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的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时记趣的文言文翻译
幼时记趣的文言文翻译
在平日的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时记趣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幼时记趣的文言文翻译1
幼时记趣原文:
作者: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

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鹤群在空中飞舞。

心中想像着这样的景象(专家翻译: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专家添加:呈现在)眼前或是成千、或是成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我仰起头来观看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
雾飞舞鸣叫,我把这景象当做青云鹤图来看,果真就觉得它们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作沟谷,想象自己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癞蛤蟆)的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后,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注释:
1、节选自《浮生六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2、【余】我。

3、【童稚(zhì)】童年。

稚,幼小。

4、【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明,眼力。

察,看清。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

5、【藐(miǎo)】小。

6、【必细察其纹理】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纹理,这里泛指花纹。

7、【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8、【私】私下。

9、【纹理】这里泛指花纹。

10、【心之所向】心中所想的景观(鹤舞)
11、【昂首观之】抬头观看这奇妙的景象。

之,代词,指群鹤舞空的景象
12、【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

13.【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

是【以烟徐喷】的倒装句。

徐:
慢慢的。

以:用。

14.【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拟,比。

15.【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16.【素帐】白色的蚊帐。

17.【项为之强】脖子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强,同僵,僵硬
18.【作青云白鹤观】当做青云白鹤看。

19.【唳】(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

20.【怡然】喜悦的样子。

21.【称快】喊痛快。

22.【凹凸】高低不平。

23.【丛杂】多而杂乱。

24.【其】这里指自己。

24.【以丛草为林】把丛聚的草当作树林。

以......为......,把......当做......
25.【邱】同丘,土山。

26、【壑】山沟。

27、【神游其中】想象在里面游历的情景。

28、【观之正浓】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

29、【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

30、【拔山】搬开土山。

拔,移,搬开。

31、【盖】这里是“原来是”的意思。

32、【为所】……被……
33、【方】正,刚刚。

34、【呀然】惊讶的(惊叫一声)。

35、【拟】比。

36、【斗草间】即斗于草间,介词“于”省略。

之,指“二虫斗”。

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

拔:移,搬开。

而:表修饰,翻译为“着”。

盖:这里是“原来是”的意思。

37、【而】表承接,然后。

尽:全。

为:被。

为所:表示被动,“……被……”的意思。

38、【方】正在。

出神:精神过度集中而有点发呆。

呀然;哎呀地(惊叫一声)。

鞭,名词活用作动词,鞭打。

写出了作者的仁慈和幼稚。

因为作者当时不懂得食物链。

幼时记趣的文言文翻译2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

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鹤群在空中飞舞。

心中想像着这样的.景象(专家翻译: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专家添加:呈现在)眼前或是成千、或是成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我仰起头来观看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舞鸣叫,我把这景象当做青云鹤图来看,果真就觉得它们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
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作沟谷,想象自己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癞蛤蟆)的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后,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赏析
作者追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喜欢细致地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既反映小孩子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作者小时候善于细致地观察细小事物,看到细微的事物中那些别人所不能看到的妙处,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第二部分(第2段至篇末),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

先写夏天观察蚊飞的乐趣。

“夏蚊成雷”是夸张又是比喻,这里则是“我”从蚊群嗡嗡的声音与闷雷声相似的特点联想到雷声。

而把蚊比作鹤,也是蚊子的体形、长足与鹤相像,这是孩子们的联想。

这些联想不但照应了第一部分的“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同时也为下文作了铺垫。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里这样想,眼前就果然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

这是在前文联想基础上的想象,这正是“物外之趣”。

而“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又是“我”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进一步体现了物外之趣。

同时也反映了“我”的知识丰富,但活动范围狭小,没有机会和条件接触“青云白鹤”的实景,靠着丰富的想像仍然可以领略到书本上图
画上所描绘的“青云白鹤”的实景。

再写“我”观察土墙、花台和小虫争斗的乐趣。

这里写“我”观察花台草木,“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神游其中,仍是表现“物外之趣”的。

而观虫斗、驱虾蟆的故事,不但紧扣“趣”字,说明“我”观察入神,而且还能表现“我”的真正可爱,天真无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