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淳真文化 营造优美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淳真文化营造优美环境
作者:陈庆怀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5年第19期
摘要:学校管理中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项重要内容,坚持在学校环境建设中融入地域特色、学校文化,能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尤其是让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学校环境建设,那样,学校文化会深深印在师生心中。
关键词:学校管理;文化传承;环境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12-2
一、学校简介
淳化镇建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距今逾千年。
淳化小学始建于1932年,至今已走过83个春秋。
校园占地面积40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47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5%,绿地率42.9%。
现有班级36个,学生1600名,专任教师92人。
我校为首批江苏省编语文、数学教材实验学校,并分别获省教材实验先进学校。
2007创建为南京市实验学校,2008年成为南京市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学校。
2012年被评为“南京市技术装备示范学校”、2013年被评为“江苏省平安校园”,2014年被评为“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和“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学校基于地域文化,确立“淳真”校园精神,在“以淳化人、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下,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办学软实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陆续建设了《弟子规》传统蒙学、“少年军校”,少年科学院,“茶乡茶韵”等校本课程,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茶乡茶韵”课程成为南京市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
2014年在我校召开“江宁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现场会”。
二、环境建设思路与实践
为了更好地发挥校园环境育人的功能,进一步传承“淳真”文化,学校2013年借创建“南京市园林式校园”之际,着手学校环境的升级改造。
经过学校党支部、校长室反复研究,通过广泛征求全体教职工的意见,制定了《淳化中心小学创建“南京市园林式学校”工作方案》,形成了“因校制宜,科学规划;规范操作,集思广益;精心打造,突出特色;全员参与,乐在其中”的工作思路。
(一)精心打造,突出特色
1.优化“淳真”主题广场。
“淳化”,取自“淳德教化”之简称。
学校多年来逐渐形成“淳真”的校园文化。
进校的首个景点便是“淳真”广场,突出学校的校园精神和办学理念——“以淳化人、学做真人”。
2.新增校园景观墙。
淳真主题广场西边,校门右侧新增校园文化景观墙,其与“淳真”广场相呼应,让人初进校园,便能对学校的历史和文化有鲜明的印象。
特别是一对活泼可爱的卡通人物:淳淳和真真,他们来自同学们之中,表达同学们的美好愿望和参与热情。
3.精心打造“四苑”、“六园”。
依据植物的特征,命名了“梅竹苑”、“桃李苑”、“茶香苑”和“慈孝苑”等四个苑。
(1)桃李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教育就是陶冶,就是熏陶,是慢的工程,来不得半点浮躁和虚华。
持之以恒,就会开花结果。
(2)梅竹苑:梅竹有君子之风、之品质,育人之根本,在于培养人以梅、竹为师为范,学做真人。
(3)慈孝苑:百善孝为先。
苑中慈孝竹郁郁葱葱,每天师生们都要经由此处,来往于食堂和教室之间,此处无声胜有声,时时给人以启迪。
(4)茶香苑:我校是南京市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茶香茶韵”课程基地。
建好“茶香园”,让孩子们在茶的清香中动手实践,热爱自然,锻炼能力;在茶的文化中吸取营养,陶冶性情,提高修养。
依据学校文化建设和育人目标,建有“善”、“知”、“美”、“志”“健”、“憩”等六园。
六园的名字契合了国家教育方针的德智体美等内容,反映了学校育人是根本,教学为中心的主旨。
前五个园的名字,就是我校“淳真”校园文化建设的五个方面,也是我校校本课程建设方案中的五个目标。
在建设这些自然景观的同时,自然地呈现我校多年来形成的《弟子规》的教育的德育校本课程、“淳真”少年科学院校本课程、“淳之鹰”少年军校校本课程和“茶香茶韵”特色项目课程的办学特色。
(1)善园:我校坚持以《弟子规》的学习入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植入善、礼这些中华文明的基因。
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开设“淳真”讲坛,定期举办“为身边的人点赞”和“我与淳小共成长”的交流活动。
学校形成一套《弟子规》班会课程,长期的熏陶,学生的文明素养也不断提升,校园不设垃圾桶,但校园整洁,美丽;今年有一名同学晋级南京市“儒雅少年”决赛。
(2)知园:“知识就是力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告诉我们要学习知识,要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学得真知。
学校多年来教育教学质量获得区级表彰;我校以“淳真少年科学院”建设为平台,重视科学教育,开辟小课题研究、“四模”、小创客工作室、定向越
野等活动室十多个,各种社团四十个,倡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大力让学生动手实践,勇于探索,打造科学特色教育课程。
目前已有十人获得“中国少科学小院士称号”。
(3)美园:“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面对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徜徉长廊古诗中,目赏绿萝紫葡萄。
学习之余,徜徉其间,一定会给人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
学校重视艺体教育,学生的合唱、陶笛、啦啦操等均在全区保持良好的成绩;学校的儿童画、七巧科技绘画等在市、省乃至全国多次获奖。
(4)志园:人无志不立。
有志者事竟成!从小学习、锻炼,做有志之人,长大报效祖国。
我校坚持国防教育多年,南京军区原副政委张玉华将军曾是我校校外辅导员,于2008年成立南京军区防化团淳化中心小学“淳之鹰”少年军校。
每年的军训生活,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既训练了形体,又培养了意志。
(5)健园。
涵盖整个运动区域,是全体师生运动、健身的场所。
没有好的身体,就不能更好地工作;没有好的体质,就不能更好的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
学校长期重视学生健康,不仅运动场馆一应俱全,体育教师配备规范,而且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一直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多次在区级体育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6)憩园:憩,休息之意。
在激烈运动之后,有一块清凉的绿荫,有几方酣坐的长椅,定是惬意的事情!动静有度,孕育活力。
4.楼名。
依照校园精神,以淳字开头,分别是“淳德楼、淳知楼、淳美楼、淳慧楼、淳乐楼、淳健楼。
”寓意师生们在其间快乐的工作和学习,做到身心得到全面愉悦,健康的生活和成长。
5.路名。
结合校园文化和校园布局特点,四条主干道分别以“真、善、美、健”命名,即至真路、至善路、至美路、至健路,健康是基础,真善美是灵魂。
它们正好与相应的园区对应,便于记忆,也形成系列。
6.采取“调、增、改、换”的措施,将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合理布局,整体达到四季常绿,环境优雅的效果。
学校目前有七十种树木,大多配挂名牌进行介绍,我们对十二种比较名贵和或数量多的树木用木质铭牌进行专门介绍,在介绍树木的自然属性时与校园精神结合起来,进而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辉映,育人与育树相结合。
(1)调整移植原有品种,使其协调合理。
2013年下半年,在专家指导下,调整移植桂花、香樟、红梅、雪松、白玉兰、银杏、垂柳等共计76棵,移植金边黄杨、海桐、法青等约320平米。
人工平整场地近500平米。
(2)增加高品质景观植物,使校园植物更优。
新种香樟、广玉兰、栾树、樱花、红枫、梨树、枇杷、石榴、红叶石兰球等共计240株,新种葱兰、毛娟、南天竹等210平米。
安置千层石、太湖石、石竹笋7组景观石。
2014年上半年经请示教育局和接管领导,在听取专家意
见的基础上,更换了长势差、不成形的102株法桐树,重新种植常绿、鲜艳的红叶舌兰树124棵。
(3)增补塑胶运动场与篮球场之间八棵高大的广玉兰,校园气象站一带,种植三百多株月季花,形成景观点。
7.结合学校文化特色,设计若干景点,增加亮点。
如茶香苑,利用社区拆迁改造,移植茶树近千株。
国防教育园,结合学校原有“淳之鹰”少年军校,开辟国防教育园,使其与学校园林景观融为一体。
运动场及校园的园路之中,增加木质长椅,便于师生休息,更显人性化。
(二)全员参与,乐在其中
1.校园吉祥物的征集。
不仅学生参与,而且家长积极行动。
学校德育处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在各班上报的的九十六幅作品中,德育处请有关老师遴选出三十七幅进行展示,然后由学生投票,选出最佳设计方案,经过学校请相关领导和专家指导,确定吉祥物标志——“淳淳”和“真真”。
其寓意和我们的校园文化、和我们的育人方针相契合。
2.校园爱绿护绿标语的征集。
发动全校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写出爱绿护绿的口号,学校经过挑选,制作成学生姓名落款的牌子,置于园中。
亲切又温情,既让他人注意,又使自己幸福。
3.校园的楼名、园名、路名以及“美园”亭子名称、对联的征集和书写。
采取向全体教师说明方案,在教师中进行征集和征求意见。
经过几轮研讨,确定下来。
如亭子的名字和对联,就来自我们教师的创意,然后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做修改而形成,由我们的老师书写。
4.校园各园的管护的小志愿者招募。
少先队大队部号召各中队招募小志愿者,对学校的绿地、植物和景观进行认养活动,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活动,由少先大队倡议,十二个班级通过招募小志愿者,成立爱绿护绿小队。
大队部举行隆重的认养仪式,把校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植物都作为教育的资源。
5.发动师生开展“爱我校园,写我校园,我与学校同成长”征文活动。
通过征文,师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生活的校园,深入体验学校的建设与变化与自己的关系,增强了主人意识,更爱自己的校园。
6.制作了《秉承淳真文化,打造优美校园》环境教育校本教材。
既有优美的景观图片,又有师生参与的多彩生活;既有学校优秀教师活动剪影,又有众多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风采;既可以做对外宣传,又可以作为循环校本教材,让学生认识、品味我们的校园文化,为校园添光彩。
学校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是学校实现自身的文化传承,不断提升学校内涵,更好地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过程,我们将会继续努力,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