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单元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单元测试卷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将50克镁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3.6克氢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结晶,得到无水硫酸盐,其质量为()
A.226.4克B.222.8克C.172.8克D.无法计算
2.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Fe粉,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与Fe粉等质量的Zn粉,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天平最终仍然平衡B.天平指针先偏向左盘,后偏向右盘C.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盘D.天平指针先偏向右盘,后偏向左盘
3.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的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反应后甲、乙、丙三种金属均显+2价),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乙>甲>丙
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甲>乙>丙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4.不法分子常用金光闪闪的“假金元宝”(铜锌合金)蒙骗百姓,下列对真假元宝的鉴别办法中错误的是
A.加盐酸B.看颜色C.用火烧D.测密度
5.为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各组试剂不可以的是( )
A.Fe、Ag、Cu(NO3)2B.Fe、Cu、AgNO3
C.Fe、CuSO4、AgNO3D.Fe、Cu、Ag、HCl
6.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
其中正确的方案是
()
A.①或④B.①或②C.②或③D.③或④
7.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体逸出,则滤渣的组成为
A.铁B.铁和铜C.铁和银D.铁、铜、银
8.新型材料纳米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工业上可以利用
H2 和 FeCl2 在高温反应器中制备,同时得到 HCl。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纳米级铁粉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 Fe3O4
C.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D.纳米级铁粉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是因为物质种类不同
9.金属M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 +2AgNO3=M(NO3)2+2A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的溶液可能为蓝色B.金属M可能是铝
C.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D.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改变
10.金属钴(Co)与铁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在化合物中钻元素常显+2、+3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Cl3读作“氯化亚钴
B.CoCl3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金属铜不能与CoCl2溶液发生反应
D.CoCl2中钻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11.下列关于金属及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铝片、铜丝均能在空气中燃烧
B.铝合金门窗是用纯的金属铝材料制成的
C.人类使用铝的年代早于铜、铁
D.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作保险丝
12.化学学习小组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以后,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以下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有错误的是()
A.碳能形成多种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具有还原性,用焦炭可冶炼铁B.SO3、CO2、CO是非金属氧化物,都可用NaOH溶液吸收
C.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除与氧气反应外,还能与某些酸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D.C、CO、CH4、C2H5OH均能作为燃料使用
13.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图中一定错误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铁的质量)()
A.
B.
C.
D.
14.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和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沉淀产生
C.滤渣中一定有Ag,一定无Zn和Cu
D.滤液中一定有Cu(NO3)2 ,可能有Zn(NO3)2和AgNO3
15.验证锌、银、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A.Zn、MgCl2溶液、Ag
B.MgSO4溶液、Ag、ZnSO4溶液
C.ZnCl2溶液、Ag、MgCl2溶液
D.AgNO3溶液、Zn、MgCl2溶液
16.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银粉加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液中可能含有Ag+
B.滤渣中可能含有单质锌
C.滤液中一定含有Cu2+
D.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17.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 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 滤渣中一定含有Ag。
④ 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A.0个B.1个C.2个D.3个
18.把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①在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③铁钉质量减轻;④溶液的质量增加。
以上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19.向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
①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Cu ②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Fe
③溶液中只有Cu2+,不溶物为Fe ④溶液中只有Fe2+,不溶物为Fe、Cu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20.现有一种固体粉末状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
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 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
② 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后,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
③ 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
④ 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⑤ 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A.2个B.3个C.4个D.5个
21.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O+CuO
Cu+CO2
B.CaO + H2O=Ca(OH) 2
C.Zn+CuSO4=ZnSO4+Cu
D.SO2+2NaOH=Na2SO3+H2O
2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化学学习中有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
B.Ag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
C.在Al、Mg、Fe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l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23.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A.AgCl B.FeCl2C.MgCl2D.AlCl3
24.有一种纳米润滑添加剂,有铝粉、铜粉和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关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铝和氧化铝
②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
③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
④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银,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
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上述说法正确的有:
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25.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不会发生的是()
A.Zn+Sn(NO3)2═Zn(NO3)2+Sn
B.Sn+2HCl═SnCl2+H2↑
C.Sn+2AgNO3═Sn(NO3)2+2Ag
D.Sn+MgSO4═SnSO4+Mg
26.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锌粉,下列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
C.D.
27.探究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的选择方案不可行的是()A.Mg、Cu、FeSO4溶液B.Mg、Fe、Cu、稀硫酸
C.Fe、Cu、MgSO4溶液D.Fe、MgSO4溶液、CuSO4溶液
28.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液中最多含有两种溶质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可能含有Fe(NO3)2
C.滤渣里一定含有Fe和Ag,可能含有Zn
D.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Ag,一定没有Zn
29.硬铝的组成金属有铝、镁、铜、锰等。
已知:锰丝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表面没有金属析出。
结合我们所学金属再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下列有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判断错误的是
A.Mn强于Cu B.Al强于Mn
C.Mg强于Al D.Mn强于Mg
30.为比较 X、Y、Z 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X>Y>Z B.Z>Y>X C.X>Y、Z>Y D.Y>X、Y>Z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设硫酸根的质量为x,根据关系式A→ASO4→SO4→H2↑,
则2 3.6g
=
96x
,x=172.8g
所以无水硫酸盐的质量=172.8g+50g=222.8g。
故选B。
点睛:已知Mg→MgSO4; Fe→FeSO4,并且可知道,在H2SO4中氢元素与硫酸根的质量比为2:96,由氢气的质量可求出硫酸根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无水硫酸盐。
点睛: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决定了化学反应的快慢,而等质量的Fe和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所产生氢气质量的多少是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来决定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最后所产生氢气的质量越少,反之就越多.
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Zn的活动性比Fe强,所以与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快,所以开始时左盘质量轻,故天平的指针先偏向右盘;
等质量的Fe和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最终所产生氢气质量的多少是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来决定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最后所产生氢气的质量越少,反之就越多.Zn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5,而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最终所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右盘多一些,所以右盘质量轻,故天平指针最后偏向左盘.
故答案为D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那么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强弱为乙>甲>丙;
依据图形,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则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物质的质量可以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生成的气体的质量越多,故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
故选C。
4.B
解析:B
【解析】
造假者一般会参照真实物去造假的元宝,所以颜色等应该和真的差不多,造假像真.
A、加盐酸后,黄铜中的锌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金不会与盐酸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
B、金和铜锌合金的颜色都是金黄色的,不能鉴别,故错误;
C、铜锌合金中的铜和氧气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而金不会与氧气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
D、合金的密度和纯金的密度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
故选B.
5.D
解析:D
【解析】
D选项中铜,银都不与盐酸反应,所以不能区分铜银的活动性
6.A
【解析】
【详解】
①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可以置换出铁,而铜不能置换出铁,所以可以区分出活动性强弱
②难以比较铁的活动性和铜、锌的活动性孰强孰弱,所以该方案不可行,
③锌可以把铁和铜置换出来,但是不能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所以该方案不可行
④铁不能置换出锌,但是可以置换出铜,所以可以区分出这三种活动性顺序
所以能够区分出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的方案是①④,这与选项A相吻合。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我们在解答该类题目时就是根据已经掌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然后选择合适的酸或者是盐的溶液来进行解答。
7.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体逸出,说明滤渣中含有铁,铁剩余,因此能够和铁反应的AgNO3、Cu(NO3)2就不会存在;剩余滤渣的组成为铁、铜、银。
故选D.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
8.D
解析:D
【解析】A.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正确;B. 纳米级铁粉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
Fe3O4,正确;C. 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被氧化,正确;D. 纳米级铁粉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是因为物质颗粒大小不同,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不同,错误。
故选D。
9.B
解析:B
【解析】
A、如果金属M是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后的溶液为蓝色,正确;
B、如果M是铝,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铝,由于硝酸根-1价,铝+3价,所以硝酸铝写为:Al(NO3)3,图示中M是+2价,所以M不能是铝,错误;
C、由于金属M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M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正确;
D、反应前M是单质化合价为0,反应后生成了M(NO3)2其中M的化合价是+2价,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正确。
故选B。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A.该化合物中Co元素显+3价;
B.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确定Co元素化合价;
C.金属Co和Fe化学性质相似,所以Co的金属活动性大于Cu;
D.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Co元素质量分数。
【详解】
A.该化合物中Co元素显+3价,所以CoCl3读作“氯化钻”,故A错误;
B.CoCl3中钻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B错误;
C.金属Co和Fe化学性质相似,所以Co的金属活动性大于Cu,则金属铜不能与CoCl2溶液发生反应,故C正确;
D.CoCl2中钻元素的质量分数==
59
5935.52
+⨯
× 100% ≠ 33.3% ,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合价的判断、物质之间的反应、质量分数的计算等知识点,明确金属活泼性强弱、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点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铝片、铜丝均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A说法不正确;
B、铝合金门窗是用铝的合金材料制成的,故B说法不正确;
C、人类使用铝的年代晚于铜、铁,故C说法不正确;
D、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作保险丝,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碳可以和氧气反应,具有可燃性,可以和CuO、CO2、铁的氧化物反应,具有还原性,并可用于炼铁,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酸性氧化物,如SO3、CO2而CO不是酸性氧化物,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B不正确;
C、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知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所以可以和酸和盐发生置换反应,故C
正确;
D、由于四种物质都可以燃烧,且来源广泛,所以生活经常用于燃料,故D正确。
故选B。
1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由于所加入的铁粉首先与硝酸银反应,因此开始加入铁粉时得到铜的质量为0;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才开始有铜出现,所得铜的质量不断增加,直到硝酸铜完全反应铜的质量不再改变,不符合题意;
B、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铁和银单质,铁置换硝酸银的过程中溶液质量逐渐减小,而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不变,因此该阶段硝酸铜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等铁粉开始与硝酸铜反应时,硝酸铜不断减小至完全反应,溶液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开始逐渐减小直至为0,不符合题意;
C、铁与硝酸银、硝酸铜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质量都不断减小,由于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铜大,所以与硝酸银反应阶段溶液质量减小的速度比与硝酸铜反应时要更大些;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所得到的硝酸亚铁溶液质量不再改变,不符合题意;
D、在未加入铁粉时,混合溶液中只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两种溶质,而不是三种溶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和Cu的混合粉末,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属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然后金属铜在于硝酸银溶液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金属锌完全反应,已发生金属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使溶液显蓝色;证明滤渣中一定有金属银可能有金属铜。
一定没有金属锌;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故答案选择B。
1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验证锌、银、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设计方案为“中间金属两边盐,两边金属中间盐”,理论上锌、银、镁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镁>锌>银,故方案一为选金属锌和镁盐与银盐;方案二是金属镁和银与锌盐,故选D。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铜>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银不与硝酸铜反应,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加入的锌过量,所以把铜全部置换出来,滤渣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锌,滤液中含有硝酸锌。
A、银与硝酸铜不反应,滤液中不可能含有Ag+,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锌,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加入的锌过量,所以把铜全部置换出来,滤液中不含有Cu2+,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加入的锌过量,所以把铜全部置换出来,滤渣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锌,故D正确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①由于没有提及具体的铝和铁的量,所以不能判断金属是否剩余,而银不能和酸反应,所以不能判断一定产生气泡,故①错;
②由于没有提及具体的铝和铁的量,所以不能判断是否将硝酸银全部置换出来,所以不能判断一定产生沉淀,故②错;
③由于铁和铝的活动性都比银强,所以在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单质,故③对;
④由于溶液是浅绿色溶液,可以推断有硝酸亚铁,铝的比铁活泼,所以铝应该先反应完了,所以一定有硝酸铝。
所以一定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铝,可能有硝酸银。
,故④错;
即题中所给的说法正确的只有③,即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把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的反应原理:Fe+H2SO4=FeSO4+H2↑,①在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溶液由无色(稀硫酸)逐渐变为浅绿色(FeSO4)溶液③铁钉被消耗,铁钉质量减轻;④根据Fe+H2SO4=FeSO4+H2↑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溶液的质量增加;描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故选:D。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金属活动性可知,铁比铜活泼,能置换出Cu(NO3)2溶液中的铜,同时生成硝酸亚铁。
①当加入的铁粉不足量时,有Cu(NO3)2剩余,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Cu,故①正确;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铁粉和Cu2+,因为它们能反应,故②③错误;④当加入的铁
粉过量时,溶液中只有Fe2+、不溶物为Fe、Cu,故④正确。
故选C。
20.A
解析:A
【解析】
氧化铜与铁粉都是呈黑色,所以①正确。
该题中发生的反应有: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浅绿色);可能还会发生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错误。
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硫酸铜和硫酸,滤液则为硫酸亚铁的溶液。
则铜一定被铁完全置换。
所以③正确,④⑤不正确。
点评: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解答。
2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项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C。
2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位于氢的前边,Zn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故A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位于铜的后边,Ag不能将硝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故B 错误;
C、在Al、Mg、Fe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故C错误;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2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位于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故A符合题意;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故B不符合题意;
C、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
故C不符合题意;
D、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说明一定含有铝和铜,因此①说法错误;
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Ag,可能含有铜,一定没有铝,滤液一定含有反应产生的硝酸铝、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因此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
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因为银、铜不能和盐酸反应,而铝没有剩余,说明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被溶解,故②说法正确;
铝位于氢前,铜位于氢后;铜可以置换出银,因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⑤说法正确;
因此正确的是②③⑤;
故选:B。
2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锌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锌能置换硝酸锡中的锡,故A能发生反应;
B、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且锡位于氢的前面,能与酸反应,故B能发生反应;
C、因为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银位于铜的后面,所以锡位于银的前面,故C能发生反应;
D、因为镁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锡(Sn)位于镁的后面,所以该反应不能发生.
故选D.
【点睛】
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稀硫酸为酸性溶液,开始时其pH小于7,反应后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
B、烧杯中有稀硫酸,所以开始质量不能为零,故B错误;
C、加入锌粉之后,锌和稀硫酸马上开始反应生成氢气,直至将稀硫酸消耗完全,生成氢气
的质量不再改变,起点应从零点开始,故C错误;
D、加入锌粉之后,锌和稀硫酸马上开始反应生成硫酸锌,直至将稀硫酸消耗完全,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不再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27.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探究金属的活动性可利用的原理:1、金属与酸反应,根据是否能与酸反应以及与酸反应的激烈程度来判断活动性的强弱,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是否能反应来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A、Mg、Cu、FeS04溶液,根据Mg 能与FeS04溶液反应,而铜不会,可以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正确,B、 Mg、Fe、Cu、稀硫酸,根据Mg、Fe都能与稀硫酸,而且反应的激烈程度不同,Cu不会与稀硫酸反应,可以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正确,C、Fe、Cu、MgS04溶液,由于Fe和Cu都不会与MgS04溶液反应,故无法判断,错误,D、Fe、MgSO4溶液、CuSO4溶液,根据Fe不会与MgSO4溶液反应,能与CuSO4溶液反应,可以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正确,故选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28.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银,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锌能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因此:A.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铁,而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滤液中最多含有两种溶质,正确;B.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可能含有Fe(NO3)2,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铁,可能含有锌,正确;D.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Ag,可能含有Zn,错误。
考点: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知识。
2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锰丝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强于氢;
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表面没有金属析出,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锰;
结合铜的金属活动性弱于氢;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氢铝;
所以应选D。
30.A
解析:A
【解析】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