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2024届中考化学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达州市2024学年中考化学模拟精编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按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废弃的电器属于()
A.湿垃圾B.有害垃圾C.可回收物D.干垃圾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A.烧碱可用于焙制糕点
B.用浓硫酸可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C.生石灰可在食品包装袋中作干燥剂
D.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火灾
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10 g水中加10 g 甲,充分搅拌可得20 g甲溶液
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用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4.下列有关安全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B.燃气泄漏时应马上打开排气扇
C.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应乘坐电梯撤离
D.用灭火器灭火时,要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5.要学会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对下列实例和微观解释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例解释
A 盐酸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不同种分子
B 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 氧化汞加热分解成汞和氧气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A.A B.B C.C D.D
6.2019年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着火点在海拔3800余米左右。

3月31日下午,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多名扑火人员失去联系。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消防员所佩戴的头盔使用一种特殊的塑钢材料制成的,其中的钢材属于金属材料
B.消防员的防火服是由一种新型的耐火纤维制成的,这种纤维具有隔水透气的优点
C.消防员戴的含石棉成分的手套必须具有很好的隔热效果
D.消防员所穿的由天然橡胶制成的靴子具有耐磨,不易老化的特点
7.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原子的只有a、c
B.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
D.图中d粒子不属于稳定结构
8.液态水变成气态时体积膨胀,此过程中水分子发生的变化是()
A.体积增大B.质量增大C.个数最多D.间距增大9.下列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大量植树造林
B.控制烟花爆竹燃放
C.垃圾运到远离城市的地方再焚烧
D.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
10.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2H2+5O2点燃
aX+2H2O,其中a和X分别为
A.2、CO2B.4、CO2C.4、CO D.1、H2CO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实验小组的同学研讨初中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其操作及部分现象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A的水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中”或“碱”)。

气体B的化学式是________,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溶液C中的溶质可能是______,③中产生浑浊现象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溶液D的溶质由两种元素组成,⑤中产生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实验最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_______________(指示剂除外)。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某同学对若干块矿石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 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序号加入稀盐酸质量(g)剩余固体质量(g)
第1次10 5.5
第2次10 m
第3次 10 1.2 第4次
10
1.2
(1)8g 的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_____克?如表中m 的数值应为_____?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如图为NaCl 、KNO 3的溶解度曲线(水的密度约为1g/cm 3).
20℃时,KNO 3的溶解度是_____g ,以下实验中:
10mL 水
()
gKNO 203加2.5搅拌℃x
()
gKNO 203加2.5搅拌℃y
50 至升温℃
z
x 、y 、z 中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若使NaCl 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除去KNO 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 ,提纯的步骤是:加水溶解、_____、_____,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14.学习了金属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知道了如何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俗名“愚人金”),为进一步定量分析黄铜的成分,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称量黄铜样品20g 放入锥形瓶中,向其中不断加入稀硫酸,收集生产的气体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求:
(1)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许多同学都有被蚊子叮过的经历,感觉就是痒。

同学们通过化学学习并查阅资料知道:蚊虫叮咬后在人的皮肤内释放出蚁酸刺激皮肤,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 ;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探究蚁酸的酸性。

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
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证明有氢气生成。

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推测出一种生成物是水。

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一:该气体是CO2
猜想二:该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一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_____。

16.化学兴趣课上,同学们对过氧化钠(Na2O2)可以做供氧剂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①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

②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气不能与N2发生反应。

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①写出检验G中气体的方法。

②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

③若观察到,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

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

下面是同学们提出的3种猜想。

猜想1:是氢氧化钠猜想2:是碳酸氢钠猜想3:是碳酸钠
你认为猜想是不正确的,理由是。

排除错误猜想后,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种物质。

(反思与评价)
①某同学认为上述方案存在不足,他的理由是。

②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C
【解题分析】
废气的电器中的塑料外壳,金属配件等都是可回收物品,故废弃的电器属于可回收物。

2、A
【解题分析】
A. 烧碱有很强腐蚀性,小苏打可用于焙制糕点,选项错误;
B. 浓硫酸有吸水性,用浓硫酸可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选项正确;
C. 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生石灰有吸水性,可在食品包装袋中作干燥剂,选项正确;
D.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常用于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火灾,灭火时不会对图书等造成二次损坏,选项正确。

故选A。

3、C
【解题分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没有具体说明温度;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在该温度下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10g水中只能溶解4g甲物质;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没有指明三种溶液是否饱和,如果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否者不一定;故答案选择C
4、D
【解题分析】
A.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不会人为的改变,故错误;
B.打开排风扇在开关时会产生电火花,燃气泄漏,遇到明火或电火花极易发生爆炸,故错误;
C.高层建筑发生危险时,楼梯在火灾中就成为烟的通道,同时可能会停电,所以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故错误;D.用灭火器灭火时,要对准火焰根部喷射而迅速灭火,故正确。

故选:D。

5、B
【解题分析】
A、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溶液中含有水分子,氢离子和氯离子,故A错误;
B、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B正确;
C、氧化汞加热分解成汞和氧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在一定条件仍可分,故C错误;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6、D
【解题分析】
A、消防员所佩戴的头盔使用一种特殊的塑钢材料制成的,其中的钢材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正确;
B、消防员的防火服是由一种新型的耐火纤维制成的,这种纤维具有隔水透气的优点,故B正确;
C、为了方便救火和消防员的安全,消防员戴的含石棉成分的手套必须具有很好的隔热效果,故C正确;
D、由天然橡胶制成的靴子具有不耐磨,易老化的特点,故D错误。

故选D。

7、A
【解题分析】
A、b中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ac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原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图中共有四种质子数,图中共表示四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中b粒子的质子数是12,电子数10,表示的是镁离子,化学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中d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不属于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8、D
【解题分析】
液态水变成气态时体积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间距增大,故选D。

9、C
【解题分析】
A. 大量植树造林,可以提高空气的净化能力,有利于保护环境,选项正确;
B. 控制烟花爆竹燃放,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选项正确;
C. 垃圾运到远离城市的地方再焚烧,焚烧时会产生大量污染物,污染环境,选项错误;
D. 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选项正确。

故选C。

10、B
【解题分析】
反应前C、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4、4、10,反应后C、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0、4、2。

C、O原子相差4、8个,对比选项,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碱CO22NaOH+CO2===Na2CO3+H2O Ca(OH)2Na2CO3+ Ca(OH)2===CaCO3↓+ 2NaOH
Na2CO3+2HCl===NaCl+H2O+CO2↑NaCl、HCl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1)石蕊试液遇到酸性物质变红色,遇到碱性物质变蓝色,故A的水溶液呈碱性;
(2)气体B的化学式是CO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 + CO2 Na2CO3 + H2O;
(3)溶液C中的溶质可能是Ca(OH)2;③中产生浑浊现象的原因是:Na2CO3 + Ca(OH)2 CaCO3↓+ 2NaOH;(4)溶液D的溶质由两种元素组成,⑤中产生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 NaCl + H2O + CO2↑(5)实验最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HCl。

考点:酸碱指示剂;化学方程式;物质推断。

点评:石蕊试液遇到酸性物质变红色,遇到碱性物质变蓝色。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1.2 3 18.25%
【解题分析】
比较第三次和第四次的数据可知: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1.2g;比较第一次和第三次的数据可知第一次中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8g-5.5g=2.5g,因此第二次中也是消耗2.5g碳酸钙,所以用第一次的剩余固体质量减去第二次消耗的碳酸钙的质量就是第二次剩余固体的质量;根据第一次加入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盐酸的质量分数。

【题目详解】
(1)比较第三次和的四次的数据可知: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1.2g
(2)比较第一次和第三次的数据可知第一次中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8g-5.5g=2.5g ,因此第二次中也
是消耗2.5g 碳酸钙,故m=5.5g-(8g 5.5g)=3g ﹣
(3)设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100738g-2.5g 100g x

⨯ 10073
=8g-2.5g 100g x

x=0.1825=18.25%
答: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31.6 y 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升高温度 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题分析】
(1)据图可以看出,20℃时,KNO 3的溶解度是31.6g ,故10mL 水中最多溶解3.16g 硝酸钾,在10mL 水中加入2.5g 硝酸钾能全部溶解,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再加2.5g 则溶解不了,形成的y 溶液是饱和溶液,在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 ,故加入的5g 硝酸钾全部溶解,形成的z 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填:31.6;y ;
(2)使NaCl 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加入溶质或蒸发水分的方法,故填: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明显,故要析出硝酸钾的晶体可以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需要先配成热的饱和溶液,再降低温度,故填:升高温度,冷却热饱和溶液. 14、(1)6.5克 (2)10%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解: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 y 。

由图分析可知产生氢气0.2 g 。

244
2Zn H SO ZnSO H +=+65161
2x
y
0.2g

65∶2 = x ∶0.2 g x =6.5 g 161∶2 = y ∶0.2 g y =16.1 g 所得硫酸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6.1克/(6.5克+154.7克-0.2克)×100%=10%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CO 不成立黑色固体变红色没有处理尾气
【解题分析】
[实验探究二]
猜想:蚁酸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分解除生成水外,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

故填:CO。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说明气体不是二氧化碳,则猜想一不成立。

故填:不成立。

Ⅱ.装置B中黑色固体变红色,是因为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没有处理尾气。

故填:黑色固体变红色;没有处理尾气。

16、(1)①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气体为氧气
②H2O ③装置F不变浑浊
(2)1、2 参加反应的物质中不含氢元素,不可能生成氢氧化钠或碳酸氢钠
【反思与评价】
①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后的固体中可能含有未反应完的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也会有气泡产生,不能证明固体中有碳酸钠
②2CO2+ 2Na2O2O2 + 2Na2CO3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1)整个装置中装置A是产生二氧化碳,但由于用的是浓盐酸,使得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当然还有水蒸气,故装置B是除去氯化氢气体,装置C是干燥,这样进入装置D的就是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与D中的Na2O2反应,①这样G中收集到的就是氧气,检验G中气体的方法: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气体为氧气
②根据上面的分析,装置C是干燥,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H2O
③若观察到装置F不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猜想1、2不正确,理由是:参加反应的物质中不含氢元素,不可能生成氢氧化钠或碳酸氢钠
【反思与评价】①上述方案存在不足,理由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后的固体中可能含有未反应完的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也会有气泡产生,不能证明固体中有碳酸钠
②根据上面的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O2 和2Na2CO3,所以化学方程式:2CO2+ 2Na2O2O2 + 2Na2CO3考点: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