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素句-----写一句四素俱全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素句-----写一句四素俱全的话
教学目标:
1. 能说一句完整的时、地、人、事的句子。
2. 能写一句完整的时、地、人、事的句子
任务分析:
在学习基本句式时,先设计“两素句”(人物、事件),再由“两素句”过渡到“三素句”(人物、事件、时间或地点),为学习四素俱全的句子作了铺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旧知
小朋友,暑假里你最爱看什么电视节目?(喜羊羊和灰太狼)你能用一句话清楚地说说电视剧里的事吗?(生自由说)
你看有些小朋友能说清楚,有些小朋友绕来绕去就是说不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本领,用一句话把话说清楚。
1、识别二素句。
好,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三句话。
出示:
(1)同学们踢足球。
(2)叔叔开汽车。
(3)小白兔吃青菜。
指名读,提问:这三句话都有个共同的特点。
你们发现了吗?
(如发现不了,下划线:提示:有几个部分)
(两部分组成:谁干什么)
课件出示:谁干什么
又可以称为(人物事情)
过渡:这三句话都有两个部分,请你再看三句话。
又有什么样新的发现。
2、识别三素句。
出示
(1)同学们在操场上踢球。
(2)叔叔在马路上开汽车。
(3)小朋友们在走廊上玩耍
指名读,自由说说发现。
出示:
(1)同学们在操场上踢球。
(2).叔叔在马路上开汽车。
(3).小朋友们在走廊上玩耍
这几句话都有几部分组成呢?
(都有三部分组成)
出示:谁在地方干什么
(人物地点事情)
再看三句话,又发现了什么。
3、识别四素句。
(1)中午,同学们在操场上踢球。
(2)吃过晚饭,叔叔在马路上开汽车。
(3)下课了,小朋友们在走廊上玩耍。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增加了“时间”)
出示: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时间人物地点事情)
小结:小朋友们,像这样有“时间、人物、地点、事情”四个部分组成的句子,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四素句。
(板书:时间人物地点事情
四素句)
二、告知学生本课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四素句来把事情说清楚。
三、出示典型的正例,发现相同的言语规则。
过渡: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四素句,其实,四素句中的人物啊在童话故事中也可以是动物或植物。
你看。
1.出示含有动物或植物的例句
(1)初夏,蜻蜓在荷花池中翩翩起舞。
(2)过了些日子,小灰免又到老山羊家去要白菜。
(3)饭后,小动物们喜欢在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
逐句出示,指名读,说说句中的人物。
(课件变红)
再出示四素句的变式:
1、初夏,荷花池中,蜻蜓在翩翩起舞。
比较:初夏,蜻蜓在荷花池中翩翩起舞。
初夏,荷花池中,蜻蜓在翩翩起舞。
看看这句话和刚才那句有什么不同。
(地点和人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
2、出示
我现在正在家里认真看书。
这句话的时间、人物、地点、事物分别是什么?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意思不变?
(出示:现在,我正在家里认真看书。
)
3、出示句子,比较:
饭后,小动物们喜欢在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
小动物们喜欢饭后在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
(这两句有什么不同?)
(时间在后,人物在前)
小结:(再次出示前6句四素句)你们看,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四个部分组成)但又有什么不同?
(四个部分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
四、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单项技能的规则
(句子中有“什么时候,谁,什么地方,干什么。
”)
引出什么是四素句:你们看,像这样含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个部分的句子,我们就称之为——四素句。
过渡:懂了吗?好,我来考考你们。
五、运用所学规则辨识例子
1.下面哪些句子是不是四素句
(1)蜻蜓半空展翅飞。
(2)早晨,妈妈在阳台上给奶奶晒棉被。
(3)中午,小峰帮奶奶洗碗。
(4)孩子们去郊游。
(5)这天晚上,小明和爸爸到电影院看表演。
评价,过渡:小朋友真聪明,一学就会。
现在,增加难度,请你来修改下面有错
的四素句。
说说缺少了哪个部分。
2.修改有错误的四素句
(1)小明在家里睡了一整天。
(时间)
(2)春天,小朋友们放风筝。
(地点)
(3)昨天,在家里高兴地夸奖我。
(人物)
(4)夏天,小朋友们在雪地里打雪仗。
(时间与事情不符合)
过渡评价:小朋友学会给句子治病了。
快成了“句子医生”了。
如果你能按下面要求把句子说清楚的话,可就成了“句子小博士”了呢。
想不想成为“句子小博士”?
六、提供情景,检验新知识的运用
1. 看图说一个四要素俱全的句子。
仔细看图,选择一个事物,说一个四素句。
2. 用四素句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
瞧,学了四素句,小朋友可能干了。
一句话简简单单就把事情说清楚了。
有了这个本领后,我们还能将一篇课文说成一句话呢。
出示1: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快速读课文)
你能用一句四素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吗?
(出示:时间,人物,地点,事情)
4. 用四素句说一句你知道的新闻。
你听到或看到过什么新鲜事,用一句四素句清楚地说说。
(可以是电视新闻,从大人口中听说的,自己在逛马路时看到的,隔壁邻居发生的。
)
5、试着写写四素句。
6、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很多本领,像刚才,有些话小朋友们说不清楚,现在能说清楚了,高不高兴。
希望你们回去多练习练习用一句——四素句清楚地说一件事。
课后反思:这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唐老师以及小组组员们的帮助下,我完成了本课的设计与施教。
过程中感知唐老师对教学的执着以及“执迷不悟”。
早在五年前,当我还处在一个见了领导如猫见老鼠,极度介意旁人对自己的评价的
状态时,捧着一颗卑微的虚荣心,来到了唐老的家里,寻求教学比赛结果的帮助。
唐老给了我一生最真实的教育,这个社会,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利益和金钱的的驱使下向知识向事实背信弃义的。
从此,对唐老产生了别样的敬意。
五年后,唐老还是那个唐老,而我也早已放下了当年视结果为重的花架子,得或失,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在做什么,为什么做。
过程中多了份思考,多了丝静逸。
原本,接到上课任务时,真的有些抵触情绪。
但唐老精心设计了单项训练课的基本模式,无疑为我顺利上完这堂课辅上了一条精美的红地毯。
设计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紧扣。
从二素句到三素句再到四素句的认识、辨识、举一反三、判断,最后运用四素句,整堂课顺利地上下来了。
每一堂都存在着残缺美。
这堂课也一样,表面上看着:学生频频举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但实际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困惑和不解。
比如:1、在告之学生什么是四素句之后,明确了课堂教学目标,便紧紧围绕着四素句的辨识和判断,反复多次强调四素句四个组成部分的专业用词“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而忽略了儿童心理的认知规律和认知习惯,丢弃了儿童的常态语言。
如果在此过程中做得再到位些更细致些,就像歌唱者般反复吟唱“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那么孩子们会更容易更快地将四要素铭记在心。
2、记得五年前唐老给我终身难忘的见意,多关注语言,关注电视新闻主播和主持人的语言。
是的。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传递信息的桥梁。
语言的指向性、丰富性直接影响到学生有效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在最后引发学生追忆身边的趣事时,明显,我做了一个失败的指向性引导。
指向的内容复杂、不明确,指向的趣味性不够,吸引不了孩子们大脑的追忆欲望。
由于课前没有仔细地斟酌这一环节的具体语言形态,以及对孩子们回答没有做充分的预设,最后只有草草收场。
3、教学需要静候。
多点耐心地等待,多个孩子思维之火的迸发。
多些静心地等待,多份意想不到的收获。
唐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在教学过程中留于形式,未能深层地关注学生,当一个稍难的问题指向学生时,一个学生举手了,马上叫起。
这时,老师把机会快速地递给举手的孩子,意味着了断了思绪涌动的大多数孩子。
这也是课堂教学会产生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
没错,关注学生,从等待出发。
课堂的节奏、韵律好比一首歌。
有时舒缓、柔美的乐章更能让听者的内心汹涌澎湃。
“锤炼教师自身语言、关注学生的语言规律、给学生营造更多的思考空间、真正地关注学生”,以上便是本堂课点滴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