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25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规范练25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
研究中的应用
课时规范练第50页
高考题组
(2016江苏卷,15~16)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遥感技术只能获取地表事物信息,土壤、岩层、地下水无法用遥感技术直接获取。
第2题,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自然区位因素多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相联系,与居民点和岩层联系不大。
(2014福建卷,1~2)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完成3~4题。
3.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
4.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
解析第3题,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管理;跟踪动态定位是全球定位系
统的功能;网络信息不属于地理空间信息,其整合、集成不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获取实时通信信
息是通信工具的作用。
第4题,从示意图中可看出,智慧城市实际上就是高度信息化的城市管理系统,
智慧政务、智慧交通和智慧社区都属于城市管理和服务范畴。
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提升服务功能。
5.(2014广东卷,10)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
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A.公路 B.菜园 C.鱼塘 D.果园
答案A
解析题干中说明了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与地物表面温度的关系:温度高→亮度大。
因此晴天正午时刻,选项所列温度最高的地物最亮。
公路的比热容最小,升温最快,温度最高,故选A项。
6.(2014江苏卷,9)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
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
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答案B
解析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需要对影像图进行分析,需要模拟堰塞湖决口可能会淹没的范围。
遥感
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地理信息;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导航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定位和导航;只有地理信息
系统能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模拟题组
(2018河北衡水中学诊断)麦收时节,农时紧迫。
因为种种原因,种粮大户刘某早先预定的收割机没有
按时到来。
他却没有太着急,手机上的一款软件帮了他的大忙。
在手机上,他的小麦作业需求、地理
位置等信息,被夏收大数据处理平台推送到半径20千米内注册的农机手手机上。
半个小时内,先后有
4个农机手抢单成功,高某第一个抢单。
据此完成7~8题。
7.现代化麦收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RS GPS
B.GPS GIS
C.RS GIS
D.GPS数字地球
8.与传统“预定收割机”的麦收手段相比,手机软件平台的介入()
A.提高了收割机麦收的速度
B.降低了农机手的经济效益
C.提高了收割机使用精准度
D.增加了种植户的麦收成本
解析第7题,现代化麦收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GPS技术,确定作业农田的地理位置;利用GIS技
术分析、处理信息,查询适宜范围内的农机手,并发送信息。
第8题,通过手机软件平台,农机手能够事先了解所收割地块的作业需求、地理位置等信息,能够根据情况做出计划,提前介入,提高了收割机使用精准度。
(2018辽宁师大附中高三期末)下图为某用户在一天中不同时段通过APP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9~10题。
9.上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大的原因,可能是该地()
①行政区集中②住宅区集中③工业区集中④高校集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上图中所示的手机功能最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RS②GPS③GIS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9.C10.B
解析第9题,读图分析,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大,夜晚分布数量少,白天分布数量多,该地可能行政区集中,或工业区集中,白天来工作的人多,①③对。
若住宅区集中、高校集中,夜晚单车数量多,②④错。
第10题,上图中所示的手机功能最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技术,对单车进行定位,②对。
RS不能进行定位,①错。
用GIS技术可以查寻最近的单车,③对。
数字地球技术不能用来定位或查寻,④错。
(2018北京西城一模)稳定灯光数据图是由地球观测站依据卫星获得数据制作的地图,该数据排除了因火灾等干扰因素引起的短暂亮光。
下图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同学下载的东亚局部地区图像。
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图像()
A.所示区域东部比西部时间晚
B.应用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C.可提供精准的三维地理坐标
D.灯光暗淡地区云雾天气较多
12.读图可知()
A.发电站的分布状况
B.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C.各地人口增长模式
D.土地利用方式变化
答案11.B12.B
解析第11题,同纬度区域东部比西部时间早,A项错误;获取图像信息应运用遥感技术,信息处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B项正确;提供精准的三维地理坐标的是GPS,C项错误;灯光暗淡地区经济落后,夜间亮光少,不是云雾天气多造成的,D项错误。
第12题,由上题的分析可知,图中灯光的明暗程度反映的是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灯光较亮,图中灯光最亮的地方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而灯光暗淡的地方则是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地区。
(2018北京昌平期末)路灯杆上加装一个充电桩,路边车位正好可以让纯电动车在停车的同时进行充电。
这样的“路灯充电桩”已经在昌平区的88盏路灯上试点,未来有望在更大范围内解决电动车充电难题。
读图,完成13~15题。
13.合理设置“路灯充电桩”需要借助()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北斗卫星系统
14.设置“路灯充电桩”的意义是()
A.有效减轻城市环境污染
B.促进电力工业发展
C.推动电动汽车技术革新
D.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15.“路灯充电桩”可以设置在()
①城市次干道②大型停车场③居民区④城区主要环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3.C14.A15.B
解析第13题,合理设置“路灯充电桩”需要对车流状况、行车里程等进行数据分析,因此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选C项。
第14题,电动汽车相比燃油汽车更加环保。
设置“路灯充电桩”,可以方便市民充电,会促使市民购买电动车,从而有效减轻城市环境污染,选A项。
第15题,“路灯充电桩”可以设置在电动汽车使用量较大、交通不太拥堵的路段,据此,可以设置在城市次干道、居民区内,选B项。
(2018北京石景山期末)某大学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绘制了广州市公交等时线图(等时线是指在相同时间内利用公交可达最大范围的边际线),常用于研究“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下面是以广州市天河区作为出发地点,绘制的当地12时、14时、16时、18时四个不同时刻下时间间隔为1小时的等时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16~17题。
16.四幅等时线图中,与当地18时的交通情况较为相符的是()
17.制作公交等时线图主要依靠()
A.公交车GPS和RS
B.公交乘客手机GPS和RS
C.公交乘客手机GPS和GIS
D.公交车GPS和互联网技术
答案16.C17.C
解析第16题,等时线是指在相同时间内利用公交可达最大范围的边际线。
18时,正值下班高峰时期,C图中各方向的等时线相对较密集,说明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较小。
所以四幅等时线图中,与当地18时的交通情况较为相符的是C图。
第17题,等时线是指在相同时间内利用公交可达最大范围的边际线。
制作公交等时线图,要知道乘客的位置,确定位置的移动,需要公交乘客手机GPS技术。
还要用GIS技术,进行信息的分析处理。
18.(2018北京西城二模)地图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看世界的视角,也在利用过程中引发了人们的反思。
北斗地图APP是一款基于北斗卫星精准导航服务的基础位置服务工具,可为广大用户提供移动、实时的定位和导航以致卫星影像。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赋能之下,智慧城市、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等都将实现大规模商用。
指出研发北斗地图APP所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概括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答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交通、旅游等。
解析首先指出研发北斗地图APP所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包括交通、旅游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