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浙江省瑞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浙江省瑞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试卷说明:
瑞安中学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温馨提示: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00分考试时间选择题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
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第Ι卷一.选择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
题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①两者是君臣关系②周王和诸侯是大宗
和小宗的关系③两者形成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3.《》载:“徽州风俗以贾为笫等业 A.汉推政策 B.唐
朝C.徽遍布全国各地 D.商位不断提高gkstk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冯桂芬的《校?庐抗议》 C.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6.中国近代史上一个
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中国需同英
国商定。
”这一条款实际上 A.假作公允以欺骗舆论 B.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C.被迫对中国做有限的让步 D.维护英国人控制下的海关的权威7.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
趋向。
”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实质上是指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
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8.19世纪末2O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
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学习西方制度,变法已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③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④政治制度
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9.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钢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大量进口钢铁、炼钢、冶铁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另一
方面,铁矿砂却大量出口。
上述现象最能说明当时中国 A.工业布局不合理? B.外资所
占比重过大? C.工业结构不合理? D.缺乏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10.1937年2月,中
共致电国民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
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主张。
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正式建立B.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C.中国共产党
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11.图1
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中共八大的
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八字方针”的提出促使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12.毛泽东同志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
的方法去解决。
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召开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全面发动13.图2是我国某一
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它最有可能属于 gkstk A.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4.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
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 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B.发现了
人类知识的有限性C.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D.是“哲学的刨遗者”、“智慧”
的化身15.《全球通史》中写道:“l7世纪和l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l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
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20.对右图b处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这一
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②石油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③
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
成A. B. C. D.C.日本经济发展速度比西欧快 D.日本、西欧的经济实力超过美国23.图3砖文内容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甲、乙两同学分别从内容和字
体判断这是秦砖,丙同学则认为他们的判断依据均不妥当。
丙同学理由最科学的解释是A.甲同学依据的内容与秦朝史实不符B.乙同学依据的字体在秦朝以后一直使用C.两同学对
字砖年代判断的依据均过于单一D.对字砖年代的判断经仪器测定便可确认24.有学者提到:“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
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
直没有看到。
”下列关于该学者的说法,错误的是A.康梁是当事人,陈述自己亲身参与
的事件带有一定主观性 B.康梁在戊戌变法中是同一派,仅凭他们陈述很难构成信史
C.研究戊戌变法仅凭文献资料而没有实物史料,不足以采信 D.戊戌变法的研究需要多
方面收集史料证据进行甄别和辨伪第Ⅱ卷二.综合题共小题,分,共分。
gkstk26.(17分)建国以来,中国、苏联、美国关系错综复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中
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确
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
……同时宣布,苏联将其在东北自日本手中所获得的财产,及
过去在北京兵营的全部房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1950年)材料二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从而建立了
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
华约与北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摘自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材料三在外交方面,勃列日涅夫奉行霸权主义,…… 70年代中期,苏联随着自己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加紧了苏美争夺。
――摘自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1)20世纪40
年代,美国全面推行霸权主义,请指出其具体表现。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新中国的积极作用。
(7分)(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时苏联的执政者是谁。
并指出其执政期间苏联最大的政治事件及中国方面对
此事件的反应。
(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期苏联加紧与美国争夺的国内条件。
此时,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简述中美关系解冻对中国外交
关系的意义(6分)27.(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沃纳姆著《新编剑桥世界
近代史》材料二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
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巴黎公社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方面“过于老实”。
当凡尔赛大肆屠杀革命人士的时候,公社寓于迂腐的仁慈而未对市内的反革命分子
采取坚决措施。
――列宁《国家与革命》材料三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
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
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
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
十年研究述评》(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个学说的作者,并概括材料一中“阶级斗争”学说发表的意义。
(6分)gkstk(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公社政
权的性质及失败的原因。
(5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gkstk瑞安中学
学年第一学期期
中考
试高三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ADCBBCCDCDC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5答案DCBCBDAAAACC25.(18分)(1)基本主张:君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
(2分)意图: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让文化“一统”成为政治“一统”的根基,以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4分)gkstk (2)表现:政治上: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注重实学,经世致用思潮。
(6分)gkstk(3)理解:儒学从汉代起,成为正统思想,在不断发展过
程中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工具。
(2分)早期儒学的“仁政”、“君轻民贵”等原则
是民本思想的基础,在明清之际,发展为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
意识。
(4分)26.(17分)(1)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
洋公约组织。
(3分)保障中国在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至于孤立无援;获
得了苏联的援助和巩固了中苏两国友谊。
保障了新中国的国防安全。
(4分。
)(2)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2分)中国反应:肯定对破除斯大林个人崇拜并揭露
错误有积极意义;但对全盘否定斯大林会的做法不赞成。
指出中国要以苏联为鉴,探索适
合中国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3分)gkstk(3)条件:勃列日涅夫推行“新经济体制”
改革,苏联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3分)
意义:中美浙江省瑞安中学届
高三
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