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部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面部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一)肺与面部
l、中医面部理论:肺属金,主皮毛、开窍于鼻、其华在毛。

司气、通水道。

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属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与大肠相表里,肺色白
(1)肺主皮毛:“皮毛”为—身之表,包括面部的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

肺气通过经络对皮肤发挥分泌汗液、润泽皮肤的功能。

故肺气与皮毛有密切关系,若肺气不能输精于皮毛,则会出现面部皮肤枯稿、面容憔悴、面部皱纹增多、面部多汗等症状。

(2)肺开窍于鼻:肺主呼吸,鼻是呼吸的通道,所以称鼻为肺之窍。

肺的经络通于鼻部,肺积热时,鼻头红赤。

(3)肺病面色白:肺与青、黄、赤、白、黑五色相合,肺色白。

凡面部色白无华者,病在肺。

2、中医面部原则:治面部皱纹增多者,治肺热型鼻头红赤者,治
面部色白无华者,病在肺。

(二)心与面部
1、中医面部理论:心属火,主血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司藏神、主汗液在志为喜。

属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与小肠相表里。

其色红。

(1)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不断地运行,血液作为载体运载水谷精微、清气等营养物质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包括面部的肌肉皮毛等能获得充分的营养,籍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

(2)其悠久于:心主血的功能状态可通过面部色泽的表现反映出来。

若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如心气虑行血无力或心血虚时可见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不泽,甚者面包灰暗、唇青舌紫等症状。

(3)心病面色久:心与青、黄、赤、白、黑五色相合,心色赤。

凡面色红绎者病在心。

2、中医面部原则:治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不泽,甚者面色灰暗,唇青舌紫等症状者,治面色红者,治心脏为治本。

(三)脾与面部
1、中医面部理论:脾属土,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司运化、主统血,在液为痰。

属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与胃相表里,其色黄。

(1)脾主运化气血:脾具有消化饮食物,吸收水谷精微(化生气血的基本物质),并对其传输和散精的作用。

脾气健运,则机体能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正常,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

这样就使全身的脏腑组织得到充分气血的儒养,以维持其正内生理功能活动,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2)主肌肉:同全身的肌肉一样,面部的肌肉乃脾脏化生的气血充养而成,脾坚则气血充沛,能充分营养肌肉,在面部可见肌肉丰满有弹性;脾虚则气血不足,面部肌肉决少营养则肌肉松弛;脾主运化
水湿,脾虚则水湿不化,湿盛阻滞经络,症见形体肥胖的同时,面部肌肉臃盛肥胖。

(3)脾病面色黄:脾与青、黄、白、黑,五色相合,脾色黄。

凡面色萎黄者病在脾。

2、中医面部原则:治面部肌肉臃巴胖者,治面色黄色,治脾脏为治本。

(四)肾与面部
1、中医面部理论:肾属水,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为水脏,有蒸化和调节津液的输布、废液的排泄以维持体内水液正常代谢的功能。

体内的水液,来源于胃的受纳,由脾的转运,肺的通调,以输布于全身。

属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与膀胱相为表里。

其色黑。

肾分为肾阴肾阳两种功能。

(1)肾阳主温煦脏腑与组织器官:面部的肌肉组织与器官依赖肾阳的温煦,肾阳不足,面部的肌肉组织与器官失于温照而出现寒冷之象,寒为北方之气,其色黑,故肾阳不足者,面色黑。

(2)肾阴主滋润脏腑:面部肌肤需要足够的肾阴的滋润营养,肾阴虚水液不足时,面部皮肤发干;面部肌肤干裂、粗糙。

(3)肾病面色黑:肾与青、黄、赤、白、黑五色相合,肾色黑。

凡面色黑者病在肾。

2、中医面部原则:治面色黑者,治面部肌肤干裂、粗糙者,治肾脏为治本。

(五)肝与面部
1、中医面部理论:肝属木,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司疏泄、主藏血,属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与胆相为表里,其色青。

(1)肝主疏泄:疏通、宣泄,调畅人体气机。

气机指气的运动。

人体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阴阳、营卫等,无不赖气机的升降出入而相互联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过程。

若肝疏泄太过,肝火上升时则见头目胀痛、面红耳赤等。

若肝脏疏泄不及,致肝气郁结,
见面色青紫等。

(2)主藏血: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

人体在活动状态、遏情绪变化以及受到气候因素等影响后,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

如肝脏调节血量的功能正常时,面部的血量充足,则面部皮肤红润。

肝调节血量的功能不正常时,面部的血量不足,则面部苍白无华。

若肝气郁结,肝脏不能调节血量,导致肝脏或肝经发生气滞血痹时,面部发生黄褐斑。

(3)肝病面色青:肝与青、黄、赤、白、黑五色相合,肝色青。

凡面色青紫者病在肝。

2、中医面部原则:治疗肝火症所致的面红耳赤者,治面部青紫者,冶面青者治黄褐斑者,治肝脏为治本。

(六)胃与面部
1、中医面部理论:胃主腐熟水谷,降浊。

胃气降浊功能正常,面部肤色光滑胃气降浊功能不正常,浊气上逆,湿热毒气蕴集于面部时,面部皮肤上会出现小豆豆,俗称“座疮”。

胃气降浊功能不正常,湿热毒气等浊气上逆蕴集于鼻时,鼻头红赤。

2、中医面部原则:治胃热型座疮者,治胃热型鼻头红赤者,治胃腑为治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