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检查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检查习惯
摘要:我们平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忽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检查习惯,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错误,进而导致随后考试成绩的不甚理想。
为此,本文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检查习惯培养的现实意义,同时研究
其培养策略,希望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自主检查习惯。
关键词:自主检查习惯小学数学现实意义培养策略
在数学学习中,小学生出现习题检查问题是非常常见的,这表示他们出现了
思维疏忽与马虎态度,是学习不认真的表现。
为此,教师要培养他们在数学学习
中养成自主检查的良好习惯,从根本上遏制某些不必要错误的发生,亦或是尽早
制止其发生,以确保后期不会出现更大的错误。
一、小学数学中学生自主检查习惯培养的现实意义
严格来讲学习是一种规律性活动,有它客观的运行机制与学习方法,所培养
的是学习者的表征能力结构与学习习惯,特别是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具
有无法低估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就需要在早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
其中就包括自主检查习惯。
自主检查习惯可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
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的学习及习题练习粗心大意。
从传统实践层面来讲,小学生
是普遍缺乏这一习惯的,这也导致了他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自信心不足。
所以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在这一方面的核心素养,让他们更加具有“胜任感”、耐心和自信心,让自主检查形成一种习惯和能力,进而帮助他们拓展未来数学学习的高效路径。
这就是自主检查习惯培养的现实意义所在。
二、小学数学中学生自主检查习惯培养路径
小学数学学科非常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因此它需要学生拥有相对缜
密的、细致的思维能力。
这一能力不仅仅体现在做题解题方面,还应该体现在自
主检查方面。
如果说做题思维能力保证了小学生的审题、做题效率,那么自主检
查就是最好的收尾与总结,它能保证学生所做习题不会出现任何错误。
所以说审
题和自主检查应该满足首尾呼应条件,而教师也应该训练学生从仔细审题入手,
并伴随为学生讲解具体的自主检查方法。
1.对自主检查方法的讲解
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必须做到边做题边检查。
小学生一般都习惯于将所有
习题做完后再从头开始检查,这样做其实更浪费时间,效率极低。
所以教师应该
鼓励学生做到边做题边检查,如此可保证学生以最快速度重复分析解题,并检查
获得答案。
从另一角度讲,学生对刚刚做过的习题依然保留印象,所以不需要花
费太多时间去重新认识题目再检查题目,如此可提高解题及检查效率。
其次,要将数学习题检查习惯落实到生活实际当中。
这种检查思维的主要目
的是建立有序的班级生活,保证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具备条理性。
小学生容易出现
粗心问题,这从他们平时的生活中就能看到,例如物品摆放不整齐、班级地面卫
生情况较差等等,这些习惯会被自然迁移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中。
为此,教师要认
真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随后逐渐过渡到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习题
检查习惯,做到习惯性迁移,教会他们如何自主检查,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也会
产生利好效应。
再次,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检查时间。
小学课堂教学往往时间紧凑,有些教师
甚至无法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整堂课都在照本宣科灌输知识,这对小学生
的成长极为不利。
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注重学生某些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说自主检查意识与自主检查习惯的培养。
在习题练习或考试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给1分钟让学生检查,换言之就是要多预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自主发挥、思考的机会与空间,确保他们能够在平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检查的习惯,这对他们数学能力的成长很重要。
2.对小学数学计算的检查方法传授
小学数学注重计算,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计算练习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几个重要的检查步骤:第一,看一看题目有没有抄错;第二,看一看竖式计算中的数字有没有写错;第三,看一看数位有没有对齐;第四,看一看计算中有没有错误;第五,看一看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写了没有;第六,看一看得数写得是否正确;第七,看一看验算结果是否写正确了。
上述7点就可以应用于《20以内的加减法》(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中,让学生从简单的习题练习与检查做起,解决一些实质性问题,养成良好的自主检查习惯。
当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特殊的自主检查方法,比如说联想生活检查法。
教师可以将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加以加工,结合计算结果判断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某些结果内容,快速了解到其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合理。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教学中,教师就故意举出错误例子让学生观察思考:“小缘的身高是18米,汽车每小时的行驶速度是400千米,一栋楼的高度是150厘米。
”这些表达是否正确呢?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如果细心就会发现上述的3个数据单位都是错误的,与生活实际相去甚远,所以最终可判断上述计算结果有误,完成了自主检查与思考题目过程。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并不怕学生做错题,而是怕学生做错题却不检查、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
所以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审题、自主检查,形成学生良好的、完整的数学习题解题流程,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为小学生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