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新人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南昌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新人教
江西省南昌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新人教
第I卷〔选择题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A、遄.飞〔chuán〕迤逦.(lì)拮据.(jù) 命途多舛.(chuǎn)
B、蕴藉.(jí)出岫.〔xiù〕付梓.〔zǐ〕怏怏
..不乐〔yāng〕
C、逮.捕〔dài〕险衅.(xìn) 寒砧.(zhēn) 盛筵.难再〔yán〕
D、襜.帷〔zhān〕下乘.(chéng) 精髓.(suí)咬文嚼.字(ji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孤骛请缨良晨美景锱铢必较
B.潦水岑寂唉声叹气叨陪鲤对
C.怂恿凭添没精打彩轻鸢剪掠
D.拔擢桑榆日薄夕山苹水相逢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新年联欢宴会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一时间,觥筹交错
....,笑语喧哗,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宴会大厅。

B、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
....
C.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驻地工作人员具体而微
....的服务十分满意,某酒店大堂的墙壁上贴满了委员们写给酒店的感谢信。

D.她对着镜子,发现自己越来越精神了,不由想起“人逢喜事精神爽〞的话语,禁不住顾影自怜
....起来。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9月22日,山西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公开宣称,汾酒才是62年前共和国第一国宴的首款用酒。

此言一出,众所周知其矛头是直指贵州茅台的虚假宣传。

B.大选前18个月,奥巴马就开始接受特勤局保护,部分原因在于许多带有种族色彩的言论都是针对他引起的。

C.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代表团带来的歌剧《伊戈尔王》将成为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揭幕剧目,同时还将带来三部经典芭蕾舞剧,连续上演十一天。

D.温家宝总理9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理情况,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②③①⑤④ B.③④②①⑤ C.③④①②⑤ D.③①②⑤④
6.下面有关名著名篇《三国演义》《堂吉诃德》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
A.水淹七军之后,关羽攻打樊城,在樊城下骂阵。

曹仁命令弓箭手射毒箭伤了关羽右臂。

关羽请来了曾经为周泰疗伤的名医华佗。

华佗说要割开皮肉,把骨头上的毒刮去。

关羽一边和马良下棋,一边伸手刮骨,谈笑中没有丝毫痛苦的神色.
B.《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和千里走单骑,都给曹操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英武,派张辽劝说关羽归降.
C. 堂吉诃德因为看骑士小说而想入非非,完全失去了理性.他要去做个游侠骑士,戴上盔甲,拿起兵器,骑马漫游世界。

为此他做了种种准备:头一件事是将他曾祖父传下的一套盔甲擦洗干净作为自己的头盔,接着又费了四天功夫给他的马取名,最后花了八天时间给自己取了堂吉诃德这个名字。

D. 为了挽救堂吉诃德,大学生加尔拉斯里将计就计,装扮“白月骑士〞与他决斗,堂吉诃德败北后不得不服从命令,从此停止游侠活动。

他回家后一病不起,临终回光返照,承认自己不是骑士堂吉诃德,而是善人吉哈诺。

二、〔9分,每小题3分〕
唐代诗歌意境美的营造
中国古代多是抒情诗。

抒情诗要抒情.但情比较难于直接描写,而要通过景来反映、来衬托、来显示.而这种用景来反映情,用物来写心的过程就是意境的创造过程.我们且用唐人的诗歌为例,看看唐代诗人是如何营造诗歌的意境美。

首先是写景抒情。

诗人在写作中,渗透进、灌注进了一股浓郁的感情,使这感情笼罩在景中,因而我们所看到的虽然全都是景,但我们所感受到的却处处都是情。

例如陆龟蒙的《白莲》: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唐人写诗,除了写景写事外,其中还流露着某种思致,沁透着某种感情。

由于有了这种思致和感情,原来的景与物,就披上了一种“感荡性灵〞的东西,使人读着不仅实获我心,而且意味无穷。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写的是白莲,但白莲能有什么情什么恨呢?它什么都没有。

是诗人把自己的情移进去,与白莲的物性特点相融合,从而产生出情景交融的新的意境.这意境,离不开景,而且必须符合景的物性特征,但是,只有当诗人的情沁透进去,借景抒情的时候,这时,客观自然的景才会转化成心灵的景,充满了感情的景.一句话,景由外境变成了内心的境,变成了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艺术世界,这就是意境。

其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应当是一个有机的生命的整体。

我国的意境,更多的从诗人的主观感受出发。

诗人在兴发感应的基础上,移情入景,化景为情,然后创造出一个独立自足的、生气盎然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有如皎然在《诗式》中所说的:“如壶公瓢中,自有天地日月。

〞我们走进诗人所创造的这个天地,不仅自成气象,而且自我满足。

例如王维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在这里,诗人把他所感受到的情与景,融合统一在一个月色竹林的天地里。

这个天地确实小,小到只有诗人一人.然而,它却是那样自足、和谐,那样有秩序,而又那样充满了生气和生机。

因此,它又是那样丰富和充实。

它是安静的,但却不是死寂的。

在无人的月夜中,却有人怀着深情,在弹琴,在长啸.正是这一切,使人读着的时候,在抒情的想象当中,走进了一个诗人所创造的世界。

我们陶醉在这个世界,感到美。

第三,唐诗意境美的形成,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司空图所说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不可言说,只可意会。

然而,为什么能够意会?它是通过已经言说的来意会。

这样,归根到底,它又是可以言说的。

不过,它不是通过言语直接讲出来,而是通过形象的描绘,来启示,来渲染.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撩乱边愁’而结之以‘弹不尽’三字,下无语可续,言情已到尽头处。

但弹不尽的“边愁〞,作者却用“高高秋月照长城〞的景来加以烘托和渲染。

没有直言,但却比直言更能令人“思入微茫〞,富有更多的情味。

—-〔节选自蒋孔阳《唐诗的审美特征》〕
7、根据本文对意境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
..的一项是〔〕
A、中国诗歌要营造意境美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中国的诗歌都是抒情诗,而情比较难以直接抒写,只有通过景物来反映和显示。

B、“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既是不可言说的,又是可以言说的。

我们正是通过已经言说的景物描绘来意会。

而这个意会则是可以凭着我们自己的想象任意驰骋。

C、只要诗人将情沁透进景中,客观自然的景,就成为了心灵的景,充满了感情的景。

这样,意境就出现了。

D、意境是景由外境变成了内心的境,变成了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艺术世界。

而这个世界更多地从诗人的感性出发,并融合统一于自己所感受和创造的情与景的天地中.
8、下列不属于
...唐代诗人对意境美营造的方法的一项是〔〕
A、将自己的情感移植进事物的物性特点之中,将客观的景转化为心灵的景.
B、不直接说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而是通过景物等形象的描绘来启示,来烘托和渲染.
C、发挥抒情的想象,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天地之中,感受其气象,陶醉于此中的美感。

D、在兴发感应的基础上,移情入景,化景为情,然后创造出一个独立自足的、生气盎然的世界。

9、根据原文的意思和内容,下列理解有错误
..的一项是〔〕
A、诗人在写景抒情时,将感情沁入景物之中,这种能“感荡性灵〞的情感,使人读着,意味无穷.就像陆龟蒙的《白莲》诗,白莲本身不过是自然界中极为普通之一物,但作者将情感渗透其间,天下拥有和作者人生体验相似之人当会为之动容。

B、王昌龄的《从军行》最后那句景物描写,将一种不可言说或不好言说之情用景物加以渲染,使得诗歌更加意韵深长。

C、王维的《竹里馆》一诗虽然只写了诗人一人,但诗中并不显得死寂,相反,倒很饱和很充实.原因就在于诗人把他所感受到的情与景,融合统一在一个月色竹林的天地里。

这个天地是那样的自足、和谐,那样的有秩序,那样的
充满了生气和生机。

D、作者创造了情景交融的新意境,直接导致了作者写景写事时,会流露出某种思致,沁透着某种感情。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义田记
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其出纳焉。

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

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

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

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

〞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

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选自《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59年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计:账册
B.而力未逮.者二十年逮:达到
C.世之都.三公位都:处在
D.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觞:酒杯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所入,给其所聚 B.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悦亲戚之.情话
C.亲亲而.仁民D.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
怀帝阍而.不见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1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A.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B.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C.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D.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7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1〕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

〔3分〕
〔2〕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

〞〔4分〕
〔3〕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余干①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余干,即今江西省余干县
①首联“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描绘了一副什么图画,烘托出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②全诗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变化过程,请写出.〔4分〕
15、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渔舟唱晚,;雁阵惊寒,.(王勃《滕王阁序》)
〔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6〕臣之辛苦,, .李密《陈情表》〕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秋天的心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

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

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

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辩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

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

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

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

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

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

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

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⑨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16.本文在开篇和结尾倒数二、三段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

(6分)
17.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4分)
〔1〕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2分〕
〔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2分〕
18.作者笔下的“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19.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谈谈你的理解。

(6分)六.〔65分〕
20.〔15分〕扩展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句子“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要求:
①用第一人称手法
②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③运用适当的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
④不少于200字
21.阅读下面的话,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

它要求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

有人说,“没有借口〞太绝对,不公平;有人说“没有借口〞就是要求我们直面问题,反思自我,承担责任。

请以“没有借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

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联考试卷参考答案
18.〔6分〕“秋天的心〞体现在:①气派悠闲之意;②感知自然之心;③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
④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⑤谦卑的心情;⑥清朗圆满,美丽清明的情怀。

(6分)
19.〔6分〕我认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2分〕进而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灵,忙忙碌碌的生活会让人们不断地脱离自然,〔2分〕忙碌追逐的过程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这样会逐渐失去自我,被社会同化。

〔2分〕(认为这句话没有道理也可,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范文正公,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

当他贵重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

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丧葬都予以资助。

选择家族中年长辈高而且贤德的人主管帐目,经常总计收入和支出。

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给一匹细绢。

嫁闺女的发给五十千钱,闺女改嫁的发给三十千钱;娶儿媳妇的发给三十千线,再娶的发给十五千钱;丧葬发给的费用和闺女再嫁的数目相同,孩子的丧事发钱十千。

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粮食,来供应在这里的聚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