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长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市长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4分)
1. (2分)选出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A . 中肯(zhōnɡ)诘问(jié)地窖(ɡào)颓唐(tú)
B . 揩油(kāi)猝然(cù)恣情(zì)记载(zǎi)
C . 纤维(qiān)抖擞(shǒu)罹难(lí)估计(ɡǔ)
D . 赫然(hè)淳朴(chún)开拓(tuó)迁徙(xí)
2. (6分) (2018九上·鱼台期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冲倒了,挟卷着,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一泄千里。

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1)下列加下划线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挟(xié)卷巉(chǎn)岩
B . 催(cuī)逼羞怯(qiè)
C . 吟(yín)唱惊骇(hài)
D . 浑浊(zhú)扰(rǎo)乱
(2)文章中画线字词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催逼浪漫
B . 羞怯激电
C . 峻岩前阻心平气和
D . 心魂惊骇一泄千里
(3)文章中画线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A . 悬崖峭壁滚滚沙石层沙积土
B . 悬崖峭壁层沙积土滚滚沙石
C . 滚滚沙石悬崖峭壁层沙积土
D . 层沙积土悬崖峭壁滚滚沙石
3. (2分) (2015八上·邗江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9月29日,扬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开幕式在扬州体育公园举行,近3000人左右的表演队伍全部由普通市民组成。

B . 通过扬州城庆系列活动,使我们增强了作为扬州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C . 节日的东关街,人山人海,处处都洋溢着欢乐的笑脸。

D . 那烟雨迷蒙的瘦西湖,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4. (2分) (2015八上·邗江期中) 下列对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段时间,扬州人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扬州城庆。

——目光投向城庆
B .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东奔西走地忙碌。

——父亲忙碌
C . 每年的区运动会上,都有全区各所学校学生的广播体操表演。

——广播体操表演
D . 凌晨,红军主力部队在机枪掩护下渡过了黄河。

——红军渡过了黄河
5. (2分) (2015八上·邗江期中)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散文《老山界》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动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 . 《枣核》作者是萧乾,《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德国小说家。

虽然这两篇文章体裁不同,但我们阅读作品时仍倾听到作品中人物抒发出相同的爱国主义心声。

C .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D . 北宋诗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歌中抒发了国破家亡之痛,表现了誓死报国的赤诚之心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6. (20分) (2016八下·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香椿
张晓风
①香椿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

②每次回屏东娘家,我总要摘一大抱香椿芽回来,孩子们都不在家,老爸老妈坐对四棵前后院的香椿,当然是来不及吃的。

③记忆里妈妈不种什么树,七个孩子已经够排成一列树栽子了,她总是说“都发了人了,就发不了树啦!”可是现在,大家都走了,爸妈倒是弄了前前后后满庭的花,满庭的树。

④我踮起脚来,摘那最高的尖芽。

⑤为什么,椿树是传统文学里被看作一种象征父亲的树。

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而我是站
在树下摘树芽的小孩。

那样坦然的摘着,那样心安理得的摘,仿佛做一棵香椿树就该给出这些嫩芽似的。

⑥不知年复一年我摘取,年复一年,那棵树给予。

⑦我的手指已习惯于接触那柔软潮湿的初生叶子的感觉,那种攀摘令人惊讶浩叹,那不胜柔弱的嫩芽上竟仍把得出大地的脉动,所有的树都是大地单向而流的血管,而香椿芽,是大地最细致的微血管。

⑧我把主干拉弯,那树忍着,我把支干扯低,那树忍着,我把树芽采下,那树默无一语。

我撇下树回头走了,那树的伤痕上也自己努力结了疤,并且再长新芽,以供我下次攀摘。

⑨我把树芽带回台北,放在冰箱里,不时取出几枝,切碎,和蛋,炒得喷香的放在餐桌上,我的丈夫和孩子争着嚷着炒得太少了。

⑩我把香椿挟进嘴里,急急地品味那奇异的芳烈的气味,世界仿佛一刹时凝止下来,浮士德的魔鬼给予的种种尘世欢乐之后仍然迟迟说不出口的那句话,我觉得我是能说的。

⑪“太完美了,让时间在这一瞬间停止吧!”
⑫不纯是为了那树芽的美味,而是为了那背后种种因缘,岛上最南端的小城,城里的老宅,老宅的故园,园中的树,象征父亲也象征母亲的树。

⑬万物于人原来蚵以如此亲和的。

吃,原来也可以像宗教一般庄严肃穆的。

(选自《意林》,未来出版社2010版)
(1)作者描写景物语言细致,请赏析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香椿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

(2)第⑤自然段作者写到“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第⑧自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主旨,联系切身体验,谈谈你阅读本文的感受或启示。

7.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

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

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

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

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

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

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

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

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

”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

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

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

“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⑤段中划线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8. (18分)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赵简子①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②。

将置后③,不知所立。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 ,以授二子,日:“谨识⑤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

问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

问其简,出诸袖
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

②〔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

③〔置后〕选立继承人。

④〔二简〕两片竹简。

⑤〔识(zhl)〕记住。

⑥〔甚习〕很熟。

习,熟悉,熟练。

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B .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C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悉如外人悉:________ ②便要还家要:________
③伯鲁不能举其词举:________ ④出诸袖中而奏之诸:________
(3)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于舅家见之
B . 以授二子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
C . 问其简其真无马邪
D . 出诸袖中而奏之人不知而不愠
(4)翻译下面句子。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5)文意理解。

①[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乙]文中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这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

(用原文作答)
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 (10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简要赏析。

(2)品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默写 (共1题;共10分)
10. (10分)默写填空。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②黔娄之妻有言:“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③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④________,________。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王维《终南别业》)
⑤杜牧《赤壁》中发出议论感慨借物兴感,假设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________。

⑥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出地势险要,暗示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________。

六、书写 (共1题;共5分)
11. (5分)根据拼音,工整地写出汉字,并给画线字注音。

偌大()刹那()蜷曲()清lìè()洗濯()贮()蓄
七、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
12. (12分)(2016·北京)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日子。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下面是四幅不同书体的“福”字。

请你选择一幅贴在自家的门上,向家人说明你选择的这幅字属于哪种书体,并结合这幅字的书体特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你选择:第________幅,书体:________ ,理由:________。

(2)下面是利用汉字结构创作的一幅窗花。

这幅窗花中有四个跟“口”有关的汉字。

请你将这四个字填入下面的方框内,组成一个表达人生态度的四字短语。

(3)下面适合春节张贴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________
(4)为响应校团委“新春致敬子弟兵”的倡议,有位同学给边防战士写了一封慰问信。

下面是信中的一段文字,其中字、词、句各有一处错误,请把你找出来。

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住过最北端的边防线上。

那里风雨交加,天气恶劣,但你们舍小家为大家,克服重重困难,为我们站岗巡逻。

迷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字:________;词:________;句:________。

八、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2017·苏州) 作文。

青年,最大的资本是敢于梦想、勇于前行。

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青年人就该像常春藤一样,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攀援,把青春的绿色铺满人生的征途。

请以“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4分)
1-1、
2-1、
2-2、
2-3、
3-1、
4-1、
5-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6-1、
6-2、
6-3、
6-4、
7-1、
7-2、
7-3、
7-4、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8-1、
8-2、
8-3、
8-4、
8-5、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1、
9-2、
五、默写 (共1题;共10分)
10-1、
六、书写 (共1题;共5分)
11-1、
七、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
12-1、
12-2、
12-3、
12-4、
八、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