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内能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内能变化与焓变
核心微网络
素养新目标
1.知道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和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影响。

2.认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用焓变表示。

3.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能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

4.能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学业基础——自学·思记·尝试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
(1)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________或________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符号:用Q表示,Q>0,表示反应________;Q<0,表示反应________。

2.热化学:用________方法和________方法研究反应热的化学分支。

3.反应热的测定
(1)主要仪器:量热计。

(2)原理:
①公式:Q=________。

②各物理量的含义:C表示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3)操作:将反应物加入内筒并搅拌使之迅速反应,测量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值。

状元随笔实验注意事项:
(1)要使用同一只温度计。

测量酸、碱溶液及混合液的温度时,测量完一种溶液的温度后,温度计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

(2)应当使用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因为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且弱酸、弱碱的电离是吸热过程,使所测得的反应热数值偏小。

(3)测量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不能使用浓的强酸、强碱,因为浓的强酸、强碱溶于水时一般放热,使测得的反应热数值偏大。

(4)实验时所用的强酸、强碱溶液配好后要充分冷却至室温后才能使用。

(5)为了减小误差,重复实验2~3次,取其平均值。

二、化学反应的内能变化与焓变
1.化学反应的内能变化
(1)含义:体系内物质所含各种微观粒子的能量________。

(2)符号:________。

(3)影响因素:
①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②体系的________、压强。

(4)内能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化学反应中内能的变化可写作:Δ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内能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
①化学反应体系与环境进行能量交换可以以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式呈现。

即化学反应中内能的变化等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加和,即:ΔU=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反应中体系没有做功,则ΔU=__________________,即反应热等于反应前后体系内能的变化。

③等压条件下:可能存在因体积改变而存在体积功,故反应热不一定等于反应体系内能的变化。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焓:用它的变化来描述等压反应的反应热,符号为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

(2)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①焓变
②反应热和焓变的关系
等压条件下,反应不与外界进行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时的反应热________反应的焓变,即Q p________ΔH。

③化学反应的焓变示意图
3.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把一个化学反应中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表示出来的式子。

(2)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________的变化,还表明了________的变化。

(3)举例:H2(g)+1/2O2(g)===H2O(l) ΔH(298 K)=-285.8 kJ·mol-1,表示在________ K时,________H2(g)和________O2(g)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________的热量为285.8 kJ。

状元随笔熟记常见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
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水或酸的置换反应;
⑤铝热反应。

(2)吸热反应
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Ba(OH)2·8H2O与NH4Cl反应(大多数铵盐和碱的反应);③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

【即学即练】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H、ΔH的单位是kJ。

( )
(2)焓变一定等于反应热。

( )
(3)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一定是正值。

( )
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B.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无关
C.能量变化必然伴随化学变化的发生
D.化学反应发生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
3.已知化学反应2C(s)+O2(g)2CO(g),2CO(g)+O2(g)2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其他条件相同)( )
A.28 g CO所具有的内能一定高于44 g CO2所具有的内能
B.32 g O2所具有的内能大于44 g CO2所具有的内能
C.56 g CO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内能大于88 g CO2所具有的内能
D.将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与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一样多
4.通过测定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所学内容判断,图中尚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该装置还有不妥之处,应如何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小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则计算出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ΔH)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
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计算出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核心素养——合作·探究·分享
目标一焓变的计算
例1 根据如图能量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C(s)与1 mol O2(g)的能量之和为393.5 kJ
B.反应2CO(g)+O2(g)===2CO2(g)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C.由C(s)→C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O2(g)===2CO(g) ΔH=-221.2 kJ·mol -1
D.热值指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则CO的热值为-10.1 kJ·mol-1
[提升1] 已知一定条件下断裂1 mol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H—H 436 kJ;Cl—Cl 243 kJ;H—Cl 431 kJ。

对于反应H2(g)+Cl2(g)===2HCl(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氢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比氯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更稳定
C.其他条件相同时,该反应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D.H2与Cl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g)+Cl2(g)===2HCl(g) ΔH=-183 kJ
状元随笔利用键能计算焓变时,注意记清公式“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还要正确判断出每种物质中存在的化学键的种类和个数。

关键能力
1.ΔH的计算方法
(1)Δ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2)ΔH=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成键释放的总能量。

拓展:常见物质的分子中的化学键数目
2.图解化学键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
a——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b——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
c——反应热。

目标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例2 胶状液氢(主要成分是H2和CH4)有望用于未来的运载火箭和空间运输系统,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890.3 kJ的热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H2(g)+O2(g)===2H2O(l)
ΔH=-285.8 kJ·mol-1
B.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C.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D.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提升2] 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HCl和NaOH反应的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ΔH=2×(-57.3) kJ·mol-1
B.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反应CH4(g)+2O2(g)===CO2(g)+2H2O(g)的ΔH<-890.3 kJ·mol-1
C.已知500 ℃、30 MPa下,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将1.5 mol H2和过量的N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46.2 kJ
D.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反应2CO2(g)===2CO(g)+O2(g)的ΔH=+566.0 kJ·mol-1
状元随笔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离子)方程式的3个不同点
(1)热化学方程式不注明反应条件。

(2)热化学方程式不标“↑”“↓”,但必须用s、l、g、aq等标出物质的聚集状态。

(3)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其ΔH必须与化学方程式及物质的聚集状态相对应。

关键能力
普通化学方程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提醒】(1)同素异形体在反应中除标明状态外,还要注明名称,如C(s,石墨)。

(2)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用整数或简单分数表示。

当堂评价——夯实·测控·演练
1.下列过程伴随的能量变化中,属于反应热的是( )
A.形成1 mol H—Cl键放出的能量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的能量
C.1 mol O2形成2 mol O吸收的能量
D.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出的能量
2.科学家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B.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C.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D.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ΔH>0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而状态不同的同种物质,它们的焓相等
B.当反应放热时,ΔU>0;反应吸热时,ΔU<0(反应过程中体系没有做功)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焓与反应产物的总焓一定不同
D.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4.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①NH4Cl固体溶于水②炸药爆炸③食物因氧化而腐败④铝热反应⑤酸碱中和反应⑥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⑦溴蒸气液化
A.②③④⑤⑦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⑥⑦
5.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
6.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

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 mol 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已知白磷(P4)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P—P键键能为198 kJ·mol-1、P—O键键能为360 kJ·mol−1、氧气分子内氧原子间的键能为498 kJ·mol-1,则P4(s)+3O2(g)===P4O6(s)的反应热ΔH为( )
A.+1 638 kJ·mol-1 B.-1 638 kJ·mol-1
C.-126 kJ·mol-1D.+126 kJ·mol-1
7.氢气是人类最理想的能源。

已知在25 ℃,101 kPa下,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2.9 kJ,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H2+O2===2H2O ΔH=-142.9 kJ·mol-1
B.2H2(g)+O2(g)===2H2O(l)
ΔH=-142.9 kJ·mol-1
C.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D.2H2(g)+O2(g)===2H2O(l)
ΔH=-142.9 kJ
练后反思
理解焓变的注意问题
(1)任何化学反应都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焓变取决于反应物能量和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

(3)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也会有能量的变化,但不属于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在进行反应热的有关计算时,必须要考虑到发生物理变化时的热效应,如物质的三态变化。

(4)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发生的条件没有必然联系。

吸热反应在常温常压下也可进行,而很多放热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内能变化与焓变
学业基础
一、
1.(1)释放吸收(2)吸热放热
2.实验理论
3.(1)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使反应充分进行,体系的温度均匀保温作用反应容器
(2)-C(T2-T1)
二、
1.(1)总和(2)U(3)种类数量聚集状态温度
(4)U(反应产物)-U(反应物) > <
(5)热功反应热功Q+W Q
2.(1)H J或kJ (2)ΔH H(反应产物)-H(反应物)
等于=> 吸热< 放热
3.(1)物质的变化反应的焓变(2)物质能量
(3)298 1 mol 0.5 mol 放出
【即学即练】
1.答案:(1)×(2)×(3)×
2.解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形式有多种,如光能、声能、电能等,但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故A项错误;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有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其能量的变化量越大,故B项错误;能量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故C项错误;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都伴有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发生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故D项正确。

答案:D
3.解析:2CO(g)+O2(g)2CO2(g)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内能高于生成物的总内能,即56 g CO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内能大于88 g CO2所具有的内能,但28 g CO所具有的内能不一定高于44 g CO2所具有的内能,32 g O2所具有的内能也不一定高于44 g CO2所具有的内能,故A、B项错误,C项正确;由于C→CO过程放热,CO→CO2过程放热,所以将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故D项错误。

答案:C
4.解析:(1)该装置中缺少的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为减少热量散失,应使小烧杯口与大烧杯口持平,其余空间用碎泡沫塑料填满。

(2)大、小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如果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数值将会偏小,放热反应的ΔH为负值,所以计算出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ΔH)偏大。

(4)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与所用酸以及碱的量有关,如果用60 mL 0.50 mol·L -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题述原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多,但是计算出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相同。

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在大小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使小烧杯口与大烧杯口相平(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偏大(4)不相等相同
核心素养
[例1] 解析:由图可知1 mol C(s)与1 mol O2(g)的能量比1 mol CO2(g)的能量高393.5 kJ,A项错误;由图可知反应2CO(g)+O2(g)===2CO2(g)为放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B项错误;热值指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则CO 的热值为282.9 kJ÷28 g≈10.1 kJ·g-1,D项错误。

答案:C
[提升1] 解析:根据题给数据计算,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436 kJ·mol-1+243 kJ·mol-1-2×431 kJ·mol-1=-183 kJ·mol-1,ΔH<0,A项错误;H—H 键的键能比Cl—Cl键的键能大,H2分子比Cl2分子中的化学键更稳定,B项正确;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条件无关,其他条件相同时,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C项错误;ΔH 的单位为kJ·mol-1,D项错误。

答案:B
[例2] 解析: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O2(g)===H2O(l) ΔH=-285.8 kJ·mol-1,A项错误;1 mol CH4完全燃烧应写为H2(g)+1
2
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890.3 kJ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B项正确;C、D错误。

答案:B
[提升2] 解析:HCl和NaOH反应的ΔH=-57.3 kJ·mol-1,但由于稀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ΔH≠2×(-57.3) kJ·mol-1,A项错误;由于气态水的能量高于液态水的能量,则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多,但放热越多,ΔH越小,因此反应CH4(g)+2O2(g)===CO2(g)+2H2O(g)的ΔH>-890.3 kJ·mol-1,B项错误;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将1.5 mol H2和过量的N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小于46.2 kJ,C项错误;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2CO(g)+O2(g)===2CO2(g) ΔH =-566.0 kJ·mol-1,互为逆反应时,焓变的数值相同、符号相反,则反应2CO2(g)===2CO(g)+O2(g)的ΔH=+566.0 kJ·mol-1,D项正确。

答案:D
当堂评价
1.解析: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形成1 mol H—Cl键,只有化学键的形成,故其能量的变化不属于反应热,A项错误;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过程中,既有旧键的断裂,又有新键的形成,故其能量的变化属于反应热,B项正确;1 mol O2形成2 mol O,只有化学键的断裂,没有化学键的形成,故其能量的变化不属于反应热,C项错误;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是物理变化,故其能量的变化不属于反应热,D项错误。

答案:B
2.解析:根据题给图示可知,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A项错误;根据题给图示可知,CO与O反应生成CO2,CO2中含有极性共价键,B项正确;根据题给图示可知,反应过程中CO中的化学键没有断裂,C项错误;根据题给图示可知,状态Ⅰ的总能量高于状态Ⅲ的总能量,CO和O生成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D项错误。

答案:B
3.解析:质量相等而状态不同的同种物质,它们所具有的能量不同,所以它们的焓不相等,A项错误;若反应过程中体系没有做功,当反应放热时ΔU<0,吸热时ΔU>0,B项错误;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所以反应物总焓与产物总焓一定不同,C项正确;焓变是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不限制反应物或产物的量,D项错误。

答案:C
4.解析:①NH4Cl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属于物理变化;②炸药爆炸是放热反应;③食物因氧化而腐败是放热反应;④铝热反应是剧烈的放热反应;⑤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⑥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是吸热反应;⑦溴蒸气液化是放热过程,属于物理变化,不是放热反应。

答案:C
5.解析:题图中反应物总能量小于反应产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故A项符合题意;题图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反应产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B项不符合题意;浓硫酸稀释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故C项不符合题意;Zn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6.解析:反应热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所以反应P4(s)+3O2(g)===P4O6(s)的反应热ΔH=6×198 kJ·mol-1+3×498 kJ·mol-1-12×360 kJ·mol-1=-1 638 kJ·mol-1。

答案:B
7.解析:已知在25 ℃、101 kPa下,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2.9 kJ,所以4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1.6 kJ热量。

物质聚集状态未标注,且4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1.6 kJ热量,故A错误;4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1.6 kJ热量,故B错误;4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1.6 kJ热量,且ΔH 的单位为kJ·mol-1,不是kJ,故D错误。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