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竣工环境
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二0一七年七月
项目名称: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一期)工程
目录
一、总论 (1)
1.1项目由来: (1)
1.2编制依据 (1)
1.3调查目的及原则 (2)
1.4调查方法及程序 (3)
1.5调查内容 (5)
1.6验收执行标准 (5)
1.7调查重点 (6)
二、工程概况 (7)
2.1工程地理位置 (7)
2.2工程建设内容 (7)
2.3现状工程建设过程及存在问题 (14)
2.4工程运行方式 (16)
2.5工作制度 (17)
2.6工程环保投资 (17)
三、环评报告及批复意见回顾 (18)
3.1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 (18)
3.2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意见 (19)
四、区域环境概况 (21)
2.1自然环境 (21)
2.2生态环境 (22)
2.3社会经济概况 (23)
五、生态环境影响调查 (24)
5.1工程占地影响 (24)
5.2植被的影响调查 (25)
5.3对陆生动物影响调查 (26)
5.4对鱼类影响调查 (26)
5.5水土保持措施调查 (27)
5.6小结 (28)
六、水环境影响调查 (29)
6.1废水污染源调查 (29)
6.2地表水水质监测 (29)
6.3水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30)
6.5小结 (30)
七、大气环境影响调查 (32)
7.1废气污染源调查 (32)
7.2小结 (32)
八、声环境影响调查 (33)
8.1声环境污染源调查 (33)
8.2声环境保护措施调查 (33)
8.3小结 (33)
九、固废环境影响调查 (34)
9.1固废污染源及控制措施调查 (34)
9.2小结 (34)
十、环境管理及应急措施调查 (35)
10.1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 (35)
10.2环境管理机构及规章制度 (35)
10.3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5)
10.4施工期环境监测 (35)
10.5施工期环境监理 (35)
10.6环评批复意见落实情况 (35)
10.7小结 (36)
十一、公众参与调查 (37)
11.1调查目的 (37)
11.2调查方法和对象 (37)
11.3调查内容 (37)
11.4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7)
11.4调查结论 (40)
十二、调查结论与建议 (41)
12.1调查结论 (41)
12.2要求及建议 (42)
附件:
1、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三同时”登记表
2、委托书
3.、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4、精河下天吉水库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5、环境监测报告
6、公众意见调查表
7、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附图:
1、精河下天吉水库一期工程厂区布置图
2、精河下天吉水库一期工程地理位置图
3、精河下天吉水库一期工程水系图
4、精河下天吉水库一期工程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监测断面图
一、总论
1.1项目由来:
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境内的精河干流出山口以上500m处,距精河县27km,地理座标东径82°55′,北纬44°25′。

工程所处的精河是全县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平均年径流4.71亿m3,占全县径流量的57%。

1995年12月,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996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保厅以新环管字[1996]017号文对环评报告进行了批复。

鉴于建设资金筹措困难,根据自治区水利厅和自治区计委对《精河下天吉水库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批复同意工程分期建设,下天吉水库工程按最终规模确定工程级别与建筑物级别,设计标准均按最终规模确定的标准。

一期工程规模为:库容1300万m3,坝高71.5m,灌溉面积28万亩。

本项目于1997年11月开工建设,2001年9月工程实现截流,2003年年底大坝主体工程基本完工,2006年9月完成一期溢洪道主体工程施工。

2006年10月完成蓄水安全鉴定,2007年2月水利厅组织专家进行蓄水阶段验收后投入运行,为缓解精河灌区春旱缺水做出了一定贡献。

本项目属于未验先投,2017年7月16日,建设单位接到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博州环罚字[2017]2号),建设单位按照“决定书”履行了行政处罚,缴纳了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新疆国清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了本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工作。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本验收调查报告,作为自治区环保厅对该工程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技术依据。

1.2编制依据
1、国务院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10年12月;
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
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水利水电》(HJ464-2009);
5、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995年12月;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厅新环管字[1996]017号《对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1996年1月。

7、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委托书。

1.3调查目的及原则
1.3.1调查目的
本项目验收调查目的:
(1)调查精河县下天吉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的实际情况与环境影响评价时设计情况之间的差异,分析因工程变化而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减缓环境影响的补充措施。

(2)调查建设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方面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批复文件中所提环保措施的情况,分析其有效性,对不完善的措施提出改进意见。

(3)调查精河县下天吉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环境保护设施的落实情况和运行效果,以及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的实施情况,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要求。

(4)根据对精河县下天吉水利枢纽(一期)工程落实环境保护措施情况的调查,结果,客观、公正地从技术上论证该工程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

1.3.2调查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与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2)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
(3)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实用的原则;
(4)坚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与实地踏勘、现场调研、现状监测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对工程建设前期、施工期、运营期环境影响进行全过程分析的原
则。

1.4调查方法及程序
1.4.1调查方法
(1)监测技术方法及标准遵循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水利水电》中的要求执行;
(2)施工期环境影响调查以公众意见调查为主,并核查有关施工文件和报告;
(3)运营期环境影响调查采用资料调研、现场调查和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4)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采用改进已有措施与提出补救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调查。

1.4.2调查工作程序
本次调查的工作程序见图1-1。

图1-1 本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程序图
现场验收
验收阶段2
1.5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见表1-1
表1-1 环保验收调查内容
1.6验收执行标准
本次环境影响调查,原则上采用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所采用的环境标准,对已修订新颁布的标准则采用替代后的新标准进行评价。

1.6.1水环境
依据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次验收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

具体标准值见表1-2。

表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
1.6.2大气环境
根据调查,本次验收项目运营期无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针对施工期大气污染情况调查。

1.6.3声环境
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为泄水产生的噪声,水库周边无噪声敏感点,项目运行对声环境影响不大。

1.7调查重点
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一期)工程调查重点:施工场地、道路、弃渣场、堆料场等临时占地的恢复情况。

运营期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环境影响报告书及设计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有效性,各项水土保持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措施。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地理位置
新疆精河县下天吉水利枢纽一期工程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境内,精河出山口上游约500m处,距精河县城27km,距离国道312线25km,坝址处地理坐标为东经82°55′3″,北纬44°23′43″。

本工程所在地理位置详见附图2。

2.2工程建设内容
2.2.1项目概况
新疆精河县下天吉水库一期工程为Ⅲ等中型工程。

一期工程总库容1438万m3,最大坝高71.5m,坝顶高程683.50m,坝顶长度207m,坝顶宽度为10m。

一期工程正常高水位678.00m,设计洪水位678.35m。

校核洪水位681.46m,死水位632.00m3。

一期工程由挡水建筑物和泄水建筑物组成,挡水建筑物为砼面板砂砾料堆石坝;泄水建筑物为导流、泄洪、排砂兼放水洞和岸边单孔涵洞式溢洪道组成。

导流、泄洪、排砂兼放水洞和岸边单孔涵洞式溢洪道均布置在拦河坝的右岸。

一期工程可满足灌溉面积28.44万亩的用水要求。

2.2.2项目组成
本项目工程组成主要为:
主体工程:挡水坝、导流泄洪排砂洞、溢洪道;
公用工程:生活办公系统、给排水、供暖、供电。

本工程特性参数见表2-1。

表2-1 精河下天吉水库工程特性表
2.2.3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
2.2.
3.1挡水坝
挡水坝为面板堆石坝坝型,坝体体积88.25万m3,最大坝高71.5m,坝顶长度207m,坝顶宽度10m,坝顶高程∇683.5m,上游面板坡度1:1.6。

施工时先进行趾板、坝基土、石方开挖及滑塌体开挖,趾板开挖至弱风化,岸坡削成顺坡并除去覆土、杂物,坝基开挖达到设计承载能力后进行主体工程的建设。

面板厚度由∇612的50cm渐变到∇682.9的30cm,中间布单层钢筋,周边缝设3道止水,张拉缝设底止水,为大坝的主要防渗体设于上游坝面;面板后设置3m宽的垫层和5m的过渡料层;坝体为砂砾堆石料坝料,分层压实;在坝轴线偏向上游设置4m宽烟囱式排水体排除坝体渗水,降低扬压力,并通过底部水平排水体排出坝体,坝脚设排水棱体;混凝土面板与周围山体以趾板连接,趾板全长378m,在∇650以下10m宽,∇650以上6m宽,厚60厘米,趾板下设有深入基岩4m的锚杆、8m深基岩固结灌浆和∇650以下40m深、∇650以上30m深的帷幕灌浆与基岩连为整体并防渗;下游坝面坡度1:1.5、1:1.4,设“之”字路宽10m通至坝顶;坝体内还埋设了74支观测仪器,其中坝体沉降监测仪9支,面板应力及变形监测仪12支,板间缝、周边缝伸缩变形监测30支,坝内渗流监测仪器19支,坝体水平位移计4支。

质量指标方面: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型号为Φ22,填筑相对密度有Dr>0.85及Dr>0.82等,干密度rd>22.5KN/m3。

2.2.
3.2导流泄洪排砂洞
该隧洞在施工期担负导流任务,水库正常运用期间担任泄洪、排砂及放空水库等任务,施工先行覆盖层开挖,再进行石方明挖、石方洞挖、井挖,并进行支护使结构开挖成型,最后结构衬砌,并完成设备安装,主要建设内容为:
①引水渠段(进口明渠)
引水渠段全长101.92m,桩号0-153.42—0-051.5,底板
高程628.44m,矩形断面底宽7.5m,渠深8.5m~5m,底板厚度1.2m,边墙厚上口0.6m下部1.2m,进口明渠边坡为高边坡,进行挂网喷锚处理,锚杆孔浆
4~6m,Φ25、Φ20锚杆钢筋、φ10、φ12挂网钢筋,M20砂浆喷厚10~15cm。

②进口段(检修闸井、进口洞身段和事故闸井)
隧洞进口桩号0-051.5底板高程628.44,在桩号0-051.5 至O-041.5处为检修闸井,闸室宽12m,闸孔尺寸5.5×6.6m2,检修闸为5.5×5.77—34m平板闸门,门重23.5t;闸室底板设计厚度3.5m,顶部为X2/62+Y2/32=l椭圆曲线收缩由5.5x6.5m2收缩到5×5.5m2。

桩号0-041.5至O-007处为进口洞身段由5×5.5m2,渐变为D=5m圆形短洞,后由D=5m圆形洞渐变为5×5.5m2方洞连事故闸井。

事故闸井桩号0-007 至 0+003,启闭机平台高程708.5m,井深80.06m。

事故闸为卷扬式启闭5×5.5_75m平板闸门,门重50.73t,配重49.72t。

③洞身段
洞身段长246.2m,桩号0+003-0+249.2,纵坡2%,洞径5m,衬砌厚度0.5m,每10m为一段,每段间为变形缝,缝内设止水和沥青砂板填料。

洞身段与事故闸井及工作闸室相连接部分为渐变段。

④工作闸室段
工作闸室长16.8m,桩号0+249.2至0+266,闸室宽11m,闸侧墙高7.3m,闸孔尺寸4×4.32m,工作闸为液压式启闭弧形闸门,门重52.1t,液压启闭机QY,2000/1000KN(启闭机/闭门力),重35t。

⑤扩散段及挑流鼻坎段(出口消能段)
桩号0+266至0+321段为出口消能段,其中扩散段30m,由4.00m扩散到
8.00m,纵坡1/10,挑流鼻坎段10m,挑射角250,后接宽l0m,长15m的护坦段。

导流洞全长474.42 m。

质量指标混凝土强度等级有C20、C25、C30、C75等,抗渗等级S8、抗冻F200,主钢筋型号Φ25~Φ36。

2.2.
3.3单孔涵洞式溢洪道工程:
修建溢洪道是大坝安全运行,工程防洪运行的有利保障。

布置在拦河坝右岸坝肩和导流、泄洪、排砂兼放水洞左岸之间,为单孔有闸控制的深孔涵洞式溢洪道,分进水渠段、涵洞进口段(工作闸井)、涵洞泄槽段、明槽泄槽段、挑流鼻坎段、护坦段及下游整治段组成,全长248.78m,土、石方明挖后进行深槽挖,最大挖深有32.5m,边坡1:0.5,结构部分直立挖,局部支护后衬砌。

(1)进水渠段:长22.365m(桩号0-047.365~0-025),底板高程670.00m,矩形断面,底宽15~6m,为喇叭形进口,混凝土边墙渐变为13.50m高。

(2)工作闸井:长25m(0+000~0-025),进口段底板高程670.00m,为单孔有闸控制工作闸井。

闸室进口段断面为6×8.0m2(宽×高),后接X2/62+Y2/22=1的椭圆形曲线按1:5.5收缩至6×6m2,设事故平板门,闸门孔口尺寸为6×6m2,事故平板门后接1:5压板段,孔口断面由6×6m2渐变为6×5m2,设一道弧形工作门。

闸井为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闸室底板、侧墙均厚2m,井筒为矩形结构,壁厚1m。

(3)涵洞泄槽段:全长80m(水平距离),断面形式为单孔城门洞形,断面尺寸为6×7.13m2(宽×高),桩号000~0+020底板厚1.4m,侧墙拱厚1m,桩号0+020~0+050底板厚2m,侧墙和顶拱厚1.3m;050~080段,底板厚1m,侧墙和顶拱厚均为0.8m。

涵洞泄槽段纵坡i=1/40,每10m设结构缝,缝内设橡皮止水和填充材料。

(4)明槽泄槽段:全长86.422m(0+080~0+166.472,水平距离),断面形式为矩形,宽度6m,底板、侧墙均厚为0.5m,墙高由7.12m渐变为4.5m,纵坡i=1/2。

底板与基岩增设入岩石3mⅡ级钢筋,直径Φ=22~25mm的锚杆,间排距2m,梅花型布置。

槽段每10m设结构缝、缝内设橡皮止水和填充材料。

槽底部每10m设横向排水沟槽断面尺寸0.9×0.9m2,内埋设D=300m滤水花管,并在槽中心线布一条纵向排水沟与横排水结构相通,通到挑流鼻坎将渗水排出。

(5)挑流鼻坎段:长15m(桩号0+166.422~0+181.422),边墙与底板为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挑流鼻坎挑射角为26.5650,反弧半径为15.00m,鼻坎深齿墙局程为618.00m,鼻坎顶高程为628.00m。

(6)护坦段:长20m(桩号0+181.422~0+201.422),宽6m厚1m,右侧以岩体喷护后做挡墙,左侧为格宾石笼挡墙,墙高7m。

2.2.4公用工程
(1)办公系统
生活区域工作人员生活垃圾统一集中收集,定期由环卫部门运往垃圾处理厂。

建有旱厕一座,定期清理用于绿化。

(2)给排水
本工程施工用水在精河道中抽取。

生活用水抽取精河河水净化后使用。

生活区生活污水少(9人),无污水处理设施。

目前生活区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近泼洒蒸发或用作绿化灌溉,未排入河道。

(3)供暖
施工期建有1台锅炉供临建采暖,现已停用。

运行期不使用,目前尚未拆除。

工作站值守人员采用小型炉灶供暖。

(4)供电
本工程目前供电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城区供电站直接供应,额定电压10kv。

2.3现状工程建设过程及存在问题
1997年11月20日经自治区计委和水利厅批准,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01年9月工程实现截流,2003年年底大坝主体工程基本完工,2006年9月完成一期溢洪道主体工程施工。

2006年10月完成蓄水安全鉴定,2007年2月水利厅组织专家进行蓄水阶段验收,一期工程按原设计内容基本完成。

2.3.1一期工程蓄水安全鉴定的主要结论
蓄水安全鉴定主要结论为:下天吉水利枢纽一期工程设计基本符合规范要求,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在下闸蓄水前应补充达到的工程形象面貌后,可下闸蓄水。

鉴于该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和资金困难,高边坡问题还未最终解决,工程还有未完建部分,一期工程分阶段蓄水是必要的,并应严格执行。

同时应完善和加强安全监测与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蓄水安全。

2.3.2一期工程蓄水蓄水阶段验收的主要结论
蓄水阶段验收的主要问题和结论为:
① 导流泄洪排砂兼放水洞进口边坡岩体破碎,存在不稳定隐患,且洞底混凝土磨损破坏严重,影响水库安全运行,设计单位应进一步查明该处地质情况,提出相应处理方案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后,由建设单位在水库蓄水前组织完成。

② 左坝肩高边坡岩体较破碎,建设单位应在水库蓄水前尽快组织完成坝肩防渗灌浆工程,并对左岸F201以下至趾板段岸坡进行喷锚加固处理。

③ 溢洪道进口高边坡存在不稳定隐患,设计单位应进一步查明该处地质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报有关部门批准后,由建设单位在水库蓄水前组织完成。

④ 设计单位应对溢洪道出口挑流消能进行复核,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以确保泄洪安全。

⑤ 目前该水库一期主体工程虽已基本完成,但鉴于工程仍存在一些影响蓄水安全因素,尚不具备蓄水运行条件。

为今年汛后争取对导流泄洪排砂兼放水洞工程处理时间,水库近期可按照有关规程要求进行试验,具体水位由设计单位复
核后确定,但汛前必须放空水库。

试验期间,应加强监测和巡视检查,确保水库安全。

同时建设单位应尽快按要求完成相关工作,以使水库早日蓄水发挥效益。

2.3.3一期工程遗留的问题
一期工程完工后,考虑工程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为保证工程运行安全,根据蓄水安全验收的相关意见,进行一期遗留问题及两岸高边坡加固处理。

主要包括:左坝肩2#不稳定体处理工程、导流洞进口洞脸和进口明渠高边坡加固处理工程、导流洞洞身段磨损处理工程、其它边坡不稳定体处理工程、中孔溢洪洞出口河道整治工程。

2.3.4遗留问题处理成果
① 一期遗留工程中边坡开挖、锚索加固等已施工完毕。

目前边坡状况安全稳定。

② 右岸泄洪排沙洞(兼做施工期导流洞)洞脸及明渠边坡加固:采用锚索加固方案,按设计要求全部实施。

③ 右岸泄洪排沙洞(兼做施工期导流洞)进口区上部土质边坡处理:按设计要求开挖到位,下部形成6m宽马道,作为通往库区右岸道路。

目前已开挖到位,道路内侧防护墙大部分完成。

④ 右岸1#、3#不稳定体:3#不稳定体是前期在库区弃渣形成的滩地,其边缘的裂缝是人为因素造成。

随着弃渣完成,裂缝停止发育,并有自愈趋势,因此没有加固3#不稳定体必要。

⑤ 左岸4#、5#、6#潜在不稳定体:左岸4#不稳定位于引水洞进口,将于二期工程中处理,未列入一期遗留工程处理计划。

5#潜在不稳定体位于左岸库区,计划施工。

6#潜在不稳定体位于上坝路上方,已排险完毕。

⑥ 帷幕灌浆:帷幕灌浆包括右岸二期趾板灌浆和右坝肩灌浆,将于一期遗留项目中全部完成。

⑦ 一期溢洪道闸室续建:溢洪道新建平板闸,计划二期续建开工前做为工作闸用,平板门启闭机房排架柱已施工完成,闸门制作完成,尚未运抵安装。

根据二期开工情况,选择及时安装启闭机和闸门,或者等待二期施工时一并安装。

溢洪道消能防冲设施兼顾二期要求,将格宾石笼导墙改建为混凝土。

下游河道整
治兼顾二期要求,对上坝路边坡进行防护。

⑧ 安全监测项目:按一期遗留项目全部实际,自动化系统兼顾二期运行。

2.4工程运行方式
精河下天吉水库第一期工程,是一项以灌溉和环境保护为主,兼顾防洪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一期工程建立后通过初步蓄水解决部分农田春旱缺水的现象。

工程实际运行情况为:在每年冬季12月至次年1月放空水库,保持河道自然状态,上游来水全部通过底孔泄洪排沙洞下放。

春季根据河道来水情况,于2月15日至2月25日期间开始蓄水。

2016年蓄水时间为2月15日,起始蓄水水位637.3m,对应库容13.86万m3;3月中旬蓄水至最高水位669.1m,对应库容788.59万m3;汛期汛限水位650m,调洪水位665m。

2011年至2016年下天吉水库一期工程运行期水位/库容过程表详见表2-2。

表2-2 2011年至2016年下天吉水库一期工程运行期水位/库容过程表
2.5工作制度
精河下天吉水库实行“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模式,值守人员9人,采用两班两运转的大倒班模式,年工作8640小时。

2.6工程环保投资
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工程总投资总概算1.57亿元,其中环保投资为674万元,占总投资概算的4.3%。

工程项目一期实际总投资为13550万元,环保投资为108.36万元,占总投资的8%。

其中环境保护投资清单见表2-3。

三、环评报告及批复意见回顾
3.1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
根据《精河县下天吉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项目环评阶段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回顾见表3-1
表3-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主要内容回顾
3.2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意见
1996年1月1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以新环管字(1996)017号文对《精河下天吉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的主要内容如下: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艾比湖生态环境的关系、全面规划。

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利用精河流域水土资源,确保精河流入艾比湖的水量,使湖面积不低于500km2,并切实保护和改善绿洲内部生态环境,严防植被退化,土地盐化,风蚀和沙化等地发生。

(2)本工程建成后,应合理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这既可减少农灌地表水引用量,增加入湖水量,又可降低地下水位,改善盐碱土壤,改善生态环境等。

(3)应根据维护和改善艾比湖生态环境需要,编制科学的本水利枢纽工程运行方案。

(4)工程建成后,要对临时占地和施工迹地进行清理和土地恢复及人工绿化工作,对施工弃渣、废料要选择合适场地掩埋,废水、粪便不能直接排入河道。

(5)要做好环保宣传工作,提高环境意识,防止施工人员猎杀野生动物、乱砍天然河谷林,保护好河谷生态环境。

你县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大农业的有利条件,但由于水资源分配时空不均匀,春旱突出,能源匮乏等,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精河上游建设该项工程,对于调节水量,解决春旱、扩大灌溉面积,提供电力、防止洪水危害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其社会、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是可以减少到最小程度的。

报告书中的评价结论是明确、可信的。

在认真落实报告书和本批文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对策的前提下,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同意在精河出山口以上500米处修建,规模为:水库总容3300万m3,电站装机容量3×3200kw的水利枢纽工程。

四、区域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
2.1.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精河县下天吉水库工程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境内的精河干流出山口以上500m处,距精河县27Km,地理座标东径82055′北纬44025′。

工程所处的精河是全县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平均年径流4.71亿m3,占全县径流量的57%。

流域内南部的山区和北部宽广的艾比湖盆地形成精河县两大地貌。

山体与盆地略成平行的东西带分布,艾比湖斜卧西北,形成成准噶尔盆地的最低点。

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2。

2.1.2气象条件
精河流域地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远离海岸,气候类型属温带荒漠类型,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特点是:山区湿润,降雨充沛,植被繁茂,有内陆“湿岛”之称。

平原区受准噶尔盆地及沙漠“旱海”的影响,气候干燥,多云雾,多风沙,日照充足,冬夏冷暖悬殊,年较差大。

干燥少雨,蒸发量大。

春季多大风和风沙、浮尘天气。

气温日变化剧烈;冬夏长、春秋短。

2.1.3水文
下天吉水库所在精河属艾比湖水系,发源于天山山脉的婆罗科努山,流域内最高峰的海拔高程为4130m。

河道坡降在8.3‰~25‰之间。

流域宏观地势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河流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

精河是典型的冰川补给型河流,其径流补给以高山冰川积雪融化补给为主,降雨补给为辅,地下水补给次之的混合型补给。

根据精河山口水文站1957年~2010年径流系列统计,其多年平均流量为15.04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747亿m3。

流域径流年内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① 春季初汛期(3月~5月)② 夏季丰水期(6月~8月)③ 秋季退水期(9月~11月)④ 冬季枯水期(12月~次年2月)。

2.1.4、地质
坝址区地质构造以断层构造为主。

坝址区断层发育,坝址区出露断层主要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