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乎文言虚词的理解与练习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达东城(秦县名),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
)(《项羽本纪》)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如果这件事不成功的话,这是老天的意思。
)(《赤壁之战》)(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我是根据我这个心理来办事情的,做了之后我回过来求我自己的心,可是国内的老百姓不了解我的心。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文言虚词练习乃
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曹刿论战》)
2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石钟山记》)
3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4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5 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6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
7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8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9 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二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
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三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
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项脊轩志》)②技盖至此乎?(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庖丁解牛》)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平常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都不互相欺骗,更何况大国之间呢。
)(《鸿门宴》)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大王如果真的这样爱好音乐,那么齐国应该差不多(治理好了)吧?)(《庄暴见孟子》)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应该啊,百姓认为我很吝啬。
)(《齐桓晋文之事》)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于是乎书。
(于是我就写了下来。
)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中啊)(《岳阳楼记》)(乎:于)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们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他呢)(《捕蛇者说》)(乎:在)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出生在我之前,他懂得道理固然也在我之前。
)(《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④吾尝疑乎是。
(听了这些话,我更加悲痛。
)(乎: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论语》)(乎:
对。
)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也就不必奇怪他们将天下据为私有了)(乎:对于)⑦盖进乎技矣。
(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庖丁解牛》)(乎:比)⑧以吾一日长乎尔。
(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尔: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
)(《庖丁解牛》
文言虚词练习乎
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2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3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4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无乃不可乎?(《殽之战》)
5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6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屈原列传》)
7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8 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
(《五人墓碑记》)
9 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曰:壮士,能复饮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三判断“乎”在文中的意义。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
”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而王胡为4乎如此好乐?若恢恢5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
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6乎?
答案
乃
一、1.表示顺承,可译为“就”“这才”等;2—3.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4—5.表示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6—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8—9.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作宾语。
二.ADG(A才 B是 C竟然,却 D才 E就 F这样 G才 H你的)
三、1、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2、代词,可译为你的
3、副词,相当于是
4、副词,可译为竟然,却
5、副词,可译为才
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曹刿说:“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觐见鲁庄公《曹刿论战》)
2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知识)浅薄的人,却用斧头去敲击(湖岸边水下有空穴的石头)去考证石钟的原由,自以为得到了实际的根据。
《石钟山记》)
3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朝和晋朝了.《桃花源记》)
4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于是带领士兵往东去,到了东城,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
乃没有又的意思!《项羽本纪》)
5 臣乃敢上璧。
(我才敢献上和氏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6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如果这件事不成功的话,这是老天的意思。
《赤壁之战》)
7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本应立为国君的乃是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8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9 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欧阳修《伶官传序》)
三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译文曾经听说放翁志向节气很高现有《示儿》,于是读了,当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这一句的时候,十分感慨佩服,他真是的忠贞的人啊,但是也有人不同意,于是说这个人徒有虚名,大家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说不出原因然后不得不去谢罪
文言虚词练习(十六)乎
一、1—2助词,表疑问和反问,可译为“吗”“呢”。
3—4助词,表测度,可译为“吧”。
5、助词表感叹,可译为“啊”“呀”。
6—7介词,相当于“于”。
8—9形容词词尾。
二.D(①比②助词,表疑问语气③助词,表揣测语气④词尾)
三、1、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2、相当于“于”3、助词,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4、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5、助词,词尾,不译6、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陈涉世家》)
2 儿寒乎?欲食乎?(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项脊轩志》)
3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大王如果非常喜欢音乐,那齐国也就差不多(治理好)了。
《庄暴见孟子》)
4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无乃不可乎?(《殽之战》)
5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部队(因长途行军)筋疲力尽,郑国又有了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捕蛇者说》)
6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所以我)宁可投入江中被江中的鱼儿吃掉,《屈原列传》)
7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听闻见识事情也本来比我早,我就跟随他们,把他们当作老师《师说》)
8 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
(所以现在墓中正是这五个人啊《五人墓碑记》)
9 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用薄薄的刀锋插入存在的缝隙,刀刃运转起来还是宽阔自如而富富有余的。
恢恢:广阔、宽广。
游刃:运转自如的刀刃。
《庖丁解牛》)
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曰:壮士,能复饮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三判断“乎”在文中的意义。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
”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而王胡为4乎如此好乐?若恢恢5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
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6乎?
译文大王非常的喜好玩乐,那么(齐其庶几乎课本应该有注解,我也忘了)可是我曾经看见过一个人,他家里世世代代都在捕蛇,已经有不少人死在捕蛇这件事上了,但是他们还是以捕蛇为生,我问他这是为什么,他说:“因为这样可以填交赋税。
”由此可以发现,赋税对于百姓的危害比蛇的危害严重多了啊!然而大王为什么会这么喜好玩乐呢?(若恢恢乎王于理事必有余),那么大王所做的事就是应当的。
微臣资质愚钝,所说的话大多数是谬论,大王能否体谅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