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风云》与《窃听风云2》叙事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窃听风云》与《窃听风云2》叙事比较
[摘要]随着《窃听风云2》的上映,《窃听风云》与《窃听风云2》之间的关系,既存在相关性,又彼此独立,对两部电影进行叙事比较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其魅力。
通过叙事结构、叙事时间、象征的运用、人物比较这四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窃听风云》与《窃听风云2》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叙事结构模式,叙事时间跨度,运用不同意象象征隐喻人性复杂性表现的差异,有助于读者对于影片的内容和意义理解更为透彻、深刻。
[关键词]叙事;《窃听风云》;《窃听风云2》
“窃听”其实就是偷听,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获得情报,甚至满足个人的私欲,偷窥欲望的重要手段,只
是现在的手段越来越高明,高科技的因素更为明显。
早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就有:“然左右多窃听者,范雎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秦王之俯仰。
”“窃听”也成为电影中一个经典的题材,并出现了《窃听大阴谋》《窃听风暴》《被窃听的隐私》等一系列电影。
自《窃听风云》(简称《窃》)上映受到好评之后,导演着手《窃听风云2》(简称《窃2》)
的拍摄,于2011年8月18上映,两部电影在导演、演员、编剧等方面具有相关性,对两者进行叙事分析有助于观众更为深刻地理解电影。
一、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有的称为叙事结构模式,“影片的叙事结构是影片生命的骨骼和主干,是确立一部影片的基本面貌和风格特征的最重要的方面。
一部影片之所以能给观众以某种新鲜的感受、心灵的触动或情感的激
荡,除了其主题的深刻和人物形象的丰满充实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其叙事结构的架构别出心裁并恰当得体,富有叙述上的层次感、节奏感和艺术韵味。
”① 电影的叙事模式多种多样,比如,因果式线性结构、回环式套层结构、缀合式团块结构、交织式对比结构、梦幻式复调结构等。
随着电影艺术的日益成熟,一部电影中交织着各种模式,情节紧凑、合理。
两部窃听影片主导结构都是因果式线性结构,但在细节处理中又存在差异。
《窃》基本都按照故事的时间展开为线索,以因果关系为叙述动力,情节环环相扣。
香港刑事情报科窃听小组,希望通过窃听找到操纵股价的真正幕后人物。
但当他们监听到股市交易内幕后,出于个人考虑,抹掉了记录,同时开户进入股市赚得1 500万,但却因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得到了报复。
但故事以多线索发展――梁俊义、杨真、林一祥三
人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展开。
梁俊义,刑事情报科科技组组长,在感情上犹豫不决,在兄弟义气上又意志不够坚定,最终导致了自己人生的悲剧。
杨真,经验老练的警长,家庭负担很重,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可是儿子先天多病,使得生活更是窘迫,无意间得知自己身患绝症,最后想铤而走险大赚一笔,但是却是一条不归路。
林一祥,警队明日之星,工作得到领导赏识,又与女友谈婚论嫁,本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但因为女友的家庭出身豪门,自己得不到女友父亲的肯定,反而希望他辞掉工作加入商界。
林一祥则一直生活压抑,当发现可以大赚一笔的时候,他就被自己的贪欲所蒙蔽,断送了自己的一生。
三个人自己的人生经历的差异,在影片中占据了
重要地位。
影片基本上在以主线叙述的同时兼顾了三个人的多线叙述。
只是在影片最后,当林一祥被勒死,杨真坠下大桥,梁俊义坐在押送车上时,转运用闪回的手段,出现当年三个人在天台嬉闹的情形。
《窃2》虽然使用了《窃听风云2》的片名,实际上基本是一个全新的情节、全新的人物,只是保留了其中的一些元素――股市、窃听。
相比较而言,《窃2》的叙事结构更为复杂。
主线的线性发展,主要是讲述一个替父报仇的故事,通过融入股市元素与现代生活接轨,获得现代意义,但又不断运用了倒叙和闪回的手法,向观众说明事件产生的真正原由。
港知名证券商罗敏生、退伍军人司马念祖、保安科督察何智强三人在影片中关系极其复杂,三人本来各自独立,随着情节的发展,三人之间或者对立、或者互助、或者联合,或者攻击,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
与《窃》不
同的是,三人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则并没有左右电影情节的发展,而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
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叙事元素――“地主会”,对这一神秘组织的介绍说明,都是在主线之外穿插进行,不断使用闪回的形式,交代了人物的关系,事件的发生。
把股市风云、利益冲突、家族仇恨、人性较量等多种元素交织在一起,不断拨开影片中的迷雾,人物关系逐渐理顺,事件的来龙去脉浮出水面。
两部电影在叙事结构上的差异,也使得观众在欣赏电影时获得不一样的感受。
《窃》情节的单一,但情感纠结,《窃2》成功的复仇,但细节复杂。
《窃》故事最终三个主人公死了两个,还有许多无辜的人受到了牵连,使观众得到一种震撼。
《窃2》人物之间出现了有效互动,人物之间若即若离,让整个情节更加缜密,松紧有致,张弛适当,让人既紧张但又不至于透
不过气,给人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二、叙事时间
“电影要讲好故事,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控制时间流程,如何重构乃至‘雕塑’时间。
对时间畸变的富于匠心的营构,直接奠定了影片文本对故事中心的选择,对情节结构的编织和对情感意图的取向。
”②时间的选择安排、时间频率等因素的处理妥当合理才能够使得影片有张有弛,节奏恰当。
(一)时间选择
电影时间的有限而现实世界的无限,决定了叙述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有选择性的叙述故事。
两部影片的放映时间《窃》是90分钟左右,《窃2》为117分钟,短短的银幕时间怎样更好、更有效地呈现故事情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窃》大致的跨度为一年多,从他们三人作为香港刑事情报科窃听小组的成员,要通
过窃听抓出幕后操纵股价的黑手安装窃听器开始,到一年后,当揪出真正的幕后指使者马志华,最终与杨真同归于尽为止,影片落下帷幕。
一年多的时间,影片主要选择了人物各自的生活经历进行展示。
《窃2》则跨越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叙述了“地主会”30年来主宰了经济体系的兴衰成败的过程,从当年他们击溃“鬼佬”(老外)操盘而为华资挽回了投资损失,再到后来为了牟取更多利益而不惜从事商业犯罪,最终受到报复为止,前后三十多年的时间。
叙述者是以最近的时间为叙事起点,逐渐向读者交代整个过程,恰当地选择其中的某些片段梳理了事件的前因后果,
但是这样的表现有时会让人觉得有点拖沓。
(二)时间频率
时间的频率是指同一事件在影片中出现的次数,一般情况下,故事的事件只出现一次,但某些情况下,
会出现两次或多次。
《窃2》影片里多次借司马念祖的母亲之口,说出法国导演梅尔维尔的经典之作《独行杀手》片名。
《独行杀手》展示了一种暴力美学和杀手美学,其中人物的命运如影片开头:“世界上没有比武士更孤独的人了,也许丛林中的老虎……除外。
”注定悲惨。
在《独行杀手》里,杀手杰夫的命运反映了时代的束缚、荒诞的气氛,个人的冷漠和孤独,表现了西方哲学之意味,而司马念祖则是在东方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下人物,他的复仇则体现了亲情的意味,相似之处在于他们的孤独感以及命运的最终出路,《独行杀手》的故事,正暗示了司马念祖的命运。
《窃2》中祥叔与罗敏生在一起吃火锅的镜头也出现了几次,正是这样的反复,表明了小罗的矛盾的心理以及最终念祖给小罗留一条活路的原因。
三、象征的运用
(一)隐喻的运用
电影中导演会主观选择一些镜头,作为某种意思想的替代品,有象征、隐喻作用,使影片更具深度和广度。
《窃》一开始的长镜头中垃圾堆中慢慢出现形态各异、到处乱窜的老鼠,接着其中一只老鼠,伴随着老鼠夹咔嚓一声,呜呼哀哉了。
这一长镜头与影片内容似乎没有任何关联,而且也出现在片名出现之前,但这一隐喻在影片的开头就已经暗示了全片的结局,主人公难以抵挡诱惑,无论是金钱还是爱情,等等,就像老鼠一样,最终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命运悲惨。
《窃2》中具有隐喻意味比如:剧中人物的台词:“难怪你老爸啊,说你是孙悟空转世,大闹天宫,不过呢,那个小毛猴子,从来没有一次……飞得出如
来佛祖的手掌心。
”司马念祖是“孙悟空”,“地主会”老大同叔就好似法术高强的“如来佛”。
表面上是“悟空斗如来”的意义,但是实际上我们更容易发现,其实两个人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命运由自己掌握。
同叔的话来讲,“我的命,我自己操盘。
”只是两者代表不同的象征者,一个是利益集团,一个是个人主义。
(二)色彩的象征
色调是艺术中创造心灵和情绪空间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色调、色彩也最容易接近人物的潜意识和情绪,观众也最容易感受和理解。
两部电影都是以暗色调为主,《窃》从影片开始到最后,一直笼罩在灰蒙蒙的色调之中,天空永远都不会晴朗。
即使阿俊给婉儿送玫瑰花的时候,我们所看到花的颜色也不是十分鲜艳,似乎一开始就奠定了影片的悲剧气氛。
《窃2》中相比颜色稍微亮色一点,其
中最具亮色的在影片的末尾。
司马念祖的母亲,老年痴呆症患者,外面已经阳光明媚,光线极强,但是老太太却依然沉浸在自我的回忆中,还是要进入了一个虚拟的“独行杀手”的世界。
这是影片中最亮的画面,但最终人物却选择漆黑的房间、过去的世界去寻找欢乐,形成强烈的对比。
四、人物比较
人物在叙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同为窃听系列,同时主演也分别在两部影片中出现,我们可以尝试从演员的角度来分析人物。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悲剧人物应当是和我们自己类似的“中等人”:“在道德品质和正义上并不是好到极点,但是他的遭殃并不是由于罪恶,而是由于某种过失或弱点。
”③
《窃》吴彦祖由于从股票市场轻而易举获得了巨额财富而被人活活勒死,这样的死亡归咎于他的贪欲;
《窃2》中,吴彦祖则制造了一场伟大的复仇计划,却最终被开枪干掉,这却是一场用生命交换公道的悲剧。
《窃》刘青云饰演梁俊义,刑事情报科科技组组长。
他具有正义感,但又心软,看到违背法律之事又无法及时阻止,才导致各种矛盾冲突的出现。
《窃2》刘青云的角色是罗敏生,表面上在股市极其风光,实际上只不过是真正幕后操纵者手中的傀儡,难以自主。
但他心中依然保存了一份做人的良知,最终也使得他能逃脱这一切厄运。
同一个演员在不同影片中饰演不同的角色,这一转变总体而言还是比较成功。
在人物关系上,《窃》相对比较明确,《窃2》则出现了灰色地带,亦正亦邪,亦敌亦友的关系,彼此之间并非完全的对立,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窃》比《窃2》在人性的表现上更
为复杂。
人物自身除了社会原因之外,还有着对自我人性的考验,最后悲剧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正是性格决定命运。
《窃》中欲望、人性、情感都交织在一起,最后的结局让人回味;《窃2》中复仇的故事,让人能够感受到结局的必然。
注释:
①② 李显杰:《电影叙事学》,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325页,第67页。
③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83页。
[作者简介]石朝辉(1981― ),女,湖南衡阳人,博士,嘉应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文化与诗学;段建辉(1983― ),男,山东聊城人,硕士,嘉应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民族传统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