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浚:必浚其泉源必浚其泉源 ( ) 2、当:当神器之重当神器之重
( ) 3、景:承天景命承天景命 ( ) 4、董:虽董之以严刑虽董之以严刑
( ) 5、克:克终者盖寡克终者盖寡 ( ) 6、作:将有作将有作
( ) 7、牧:则思谦而自牧则思谦而自牧 ( ) 8、敬:则思慎始而敬终则思慎始而敬终
( ) 9、黜:则思正身以黜恶则思正身以黜恶 ( ) 10、简:简能而任之简能而任之
( ) 二、古今异义二、古今异义
①必固其根本(古:( )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 ②则纵情以傲物(古:( )今:尽情。
) ③则思虚心以纳下(古:( )今:谦虚的美德。
)
④则思三驱以为度(古:( )今:认为。
)
⑤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 )。
今:走路。
)
三、词类活用三、词类活用
①貌恭而不心服①貌恭而不心服 ( )
②江海下百川②江海下百川 ( )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③人君当神器之重 ( ) 居域中之大居域中之大 ( ) 惧谗邪(惧谗邪( ) 择善而从之(择善而从之(
) 则思正身以黜恶(则思正身以黜恶( )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 居安思危(居安思危( )
④智者尽其谋(④智者尽其谋( )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 塞源而欲流长者(塞源而欲流长者( ) 能克终者盖寡(能克终者盖寡( )
⑤必固其根本(⑤必固其根本( ) 知止以安人(知止以安人( )
正身以黜恶(正身以黜恶( ) 思虚心以纳下(思虚心以纳下( )
宏兹九德(宏兹九德( ) 何必劳神苦思(何必劳神苦思( )
四、一词多义四、一词多义
1、安:、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 ( )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
2、信:、信:
①信者效其忠①信者效其忠 ( )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②愿陛下亲之信之 ( )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
④忌不自信④忌不自信 ( )
3、求:、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 ( )
④不求闻达于诸侯④不求闻达于诸侯 ( )
4、治:、治:
①文武兼用,垂拱而治(①文武兼用,垂拱而治( )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 )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
5、当:
、当:
A、dāng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 )
②当场 ()
②当场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 ()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
④各当时而立法 ()
④各当时而立法
⑤当高罪死 ()
⑤当高罪死
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
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B、dàng ①安步以当车(
①安步以当车( )
②岂非用赏罪当邪( )
②岂非用赏罪当邪(
6、克:
、克:
①能克终者盖寡 ()
①能克终者盖寡
②然操虽能克绍 ()
②然操虽能克绍
③公乃与克日会战( )
③公乃与克日会战(
④克己复礼为仁 ()
④克己复礼为仁
7、以:
、以:
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
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②虽董之以严刑( )
②虽董之以严刑(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8、盖:
、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③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
③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9、而:
、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 ()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
③垂拱而治 ()
③垂拱而治
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
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五、句式
五、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
六、积累成语
六、积累成语
牧是养性之意。
(1)卑以自牧:指以谦卑自守。
)卑以自牧:指以谦卑自守。
牧是养性之意。
)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
(2)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
)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
(3)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
(4)择善而从: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
)择善而从: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
)善始善终: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
(5)善始善终: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
)居安思危:处在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
(6)居安思危:处在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
七、难句翻译
七、难句翻译
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4、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同步达纲训练】【同步达纲训练】
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闻求木之长者(chánɡ).臣闻求木之长者(chánɡ) 必浚其泉源(jùn)必浚其泉源(jùn)
B .况于明哲乎(zhé).况于明哲乎(zhé) 塞源而欲流长也(chánɡ)塞源而欲流长也(chánɡ)
C .盖在殷(yīn).盖在殷(yīn)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zài)载舟覆舟,所宜深慎(zài)
D .虑壅蔽(yōnɡ).虑壅蔽(yōnɡ) 则思正身以黜恶(chù)则思正身以黜恶(chù)
2.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景:大景:大
B .盖在殷忧.盖在殷忧 殷:深殷:深
C .则思谦冲以自牧.则思谦冲以自牧 牧:放牧牧:放牧
D .简能而任之.简能而任之 简:选拔简:选拔
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D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4.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C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D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5.对下列句中的“以”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对下列句中的“以”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②振之以威怒②振之以威怒 ③则思知足以自戒③则思知足以自戒 ④董之以严刑④董之以严刑
A .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B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C .①③用法不同,②④用法相同.①③用法不同,②④用法相同
D .①③用法相同,②④用法相同.①③用法相同,②④用法相同
6.下列句子,与“振之以威怒”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下列句子,与“振之以威怒”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 .董之以严刑.董之以严刑
C .则思知止以安人.则思知止以安人
D .则思三驱以为度.则思三驱以为度
7.从句间关系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从句间关系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明哲乎.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明哲乎
B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C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D.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8.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
——皇帝掌握着帝位的重权。
.人君当神器之重 ——皇帝掌握着帝位的重权。
B.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
——有所作用,就想一下适可而止使人得到安定。
.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 ——有所作用,就想一下适可而止使人得到安定。
C.虽董之以严刑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
.虽董之以严刑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
D.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将惩罚施加于人,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刑罚。
二、阅读理解
二、阅读理解
题。
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0题。
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王圭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也,瑗败,籍没入宫。
太宗指示圭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
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圭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之为是邪,为非邪?”太宗曰:“安有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圭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国,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
’今此妇人尚在左右,臣窃以为圣心是之,陛下若以
”太宗大悦,称为至善,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
为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
”太宗大悦,称为至善,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
9.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安:
)安有杀人而取其妻 安:
(1)安有杀人而取其妻
)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以:
以:
(2)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恶恶而不能去 去:
去:
(3)恶恶而不能去
至:
)称为至善 至:
(4)称为至善
以:
)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 以:
(5)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
10.运用“字字落实法”翻译下面的句子。
.运用“字字落实法”翻译下面的句子。
)贼杀其夫而纳其室。
(1)贼杀其夫而纳其室。
(2)善善而恶恶。
)善善而恶恶。
)齐桓公之郭国。
(3)齐桓公之郭国。
)臣窃以为圣心是之。
(4)臣窃以为圣心是之。
12.郭氏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郭氏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3.王圭引用“恶恶而不能去”这句话是针对什么说的?
.王圭引用“恶恶而不能去”这句话是针对什么说的?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长zhǎnɡ)
一、1.A.(长zhǎnɡ)
2.C(牧:养)
(牧:养)
3.C(古今都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古今都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4.D(名词作动词,其余为使动用法)
(名词作动词,其余为使动用法)
5.D(①③为表目的的连词,②④为介词“用”)
6.B(振—震)
(振—震)
7.B(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
8.A(递进,其余为假设)
(递进,其余为假设)
9.B(作:建造、兴建)
(作:建造、兴建)
)极、最 (5)把
)把
二、10.(1)哪里
)除去、除掉 (4)极、最
)因为 (3)除去、除掉
)哪里 (2)因为
11.(1)残害了那男人而收留了他的老婆。
)残害了那男人而收留了他的老婆。
)喜欢好人,厌恶坏人。
(2)喜欢好人,厌恶坏人。
)齐桓公到郭国去。
(3)齐桓公到郭国去。
)我私下认为陛下是肯定这种做法的。
(4)我私下认为陛下是肯定这种做法的。
12.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
.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
13.王圭引用这句话,针对的是太宗认为“贼杀其夫而纳其室”“不道”而自己却做着同样的事——把美人留在自己身边。
的事——把美人留在自己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