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和表现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及其衍生出的问题 ①环境污染问题
②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2)生态破坏问 ①我国北方的沙尘暴愈来愈频繁。 ②我国土地的荒漠化、土壤的盐碱化、水土流失问题。 最为严重的地区 ③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日趋紧张。 ④我国三河(海河、辽河、淮河)和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质恶化 问题。
第十三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 的协调发展
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 考点1 环境问题 考点2 可持续发展及途径
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 考法1 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分析 考法2 可持续发展措施分析
考情解读
考情解读
知识体系构建
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 考点1 环境问题
考点2 可持续发展及途径
考点1 环境问题
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 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 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 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 变化。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 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示例2 [2019全国卷Ⅲ]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 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 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 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废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破坏。
考点2 可持续发展及途径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辨析比较
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区别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 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 施。 (2)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 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3)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提倡满足基本需求的适度、适量消费,以减轻对资源、环境的 压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高考溯源 借助区域环境特征、人类活动等考查区域环境问题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是高考考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侧重点,2016年全国卷Ⅱ第37题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 变化和本示例中的山西焦化产业产生污染及治理都属于此类考查。该类问题的解答, 一般要迁移教材知识,如本示例中第(1)问要运用工业区位因素等知识。
考法2 可持续发展措施分析
辨析比较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低碳经济的比较
1.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
2.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考法1 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
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
措施分析
考法2 可持续发展措施分析
考法1 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分析
示例1 [2017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
辨析比较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随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
活。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
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往往引起生态
答题思维
答案 (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邻近煤矿,运输费用 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 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 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 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 问题。 (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 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 物对环境的危害)。 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您好,谢谢观看!
答题思维 答案 (1)B (2)C
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庞大的人口基数
(2)严重的资源短缺
(3)深刻的环境危机
5.工农业生产中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的原则和特点
(2)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 ①工业上推行清洁生产 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 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 从环境效益来看,清洁生产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在生产过程中控 制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 从经济效益来看,清洁生产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大有 作为。 ②农业上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 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目的: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