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学习语文方面存在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
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写姿坐姿不正确,写字潦草,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等,习惯比较随意,学习较为被动。
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途径解决存在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一)理论依据
1.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原则。
2、发展性教学原则。
3、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学生方面:主体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全员性原则。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研究低年级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
(1)一般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前准备、学会倾听、善于思考、敢于提问、认真书写、遵守时间、与人合作、主动完成作业等。
(2)语文特有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会自觉预习、喜欢课外阅读、主动识字、正确使用工具书等。
2、研究在课堂中如何使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课前三分钟学生如何进行语文学习
(2)小组学习怎样与同学合作,如何分工最有效率
(3)小组汇报该怎样组织语言,倾听的同学如何评价同学的发言
(4)怎样才能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把字写规范、写漂亮。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措施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行动研究法:4、个案研究法:
5、经验总结法:6、实践操作法
(二)研究措施
1、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坚持要求小学生养成各种语文学习良好习惯,对每一种习惯都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具体指导。
2、要进行严格有序的训练。
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而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对低年级学生要抓紧训练,并且要循序渐进,由“扶”到“放”,严格训练以至习惯成自然。
3、多进行激励和正强化。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一些闪光点,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让学生在激励和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努力学习、勤于思考、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
4、要言传身教,当好楷模。
孩子都善于模仿,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受教师习惯的影响很大。
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给小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所以,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示范。
5、同伴之间互相帮助。
学生与同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同学的学习习惯,互相纠正时,学生如果把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措施等进行反思,又便于更有效地改正不良习惯,巩固和提高良好习惯。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9—2013.12)
1、成立课题组,搜集相关资料,确立研究课题,拟定实施方案,申报课题,进行课题论证。
2、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习和理解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相关教育理论,明确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和内容。
3、进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分析不良习惯的成因。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4.1——2014.12)
1、修改课题方案,启动研究,指导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行动。
2、运用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3、通过课堂教学考察、家访、教师观察等活动,探索提炼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
4、不断进行阶段性的反思和总结,在行动研究中归纳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1——2015.5)
1、做好实验的后测及效果的评估。
2、进行检测,数据处理和分析,形成成果。
3、撰写研究报告,收集整理论文、案例,编印成集,准备结题活动
五、预期成果
1.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改变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现状,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书写、专心听讲、积极动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2.教师的素质得到很大提高,理论水平得到提升,架驭课堂的能力增强。
3.研究、总结出来的良好学习习惯成为指导和规范学生课堂行为、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依据。
成果形式: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调查研究报告,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