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哲学中的经济哲学思想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哲学中的经济哲学思想分析
摘要:哲学的目的主要是对一些问题与概念进行探讨,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儒家的思想中就包含了对于当时经济哲学的探讨。

本篇文章将对于先
秦时期的哲学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人的哲学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其所包
含的经济哲学思想。

关键词:先秦哲学等级制度以民为本思想分析
哲学是一门阐述世界观的学说,早在先秦时期,我们国家的儒家代表
人物就已经提出了自己的哲学理论,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问题提出了自己
的见解。

尽管已经过了数千年,其中的内涵至今依然十分受用。

一、义利观念
义利观念最早出现于我国西周,作为思想理论则出现于春秋时代。


中“义”主要是指公利,是从长远而看的利益,而“利”是指短时期中产
生的利益。

孔子的义利观,体现于人之本性。

孔子不反对个人对于物质财富的追求,反而给予足够的支持。

就如他曾经所说:“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

”同时,他还提出先富后教的理念,主要是希望人们能够在生
活中先满足自身的物质利益需求,如果连物质基础的无法实现,就更谈不
上“义”的观念。

在孔子理念中,物质财富是社会进步与发展中最基本的
元素,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是无可厚非的。

但在追求的过程中,不能过分
满足一己私欲。

例如“放于利而行,多怨。

”同时,孔子还指出“义”需
要体现出社会的价值核心,也是道德思想的体现,相比于利更为优先。


如“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义也。

”此外,孔子还强调以义
制利,对于个人物质层面的私利也有很大帮助。

例如孔子提出过“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孟子的义利观,主要继承了孔子所主张的“义主利从”,在此之上又提出了“去利怀仁”的理论,将义与利两个概念进行融合。

此思想的前提是人性本善,一个人如果能展现出自己的良知与良能,就能够完全体会到仁义的本性。

一个人如果可以做到“去利怀仁”,以仁义的名字去做事,就可以体会到物质与精神共同带来的满足感,从而获取最大的私利。

而荀子的义利观则與孟子相反,是以人性本恶作为理论概念的基础。

在他的理解中,人生来就好利,而好义则是后天逐渐培养的。

因此他曾经提出过,人一旦开始无节制的追求自身的利益,则会进而导致整个社会出现争夺的现象。

所以只有靠义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

在此之上,荀子主张以义克服利。

义能够战胜统治者内心重利的思想,进而才可以统治好自己的国家[1]。

二、等级制度
孔子在物质财富中强调“君子小人”的经济分配观。

他认为君子是人格理想的化身,包括丰富的精神内涵,为促使人们能够以其为自身的道德楷模,因而不断极力弘扬。

而作为小人,主要体现在违礼求富,令人深恶痛绝,所以在言论中不断给予批判。

孔子一直人为,君子做官就要服务于民众,必然要做到修身养性,而不是去从事那些工农商的活动。

统治阶级自身要有道德,要学好治国治民之术,一定不能做唯利是图的小人。

由此可知,孔子一直是把人对于利益的饥渴完全限制于等级制度的范围里面。

孟子阐述过社会分工理论,“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

主要是指人或者家庭仅凭自己的努力是无法实现一切的,只有利用社会分工,每一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好的促进发展。

孟子时刻关注着当时国家的
整体经济,并非是想藉由经济的发展来促成自我实现,而是追求所谓的人
伦秩序。

只有通过社会分工,从而建立有序的人伦关系。

此外,他还提出“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在当时社会里的人伦结构之中,一直存
在着不平等的阶级制度,只有君子一心治民,民才能够有能力回报君子。

社会分工不单单只是一个经济性的问题,这其中更多体现了道德义务。

荀子同样主张等级制度,因为他的理念是基于人性本恶之上,所以他
认为人生来的无尽欲望会导致“欲多物寡”的现象。

因此,就需要利用利
义去进行约束。

利义是衡量是否纵欲的标准,以此来对于个人行为进行判断。

他所提出的利义继承了孔孟二人的经济观[2]。

三、以民为本
春秋战国,战乱纷纷,社会经济由于诸国的纷争一直没有起色。

在当时,就有贤者对于如何改善民生,富裕百姓的问题提了出来。

孔子的思想一直建立在以民为本,他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主要是想说明国有财富需要用之于民,要给民间的生产者给予实际利益,
不要随意进行干涉。

在征税的方面,孔子主张以培养税源为主,不能剥削
过度,形成民反。

国家只有民众富裕起来了,才能更好的进行治理与教育。

荀子的经济观则提出“裕民”的正常,主要是指国家需要给予人民富
足的田地。

国家只有在分配给百姓足够的田地,他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创
业根基,劳动力才能够得以全面发挥。

在此之后,他又提出了守田制度,
人为土地私有化可以有效带动百姓的生产积极性。

另外,他又主张增加农
业人口的数量,同时还要做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促使农民乐于耕田,从而对于经济有着更好的发展。

除此之外,他还提出减少苛捐杂税,
并且多进行大型工程的修建,对于本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

由此可以看出,这些以民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先秦哲人们的经济哲学思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先秦时代的伟大哲学思想家孔子、孟子以及荀子等人所提出的理论观念,即使发展至今,可以看出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现代经济发展仍然可以参照这些哲人们的超强思想,利用义利观念控制人的欲望,通过制度做好社会分工,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做到利国利民。

这些历史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现代人不断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