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2)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H+、Na+、OH-、SO42-B.Ca2+、Na+、Cl-、CO32-
C.K+、Na+、Cl-、CO32-D.NH4+、Na+、OH-、NO3-
解析:C
【解析】
A、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B、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C、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能大量共存,正确;
D、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结合生成水和氨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溶液中的离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离子间不能形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2.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此时液体为纯净物
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起点可知,是盐酸溶液滴入氢氧化钠中,错误;
B.B点表示此时液体是氯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错误;
C.A点时的溶液pH>7,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正确;
D. 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氢,和氯化钠,错误。

故选C。

3.在只含有NH4+、Na+、Cl-、SO42-的溶液中能存在的离子是
A.OH- B.Ba2+ C.Ag+ D.NO3-
解析:D
【解析】A、OH-与溶液中的NH4+结合放出氨气,OH-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错误;
B、Ba2+与溶液中的SO42-结合生成硫酸钡的沉淀,Ba2+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错误;
C、Ag+与溶液中的Cl-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Ag+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错误;
D、NO3-与溶液中的离子不能形成沉淀、气体、水,NO3-能在此溶液中存在,正确。

故选D。

点睛: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4.2007年4月,陕西汉中市区,一辆运输浓盐酸的车辆发生事故,导致酸液泄漏闹市,经喷水和撒石灰处理后,排除了险情,对喷水和撒石灰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喷水可以减少浓盐酸挥发B.喷水可以降低盐酸酸性
C.撒石灰为了消除盐酸污染D.喷水是为了尽快把盐酸冲进下水道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水把浓盐酸稀释,挥发性会降低,故A正确;
B、加水可以降低盐酸的酸性,降低破坏性,故B正确;
C、石灰是碱性物质可以中和酸,降低破坏性,故C正确;
D、如果用水把酸冲进下水道,酸会腐蚀管道,故D错误。

故选D。

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4Al+3O2 = 2Al2O3 B.Ca(OH)2+Na2CO3 = CaCO3↓+2NaOH
C.H2CO3 =H2O+CO2↑ D.H2+CuO Cu + H20
解析:B
【解析】A、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B、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
C、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D、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故选B。

6.下列对图中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B.乙实验:向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丙实验:手影的形成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丁实验: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甲实验: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与一氧化碳不反应,除去
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考点: 化学实验的探究。

7.苯甲酸(C 6H 5COOH )是一种酸,可用于食品防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苯甲酸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 .苯甲酸能和铜反应产生氢气
C .苯甲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D .在食品中可以大量添加苯甲酸以延长保质期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A 、酸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苯甲酸溶液属于酸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A 错;B 、铜排在了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故B 错;C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苯甲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 正确;D 、防腐剂要放入适量,不能大量使用不利于身体健康,故D 错,故选C 。

考点:考查酸的化学性质
8.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 A .CaCO 3 粉末 B .MgCl 2溶液 C .KNO 3溶液 D .石蕊试液
解析:D
【解析】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中的各一种.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D. 石蕊试液,遇稀盐酸变红,遇澄清石灰水变蓝。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

9.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2+2-4Na Ba SO 、、
B .+2+-H Cu OH 、、
C .+--3K NO Cl 、、
D .+2--3H CO Cl 、、
解析:C
【解析】
A. 224Na Ba SO ,与生成白色沉淀。

++-
B. 2H CU OH ++-、与生成蓝色沉淀。

C. 3K NO CI +--、、 ,可以共存。

D. 23H CO CI +--与生成气体、。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10.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Fe+CuSO 4
FeSO 4+Cu B .Fe+H 2SO 4
H 2↑+FeSO 4 C .CO+CuO
CO 2+Cu D .H 2+CuO
Cu+H 2O
解析:C
【解析】
A .Fe+CuSO 4═FeSO 4+Cu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
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B.Fe+H2SO4═H2↑+FeSO4,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C.CO+CuO═CO2+Cu,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
D.H2+CuO═Cu+H2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点睛: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置换反应中的置换关系是指组成化合物的某种元素被组成单质的元素所替代.因此,在判定置换反应时,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结合它的概念和通式,以及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定方法来细心地判定;②在判别它与其它反应类型时,除了关注它本身的特点外,还要兼顾其它反应类型的特点;③置换反应一般是指碳和氢气等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金属与金属的盐溶液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等。

11.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①X + 碱→ 盐 + 水②X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A.盐酸 B.一氧化碳
C.氢氧化钠 D.氧化钙
解析:A
【解析】A、盐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X 可能是盐酸,正确;B、一氧化碳不能与碱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和二氧化碳,错误;
C、氢氧化钠是碱,不与碱反应,错误;
D、氧化钙与碱、金属氧化物均不反应,错误。

故选A。

12.夏日炎炎,蚊虫猖獗。

蚊虫叮咬后会在皮肤中释放蚁酸,蚁酸又名“乙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会刺激皮肤红肿起泡。

为缓解症状,适合涂抹的物质是
A.食醋B.柠檬汁C.氢氧化钠溶液D.肥皂水
解析:D
【解析】
乙酸是一种酸性物质,为缓解疼痛,需要用碱性物质来中和。

A、食醋呈酸性,不符合题意;B、柠檬酸呈酸性,不符合题意;C、虽然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但是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不符合题意; D、肥皂水呈碱性,且无腐蚀性,符合题意。

故选D。

13.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中不正确
...的是
A. B.
C. D.
解析:A
【解析】A.由于盐酸溶液呈酸性,反应开始溶液的PH应该小于7,故A错误;B.盐酸和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另外添加的NaOH溶液中也有水,则反应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多,故B正确;C.盐酸和NaOH反应生成NaCl和水,刚开始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由0逐渐增大,完全反应后,随着添加的NaOH溶液增多,NaCl的质量分数由逐渐变小,故C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中的氯元素的质量始终不变,故D 正确;答案为A。

14.向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B.
C.
D.
解析:C
【解析】
向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A、开始时溶液的pH>7,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减小至等于7,小于7,错误;B、当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错误;C、当氢氧化钠与盐酸开始反应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最大,随着稀盐酸的继续
加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较小,正确;D、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时才生成水,错误。

故选C。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铜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B.向pH为2的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pH变小
C.在食醋、石灰水、汽水三种物质中,石灰水的pH最小
D.向pH为4的酸性污水中加入生石灰,可减少污水对河流的污染
解析:D
【解析】
A、氢氧化铜是碱,但是沉淀不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不能使酚酞变红.
B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向酸性溶液中加碱性溶液时,溶液的pH升高.
C食盐溶液呈中性,pH=7;石灰水显碱性,pH>7;汽水、食醋均显酸性,pH<7;石灰水的pH最大
D、pH为4的酸性污水,可用碱性物质进行中和.
故选D
16.莲藕最适宜在弱碱性的土壤中生长。

某池塘土壤的pH=6,莲藕长势较差,在施用某农家肥后生长很好。

这说明该农家肥的pH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莲藕最适宜在弱碱性即pH稍大于7的土壤中生长,池塘土壤的pH=6呈酸性,而施用某农家肥后生长很好,根据酸碱相互中和的性质,说明所施农家肥的为碱性。

A.pH>7呈碱性,符合分析的要求,故可选;B.pH<7呈酸性,不能把酸性的土壤改变为碱性,故不选;C.pH=7呈中性,不能改变土壤的酸性,只是降低土壤的酸度.故不选:D.根据酸碱中和规律可以确定,故不选;故选A
考点: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17.如图是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C CO2 → H2CO3 CaCO3 CO2
其各步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从左到右依次是()
A.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C.复分解、化合、分解、置换 D.分解、置换、化合、复分解
解析: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其各步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从左到右依次是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合反应;碳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B。

点睛∶化学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18.某电镀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CuSO4)。

若要从硫酸铜中获得金属铜,以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可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A.稀盐酸B.氢氧化钠C.铁粉D.银粉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若要从硫酸铜中获得金属铜,得通过置换反应,将废液中的铜置换出来。

铁的活动性强于铜,可以使用铁粉置换废液中的铜。

选C。

考点:金属活动性;置换反应。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9.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中和反应
D.中和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解析:A
【解析】
【分析】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详解】
A、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选项正确;
B、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是盐不是碱,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盐与酸的反应,不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两个:反应物要求必须是可溶的(当有酸参与反应时,另一种物质可不溶于水,但一定要溶于酸才行,也就是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物要求必须含有沉淀,或者是气体,或者是水。

20.在总结化学知识时,以下归纳或判断正确的是( )
A.可作保护气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D.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酸
解析:C
【解析】
A、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都可以作保护气,错误;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但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正确;
D、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酸,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但是二氧化碳是氧化物,错误。

故选C。

21.在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Cu2+、NO3-、SO42-
B.Na+、H+、CO32-、NO3-
C.Ba2+、NH4+、OH-、SO42-
D.Ba2+、K+、NO3-、OH-
解析:D
【解析】
【详解】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呈蓝色,故错误;
B、H+、CO32-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C、Ba2+与SO42-能结合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弱电解质等,则离子能共存,并注意离子的颜色。

22.稀盐酸和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B.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B点和C点时,溶液均呈现无色
D.C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解析:D
【解析】
A、根据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C、B点和C点时,溶液的pH分别等于7、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C、B点和C点时,溶液的pH分别等于7、小于7,分别显中性、酸性,溶液均呈现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如表是一些物质的pH,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较宜食用的物质是()
A.A B.B C.C D.D
解析:D
【解析】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

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较宜食用的物质是玉米粥。

选D
24.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由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溶液对外不显电性
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图中A代表水分子
解析:B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稀盐酸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生成水,钠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钠。

【详解】
A、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溶液对外不显电性,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水和氯化钠,溶剂质量增加,故B不正确;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水和氯化钠,图中有钠离子和氯离子了,故A代表水分子,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酸碱中和反应其实是离子之间的反应,生成盐和水。

25.向pH为5的白醋中加入下列物质,混合溶液的pH肯定增大的是()
A.硫酸B.硝酸C.pH为5的溶液D.烧碱溶液
解析:D
【解析】
【分析】
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向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显酸性的溶液时,溶液的pH可能不变、变大或变小;向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显碱性的溶液时,溶液的pH一定升高。

【详解】
A、pH为5的溶液显酸性,向pH为5的白醋中加入硫酸时,由于硫酸也显酸性,因此混合溶液的pH不一定增大,故A不正确;
B、pH为5的溶液显酸性,向pH为5的白醋中加入硝酸时,由于硝酸也显酸性,因此混合溶液的pH不一定增大,故B不正确;
C、pH为5的溶液显酸性,向pH为5的酸性溶液中加入pH=5的溶液时,溶液的pH不变,故C不正确;
D、pH为5的溶液显酸性,向pH为5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时,由于烧碱溶液pH大于7,则混合液的pH一定升高,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6.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分子数目变少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烧碱和纯碱的溶液都显碱性一两者都是碱类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升华放热
解析:B
【解析】
【分析】
烧碱和纯碱分别是氢氧化钠、碳酸钠的俗称。

【详解】
A、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A不正确;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B正确;
C、烧碱和纯碱分别是氢氧化钠、碳酸钠的俗称,两者分别属于碱类、盐类,故C不正确;
D、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碱是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是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7.分类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下列图中的包含关系,正确的一项是()A.B.
C.D.
解析:B
【解析】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合反
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

【详解】
A、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故A选项错误;
B、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是包含关系,故B选项正确;
C、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C选项错误;
D、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区分应用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关系等是解题关键。

28.室温下,将稀盐酸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
解析:C
【解析】
【详解】
A、B处放出的热量最多,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图,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示可知,A到B过程中,放出的热量逐渐增加,氢氧化钠逐渐减少,碱性减弱,故pH值逐渐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B到C的过程中,是盐酸完全中和完氢氧化钠后继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过量,故C点溶液中的溶质含有NaCl和HCl,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9.把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盐酸和苛性钠溶液混合,并滴入石蕊试液后溶液呈A.红色B.蓝色C.紫色D.无色
解析:A
【解析】
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盐酸和苛性钠溶液中HCl、NaOH的质量相等,反应
HCl+NaOH=NaCl+H2O中HCl、NaOH按质量之比36.5g:40g进行反应,故HCl有剩余,溶液呈酸性,故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颜色呈红色,故选A。

30.下列有关汽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汽水呈碱性
B.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C.喝了汽水常有打嗝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胃酸过多的人要多喝汽水
解析:B
【解析】A、汽水中含有碳酸,显酸性,错误;B、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正确;C、喝了汽水常有打嗝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D、胃酸过多即胃液酸性过强,汽水中含有碳酸,显酸性,不能过多摄入,错误。

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