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表皮设计实例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表皮设计实例的分析
建筑表皮是近年来建筑设计的热门领域,越来越多的具有强烈表现力的建筑表皮实例,不断的冲击着我们的观念,给我们带来一种崭新的建筑形态。

一、表皮的概念和分类
所谓建筑表皮,广义而言是指人们通过触觉、视觉直接感受到的建筑表层,包括内部和外部。

从视觉特征上来说,建筑表皮可以反映出特定时期的建筑美学、科学技术及地域文化。

城市中建筑表皮的组合,形成了城市风貌的建筑特征,积淀着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

现代建筑因为技术的发展,表皮的分类有很多种,但总体上可分为重表皮和轻表皮。

重表皮一般指由石材、砌块或混凝土形成的表皮,特点是和内部功能或是和结构联接紧密;轻表皮一般是指膜、玻璃、片木、铝和钢等材料形成的表皮,特点是表皮一般和结构脱离,作为独立的表皮而存在,其装饰性和功用性都比较明显,表现出很高的技术性。

二、建筑表皮设计的发展历程
建筑表皮设计古已有之,但真正把表皮作为独立的对象来考虑和研究,还是从现代主义开始。

在现代主义时期,建筑表皮经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从古典立面到现代建筑表皮的转换。

这个转换主要取决于空间与建筑表皮的相关变化以及建筑技术的发展,其中前者和先锋艺术及玻璃带来的透明度密切相关,而后者主要体现在工业化生产以及承重结构的替代之上。

勒.柯布西耶所提出的“新建筑五点”中,将支撑与界面相互分离、相对独立,空间设计得到很大的解放,逐渐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特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手段愈加先进,材料更为多样,建筑的物质实体变得复杂起来,表皮也不例外。

三、表皮的基本形态
简单的划分,建筑表皮存在三种不同的形态,而每种类型表现出的形象不同。

1、表皮并置
表皮并置指多个表皮单元之间建立的一种联系——单元各自完整、相互独立,共存于一个较大的秩序内。

表皮并置的建筑物在建筑造型上常表现为:小单元构
成了建筑造型韵律变化的母题,在大的建筑造型系统中体现出了建筑的节奏感和韵律。

表皮并置的建筑物多用于建筑立面造型节奏感强,建筑组成功能重复单元数量较多的建筑中。

2、表皮连续
表皮连续指同种性质的表皮在改变方向后仍然相连的一种形态关系。

连续的表皮可以增强建筑的体量感。

强调建筑的整体体量的建筑造型多采用这种表皮,通常呈现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与一种表皮处理手法的结合运用。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瑞克拉厂房,布列根茨美术馆(如图)等都是典型的案例。

3. 表皮嵌套
表皮嵌套是指两层表皮之间建立的一种关系——一层表皮始终位于另一层表皮的一侧。

空间由此被划定为三个部分:建筑内部、表皮之间、建筑外部,也有人称之为“两层表皮分别闭合”。

在建筑造型上,几何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被建筑师充分利用,两层表皮之间的通透、遮掩造成了丰富的光影变化。

四、建筑表皮的审美体验
设计的目的就是把功能和形象很好的结合并表现出来的过程,具有好的技术和功能的建筑形式才可能转化为美的形式。

建筑的美是内在与外在的结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

1、国家体育场—建筑本质与表皮共生,形成了极具表现力的建筑形象
我们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可以认为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表皮建筑。

纹理化的表皮模糊了内外的界定,在反映内部功能的同时,又将建筑形象进行了充分的表达,其反映了建筑表皮的典型特征和特殊内涵。

在我们欣赏鸟巢时,已经越来越难以界定两组对应的概念:“外部”与“内部”,“顶面”与“侧面”。

在这样的一个建筑中,所有的界面都被“表皮”化了,我们难以分辨什么是装饰,或许在这个建筑中,根本就没有装饰,但是通过那种纹理化的编织效果,我们又分明能够感知到装饰的存在——这也许正是建筑表皮,尤其是赫尔佐格/德梅隆的建筑表皮对我们审美观念的冲击,他们将表皮建筑的内涵和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

2、CCTV新址——表皮作为媒介对城市形象的反馈作用
北京东三环CBD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央视新址的建造。

从城市的角度分析,CCTV新址的建筑表皮所展现的形象和所表达的意义,要远远超出了建筑本身的审美意义或者功能意义。

为了实现这个表皮,在結构上要严重挑战高空重力重心悬空的问题,这是结构上的突破,随结构生成的建筑表皮也使得建筑形象上有了突破。

从CCTV新址的建筑表皮特点可以看出,成功的建筑表皮是不能脱离建筑本质的,即不能脱离建筑的功能和结构的,只有将其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具有内在和外在的美,具有技术和艺术的美。

3、西雅图中央图书馆——媒体时代因信息化和公众评价的介入和影响而外化了的表皮
媒体化时代,信息化时代,我们这个时代,公众对建筑行为的关注程度和对建筑作品的认同度,越来越趋向多元化——每个人都可以对这些行为做出自己的评价。

公众的参与同时也影响着建筑师的创作,建筑师也想通过某种手段来赋予建筑个多的内涵,并传达更多的信息,因此,建筑表皮往往最终成为他们的选择。

五、小结
建筑表皮,一般与先进的结构技术、材料技术、施工技术等紧密相连,这种技术将设计的领域拓展到新的高度,从工艺和形象上给我们以震撼。

建筑师通过这种建筑表皮能够传达很多信息,能够直接反映社会、受众对建筑的某种诉求。

建筑表皮的创作具有极大的空间,但建筑师应清晰的认识到,不能一味的追求形象的奇特而脱离建筑的本质。

在抓住建筑本质的同时进行大胆创新、激发灵感,才能创造出具有表现力的成功建筑表皮。

参考文献:
1 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吴景祥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2 邹德侬.《中国现代建筑史》.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许力主.《后现代主义建筑20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