组织飞渡)
结果:斑羚群以牺牲老斑羚为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赢得了种群的生存机会。

(头羊赴死)
【合作探究案】
探究点一:小说情节
1.在斑羚们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它们的首领镰刀头羊发挥了关键作用。

那么它有什么行动?在它身上我们又发现它有哪些美德呢?
答: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第一次,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

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镰刀头羊的行动可用八个短语归纳;巡视悬崖仰天长鸣;制止危险,沉郁吼叫;指挥搭配,悲怆轻咩。

从上述行动可知镰刀头羊在危急关头,沉着、镇定、果断、临危不乱;迅速组织这场有序的飞渡,它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同时,它又能以身作则,勇于牺牲。

探究点二:品析语言
2.从“彩虹”架起的虚幻的桥,到镰刀头羊“消失在一片灿烂中”,“彩虹”在文中多次出现。

画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内容,体会其作用。

答: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

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结合上下文语境细心推敲体会,不难发现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总之“彩虹”的意义:彩虹是虚幻、美丽的东西,它容易给人带来幻想,希望让人陶醉其中,而文中用美丽的彩虹与斑羚飞渡这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也用美丽的彩虹象征斑羚好的心灵。

探究点三:阅读体验
3.我们应当从斑羚身上学到什么?
答:学习斑羚那种舍已救人的行为,那种临危不乱的勇气,那种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那种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

学法指导
见粘贴
【随堂巩固案】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狩.猎(shîu)对峙.(shì)剖.开(pōu)一尘.不染(chén)
B.戛.洛山(ɡā)斑羚.(línɡ)姑妄.(wǎnɡ)略胜一筹.(chóu)
C.湛.蓝(zhàn)苍穹.(qiïnɡ)蹿.跳(cuà)秩.序井然(zhì)
D.迥.然(jiǒnɡ)甜腻.(lì)悲怆.(chuànɡ)眼花缭.乱(liáo)
解析:A选项里“对峙”的“峙”应读“zhì”;B选项里“戛洛山”的“戛”应读“ji á”; D选项里“甜腻”的“腻”应读“nì”。

故选C。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斑羚斑斓略胜一畴沉郁顿措 B.骚动山涧进退唯谷参差不齐
C.狩猎娴熟一尘不染目瞪口呆 D.逞能恍惚眼花潦乱心甘情愿
解析:A选项里“略胜一畴”的“畴”应写成“筹”;B选项里“进退唯谷”的“唯”应写成“维”; D选项里“眼花潦乱”的“潦”应写成“缭”。

故选C。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我看得眼花缭乱
....
B. 当他得知事情的真相是如此凄惨时,让他惊得从容不迫
....,.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C. 虽然你们两人都精通象棋,但还是他要略胜一筹
....。

D. 我一进门,就能够感觉到屋子里的那份干净,那份一尘不染
....的清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A.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B.这青山绿水,茂林丰田,无疑不是这些老农垦队员青春汗水的结晶。

C.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D.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或许仅仅是因为它喜欢运动。

解析:A搭配不当,“强烈快速的节奏”与“看”不能搭配B否定不当,删去“不是”。

C句式杂糅,删去“的结果”。

5.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B )
A.(老斑羚)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
B.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

C.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烧完的火箭残壳。

D.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解析:B项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只是一句描写。

6.下列几句话顺序比较混乱,请你将顺序调整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秩序井然,快速飞渡。

②没有拥挤,没有争夺,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

③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④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正确的顺序是:④②①③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8—17段,完成第7~10题
7.结合以上文字,品读分析头羊两次不同的步伐表现的心理。

答:沉重的步伐是因为镰刀头羊为了保证数量的均衡而不得不离开年轻的斑羚队伍走到老斑羚群里。

它放心不下自己的子民们,为它们能否成功飞渡而忧虑。

“坚定的步伐”是因为镰刀头羊已经看到它的子民们成功飞渡,种族可以生存下来,但也有半数的同胞为此牺牲,它作为头羊,也应如此,所以步伐坚定。

8.为什么文章结尾再次写到彩虹?
答:结尾的彩虹具有象征意义。

它的绚丽、灿烂象征自愿牺牲的斑羚们生命的灿烂、辉煌。

把它放在结尾,具有点明中心、升华主旨的作用。

9.请发挥想象力,改写文章的结尾。

答:本题为开放题,无统一答案。

提示:改写要扣住主题,可以采用化实为虚的写法,不写镰刀头羊之死,而写升上彩虹、仙乐等烘托渲染它的伟大牺牲精神。

10.人类的猎杀给斑羚带来了灾难,对此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写在下面。

答:可从人类对动物的善良与爱是人类之爱的开始,反之,人类的残忍本性的开启,总是先从对动物的残忍开始谈。

言之成理即可。

【课后提升案】
一、综合运用
1.斑羚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赢得了种群的生存机会。

时光飞逝转瞬间一年时光已经过去。

假如你是动物界资深记者采访了生存下来的小斑羚以下是你采访的两个问题小斑羚会怎样回答请你发挥想象写在横线上。

(1)记者:亲爱的小斑羚你们好。

一年以来你们生活得怎么样小斑羚?
答:我们的父母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的新生,我们永远缅怀我们的先辈。

一年来,我们心惊胆战,但先辈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生活虽然很艰苦,但我们团结一心还是努力生存下来,我们相信以后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2)记者:小斑羚们你们想对人类说点什么?
小斑羚:我觉得我们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我们应该和平相处。

聪明的人类你们何必要戕害我们的生命 ,拆散我们的家庭呢?我们和你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啊!
二、阅读理解
阅读《衡水湖看鸟》,完成第2~6题
衡水湖看鸟
①看鸟,就要比鸟起得早。

②清晨四点多钟,我们就出发了。

坐在面包车上,我脑子里尽是些《动物世界》里关于鸟的珍贵镜头——几十万只翅膀,扑啦啦剪碎了漫天朝霞;一片“乌云”,忽而遮天,忽而蔽海,让坐在电视机前的人惊异地张大了嘴巴……嘻,今天,我竟有这等福分,亲身冲进那“乌云”里,用眼睛与镜头,见证鸟翅驮来一个真实的天堂。

③车子停在湖畔,我们被一望无际、随风俯仰的湖苇迎下了车。

④叽叽喳喳,啾啾嗈嗈,忽的一下,耳朵就给这声音灌满了。

我下意识地去摸挂在脖子上的相机,却几乎同时住了手——鸟呢?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

⑤终于将自己送到了湖苇深处。

鸟鸣愈加繁盛。

A.飒飒苇风中,仿佛有几十张碟在同时播放“班得瑞轻音乐”。

耳朵忙不过来,不待听完一声,又去追逐那一声。

⑥果然有大鸟!眼睛死盯着远处的一片苇尖瞧,发现那里有数只大雁在嬉戏,但是,B.它们飞得那样审慎,才从苇尖上腾跃而起,你按快门的当儿,就已潜入苇丛深处。

⑦我诅咒我与鸟之间那过大的距离。

通过鸟儿恢宏的鸣唱气势,我约略猜得出,那苇丛深处至少藏着一千只鸟!但是,它们巧妙地隐匿了自己。

不容乐观的生存环境,让它们总是保持着“惊弓之态”。

它们会不会在心里对我说,抱歉,我早已用完了自己的信任,如今,我穿起一件叫作防范的外衣,在远离你的地方,警醒地逍遥。

⑧记得那一年在白洋淀,被人问,吃不吃水鸟肉馅饺子?一只水鸟的肉才能包两只饺子啊!我不敢吃,担心一群水鸟会在我腹内衔泪喊冤。

⑨想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分。

在干燥少雨的北方,占地面积比十个杭州西湖还要大一些的衡水湖,是一个多么稀罕的存在;在枯燥乏味的日子里,那些用唧啾、呕哑、咕嘎、啁哳抒怀的鸟儿,是一种多么温存的陪伴。

黄河远走,湖水存留。

土岗上硕大的贝壳惹我叹息,我害怕我的叹息会繁衍出更加茂密的叹息……
⑩在我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常看常新的《鸟类圣经》。

每当与那些可爱精灵对视,我总会想起梁实秋描写鸟的句子——“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

鸟的最大价值,是给这世界带来欢悦与美感;但是,“胃袋至上主义者”们,就是要把美剁成馅,再调以葱丝、姜丝、香油、味精,精致地包成饺子,恬然交由味蕾与胃液去鉴赏。

⑪所以,那些被人类调教得智商越来越高的大鸟们,自然学会了跟人类“躲猫猫”。

虽说它们不媚远道而来的我,虽说我那“冲进乌云”的痴想彻底泡了汤,虽说我的相机没有机缘亲近那些关南彩翼,但我没有怨怼,没有懊恼,非但没有,还要跟苇丛深处的精灵们说:“宝贝,你可要藏好。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憧憬失望惊喜感慨(叹息)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能力。

由《动物世界》中许多鸟儿的珍贵镜头激发了“我”对鸟儿的憧憬,来到之后只听到鸟儿的鸣叫声,心中感到失望,最后发出感慨。

3.仔细阅读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1)第⑩段中“胃袋至上主义者”指的是哪一类人?
答: 指的是那些为了一饱口福,将鸟儿变成美食的人们。

(2)“躲猫猫”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意思?
答: 鸟儿对人类失去了信任,将自己藏匿起来。

解析:此题考查对指代内容的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前后语句来回答。

4.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

请从选文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批注。

(提示:从修辞手法、词语的表达效果等方面入手)
我选 A
批注: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鸟声的美妙悦耳,令人向往,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我选 B
批注: 这个句子中,副词“才”“就”“已”表示时间之短,鸟儿躲藏速度之快,动词“潜”用得传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鸟儿飞行时的审慎警觉。

5.联系上下文,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⑧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答: 内容上,补充人类对鸟的伤害,表达作者的愤怒之情。

结构上,承上启下,为下文写自己的感慨做铺垫。

解析:此题考查语段在文中的作用,内容上主要从表达作者的情感来回答,结构上主要从过渡的角度来分析。

6.文章结尾作者对鸟儿说:“宝贝,你可要藏好。

”此时,鸟儿会怎么回应作者呢?请你发挥想象,写出鸟儿想说的话。

(示例):谢谢你的好意。

可惜人类中像你这样的人太少了,希望你能劝告人类不要再为了一己私欲残害我的同胞了,否则你们将永远见不到我们,世界也必然失去平衡。

爱我们,也是爱你们人类自己。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此题要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表达希望人类保护自己的想法。

三、写作练笔
本文大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把伤心崖说成是“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写春天的景色。

(100字左右)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