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案例论文范文3——做学生的点灯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学生的点灯人
尊敬的领导、老师:
今天我交流的话题是“做学生的点灯人”。

(一)习惯养成篇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对不是一片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长满着美好思想品德嫩芽的肥沃土地。

请老师们,看这样一张照片,夏日午后酣睡的孩子,多么可爱!仿佛就是坠落人间的天使。

但是您知道吗,在这之前的某分某秒,是一屋子的孩子,没有睡意地趴在课桌上:……暗暗交流……哈哈大笑……手舞足蹈……好不热闹!这就是刚刚入学时,一年级小豆包午睡的真实回放。

吼不得,骂不得,也睡不得。

无奈之下,每天这个时候我和他们玩了起来:(轻轻地)同学们,孙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哗,眼珠子滴溜溜地瞪圆一片)。

听老师说,看谁能做得到,做到的小朋友,你们就赢了;做不到的,你们当然就输了啊。

(好~!几个皮小子格外来劲!)“现在我们安静下来,
变成了一块石头,
我的头不动了,
我的肩不动了,
我的手不动了,
我的脚不动了,
我的眼睛垂下来了,
我睡着了。

现在,
我是一个睡着了的小石头……”
我说完一遍,再说一遍,在一遍一遍中,他们一个个都变成了小“石头”,睡着了……
这是蒙特梭利教育法里的“静寂游戏”。

我把它用在了班级刚刚入学时的午睡时段。

在我轻轻的“石头游戏”中,我和班级同学走过了炎热的夏季,度过了那万事开头难的一年级第一个月。

让我欣喜的是,在这静寂中,我的学生们适应了学校,养成了习惯。

(PPT:这是入学第一个月学生发展处在走廊的抓拍,
这是我们学校的队列展示活动,队列展示那天,只见一声令下,第一个男孩子大腿迈,后面一排瞬间笔直。

那个时候他们入学刚刚20天。


(PPT:这是我们班课间踢毽子。

这几个小伙子是我们班级刚刚入学时,各种“案件”发起人!上学四个月,“皮小子”已经化身“小毽将”。


PPT:这是上学期期末游考前一天全班的晨跑和早操。

(一切日常已成自然)
一个班级、一个学校,就这样慢慢地给学生的心灵种下一片美好习惯的种子。

我们老师就是他们的点灯人,用适合他们的方法,把属于他们自己的灯打开、点亮。

(二)学习状态篇
2019年11月20日,我参加总校组织的全国信息技术大赛。

这个大赛不仅需要精通白板技术应用,并且要把自己的白板课录下来参加评选。

那个时候,我们一(3)班的学生进入教学生活刚刚两个月。

所以,选择录课的学生,曾经是我和学校商量一个最大的困难。

十天后,我选好了一年级的课文,录课,一(3)班的学生,全部参加。

经过自我默默地准备,12月10日,半个月后的一天,我和班里的学生兴奋地公布:
“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一(3)入学以来各方面的表现特别优秀,学校奖励我们去刚刚建好的录播室去上语文课!”
“哇!”同学们直鼓掌!
这节课,在录音室里,我觉得自己仿佛立在一片蓬蓬勃勃的生命幼林之中,所有的幼苗比肩地生长,我只是他们其中的小小的一个。

是的!他们比我兴奋和自豪,我录的只是一节有白板操作的语文课,对他们而言,是作为学生的鼓励与认可。

直到今天我都很开心,自己一个学生都没丢,因为,我看到了因为自信和经历而越来越好的每一个人。

(PPT: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这是录像课之后,我们班级的一次数学课堂,每个小组的每一个学生,都自然而然地在他自己的认知范围里努力地探索和小组合作!
PPT:这是期末某节语文课,他们在读课文。

是一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他们都在大声地自由读课文,没有一个人看我。

这时他们进入教
学只有三个月。

PPT:这是疫情期间,进行线上教学直播时,我们班学生的学习状态。

“华东师大”《战役的课程思考》中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屏幕背后是和学生不断互动的教师,是不断调整设计给予学生反馈的教师,是永远了解学生,关爱学生的教师。

无论外界的环境怎样改变,我依旧要努力地,点亮学生心里的那盏灯,让它一直燃着,越来越亮!
(三)美育劳育篇
作为班主任的我,能做的就是与学校评比和检查形成合力,带着学生每天收收捡捡中。

苏洛姆林斯基曾说:“对美的东西感受能在少年心灵中产生一种极其敏锐的力量……。

”慢慢地,两个月过去了,主动劳动的学生越来越多了,书包保持住整齐了,水壶摆着规矩了,老师教学区教鞭和粉笔也舒服地躺在自己的位置上了……
去年12月,在学校的大课程“丰∙享月”下,班级积极跟进,绿植又丰富了我们班级的天地。

同学们课间就喜欢看看摸摸这些小植物,在寒冷的12月,紧张的期末阶段,教室里的这一份绿,会给孩子带来多少幸福和乐趣呢!
今年元旦,我和学生一起布置“新年板报”,因为他们爱自己学校的家,祝福贺卡做得格外用心和精致。

于是我把他们的作品,全部都贴在板报上。

作品多,贴不下,可真是个难事!但是我粘粘剪剪乐此不疲,每每学生上体育课回来,看到到处都是小伙伴的作品,都欢
喜地看呀、摸呀!
入学以来的所有班级奖状,我都给他们用纸框镶起来、粘好,让他们知道我们珍惜着每个人为班级付出的所有成绩!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文化”,每天弥漫在教室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学生上课神清气爽,老师教课流连忘返。

因为这种美和整洁,开学几个内向和衣冠不整的孩子,越来越自信和干净。

最让我欣喜的是,居家学习的日子里这种劳动文化还在延续着。

我们班的学生,在学校云互动之“劳动小厨神”活动里,一个个操起菜刀,煎油烹炸,写诗作画,毫不含糊。

一年级小小年纪,用我们周校长的话说,胃有记忆啊,抓住了胃,就抓住了那个啥——“人生何等幸福”!
我能做的,就是把美和幸福轻轻地送进孩子的心田,留住,让他的那盏灯照得更广阔。

PPT:我们班的这个男孩子,在线直播结束的每节课下课,都是这样地隔着屏幕在群里和所有的任课老师:鞠躬、再见。

(播放视频)。

我们班上个学期,全班每次下课,就是这样问好的。

第一次,全班家长乐翻了,各种可爱地聊了好久。

之后的这样,我们习以为常。

如今,已经是第35天,一天两节,问好70次!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神态越来越凝重、越来越认真,坚持到现在,没有人再笑了,他的这一举动是我和所有人心中温暖和感动。

这个问好的小伙子,在上个学期的学校生活中碎过花盆、扣过分、
爬过窗台、打过架……,如今这样的回馈和坚持,是他的进步和家庭对老师的尊重、鼓励,对学校线上课程的认可,我相信屏幕一端的他,每天的线上学习一定在真实的发生,而我们自入学以来每天坚守的习惯和养成也没有疫情而被阻拦,还是在不断地生长着,班级里的我和我的学生,我的学生之间,都在被爱和成长,这种爱与成长,隔空传递、穿越屏幕。

(四)结束语
其实还有一个章节,应该是“家校合作篇”。

但是,我觉得水到渠成,因为爸爸妈妈看到你是个对自己孩子用心的老师,他们就会举起双手一百二十分的力去支持你和你的班级。

所以,为学生做一个多读书多思考,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的点灯人,是我们的根本。

尤其在这个疫情期间,隔空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用心和个人的魅力,把他们继续点亮,一直被点亮。

最后,我感谢我们一年级组所有教师团队的团结互助,感谢我们长峙校区给予我的机遇与平台,感恩来到我们南海实验学校,能在这样一个好的集体和环境中继续生长!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