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现在许多学校都搞起了“自主”“高效”课堂,许多老师谈“讲”色变。
教室四面墙壁都成了黑板。
课桌也围成了圆形会议桌。
我们听课成了看课。
看学生上课围在一起,你说我说乱说,不知说啥。
都说这是新理念的“高效”课堂。
但我心里仍然怀疑:这样能高效吗?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本人谈谈自己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
1、了解学生个性。
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高兴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
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
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
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
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
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投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
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三、用赏识的眼光与语言去激励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因
素
俗话讲:人各有所长。
各科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应从多角度观察每位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与闪光点,并时常对这些优点进行鼓励与肯定,让学生明白老师对他的器重,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及自身的价值。
老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地表扬学生的进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心去关注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
对取得进步的学生,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应一视同仁,多给予表扬和肯定。
因为老师们的鼓励表扬是孩子们前进的动力。
争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亲近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增进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向心力。
学生喜欢的老师一走进课堂,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油然而生,学习热情将大大提升。
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教师而讨厌学习。
学生对某位老师产生了厌倦和恐惧,那么对他所教的课也不会产生兴趣。
没有兴趣,就难以产生好的学习效果,甚至因不喜欢的老师上课,而有可能造成荒废这门课程。
因此,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真挚的师生感情,才能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引领学生探究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式学习,具有使学生学会思考合理性、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有益。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们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利用手中的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同学们情绪高涨,思路各异,有的小组竟然用了五、六种画圆的方法,如用圆规画圆,把圆形物体放在本上沿着它的边画圆,用绳子和铅笔画圆,用图钉、绳子和铅笔画圆等等。
在用绳子和铅笔画圆时,中间的学生按住绳子,其余同学用接力的方法把圆画完整,还有的转不动笔就干脆转本子。
应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把探究式学习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高效课堂的构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五、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点燃课堂趣味亮点
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
观材料,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我们用flash设计一些新颖动画课件,演绎引领做角、玩角、变角等一系列递进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对动画的观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的角,并在这个动态变化中体会、理解、认识了角。
在此基础上课件再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角1的边长一些,角2的边短一些),让学生猜想这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的说角1大,有的说一样大。
然后,教师课件演示把两个角移动在一起正好重合。
这就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画面清晰,直观动感,趣味横生,学生看得仔细,想得认真,既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概念,又能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六、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应在结合上进心培养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
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
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
如此,学生能不上进吗?
其次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
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