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2014-2015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5-10班,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平双语学校2014-2015第二学期第一次测评
高一年级(5---10班)地理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1~2 题。

1.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B.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
C.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下图甲表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

读图回答以下3--5题。

3.关于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D.人口数量增长较缓慢
4..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
A.Ⅰ阶段B.Ⅱ阶段C.Ⅲ阶段D.Ⅳ阶段
5.该城市在今后人口工作中应( )
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②鼓励生育,提高少年儿童比例
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④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0年和2008年比较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总人口增加 B.城市
用地规模扩大
2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城市工业部门更齐全
7.影响图中大型商场的布局因素最主要是
A.位于市中心的位置 B.交通通达度高C.都近工业区 D.位于住宅区内
8.从1990年到2008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不是因为
A.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B.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C.为了缓解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D.接近原料地
下表为四个国家某一年的人口变动数据,据此回答9--10题。

9.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3
A.甲
B.乙
C.丙
D.丁
10.四个国家中,最可能是发达国家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城市化进程”图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11--12题。

1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
A. 1
B. 2
C. 3
D. 4
12. 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影响。

完成13--14题。

13.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土地价格②发展历史③交通条件④生活习惯
A.①②
B.①③
C.②
④ D.③④
4
郊到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
适用房。

影响该决策的主导
因素是( ) A.土地
价格
B.环境
C.交通条件
D.土地利用效率
下图中,①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②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


答15--17题。

15.①图中甲处不可能建设
A.高新技术开发区
B.商品粮基地
C.蔬菜生产基地
D.商业中心
16.①图中地价变化的原因和②图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 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
5
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 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
17.②图反映了该市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C.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住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表1 1978~2006年北京市人口变化抽样表
18北京市2006年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9.该表数据反映出北京市
A. 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B. 城市化水平较低
C.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 经济结构的变化
6
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目标确定,到2010年,中国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2033年达到峰值15亿左右,据此回答20--21题。

20.当前我国人口素质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已成为提升我国竞争力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影响因素。

提高人口素质可以
A.缓解当前就业压力 B.延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C.将人口数量转化为人力资源 D.扩大耕地面积
21.计划生育实现了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右图中表示2033年的点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如果a、b、c分别代表我国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图中符合我国
A.①
B.②
C.③
D.④
23.有关我国人口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应在一定的时期继续保持人口低自然增长率状况
B.解决当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是遏制人口老龄化的加速
C.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有利于安排就业
D.流动人口持续增加,有利于城市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读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以24--25题。

7
24.住宅区密集分布的区域是( )
A.0~2千米处 B.2~3千米处
C.3~5千米处 D.6~7千米处
25.距市中心2千米内常住人口密度并不是最高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交通通达度低 B.环境质量差 C.地租昂贵 D.服务设施差
8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邹平双语学校2014-2015第二学期第一次测评
高一年级(5---10班)地理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备受关注。

村镇功能区的布局是人们当前考虑较多的一个问题。

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
风向是 。

(1分)
(2)除考虑风向外,该市工业布局的原则

有 ; 。

(2分)
(3)该市规划在A 处建一大型钢铁厂,其考虑的主要区位条件有哪些?(4分)
(4)A 、B 、C 、D 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______地。

(1分)
(5)A 、B 、C 、D 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试分析其原因。

(4分)
27、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图甲中,ABCDE 反映的是 过程,该过程的主要标

是。

(2分)
(2)图甲中E-F所反映的现象为,简述其成因。

(4分)
(3)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两种类型。

指出图乙中a属于
___________国家。

b属于_________国家。

目前,人口从_____________国迁移到
___________国。

(4分)
28.某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___________。

(1分)
(2)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图中____________国相近。

(1分)
(3)人口的发展状况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

根据经济与人口关联性,图中四国,最可能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_。

(1分)
(4)B国可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2分)
(5)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能否适用于图示的所有国家?为什么?(5分)
29、读图“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和图“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上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__,其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右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
最严重的是______,上图中哪个阶段可能会出现该问题
____________,其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
是 。

(3分)
(3)由于我国实行了____________政策,人口增长模式已
经入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相应措
施是( ) (2分)
A .计划生育
B .鼓励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
2、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1分)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
记忆漫画。

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
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
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
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

流动人口由
14439万人变为26139万人。

(1)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分)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2分)
A. 由城市到乡村
B. 由城市到城市
C. 由乡村到城市
D. 由乡村到乡村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5分)
(4)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的,下列观念反映深受我国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是()(2分)
①“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③注重自我发展④“多子多福”⑤重视子女质量⑥男性偏好
A. ①②⑤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②④⑥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