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小学美术一下《第10课我和昆虫》word教案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和昆虫
美术教案-奇妙的爬行
第二课:奇妙的爬行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特点,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想象、创作,并充满画面作画。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细微之间蕴涵的美,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作画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B.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A.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B.培养学生细致认真、大胆作画的习惯。
C.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现象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2)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课前准备:有关的图片、资料
六、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爬行动物的资料
2、观察、回忆不同爬行动物的外行和特点
3、思考:
1)你认识这些动物吗?
2)你能给大家介绍他们长的什么样子?
3)他给人民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4、接龙游戏:每个组将自己观察的昆虫画到黑板上
5、联想:你是1只昆虫的话,你会爬到哪里?你会去做什么?
6、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7、作品小结
8、课后拓展:回家观察爬行动物,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课后反思:
很想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让他们能够象动物一样无拘束的爬行,无顾忌的欢笑。
我想是把新课程的改革的一些东西带给学生,一些快乐带给学生。
可是狭小的教室似乎限制了我们很多美好的设想,抑制了学生的欲望。
只是一种机械的思维和作画,感觉学生发自内心的东西没有喷涌出来。
在下一节课,我一定要让他们走出教室,认识自然,玩的更快乐些,做些他们喜欢模仿的动作,对我们的教学是种补充,哪怕吵点,只要快乐着,达到教学的目的,也是件好的想法和行为。
课题:人美版美术教案:第三课奇妙的小闹钟
人美版美术教案的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了解钟表的文化以及造型特点。
(2)通过对不同种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人美版美术教案钟表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2.隐性内容与目标人美版美术教案
(1)通过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人美版美术教案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种奇妙的小闹钟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学习材料:家庭中使用的各种钟表、废弃的食品盒子、废挂历纸、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语言进行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欣赏师生课前准备的各种钟表实物。
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提问: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种类的钟表?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6页中的钟表图片,分析其外形的不同特点。
提问:教材第6页、第7页上钟表的表盘,是怎样利用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形象进行巧妙设计的?
提问:人们为什么这样来设计表盘?
提问:你能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钟表吗?怎样设计?
教师根据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巧妙地运用材料,展示几种巧用材料的作品,并且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使表针能拨动。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布置学生认一认奇妙的小闹钟。
小结:你喜欢钟表吗?为什么?
布置作业:课后还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设计小钟表
四、<奇妙的小闹钟>作业评展总结上课情况
五、板书: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第三课奇妙的小闹钟
第4课会变的小手套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手法。
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难点: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
教学准备:
各式各样闲置不用的小手套、剪刀、针线、胶水、扣子、彩色纸、丝线或丝带等装饰用品。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用石头、树枝让学生观察感受。
想一想石头和树枝的外形分别像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石头和树枝翻过来让学生欣赏石头鱼、树枝蛇。
)
2.讲授新课:
(1)根据导入引出课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可以用来创造的东西,请你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看看能发现什么可用材料?(手套)
(2)观察体会手套的形象:看一看我们的手套像什么?将手套变一变,看看又像什么?将手套换个角度看看还像什么?
(3)小组讨论:请小组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让其他同学认一认,说说变的是
什么?
(4)如何添加:请你们想一想怎样能使变好后的形象更生动?
3.作业要求:
(1)先用手套创造出新形象,再根据形象编排表演小故事。
(2)根据故事用手套创造形象并进行表演。
4.学生分组作业,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困难。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6.总结。
第5课小花饰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对小花饰用途的分析、制作方法的学习,了解小花饰的装饰功能,掌握小花饰最简单的制作方法。
(2)在展示小花饰、讨论其特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从中体验到造型活动的乐趣。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在说小花饰用途、学做小花饰、分析小花饰特点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花饰的制作方法。
难点:了解小花饰的用途,感受小花饰的审美特征。
教学准备:
各类彩色纸、订书器、剪刀、绳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1)教学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一件有小花饰的物品,或是自己天天用的粉笔盒或是其他礼品盒,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一个问题:你觉得这盒子与其他盒子有什么不同?
(2)学生观察、议论并发言。
学生观察、思考、议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内容,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与小花饰有关的内容。
3.讲授新课
(1)思考与回答问题。
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本课教材的内容。
②教师一边请一名学生朗读第10页上“爸爸妈妈:我去上学了”的留言条上的内容,一边让学生观察这个小字条有什么特点?留言条让你有什么感想?
③学生回答,教师鼓励。
同时请学生思考小花饰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小花饰?(把自己搜集到的带有小花饰的物品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到一起,并讨论。
)
④每组选派代表发言,以搜集到的物品说明小花饰有多种用途。
(2)讨论与探究。
①在探讨研究小花饰多种用途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图片,想一想,分析、讨论一下,小花饰是怎样做出来的?
②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一是看教材中的作品图片、研究做法,二是还可以把课前搜集到的小花饰拆开研究,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③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讨,并拆开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小花饰,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这个小花饰的制作过程,使用的材料是什么?以引发学生对其他小花饰制作方法的思考与研究。
4.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1)在讨论与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开始小花饰的制作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出以下几点问题请学生边做边思考:
①你做的小花饰有什么用途?
②使用了什么材料与方法?
(2)教师要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辅导。
能举例说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展示、讲评作业
(1)展示:将自己制作的小花饰展示给大家看。
(2)讲评:学生自评、个人评价小组或班级其他同学的作业,小组选派代表评价某个学生的作业。
(3)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制作的小花饰特点、用途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材料,哪个地方是你喜欢的地方.为什么。
6.小结
在讲评其他同学的作业时,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方面的内容?
6.美术教案-百变团花
百变团花
一.教材分析:本课所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是“设计。
应用”领域里的一课内容。
它是由剪纸和折纸相结合的艺术,它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都很强。
取一张纸,用一把剪刀,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不同的折叠方法,只需一会儿功夫,便可剪出令人喜出望外的图案来,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二.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
能力
2.隐性目标: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团花的外形的设计和制作
四.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和制作
五.解决重点和难点的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出团花的外形制作方法
2.通过师生共同演示来解决团花的纹样制作的难点
六.教学策略:本课以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为主线,重视探究经验。
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学习资源。
鼓励学生经过探究,自己发现知识,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
七.课前准备:彩色折纸,剪刀和固体浆糊
课件,展示布置
八.教学过程:
1.欣赏:a.导入—大家看,我今天带来了什么?
b.出示课件,问:上面有什么图案,这些图案有什么寓意呢?
2.探究:你也想来做一个团花吗?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
a. 剪外形:请学生出来剪各种外形
b. 剪花纹:请学生出来师生共同演示(提示还可以剪什么花纹)
3.练习:学生对不同形状的团花进行设计和制作.
4.展示作品(展示各种不同的物品,学生用团花装饰)
5.延伸:你还可以用团花来装饰什么呢?
6.评比,小结
7.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材分析】
《我们身边的痕迹》是小学美术人美版教材第三册第七课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本课是“版画系列”中的一节,但严格地讲,它还不属于一节常规意义上的版画课,只是使学生认识身边的肌理美感、学习简单的拓印技巧的版画起始课。
本课知识有助于拓宽学生对美术范畴的认识。
本课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能从自己身边的环境发现凹凸不平的材料的质感,并能用工具采集下来,经历整个采集过程,提出一些问题或总结一些经验。
利用采集到的肌理效果,展开想象,做添加,制成新的作品。
【教学目标】
1、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
2、学习观察、体验,能发现问题,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创造能力。
3、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
【教学重点】
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教学难点】
拓印的技巧。
【教学准备】
彩色铅笔、油画棒、水彩笔,宣纸。
收集硬币、钥匙、树皮、毛巾等有肌理的实物。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拓印小魔术”
请同学们欣赏教师表演的魔术:教师用拓印的方法,在实物展台上拓印毛主席像章和硬币,请同学们观察变化,并猜一猜痕迹是怎样变出来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请同学们摸一摸像章和硬币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从而引出拓印的相关知识,并进行简单讲解。
【设计意图】了解什么样的物体能够拓印出痕迹,及拓印的方式。
二、探索体验
1、体验一:最佳组合
(1)课件展示:拓印中可能用到的工具及材料,分别尝试着进行拓印,看哪几种材料、工具的组合,拓印出来的痕迹最清楚。
体验后学生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找出拓印的最佳工具、材料组合。
结合体验一,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拓印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拓印时的注意事项。
(2)教师总结自己在拓印中出现的问题,并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课件展示:
问题一:拓印的物体有时会错位。
问题二:用笔尖拓印时容易把纸张弄破。
问题三:用力涂,拓出的痕迹反而不清晰。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行拓印技巧的渗透,突破难点。
教师进行总结,强化拓印的技巧。
2、体验二:用拓印的方法,找一找身边的痕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内找一找凹凸不平的物体,并把它们的痕迹拓印下来。
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找到的痕迹。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拓印身边的痕迹,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一切美好事物。
3、体验三:利用色彩知识,拓印出更美丽的作品。
教师出示一幅用树叶拓印的树林: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制作的过程,教师进行总结并加以演示:
步骤讲解:
先用绿色磨擦一遍,再用赭石色或黄色涂,要露出绿颜色,最后用黑色勾出叶脉。
【设计意图】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帮助学生掌握混色的方法。
教师演示多色拓印和混色拓印后,提醒学生颜色不宜过多。
学生用自己准备的物品(钥匙、树叶、硬币等)及工具、材料进行拓印。
【设计意图】巩固拓印的技巧,提高创作要求。
三、欣赏拓思
1、欣赏范作,课件展示。
了解范作中各种方法的组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制作的方法:拓印法、剪贴法、绘画法,及综合运用。
拓展思维,教师范作。
欣赏用拓印方法,制作的请柬,门票等。
【设计意图】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自由创作
1、课件展示作业要求。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交流借鉴
1、运用实物展台对学生作业进行展示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
六、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痕迹
拓印:
最佳组合: (1)油画棒、彩色铅笔
(2)宣纸(薄纸)
(3)表面凹凸不平的物
题目:8大树的故事(一)课时:第一课时课型:造型表现
目的要求:
1.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根、干、枝、杈叶等)。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培养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关键:画面构思和组织。
教具:范图(树干结构)、彩笔、蜡笔等。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
1.教师讲一个故事:兔子种了一棵苹果树。
狐狸欺侮兔子:“这树是我的!”兔子向松鼠诉苦,松鼠说:“我有办法。
”苹果树结了好多好多青苹果。
夜里,狐狸睡着了,松鼠在苹果上洒了辣椒水。
再涂上红颜色。
早上,狐狸醒来见苹果红了,高兴得跳起舞来:“好吃苹果啦!”它摘了一篮子苹果,“啊呜,啊呜”吃起来。
“呸,呸!又酸又辣的苹果,真不好吃!”
以后,,狐狸再也不要这苹果树啦。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大树下的故事)
3.板书课题。
4.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狐狸狡猾,想霸占别人的劳动成果,松鼠用智慧打败了狐狸。
我们要学习松鼠的聪明,小兔的勤劳等。
三.合作式学习活动。
1.提问:大树有哪些部分组成?
2.老师补充后出示大树结构图。
3.提问:树上、树下、树洞可能有什么故事?(邻近两位同学互相讲一讲)
4.谁能根据课本上的绘画作品讲一个有关大树的故事?
5.分析画面构图。
(如何突出重点)
四.创作实践活动。
1.学生自由选取大树的一个部分进行构图。
2.教师巡视辅导。
五.课上表演。
小组合作表演大树下的故事。
(自编)
六.课后拓展。
问:大树为什么能保护我们的环境?请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
小课堂: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在学生阶段,至关重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01学习内容的自主性
1、以一个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作为目标,努力超过他。
2、有一个关于以后的人生设想。
3、每学期开学时,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立一个学期目标。
4、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会分析原因,再加把劲。
5、学习目标设定之后,会自己思考或让别人帮助分析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
6、会针对自己的弱项设定学习目标。
7、常常看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或自己找(课外题)习题做。
8、自习课上,不必老师要求,自己知道该学什么。
9、总是能很快选择好对自己有用的学习资料。
10、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也好好学。
11、课堂上很在意老师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
12、会花很多时间专攻自己的学习弱项。
02时间管理
13、常常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14、为准备考试,会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
15、会给假期作业制定一个完成计划,而不会临近开学才做。
16、常自己寻找没有干扰的地方学习。
17、课堂上会把精力集中到老师讲的重点内容上面。
18、做作业时,先选重要的和难一点的来完成。
19、作业总是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0、作业少时,会多自学一些课本上的知识。
03 学习策略
21、预习时,先从头到尾大致浏览一遍抓住要点。
22、根据课后习题来预习,以求抓住重点。
23、预习时,发现前面知识没有掌握的,回过头去补上来。
24、常常归纳学习内容的要点并想办法记住。
25、阅读时,常做标注,并多问几个为什么。
26、读完一篇文章,会想一想它主要讲了哪几个问题。
27、常寻找同一道题的几种解法。
28、采用一些巧妙的记忆方法,帮助自己记住学习内容。
29、阅读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常常标记下来以便问老师。
30、常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比较。
31、常回忆当天学过的东西。
32、有时和同学一起“一问一答”式地复习。
33、原来的学习方法不管用时,马上改变方法。
34、注意学习别人的解题方法。
35、一门课的成绩下降了,考虑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合适。
36、留意别人好的学习方法,学来用用。
37、抓住一天学习的重点内容做题或思考。
38、不断试用学习方法,然后找出最适合自己的。
04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39、解题遇到困难时,仍能保持心平气和。
40、在学习时很少烦躁不安。
41、做作业时,恰好有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仍会坚持做作业。
42、学习时有朋友约我外出,会想办法拒绝。
43、写作文或解题时,会时刻注意不跑题。
44、解决问题时,要检验每一步的合理性。
45、时时调整学习进度,以保证自己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05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强化
46、做完作业后,自己认真检查一遍。
47、常让同学提问自己学过的知识。
48、经常反省自己一段时间的学习进步与否。
49、常常对一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
50、考试或作业出现错误时,仔细分析错误原因。
51、每当取得好成绩时,总要找一找进步的原因。
52、如果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心里就过意不去。
53、如果因贪玩而导致成绩下降,就心里责怪自己。
54、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鼓励自己加倍努力。
06学习环境的控制
55、总给自己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56、常和别人一起讨论问题。
57、遇到问题自己先想一想,想不出来就问老师或同学。
58、自己到书店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
59、常到图书馆借阅与学习有关的书籍。
60、经常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有关课外学习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