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分级ICU患者安全转运核查表的制定及应用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4月
・88・第42卷第2期Vol.42
Apr.2021 No.22021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Lniversity
转运分级ICL患者安全转运核查表的制定及应用评价
吴允东,张伟,江海娇,王亚兰,杨尚志,曹迎亚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安徽芜湖241001)
摘要:目的制定ICL患者安全转运核查表,并探讨其对患者院内转运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安徽省芜湖市某三甲医院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间的150例ICL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人住ICL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

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进行转运;研究组成立多学科研究小组,以院内转运风险分级为基础,编制ICL患者安全转运核查表进行患者转运,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对照但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60%,实验组应用安全转运核查表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为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吐2=39.94,P<0.05)。

结论基于转运分级的ICL患者安全转运核查表,能够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安全转运,降低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关键词:重症监护;院内转运;患者安全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50(2021)02-0088-05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evaluation of the checklist for safe transport of ICU patients in transport grades
WL Yun-dong et al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241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evelop a safety transport checklist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ICL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ts ap­plication.Methods he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150ICL patients from a tertiary a hospital in Wuhu City,An­hui Province from May2019to October2019as the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time the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the ICL,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study group,with75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ansported under the routine procedures to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transport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research group established a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team to compile an ICL patient safe transport checklist for patient transport based on the risk classification of intra­hospital transport.Results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hecklist,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during the transport decreased from60%to0.7%.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wo groups(X1=39.94,P<0.05).Conclusion The safety transport checklist can guide the nurse to transport patients safely,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related to the intra-hos-pital transport,and ensure patient safety.
Key words:intensive care;hospital transport;patient safety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L)危重患者的病情严重,身体各项器官功能较差,常需要进行高强度的治疗与护理,然而由于人力、医疗水平等限制,无法在床旁完成必需的检查及治疗,常需要将患者进行院内转运,以接受全面的诊疗措施[T]。

然而,由于转运准备不完善以及无标准化转运流程,在转运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可能会导致患者随时可能突发病情变化,甚至发生生命危险等不良事件[3-4]。

国内外研究报道,危重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22.1%~79.8%[5-7],严重不良事件如心跳骤停、生命体 征改变、非计划性拔管等发生率为1.7%〜6.7%[8-9]o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减少ICL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护理人员的重视与探索。

本研究以院内转运风险分级为基础,编制了ICL患者安全转运核查表并在临床应用,旨在为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安全转运提供一定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安徽省芜湖市某三甲医院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间,ICL进行院内转运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5月至2019年7月间转入ICL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8月至2019年10月间转入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每组各75例,其中男92例,女58例,
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908085QH360)
作者简介:吴允东(1985-),男,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急危重症护理。

通讯作者:张伟,E-mail:1799012058@ 。

2021年4月
第42卷第2期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Lniversity
Apr.2021
Vol.42No.22021-89-
年龄为20~92(62.24±16.63)岁。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基线具有可比性,见表1。

两组患者的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需要进行院内转运;(3)家属知情并同意转运。

表1患者一般资料情况[n(%),(址s)]
项目对照组
(n=75)
研究组
(n=75)
护代P
性别
男51(68.00)41(54.67) 2.8110.094女24(32.00)34(45.33)
年龄(岁)62.57±15.6261.91±17.680.2450.807疾病类型 1.9970.736呼吸系统疾病17(22.67)19(25.33)
心血管系统疾病22(29.33)18(24.00)
消化系统疾病15(20.00)16(21.33)
多器官功能衰竭5(6.67)9(12.00)
其他16(21.33)13(17.33)
转运目的
转科22(29.33)22(29.33)0.1010.951检查47(62.67)48(64.00)
手术及治疗6(8.00)5(6.67)
1.2安全转运核查表的编制
1.2.1成立多学科研究小组研究小组由8人组成,包括科室护士长1名,医生2名,呼吸治疗师2名,ICU护理组长2名,在读研究生1名。

小组成员查阅转运相关指南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基于《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10]对核查表的条目内容及格式进行初步拟定,整理评定专家提出的意见并进行相应的修改。

1.2.2评定人员由研究小组成员选取专家评定人员,均来自芜湖市某三甲医院,共纳入10名专家,包括危重症护理专家3名,急危重症专科护士5名,危重症医师2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5名,硕士4名,本科6名;工作年限为10~18(13.00±2.62)年。

1.2.3转运核查表的调适由研究组成员将初步设定的核查表发放给各位专家,专家对转运核查表的可行性及适用性进行评价,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1=非常不适用,2=不适用,3=适用,4=较为适用,5=非常适用。

研究小组根据专家建议对核查表进行修改后组织专家集中评定,专家组成员根据转运的工作流程、转运风险及转运指南进行商讨并再次提出建议,研究小组成员记录意见并对核查表进行修改,核查表的修改标准包括:对于适用性欠缺的条目,结合我院ICU的实际情况仅对该项条目的应用方法进行修改,不做原则性改动;对于核查表中未提及但在临床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增加相应的条目;不适用的条目予以删除。

在此基础上,选择10名患者进行预实验,在此过程中根据转运人员的反馈意见再次进行修改,最终定稿。

1.3人员培训由研究小组组织开展,对ICU全体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按照不同能级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

护士能级包括N0~N4能级,能级越高,代表年资越高。

培训者为研究项目负责人。

培训内容包括:ICU患者转运前人员、仪器和物品的准备、转运中的监测内容、转运后的交接与记录、应用转运核查表的目的及具体的使用方法。

重点培训转运分级评估的方法、不同转运级别应准备的转运人员及转运物品,以及转运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等。

培训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及应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

培训时间为30~40min,培训结束后由护士长对培训人员统一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使用该核查表进行患者转运工作,N0能级护士及轮转护士不能单独进行转运工作。

1.4安全转运核查表的应用对照组按照研究场所常规转运流程进行转运,即转运前通知接收科室,准备转运所需的仪器、设备及急救药品,携带患者的检查单、病历及其他相关材料,由医生、护理人员和家属陪同共同完成转运。

到达接收科室后与工作人员进行口头交接,并在转运交接单上签字确认。

研究组应用安全转运核查表指导转运工作,具体流程如下。

1.4.1评估并确定转运级别由转运医生根据转运分级标准评估病人病情分级,从而确定转运级别。

转运级别分为1~皿级,依据评估项目对应的最高等级确定转运级别,如患者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则临床主要问题评估为I级;泵入去甲肾上腺素1mg/ (kg-h),循环支持情况评估为I级;患者无机械通气,可自主呼吸,呼吸支持评估为皿级,则此患者转运等级最终评定为I级。

患者生命体征使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MEWS)[11]评估,评分<5分表示生命体征平稳,5~8分表示生命体征相对稳定,>8分表示生命体征不平稳。

1.4.2转运前准备责任护士于转运前30min根据患者转运级别通知转运人员并准备相应的转运物品。

I级转运的患者配备1名急危重症治疗工作>3年的医生、1名N3能级护士或危重症专科护士以
2021年4月・90・ 第42卷第2期
Vol. 42
Apr. 2021No. 2 2021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Lniversity
及1名呼吸治疗师,并携带两种以上急救药品;I 级 转运的患者配备一名急危重症治疗工作>2年的医
生、1名N2能级护士以及1名呼吸治疗师,并携带
一种急救药品;皿级转运的患者配备1名急危重症
治疗工作>1年的医生,1名N1能级护士,无需携带
急救药品。

其次,责任护士按照转运核查表的内容
逐项进行核查, 包括评估患者各导管是否在位, 是否 妥善固定,各类转运仪器与设备功能是否完好以及电 量是否充足等,并在核查表的相应位置打“ ▽”确认。

1.4.3多学科合作实施转运转运团队分工合作,
做好转运前的各方面沟通,转运中监测以及转运后
总结。

包括:(1)转运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患
者家属转运的必要性以及潜在的转运风险,获取其 知情同意,取得家属的配合。

(2)联系接收科室、转
运工人以及电梯部门,提前与各部门协调转运时间,
保证转运顺利进行。

(3)责任护士密切监测患者生 命体征并在转运核查表中记录。

I 级转运患者在转
运途中发生病情变化时,应就地实施抢救并立刻联 系病房增派医护人员协助抢救,抢救结束后立即返
回病房,并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I 级转运患者在转
运途中发生病情变化时,尽快返回病房救治;皿级转
运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病情变化时,医护人员进行 相应处理,若病情相对平稳后继续进行转运,若病情
未缓解甚至加重,立即返回病房进行治疗。

(4)责 任护士、转运医生及呼吸治疗师之间及时沟通,转运
团队成员明确各自的任务,共同实施转运,保证患者
转运安全。

(5)转运完成后交接班护士共同签名确 认。

若发生转运相关不良事件,第一时间报告护士
长,并在危重患者转运不良事件记录本上进行登记, 并根据医院不良事件报告流程进行如实上报。

1.5评价指标采用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作为
评价指标,包括患者SpO 2下降(<90%超过3 min )、
血压异常(收缩压>200 mmHg 或<90 mmHg )、转运 中急救、输液故障、氧气不足、仪器电量不足、导管滑
脱发生率。

每次转运由1名护士住院总随同观察, 其不进行转运的各项准备及干预,只负责收集患者
一般资料,并记录与转运相关的不良事件。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
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比
较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卡方
检验。

检验水准a = 0.05。

2 结果
2.1妥全转运核查表的具体内容研究小组初步
拟定5个方面,21项条目,根据专家评定意见,增加 了 6项条目,删除了 8项条目,最终确定安全转运核
查表包括转运前分级评估、转运前准备、转运前核
查、转运中监测及转运后记录5个方面,共19项条 目,专家评分均在3分及以上,条目总评分为(4.10士
0.57)分,见表2。

表2 ICL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核查表
目 项容
内自心信
本 基号 院住
断 诊 龄
年 别 性名
姓转运前分级评估
%
p
S g H
m m /P
B 分
/次人
口n
m /次
P
R H 态 状
识 意8
2対
吸 □
呼富疗
转治 □物途疗 运治 转物 □
券要 主
题 床问 临等
H 层 W 夹脉 严动主 失 律创 心命重严玄
田M A 发 □
频病
疾性 口

运前准备

准员
人属
家□


士 护□ 名 师□他其 口 区病
□(


手 口

查 检 口通 沟室
科受 接系

口 知
告品 物 运 转他其 口 泵
射 注 口 瓶
气 氧 口 袋
气 氧 口 颤
除 口品
药 救急品 托 阿 口他其 口 栏 护 口查

检品 助物 辅及他
其 口

接 交 运
转 口 片T C
口 片
X
口历
病 口
表 2 续表

运前核查
他其 口

腕 口级
等运 转级n
口级H
口管

C
V
C 无

位 部有 口








脉动无
口m
c 度
长管 插管

管 气 口他
其 口
管 尿
口定

管 导备
设 器 仪足
充 气 氧 完 枕 气 氧 气 氧 口分


月年

运中监测

时识意

心吸
呼压
血PO2S


及 情病转
运后记录分



年 间
时分





工 /
生医

护备注:1."□”内打勾的以表示执行,2.转运完毕后此表由ICL 保存
2.2两组患者转运;;:良事件发生-两组总体不
良事件共发生53例,其中研究组8例,对照组45
例。

研究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7%,与对照 组(6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各项不良
事件发生率比较详见表3。

表3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 %),n = 75]
不良事件
对照组研究组

P
总体不良事件
45(60.0)8(10.7)
39.944
0.000
SpO 2下降
4(5.3)1(1.3)
0.8280.363
血压异常
6(8.0)
3(4.0)0.4730.492
转运中急救4(5.3)
0(0.0) 2.3120.128输液故障
10(13.3)
2(2.7)
4.4380.035
氧气不足
8(10.7)
1(1.3) 4.2550.039仪器电量不足
9(12.0)
1(1.3)
5.2500.022
导管滑脱
4(5.3)
0(0.0)
2.312
0.128
3 讨论
3.1 ICU 患者安全转运核查表的科学性及适用性
危重患者转运是ICU 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目 的是为了进行完善的检查及治疗以改善患者预 后[12]。

由于ICU 患者病情危重且容易发生病情变
化,在院内转运途中可能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为了规范ICU 危重患者转运 流程,提高转运安全性,减少ICU 患者转运过程中 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提高对ICU 患者转 运的认识。

本研究通过成立研究小组,查阅国内外
关于转运的指南及文献,在基于ICU 患者院内转运 风险分级的基础上,编制了 ICU 患者安全转运核查 表, 主要包括转运前分级评估、 转运前准备、转运前 核查、转运中监测及转运后记录5个部分,并组织专 家进行适用性评定,此外进行了预实验,在此基础上 对核查表进行相应的修改与调整,最终确定核查表 的内容,过程科学、严谨、规范。

3.2 ICU 患者安全转运核查表能够减少转运不良
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发现,护理人员在应用转运核 查表后,转运中急救、仪器电量不足、氧气不足、输液
故障、导管滑脱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这是由 于转运核查表能够指导护理人员有效、快速地准备 相关物品并逐项进行核查,避免物品遗漏,同时可指 导病情观察,及时发现问题。

同时护理人员能够及 时联系其他转运人员, 提高转运效率。

本研究在使
用转运核查表后,研究组转运中患者血氧饱和度下
降、血压异常及转运中抢救的发生率(下转99页)
胶囊制剂;美国开发的含有低聚原花青素的化妆品,利用原花青素中的多羟基结构清除自由基,抑制皮肤氧化损伤[5];法国Bonnaure公司开发的以原花青素低聚体或单体为活性成分(M1%)的治疗牙周疾病的制剂⑷;法国Sanofi公司研制的用于血管保护和抗炎[7]的原花青素-大豆卵磷脂复合物等。

目前,国内原花青素类保健品主要以胶囊剂为主,虽然可以掩盖原花青素苦涩味道,但剂型比较单一。

口腔崩解片是一种在无水或少量水的情况下,放置在口腔中,遇唾液迅速崩解,溶于唾液,借助自身吞咽能力,进入胃肠而发挥功能的一种剂型。

可一定程度上减少药物的首过效应,服用方便,且适用于吞咽有困难的患者(婴幼儿、老人),提高患者的顺应性,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本文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的原花青素口腔崩解片,制备过程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所制备的产品口感适宜,服用方便,既提高了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又为原花青素市场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剂型选择。

(上接91页)
较对照组低,这是由于在患者转运前,医护人员对患者转运风险进行评估并分级,对不同转运级别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转运方案,减少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

但两组在血氧饱和度下降及血压异常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时间较短及样本量较小,转运核查表应用前后患者转运过程中病情变化的差异性未能明显显现,今后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验证研究结果。

岳磊于等[13]研究表明,ICL患者于转运期间血氧饱和度下降与患者年龄、疾病、转运人员职称等原因有关,因此,护理人员需在进行规范化转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生理系统风险评估,对存在转运风险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以减少患者在转运期间病情恶化的发生。

4小结
本研究基于院内转运风险分级及转运工作流程,编制了ICL患者安全转运核查表并应用于临床,有效降低了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转运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学英,黄丽华,邹翼霜,等.转运核查单的编制及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2):1469-1473.[2]彭辉惠.ICL重症患者外出转运检查单在患者外出转运中的护理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6(5):148-150.
参考文献
[1]HLYNH T H,TEEL R W.Selective 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 human
mammary cancer cell[M CF27]by pycnogenol[J].Anticancer Res, 2000,20(4):2417-2420.
[2]AGARWAL C,SHARMA Y,AGARWAL R.Studies of procyanidins
on DL145cells of hum an prostatic cancer[J].Mol Carcinog, 2000,28(3):129-135.
[3]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二部)[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23.
[4]FRACASSETTI D,COSTA C,MOLLAY L,et al.Ellagic acid deriva-
tives,ellagitannins proanthocyanidins and other phenolics,vitamin C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two powder products from camu-camu fruit[J].Food Chemistry,2013,139(4):578-583.
[5]SERRA A T,ROCHA J,SEPODES B,et al.Evaluation of cardiovas­
cular protec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apple varieties-correlation of re­sponse with composition[J].Food Chemistry,2012,135(4):8814-8820.
[6]潘裕锦,秦波.原花青素在眼科应用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
杂,2014,14(11):987-990.
[7]赵平,张月萍,刘俊英,等.原花青素分级分离[J].中国食品添加
剂,2011,11(6):75-80.
(收稿日期:2020-09-24本文编辑:付微)
[3]赵伟英,BRENDAN G,陈三妹,等.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研究现
状和展望[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2):219-221.
[4]张娟.ICL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4,20(13):91-92.
[5]PARMENTIER-DECRLCQ E,POISSY J,FAVORY R,et al.Ad­
verse events during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J].Ann Intensive Care,2013,3(1):10.
[6]DAY D.Keeping patients safe during intrahospital transport[J].Crit
Care Nurse,2010,30(4):18-32.
[7]JIA L,WANG H,GAO Y,et al.High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during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d new relat­ed risk factors:a prospective,multicenter study in China[J].Criti­cal Care,2015,20(1):12.
[8]KLE R,BROWN P,NESS C,et al.Adverse clinical events during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by a specialized team:a preliminary report [J].Am J Crit Care,2011,20(2):153-162.
[9]ALIAGA M,FOREL J M,DE BOLRMONT S,et al.Diagnostic yield
and safety of CT scans in ICL[J].Intensive Care Med,2015,41
(3):436-443.
[10]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专家组.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
运共识一一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5):512-516.
[11]方婷婷,李萍,肖江琴,等.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与改良早期
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5):429-431.
[12]张慧娟,沈新.ICL危重患者转运核查单在低年资护士转运能
力培训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教育,2015,14(1):14-17. [13]岳磊于,石贞仙,吴慧,等.ICL患者在院内转运时血氧饱和度降低
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2):1478-1481.
(收稿日期:2020-02-15本文编辑:付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