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自题金山画像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的理解
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真的是很有味道呢。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几句诗啊,就像是苏轼在跟我们唠家常一样。
你看他说自己的心像烧过的木头,就是那种对啥都有点看淡了的感觉。
就像咱们有时候经历了好多事儿,累得不行,就觉得啥都无所谓了。
苏轼这辈子起起落落的,经历了那么多官场的不如意,心可能真的就像那死灰一样,有点凉飕飕的。
再说“身如不系之舟”,这多形象啊。
就好比是一艘小船,没有绳子拴着,只能随波逐流。
苏轼被朝廷这儿贬那儿贬的,自己都不能决定自己去哪儿,就像那艘没根的小船一样。
他在黄州的时候,生活条件多差呀,可他还能苦中作乐,写了好多流传千古的诗词文章。
在惠州的时候,也是吃尽了苦头,但他还是乐观得很,还研究怎么吃荔枝吃得美美的。
到了儋州,那简直就是偏远得不能再偏远的地方了,可他依然能找到生活的乐趣。
他问自己平生的功业,答案是黄州、惠州、儋州。
这可太有趣了,一般人觉得功业得是建立了多大的功勋,或者是在朝廷里当了多大的官。
可苏轼不这么想,他在那些被贬的地方,和老百姓打交道,在艰苦的环境里修炼自己的内心。
在黄州,他学会了耕种,真正地贴近大地。
在惠州,他融入当地的生活,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家。
儋州就更不用说了,他在那儿传播文化知识,教当地的人读书写字。
我就觉得苏轼这个人啊,真的是太可爱了。
他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个老大哥,经历了无数的磨难,还能笑嘻嘻地跟我们讲他的故事。
他这诗里虽然有点自嘲的意思,但更多的是一种豁达。
他不会因为被贬就整天哭哭啼啼的,而是在每个地方都活出自己的精彩。
他看自己的一生,不是看那些在朝堂上的风光时刻,而是看在那些偏远之地的经历。
这就像告诉我们,人生啊,不管在啥境遇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不管是一帆风顺还是四处碰壁,只要保持一颗乐观豁达的心,就像苏轼那样,那这一辈子就没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