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症合并休克的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腹症合并休克的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或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急腹症合并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70例病人中感染性休克占54.3%(38/70),原发病多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出血性休克占45.7%
(32/70),多为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
抗休克治疗后,63例经手术治疗,治愈
率为76.2%,(48/63),非手术治疗7例,均死亡,本组70例总病死率为34.3%(24/70),死亡主要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
治疗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18例,发生率为25.7%,其中感染性休克12例,占31.6%,失血性休克4例,占12.5%,多发生在秉承的1-3天,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13例,发生率为18.6%。
结论外科急腹症合并休克时应首先积极抗休克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
手术,可以早期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并降低其病死率。
【关键词】急腹症休克手术治疗器官功能衰竭
【中图分类号】R656.1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号】1672-5085(2014)14-0142-01
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外科常见病、多发病。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
的一种急危重综合症,其原因各异,病理生理变化复杂。
急腹症患者合并休克时
病情表现不一,来势往往迅猛,故需及时识别,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大力救治。
否则病人的预后极为险恶。
现将本院2009年4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0例合并休克的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0例病人,男32例,女38例,平均53.8岁(21-85岁)均合并感染
性或出血性休克。
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急腹症病人常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为十二指肠穿孔、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结肠穿孔,
较窄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等;出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性肝脾破裂,上消化
道出血,肝癌破裂,结肠出血等。
2 讨论
感染性休克包括严重的脓毒血症,伴有以下任何一项或2项:①容量补足后仍难以纠正的低血压(收缩压<12.0KPa或收缩压降低>5.33KPa)。
②血管活性药物或正性肌力药物维持正常血压的同时仍有组织灌流异常[1]。
本组感染性休克病例均为腹腔感染,以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为最常见,占68.4%(26/38),其次为弥漫性腹膜炎,占21.1%(8/38),绞窄性肠梗阻占5.3(2/38),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早期为无菌性坏死,在病程的后期可继发感染性休克。
致病菌多为
G-杆菌,在血流动力学上表现为低排高阻型休克,病死率高,可达60%-80%[2]。
本组为47.4%(18/38)。
出血性休克常见于多种创伤,特别是实质性脏器或较大血管破裂出血,也可见于内脏病变侵蚀血管或本身破裂引起的出血,如外伤性肝
或(和)脾破裂最多见,占75%(24/32),其次为上消化道出血,占12.5%
(4/32),肝癌破裂出血占6.3%(2/32)。
本组病死率为18.8%(6/32)。
本组70例总病死率为34.3%(24/70),死亡主要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
占58.3%(14/24)。
2.1积极抗休克治疗
急腹症合并休克前24h以内进行Marshall器官功能障碍评分[3],并能按照Maclean提出的九点早期征兆[4]作出早期诊断,治疗效果较好。
到后期合并代谢
性酸中毒,疗效较差。
本组70例都有手术指征,但术前均首先给予积极的抗休
克治疗,快速补充血容量,在2小时内输入适当平衡盐液及胶体液,在扩容基础上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改善微循环的灌注,增加心排出量。
另外,给予5%碳酸氢钠液250ml以纠正酸中毒。
而对于失血性休克,除英语平衡盐液、胶体液快速扩容外,有大出血者应给予针对性成分输血,估计出血量不多的病人,不主张给予输血。
2.2手术时机和处理
本组手术治疗63例,其中术前明确病因的56例,未明确病因行剖腹探查术的7例,治愈率为76.2%(48/63),非手术治疗7例,均死亡。
其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肠系膜血管栓塞1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例,充分说明了手术的必要性。
在明确由手术指征后决定何时的手术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对感染性休克病人短期抗休克治疗后,待收缩压上升至12.0KPa以上,就应手术治疗。
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血压稳定时即可行简易的胆道减压,可以使血压明显回升。
至于出血性休克要根据具体情况,优势出血量大,血压持续下降,表现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边抗休克边手术,及时挽救病人生命。
手术方式宜简便、快速,能有效清除病灶或引流为主。
如本组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首先进行充分胆道引流,条件允许下可同时解除梗阻原因,消化道穿孔做穿孔修补或造口术。
2.3防治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机体发生休克前后往往伴有器官功能的机型损伤,与预后密切相关。
近年来研究证实,组织细胞在缺血-再灌注后,过氧化物、氧自由基等介质生成增加,并随血流回注至循环中,会造成再灌注区及全身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组织间和细胞内水肿加重。
由于感染性休克是局部感染全身扩散后引起的全身反应,因此,腹腔感染以及合并其他部位的感染对预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合并其他部位的感染,尤其是继发的肺部感染常常预示预后较差,且病死率常大于50%。
本组在治疗中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18例,发生率为25.7%,多发生在病程的1-3天;发生肾功能衰竭13例,发生率为18.6%,故对肺和肾脏的保护极为重要。
综上所述,急腹症合并休克时常发生多脏器功能不全,早期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在临床治疗中正确维持多脏器之间治疗的平衡可以极大地减少病死率。
参考文献
[1]谢桥.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70例临床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1):77-79.
[2]阿孜古丽,夏米西努.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急救体会及措施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5).
[3]王彦,王宝恩,张淑文.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评分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预后判断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5,7(2):1-4.
[4]Maclean LD.Shock,Br Med Bull.1988,44(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