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课程案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丸,如弹子大含化。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适宜技术
(4)吴茱萸末或附子末,以热醋调成糊状,夜敷 双足涌泉穴,次日去掉。
(5)生附子,生半夏,研末,生鸡蛋清调作饼贴 两脚心。
(6)天冬,麦冬,玄参,甘草,水煎或研末为丸 含化。
(7)漱口后,用养阴生肌散:牛黄、黄柏、龙胆 草、雄黄、青黛、冰片、甘草,敷患处。
肿 大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定义
颌 下 腺
肿 大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定义
腮 腺 及 颌 下 腺 肿 大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定义
腮 腺
导 管 开 口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适宜技术
外治法: 1.实证: (1)用冰硼散、锡类散、朱黄散外涂。 (2)可用黄连、细辛各等分为末,擦患处。 (3)防风、甘草、双花、连翘、荆芥等量水煎含
漱。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适宜技术
(4)西瓜浆水,徐徐含饮;或西瓜皮烧灰,含之。 (5)冬青树叶浸水中,洗净,取几片含口中,轻
治则:滋阴补肾,清降虚火。 方药:知柏地黄丸。知母 40g 黄柏40g 熟地黄
160g 山茱萸 (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 60g 泽泻 60g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辨证论治 阴虚火旺
临床运用: 心肾不交者: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滋阴养血,清
降虚火,交通心肾。 心脾两虚者:归脾汤,补益心脾。 病变反复,日久不愈者:八珍汤,气血双补。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适宜技术
针灸疗法: 选廉泉、承浆、地仓、颊车、合谷、曲池、
足三里等穴,每次取2穴,各穴位交替使用,实 证用泻法,虚证用平补平泻法,或悬灸。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适宜技术
穴位注射法: 取牵正、曲池、颊车、足三里,每次选2穴,交 替使用,针入有酸麻感,每穴注射当归注射液 或维生素B12,2ml,每隔3~5天注射一次。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
1.流行期间未患病的儿童或有接触史的儿童,可 以用板蓝根30g水煎服,连服3~5天,或针刺 颊车、合谷穴1日2次有预防作用,居室内可用 食醋熏蒸。家有此患者应隔离到肿胀完全消退。
2.流行期间小儿应避免去公共场所,如外出时戴 口罩,勿和病人接触。
病机:风热邪毒从口鼻入侵肺系,咽喉首当其 冲。或风热外袭,肺气不宣,肺经风热循经上 犯,结聚于咽喉,气血不畅,与邪毒互结喉核, 发为急性乳蛾。
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急性扁桃体炎—诊断要点
本病的诊断主要从病史、临床表现和局部检查 三方面进行诊断: 1、病史
本病发病前常有受凉、疲劳、外感病史或咽 痛反复发作病史。 2、临床症状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急性扁桃体炎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急性扁桃体炎—定义
急性扁桃体炎,中医称之为风热乳蛾,是风热 邪毒外袭引起的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喉核红 肿,表面或有黄白脓点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急性扁桃体炎—特点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辨证论治 心脾积热
证候:口腔粘膜有如黄豆大小的溃疡点,数目较 多,甚者融合成片,疮面色黄白,周围粘膜红 肿明显,中央凹陷,妨碍进食,全身或有发热, 口渴口臭,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数等症。
治则:清心泻脾,凉血理疮。 方药:凉膈散。川大黄、朴硝、甘草各20g,山栀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适宜技术
3.耳针疗法 取皮质下、腮腺、内分泌、面颊、睾丸、压痛点等穴2~3处, 用强刺激,留针20分钟,每日1次,6次为一个疗程。
4.放血疗法
用三棱针刺少商、商阳穴,放血5~7滴即可。
5.爆灯芯疗法 取粗大灯心草一根,蘸点香油,点着后迅速对准角孙或耳尖 穴位点烧一下,必须发生清脆的响声“啪”。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诊断要点
腮肿特点
腮肿边缘不清 皮肤颜色不改变 无脓液
腮腺管口红肿
三 不 特 点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鉴别诊断
1.发颐(化脓性腮腺炎) 细菌感染所致,无传染性 单侧 局部红、肿、热、痛,可有波动感 腮腺管口有脓液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10克,连翘40g。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辨证论治 心脾积热
临床运用: 心经热盛为主:导赤散,以清心泄热,导热下行。 脾胃火热偏盛者:清胃汤,清脾泄热,凉血解毒。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辨证论治 阴虚火旺
证候:口腔溃疡点多生于舌根部或舌下,数目较 少且小,疮面灰白,周围粘膜微红微肿,稍有 疼痛,进食时较明显,溃疡此愈彼起,连绵不 断。全身或见舌燥咽干,腰膝酸软,舌红少苔, 脉细数等症。
牟定县中医药适宜技术讲座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Leabharlann 分。中医药适宜技术口疮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定义
指口腔粘膜上发生的表浅、如豆大的小溃疡点, 又称口疳、口痈等。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特点
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周期性反复发作 溃疡大小不等,数目一个至数个。 剧烈疼痛 自限性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病因、病机
口鼻 风
温
肺卫
邪
毒
壅阻少阳胆经
少阳经与厥阴经相表里 少阳经之邪内陷厥阴经
气血郁滞 痄 毒聚腮部 腮
变 证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诊断要点
1.发热起病,伴全身不适、厌食、呕吐、头痛 和肌肉疼痛。
2. 1~2天后腮腺肿痛。
流行性腮腺炎—定义
感受风温邪毒(腮 腮腺 腮腺导管
腺炎病毒),壅阻
少阳经脉引起的急
腮腺导管口
性传染病以发热、
耳下腮部漫肿疼痛 为其临床主要特征。
舌下腺
又名“痄腮”、
“鸬鹚瘟”、“虾 蟆瘟”。
颌下腺 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解剖位置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定义
双 侧 腮 腺
治疗原则: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辨证论治
证治分类: 一、常证 1、邪犯少阳—疏风清热、散结消肿—银翘散等 (轻微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 ) 2、热毒壅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 (腮部肿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全身症
以儿童及青年为多见。 多有外感病史。 起病急、恶寒、高热,可达39~40°C。 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 。 易反复发作形成慢性。
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急性扁桃体炎—局部检查
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急性扁桃体炎—病因病机
病因:本病的发生,多为风热之邪乘虚外袭, 火热邪毒博结喉核而致。若病久体弱,脏腑失 调,邪毒久滞喉核,易致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2、邪热传里,肺胃热盛证 主证:咽部疼痛剧烈,连及耳根,吞咽困难。伴有高热、口
渴引饮、咳嗽痰稠、口臭、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脉洪 数。
治法:泻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剂:清咽利膈汤加减。 中药:前胡9g、防风12g、荆芥9g、连翘15g、大力子15g、
山豆根6g、元参15g、山栀12g、桔梗12g、甘草6g。
口疮—病因、病机
阴虚火旺
阴不制阳
溃烂成疮
虚火上炎
口舌灼烧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体征(舌、颊内 粘膜,唇内粘膜及上腭出 现淡黄色或灰白色大小不 等的溃疡为特征)和复发 性、自限性等病史规律进 行诊断。
对大而深且长期不愈的溃疡,应警惕癌肿, 需活检以明确诊断。
轻咀嚼,勿嚼烂,含20~30分钟,吐掉,每日 3~4次。 (6)生蒲公英,水煎服。 (7)黄柏、青黛各等分,冰片少许。共研为末, 竹沥汁调匀,敷患处。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适宜技术
虚证: (1)柿饼霜,敷患处。或加薄荷,冰片少许,共
研为末,涂患处。 (2)用柳花散或青吹口散外敷患处,每日5~6次。 (3)玄参丸:玄参、天冬、麦冬各等分,为研末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鉴别诊断
2.痰毒 相当于“急性淋巴结炎” 可触及肿块,边缘清楚,有触痛,无传染性 常继发于扁桃体炎、咽喉炎等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以经络辨证为主,同时辨常证、变证。(根据 全身及局部症状,有无并发症出现)
重)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辨证论治
变证: 1、邪陷心肝—清热解毒,熄风开窍—清瘟败毒饮 2、毒窜睾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适宜技术
1.外敷法 如意黄金散或黄金膏、玉露膏外敷。
2.针刺疗法 取翳风、外关、液门、颊车、合谷、丰隆、足 三里、少商。热盛配曲池、外关,睾丸肿大配 太冲、曲泉、三阴交、血海。恶心呕吐食欲差 配足三里。每次选穴2~3处,强刺激,留针 15~3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一个疗程。
咽喉肿痛,吞咽时加重,发热,伴有全身酸 楚,儿童尚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和昏睡。
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急性扁桃体炎—诊断要点
3、检查 喉核红肿,连及舌腭弓、咽腭弓,喉核上可
有黄白色脓点。
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急性扁桃体炎—辨证论治
1、风热外袭,肺经有热证 主证:咽喉干燥灼热,疼痛逐渐加重,伴有恶寒、发热、咳嗽,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适宜技术
预防与护理: 1.怡养心神,防止劳倦情志内伤,节制房事,顾
护人体精气;少食辛辣厚味,避免过寒凉,可 防止或减少复发。 2.注意口腔清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以减少本 病的发生。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卵巢炎等。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病因、病机
腮部漫肿坚硬作痛: 足少阳胆经经脉绕耳(腮部)而行。邪入少
阳,气血淤滞,邪毒循经上攻腮颊故耳下腮部 漫肿坚硬作痛。 引睾窜腹(疼痛):
胆经和肝经互为表里,毒热之邪由胆经侵入 肝经,疏泄失常,故可伴有脘腹、少腹疼痛及 睾丸疼痛。
舌尖红,苔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利咽消肿。 方剂:疏风清热汤加减。 中药:荆芥6g,防风6g,牛蒡子12g,金银花12g,连翘15g,桑白皮12g,
赤芍12g,桔梗10g,天花粉15g,玄参15g,浙贝母12g,甘草6g。水煎服 。
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急性扁桃体炎—辨证论治
流行性腮腺炎—特点
1.年龄 85%病例发生在5~15岁之间。
2.季节 冬春为高峰流行季节。
3.传染源: 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特点
4.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从口传播。
5.预后 (1)获终生免疫力 (2)严重者可侵及神经系统、心脏等重要器官 (3)年长儿及成人可侵犯生殖器官伴发睾丸炎或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病因、病机
实证
口疮
虚证
心脾积热
(与阿弗它口炎相似)
阴虚火旺
(相当于复发性口疮)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口为脾窍,舌为心苗,肾系舌本。
心脾积热
积热化火
火热熏蒸
发为口疮
口舌溃烂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适宜技术
大枣10枚 白矾10克 苦瓜叶10g 青黛10g 冰 片3克 大枣去核,将白矾打碎放在大枣中,于 火上煅至白矾枯白,大枣焦黑为度。冷后再加 入干苦瓜叶,共碾细末,然后加入青黛、冰片, 置乳钵中碾成极细粉末,装瓶密封备用。用冷 开水含漱后,将药粉撒布患处,每日1~2次。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适宜技术
(4)吴茱萸末或附子末,以热醋调成糊状,夜敷 双足涌泉穴,次日去掉。
(5)生附子,生半夏,研末,生鸡蛋清调作饼贴 两脚心。
(6)天冬,麦冬,玄参,甘草,水煎或研末为丸 含化。
(7)漱口后,用养阴生肌散:牛黄、黄柏、龙胆 草、雄黄、青黛、冰片、甘草,敷患处。
肿 大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定义
颌 下 腺
肿 大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定义
腮 腺 及 颌 下 腺 肿 大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定义
腮 腺
导 管 开 口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适宜技术
外治法: 1.实证: (1)用冰硼散、锡类散、朱黄散外涂。 (2)可用黄连、细辛各等分为末,擦患处。 (3)防风、甘草、双花、连翘、荆芥等量水煎含
漱。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适宜技术
(4)西瓜浆水,徐徐含饮;或西瓜皮烧灰,含之。 (5)冬青树叶浸水中,洗净,取几片含口中,轻
治则:滋阴补肾,清降虚火。 方药:知柏地黄丸。知母 40g 黄柏40g 熟地黄
160g 山茱萸 (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 60g 泽泻 60g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辨证论治 阴虚火旺
临床运用: 心肾不交者: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滋阴养血,清
降虚火,交通心肾。 心脾两虚者:归脾汤,补益心脾。 病变反复,日久不愈者:八珍汤,气血双补。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适宜技术
针灸疗法: 选廉泉、承浆、地仓、颊车、合谷、曲池、
足三里等穴,每次取2穴,各穴位交替使用,实 证用泻法,虚证用平补平泻法,或悬灸。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适宜技术
穴位注射法: 取牵正、曲池、颊车、足三里,每次选2穴,交 替使用,针入有酸麻感,每穴注射当归注射液 或维生素B12,2ml,每隔3~5天注射一次。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
1.流行期间未患病的儿童或有接触史的儿童,可 以用板蓝根30g水煎服,连服3~5天,或针刺 颊车、合谷穴1日2次有预防作用,居室内可用 食醋熏蒸。家有此患者应隔离到肿胀完全消退。
2.流行期间小儿应避免去公共场所,如外出时戴 口罩,勿和病人接触。
病机:风热邪毒从口鼻入侵肺系,咽喉首当其 冲。或风热外袭,肺气不宣,肺经风热循经上 犯,结聚于咽喉,气血不畅,与邪毒互结喉核, 发为急性乳蛾。
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急性扁桃体炎—诊断要点
本病的诊断主要从病史、临床表现和局部检查 三方面进行诊断: 1、病史
本病发病前常有受凉、疲劳、外感病史或咽 痛反复发作病史。 2、临床症状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急性扁桃体炎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急性扁桃体炎—定义
急性扁桃体炎,中医称之为风热乳蛾,是风热 邪毒外袭引起的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喉核红 肿,表面或有黄白脓点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急性扁桃体炎—特点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辨证论治 心脾积热
证候:口腔粘膜有如黄豆大小的溃疡点,数目较 多,甚者融合成片,疮面色黄白,周围粘膜红 肿明显,中央凹陷,妨碍进食,全身或有发热, 口渴口臭,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数等症。
治则:清心泻脾,凉血理疮。 方药:凉膈散。川大黄、朴硝、甘草各20g,山栀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适宜技术
3.耳针疗法 取皮质下、腮腺、内分泌、面颊、睾丸、压痛点等穴2~3处, 用强刺激,留针20分钟,每日1次,6次为一个疗程。
4.放血疗法
用三棱针刺少商、商阳穴,放血5~7滴即可。
5.爆灯芯疗法 取粗大灯心草一根,蘸点香油,点着后迅速对准角孙或耳尖 穴位点烧一下,必须发生清脆的响声“啪”。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诊断要点
腮肿特点
腮肿边缘不清 皮肤颜色不改变 无脓液
腮腺管口红肿
三 不 特 点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鉴别诊断
1.发颐(化脓性腮腺炎) 细菌感染所致,无传染性 单侧 局部红、肿、热、痛,可有波动感 腮腺管口有脓液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10克,连翘40g。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辨证论治 心脾积热
临床运用: 心经热盛为主:导赤散,以清心泄热,导热下行。 脾胃火热偏盛者:清胃汤,清脾泄热,凉血解毒。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辨证论治 阴虚火旺
证候:口腔溃疡点多生于舌根部或舌下,数目较 少且小,疮面灰白,周围粘膜微红微肿,稍有 疼痛,进食时较明显,溃疡此愈彼起,连绵不 断。全身或见舌燥咽干,腰膝酸软,舌红少苔, 脉细数等症。
牟定县中医药适宜技术讲座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Leabharlann 分。中医药适宜技术口疮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定义
指口腔粘膜上发生的表浅、如豆大的小溃疡点, 又称口疳、口痈等。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特点
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周期性反复发作 溃疡大小不等,数目一个至数个。 剧烈疼痛 自限性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病因、病机
口鼻 风
温
肺卫
邪
毒
壅阻少阳胆经
少阳经与厥阴经相表里 少阳经之邪内陷厥阴经
气血郁滞 痄 毒聚腮部 腮
变 证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诊断要点
1.发热起病,伴全身不适、厌食、呕吐、头痛 和肌肉疼痛。
2. 1~2天后腮腺肿痛。
流行性腮腺炎—定义
感受风温邪毒(腮 腮腺 腮腺导管
腺炎病毒),壅阻
少阳经脉引起的急
腮腺导管口
性传染病以发热、
耳下腮部漫肿疼痛 为其临床主要特征。
舌下腺
又名“痄腮”、
“鸬鹚瘟”、“虾 蟆瘟”。
颌下腺 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解剖位置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定义
双 侧 腮 腺
治疗原则: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辨证论治
证治分类: 一、常证 1、邪犯少阳—疏风清热、散结消肿—银翘散等 (轻微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 ) 2、热毒壅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 (腮部肿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全身症
以儿童及青年为多见。 多有外感病史。 起病急、恶寒、高热,可达39~40°C。 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 。 易反复发作形成慢性。
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急性扁桃体炎—局部检查
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急性扁桃体炎—病因病机
病因:本病的发生,多为风热之邪乘虚外袭, 火热邪毒博结喉核而致。若病久体弱,脏腑失 调,邪毒久滞喉核,易致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2、邪热传里,肺胃热盛证 主证:咽部疼痛剧烈,连及耳根,吞咽困难。伴有高热、口
渴引饮、咳嗽痰稠、口臭、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脉洪 数。
治法:泻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剂:清咽利膈汤加减。 中药:前胡9g、防风12g、荆芥9g、连翘15g、大力子15g、
山豆根6g、元参15g、山栀12g、桔梗12g、甘草6g。
口疮—病因、病机
阴虚火旺
阴不制阳
溃烂成疮
虚火上炎
口舌灼烧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体征(舌、颊内 粘膜,唇内粘膜及上腭出 现淡黄色或灰白色大小不 等的溃疡为特征)和复发 性、自限性等病史规律进 行诊断。
对大而深且长期不愈的溃疡,应警惕癌肿, 需活检以明确诊断。
轻咀嚼,勿嚼烂,含20~30分钟,吐掉,每日 3~4次。 (6)生蒲公英,水煎服。 (7)黄柏、青黛各等分,冰片少许。共研为末, 竹沥汁调匀,敷患处。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适宜技术
虚证: (1)柿饼霜,敷患处。或加薄荷,冰片少许,共
研为末,涂患处。 (2)用柳花散或青吹口散外敷患处,每日5~6次。 (3)玄参丸:玄参、天冬、麦冬各等分,为研末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鉴别诊断
2.痰毒 相当于“急性淋巴结炎” 可触及肿块,边缘清楚,有触痛,无传染性 常继发于扁桃体炎、咽喉炎等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以经络辨证为主,同时辨常证、变证。(根据 全身及局部症状,有无并发症出现)
重)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辨证论治
变证: 1、邪陷心肝—清热解毒,熄风开窍—清瘟败毒饮 2、毒窜睾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适宜技术
1.外敷法 如意黄金散或黄金膏、玉露膏外敷。
2.针刺疗法 取翳风、外关、液门、颊车、合谷、丰隆、足 三里、少商。热盛配曲池、外关,睾丸肿大配 太冲、曲泉、三阴交、血海。恶心呕吐食欲差 配足三里。每次选穴2~3处,强刺激,留针 15~3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一个疗程。
咽喉肿痛,吞咽时加重,发热,伴有全身酸 楚,儿童尚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和昏睡。
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急性扁桃体炎—诊断要点
3、检查 喉核红肿,连及舌腭弓、咽腭弓,喉核上可
有黄白色脓点。
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急性扁桃体炎—辨证论治
1、风热外袭,肺经有热证 主证:咽喉干燥灼热,疼痛逐渐加重,伴有恶寒、发热、咳嗽,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适宜技术
预防与护理: 1.怡养心神,防止劳倦情志内伤,节制房事,顾
护人体精气;少食辛辣厚味,避免过寒凉,可 防止或减少复发。 2.注意口腔清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以减少本 病的发生。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卵巢炎等。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病因、病机
腮部漫肿坚硬作痛: 足少阳胆经经脉绕耳(腮部)而行。邪入少
阳,气血淤滞,邪毒循经上攻腮颊故耳下腮部 漫肿坚硬作痛。 引睾窜腹(疼痛):
胆经和肝经互为表里,毒热之邪由胆经侵入 肝经,疏泄失常,故可伴有脘腹、少腹疼痛及 睾丸疼痛。
舌尖红,苔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利咽消肿。 方剂:疏风清热汤加减。 中药:荆芥6g,防风6g,牛蒡子12g,金银花12g,连翘15g,桑白皮12g,
赤芍12g,桔梗10g,天花粉15g,玄参15g,浙贝母12g,甘草6g。水煎服 。
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急性扁桃体炎—辨证论治
流行性腮腺炎—特点
1.年龄 85%病例发生在5~15岁之间。
2.季节 冬春为高峰流行季节。
3.传染源: 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流行性腮腺炎—特点
4.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从口传播。
5.预后 (1)获终生免疫力 (2)严重者可侵及神经系统、心脏等重要器官 (3)年长儿及成人可侵犯生殖器官伴发睾丸炎或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病因、病机
实证
口疮
虚证
心脾积热
(与阿弗它口炎相似)
阴虚火旺
(相当于复发性口疮)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口为脾窍,舌为心苗,肾系舌本。
心脾积热
积热化火
火热熏蒸
发为口疮
口舌溃烂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四点 二十四分。
口疮—适宜技术
大枣10枚 白矾10克 苦瓜叶10g 青黛10g 冰 片3克 大枣去核,将白矾打碎放在大枣中,于 火上煅至白矾枯白,大枣焦黑为度。冷后再加 入干苦瓜叶,共碾细末,然后加入青黛、冰片, 置乳钵中碾成极细粉末,装瓶密封备用。用冷 开水含漱后,将药粉撒布患处,每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