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中学东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声现象》测试题(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生活中经常用“高”来形容声音,下面说法中的“高”所描述的声音特性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A.男高音歌唱家B.引吭高歌
C.请勿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英语听力测试时,监考老师经常将窗户关上,避免外界环境干扰,“关窗户”是为了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
3.“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游戏,当你对着手机说话时,它会做一个侧着耳朵听你说话的姿势“认真”倾听,当你说结束时,它会用它独特的声音模仿你说的话并重复一遍,针对这一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我们听到“汤姆猫”说话的声音是由它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B.人说话声音太轻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这是因为人说话声音音调太低
C.“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分
D.两种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
4.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听到声音变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经历了“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的科学探究环节
B.实验现象表明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越稀薄,手机的扬声器发声部位振幅越小
D.该实验可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5.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细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B.因为音叉发出的是超声波,所以乒乓球才被多次弹开
C.实验中将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易于观察
D.利用乒乓球,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空可以传声
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7.下面一些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人的心跳声和呼吸声,听诊器能起到改变这些声音音色的作用B.用B超检查病人内脏时,是利用了次声波传播时能量损失小的特点
C.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阻断噪声的传播
D.利用超声波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响度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B.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的
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C.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108m/s
D.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10.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A.正常人的脉搏跳动100次所需时间大约为1.5min
B.人们正常交流时的响度约90分贝
C.初中学生步行1km的路程经历的时间大约为100s
D.一支钢笔的长度大约为14dm
11.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②③
12.下列几种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其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①摩托车的消声器②听到巨大响声时,用双手堵耳③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
a.阻断声音的传播
b.防止声波进入人耳
c.防止噪声的产生
A.①和a,②和b,③和c
B.①和c,②和a,③和b
C.①和b,②和c,③和a
D.①和c,②和b,③和a
二、填空题
13.我们做过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①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②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③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④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⑤用手指轻敲桌面,将耳朵贴在桌面上,比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响。
实验①呈现的现象表明,发出声音的物体在______;实验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支持这一判断;根据实验④的现象,我们可以推理,假如没有空气,就不能听到钟罩内闹钟发出的声音,从而得到结论:______不能传声。
实验______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提供水可以传声的证据。
14.(1)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核爆炸、导弹发射都能产生______波,它的能量很强,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2)蝙蝠在夜间飞行时不会撞到障碍物,是因为它在飞行时发出______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______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它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所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______。
(3)乙图中,医生利用“B超”可以获得病人内部脏器的图象信息,说明:______;丙图中,放置于“清洗机”里面的眼镜,在清洗液的激烈振动的作用下,使得眼镜上的污垢被“敲击”下来,说明:______。
15.今年的《开学第一课》,钟南山与“抗疫英雄”们用铿锵有力的话语,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重含义。
不看画面我们也能够根据______辨别出钟南山的声音;倒车雷达利用______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
16.如图所示的四个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发声波形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1)A、C 音调相同,响度较大的是______波形图;
(2)A、B 响度相同,音调较高的是______波形图。
17.如图所示,示波器上显示声音的波形图,其中响度大的是 ______ ,音调高的是
______ 。
(均选填“a”或“b”)
18.歌手温岚和周杰伦演唱歌曲《屋顶》,一个女高音,一个男低音,音域互补,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_____不同,盲人听众之所以能区分演唱者,主要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两名歌手发出的声音都是由声带的_____产生的。
19.如图所示是小明学校校门前马路旁树立的交通标示,如果学校门前马路旁两交通标示的距离为150m,汽车以A标示中所指定的速度行驶,需要多长时间?_____s;B为禁止响笛的标示,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在物理学上噪声是指发声体______振动时所产生的声音。
20.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______(选填“次声波”、“超声波”);在空气中超声波传播的速度______次声波传播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如果声呐经5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此声呐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三、解答题
21.根据回声定位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用来探知海洋的深度、了解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
2011年7月26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实现了5000m深水的突破,为保证安全,下潜前用声纳系统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接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求此处海底的深度是多少?(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
22.声呐浮标通过向海底发射超声波来测量海底深度。
如果声呐浮标竖直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经4s接收到反射回波,则这处海底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23.现代汽车广泛利用了倒车雷达,它在工作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
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如图,汽车利用倒车雷达发射声波,经过0.01s 后收到回波.如果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汽车此时离障碍物多远?
24.小芳在长为8884m 的空心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的小刚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s 。
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1m s v -⋅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25.2020年1月27日,綦江区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市卫健委号召,选派六名白衣战士驰援湖北武汉,请根据以下信息进行计算:
(1)已知从綦江到武汉全程约900km ,医疗队以如图所示的速度到达武汉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2)医疗队出发后1小时,医疗物资队也踏上了征途,医疗物资队如果与医疗队同时达到武汉,则医疗物资队的速度是多少?
(3)医疗队在前往武汉途中,驾驶员发现前方应急车道上停放了一辆事故车。
驾驶员立即鸣笛示警,并立即减速到72km/h 的速度继续匀速行驶。
事故车辆听到鸣笛的第一时间进行了鸣笛回应,3秒后医疗队驾驶员听到了对方的鸣笛声,请问发现事故车辆时,事故车辆离医疗车多远?(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人听到声音后的反应时间忽略不计)
26.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6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
请你帮他估算这个山谷的宽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将声现象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说法相互联系,深入理解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男高音歌唱家是指的音调高;高声喧哗、引吭高歌、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指的是响度大,所以描述的声音特性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A。
故选A。
【点睛】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2.B
解析:B
英语听力测试时,监考老师经常将窗户关上,避免外界环境干扰,“关窗户”是为了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B。
3.C
解析:C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汤姆猫说话的声音是由手机中喇叭的振动而产生的,故A 错误;
B.人说话声音太轻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这是因为人说话声音的响度太低,故B错误;
C.通过音色可以辨别发声体,“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分,故C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故D错误。
故选C。
4.A
解析:A
A.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真空铃实验)中,采取了理想实验法,该过程经历了“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的科学探究环节,故A正确;
B.实验现象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
C.手机的扬声器发声部位振幅与空气没有关系,故C错误;
D.瓶内很难形成真空,瓶内的少量空气还有瓶体等固体,仍可将声音传出,该实验不能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故选A。
5.C
解析:C
A.音调越高说明振动频率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受影响,故A错误;
B.因为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乒乓球才被多次弹开,发出的声音能被人听到,则不是超声波,故B错误;
C.实验中采用转换法,将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易于观察,故C正确;D.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音叉的音色不会变化,利用乒乓球是为了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振幅即响度是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6.C
解析:C
A.真空不能传声,故A选项错误;
B.“女高音”中的“高”是音调高,故B选项错误;
C.从振动的橡皮筋、声带、发声的音叉,都可以得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C选项正确;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敲击的力度影响振幅,而振幅影响响度,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7.D
解析:D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人的心跳声和呼吸声,听诊器能使声音集中传播,不会改变这些声音的音调和音色,故A错误;
B.用B超检查病人内脏时,是利用了超声波传播时能量损失小的特点,故B错误;C.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利用超声波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这是通过回声获得金属内部情况,属于声能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8.B
解析:B
A.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B。
9.D
解析:D
A.蝙蝠是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的,故A错误;
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误;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10.A
解析:A
A.正常人1min的脉搏跳动次数约为70次,跳动100次约1.5min,故A符合题意;B.人们正常交流时的响度约50分贝,故B不符合题意;
C.初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4m/s,1km的路程经历的时间大约为700s,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支钢笔的长度大约为14cm,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解析:B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抽去钟罩内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来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说明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合题意。
故选B。
12.D
解析:D
①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②听到巨大响声时,用双手堵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声波进入人耳;③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阻断声音的传播。
故选D。
二、填空题
13.振动②真空③
解析:振动②真空③
[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
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即说明音叉发声靠振动。
[2]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实验②观察到的现象支持这一判断。
[3]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抽去钟罩内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
由此可以推理,假如没有空气,就不能听到钟罩内闹钟发出的声音,从而得到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4]将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这表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所以,实验③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提供水可以传声的证据。
14.次声超声反射回声定位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
解析:次声超声反射回声定位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
(1)[1]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核爆炸、导弹发射都能产生次声波。
(2)[2][3][4]蝙蝠在夜间飞行时不会撞到障碍物,是因为它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它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所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
(3)[5]医生利用“B超”可以获得病人内部脏器的图象信息,判断各器官的健康状况,这属于通过超声来获得一些消息,属于声能传递信息。
[6]放置于“清洗机”里面的眼镜,在清洗液的激烈振动的作用下,使得眼镜上的污垢被“敲击”下来,这是超声导致污垢的运动,属于声能传递能量。
15.音色超声波
解析:音色超声波
[1]辨别不同人的声音,根据的是音色。
[2]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
16.AB
解析:A B
(1)[1]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从图中可看出,A的振动幅度大于C,故A的响度较大。
(2)[2]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从图中可看出,B的振动频率大于A,故B的音调较高。
17.bb
解析:b b
[1]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图b中振幅较大,故图b响度较大。
[2]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图b中频率较快,故图b音调高。
18.音调音色振动
解析:音调音色振动
[1]男低音,女高音,指的是音调的高低。
[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形状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所以盲人听众之所以能区分演唱者,主要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歌手发出的声音都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19.声源处无规则
解析:声源处 无规则
[1]交通标示显示,汽车限速为5km/h ,汽车通过两标示牌需要的时间
0.15km =0.03h=108s 5km h
s t v == [2]禁止响笛,不让汽车发出喇叭声,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 物理学上,噪声是指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20.超声波等于3750不能
解析:超声波 等于 3750 不能
[1]声呐发出超声波,这些超声波碰到海底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可以确定海底的深度。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也与温度有关,与声音的特性无关,次声波、可听声、超声波都是声音,传播速度一样快。
[3]由s v t
=可得,该处的海深为 11500m/s 5s =3750m 2
s vt ==⨯⨯ [4]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太空没有空气,因此超声波不能用于太空测距。
三、解答题
21.3000m
解:声音传播的路程为
1500m/s 4s 6000m s vt ⨯===
此处海底的深度为
116000m 3000m 22
h s =
=⨯= 答:此处海底的深度为3000m 。
22.3000m
【分析】 知道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可求从发射超声波到海底的时间,根据s v t =求出超声波从发出到海底的传播距离即为此时海底的深度。
解:从发射超声波到海底的时间
14s 2s 2t =
⨯= 由s v t
=得,这处海底深度 h =vt =1500m/s×2s=3000m
答:这处海底深度是3000m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
23.7m .
【解析】
试题分析:超声波从汽车到障碍物的时间:t=0.01s/2=0.005s ,
因为v=s/t ,所以汽车到障碍物的距离:s=vt=340m/s×0.005s=1.7m .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24.5200m/s ;铁 由s v t
=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11884m 2.6s 340m s
s t v =
==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 21 2.6s 2.43s 0.17s t t t =-∆=-=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
22884m 5200m s 0.17s
s v t =
== 查表知,金属管是由铁制成的。
答: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金属管是由铁制成的。
25.(1)10h ;(2)100km/h ;(3)540m
解:(1)由图可知医疗队的速度为90km/h ,由s v t
=可知医疗队到达武汉最少需要的时间 900km 10h 90km/h
s t v === (2)由题意可知,医疗物资队到达武汉的时间
t 1=10h-1h=9h 则医疗物资队的速度
11900km 100km/h 9h
s v t =
== (3)医疗队减速后的速度 v 2=72km/h=20m/s
则3秒后医疗队前进的路程
22220m/s 3s 60m s v t ==⨯=
则声音传播的距离
2340m/s 3s 1020m s v t ==⨯=声声
发现事故车辆时,事故车辆与医疗车相隔的距离
21020m+60m 540m 22
s s s +∆===声 答:(1)医疗队以如图所示的速度到达武汉最少需要10h ;
(2)医疗物资队的速度是100km/h ;
(3)发现事故车辆时,事故车辆离医疗车540m 。
26.153m
【分析】
了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根据声音在山谷两侧传播回来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设人离右边山崖的距离为s 1,离左面山崖的距离为s 2,则山谷宽度
21s s s =+
声音在时间10.3s t =传播的距离为2s 1,在20.6s t =内传播的距离为2s 2,根据s v t
=有 ()()1212340m/s 0.3s 0.6s 153m 222
v t t s s s ⨯+⨯++==== 答:山谷的宽度为153米。
【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