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12 月新疆极端低温事件成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09
案安全工作抓实抓好。
把档案安全管理纳入基层单位绩效考核之中,每年对各单位档案安全情况进行抽查。
各单位应相对稳定专兼职档案人员(最少2至3年不变),定期选派档案人员参加上级有关档案系统知识培训,提高档案业务能力,特别是保障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能力[1]。
3.2进一步落实好档案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完善基层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专兼职档案员档案安全岗位责任制,特别是要完善档案损坏和丢失处罚细则,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档案接收、保管、保密、借阅、销毁等各个安全环节。
把档案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单位综合检查重要内容当中,督促各单位加强档案室安全工作的日常巡查和建立相关记录,坚持安全隐患排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可以适时组织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应急演练,模拟出现火灾、地震等灾害情况下,档案管理人员如何应急处置,切实提升大家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3
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
充分利用有关上级部门建立的档案管理平台,及时把日常收集的文件进行全文扫描,把档案库房中的档案能够进行数字化的全部数字化。
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是十分单调和枯燥的,需要基层档案员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份一份的扫描和拍照,把纸质的档案变成数字形式(如PDF 文档等),上传到有关数据库中,提供档案查找便捷方式,从而保护了档案的原件。
4结语
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关系着基层单位的切身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当加强重视,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借助形式多样的先进科学技术,对档案管理工作予以不断创新和改进,保证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琼.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探析[J].区域治理,2017
(1):75,78.
年月新疆极端低温事件成因分析
*
张鑫1
,王智楷2
,楼俊伟3
,高宇
4
新疆石河子气象局莫索湾气象站,新疆石河子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气象局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气象局.新疆石河子气象局莫索湾气象站摘要:利用基本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新疆2012年12月18~22日极端低温事件成因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这次极端低温事件主要是在大气环流调整过程中由北欧阻高经向度强烈发展后向东南衰退、中亚横糟转竖东移造成的;欧洲脊前强东北风带使中亚横槽西退冷空气堆积,强的锋区、强的冷平流及地面冷高压的加强南下造成天山两侧强气压梯度,是引发寒潮爆发的重要原因;北欧阻高东南衰退、脊前正变高南落、中亚横槽转竖东南移是寒潮爆发的主导因素;强逆温增强了北疆沿天山一带气温降幅;EC 、T639数值模式均对这次亚欧中高纬大气环流的演变和调整做出了较准确的预报,尤以EC 模式预报性能稳定,EC 细网格的温度精细化预报和低层逆温的预报对指导冬季温度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疆;极端低温;成因
寒潮是新疆冬半年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1],寒潮爆发常伴有大风、剧烈降温和暴风雪,给牧业、设施农业和交通运输等带来巨大影响,新疆寒潮的爆发有时也会造成全国范围寒潮或强降温天气[2-3]。
不少学者对我国错综复杂的寒潮天气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2-6]
,总结归纳了寒潮爆发的环流背景、动力热力物理量特征。
对于新疆不同季节寒潮天气,大多针对寒潮造成的强降雪及强降温进行分析[1,7-10]
,指出不同季节、冷空气移动路径不同造成寒潮天气强弱及性质不同。
本文重点分析2012年12月18~22日新疆地区出现的极端低温天气过程,以期能提高寒潮过程及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
1天气概况及特点
受西西伯利亚南下强冷空气的影响,2012年12月18~22日,新疆大部地区出现小雪,其中,伊犁河谷、天山山区、巴州北部、吐鄯托盆地、哈密等地出现
收稿日期:2020—03—3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8YFC1507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65002)。
农业气象NONGYEQIXIANG
36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0·09
中到大雪,达坂城、库米什、东坎儿、吐鲁番、焉耆、和硕、尉犁降雪量为历史同期(12月)最多。
东疆风口风力达12级,过程降温塔城、阿勒泰地区达10~15℃,北疆沿天山一带降温8~12℃,北疆大部地区出现寒潮,北疆大部、东疆和天山南麓部分地区出现近20年12月最低气温。
富蕴吐尔洪乡(-49.1℃)、托里老风口(-44.4℃)、青河(-42.1℃)等29个站最低气温低于-40℃。
此次寒潮过程具有北疆降温强、气温低、天山南侧降雪明显、东疆风口风力大等特点。
对林果、牧业、设施农业、交通运输及城市供暖、供电等造成不利影响,是2012年新疆十大气候事件之一。
本文重点分析极端低温原因,由于北疆地域及地形的差别,强降温及极端最低气温伊犁、塔城及阿勒泰出现在20~21日,而北疆沿天山一带及东疆出现在22日。
2极端低温事件成因2.1100hPa 大尺度环流特征
在100hPa 高度场上,2012年12月15~18日极涡为偏心型位于亚洲东部,并呈一加三波的形势,北欧长波脊经向发展,使得西西伯利亚的长波槽加深东移,19日北欧脊维持较稳定,极涡在逆时针打转中由圆形转为轴向南北的椭圆形略有南移,极涡
南部的长波槽与西西伯利亚减弱东移的长波槽叠加,并在新疆东北部维持,为寒潮爆发提供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
2.2冷空气的堆积与爆发2.2.1冷空气酝酿阶段
过程前期,2012年12月13~15日500hPa 欧亚范围环流经向度明显发展,欧洲脊向北发展为经向度达40个纬距的阻塞高压,脊前北风带不断引导冷空气南下,使得中亚低涡在西退南压时在乌拉尔山南端形成横槽,低涡中心在52°N 、75°E 伴有-46℃的冷中心,新疆受横槽前偏西气流控制。
700hPa 横槽略向前倾,低涡对应有-32℃的冷中心,850hPa 也对应有-29℃的冷中心,可见,中亚低涡是深厚的冷心结构,伸展高度达200hPa ,呈准正压状态。
北欧阻高的强烈发展及中亚低涡不断西退时横槽的建立,为寒潮的酝酿提供了有利动力条件,同时,地面冷高自乌拉尔山北端连续西退,中心强度为1057hPa (图1)。
2.2.2冷空气堆积阶段
16~17日500hPa 受极地南下冷空气的侵袭,北欧阻高部分向东伸,同时新疆东部高压脊发展,使
图1
500hPa
环流形势及高低空配置
NONGYEQIXIANG 农业气象
37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0·09
得中亚低涡在巴尔喀什湖(以下简称巴湖)北部打转且稳定少动,低涡中心各层冷中心的强度变化不大。
18~19日受东西伯利亚低压外围冷空气南移影响,欧洲阻高向东南衰退,脊前32m/s 的东北风带跟着南下至巴湖北部的50~55°N 附近,中亚低涡西退南压时减弱成槽,横槽压至巴湖呈东北-西南向,即横槽已开始转向,并分裂一短波自南疆西部进入盆地,冷中心略减弱为-42℃,新疆受槽前28m/s 的偏西南急流控制,-36℃线压至北疆北部,北疆大部开始降雪。
强的冷中心在巴湖附近维持,使得冷空气在巴湖附近堆积(图1)。
850hPa 等温线在40~45°N 附近密集,巴湖附近有-28℃的冷中心,锋区在伊犁河谷至天山两侧加强,南疆西部与巴湖温差达24℃(图1)。
17~19日海平面气压场上(图1),冷高压中心稳定维持在52°N 、70°E 附近,中心强度为1055hPa ,等压线在新疆西部密集堆积,深厚的中亚低涡的维持及配合的强冷中心为冷空气堆积与聚集提供有利条件。
2.2.3冷空气爆发阶段
20日500hPa 欧洲脊继续向东南衰退至西西伯利亚,脊前正变高南落,在巴湖南侧有20dagpm 的正变高,使得巴湖南侧横槽自新疆西部转竖沿天山两侧东南移,造成天山南侧明显降雪,同时,在伊犁河谷有-43℃的冷中心东移,地面高压中心增强至1065hPa 东南移到北疆北部;21日随着欧洲脊进一步向东南衰退,阻高崩溃,低槽移动速度加快为每天10个经度。
自西向东扫过新疆,地面冷高压控制新疆大部,高压中心1059hPa 位于阿勒泰北部,造成新疆强寒潮天气爆发。
2.3强降温成因
2.3.1强的地面冷高压及锋区
从地面冷高压移动路径可以看出,此次寒潮路径为西北路径,冷高压中心自乌拉尔山北端先西退然后快速东南下,移至巴湖北部后东移进入新疆,19~20日高压中心强度也由1057hPa 增强至1065hPa ,与历年统计的西北路径寒潮高压平均强度1044hPa 相比[1]
,偏强了21hPa 。
同时,等压线密集区在西天山两侧加强,伊犁河谷至阿克苏的压差达36hPa ,与历年寒潮过程最大压差30hPa 相比偏强6hPa ,冷高压在东移南压时翻越西天山和中天山进入南疆,从而造成南疆偏东极值降雪降温天气。
19日08时850hPa 锋区在巴湖南侧40~45°N 附近密集,5个纬距南北温差达24℃,20日08时锋
区自伊犁河谷沿着天山两侧继续南压,伊犁河谷有-24℃的冷中心,伊犁河谷冷高压强度及锋区偏南程度实属罕见[1]。
2.3.2强的冷平流
图2
22
日20时温度平流沿45.6°N 的纬向垂直剖面
分析整层温度平流情况表明(图2),有2个强的冷平流区分别在700hPa 以下和250hPa 以上,强中心分别在850hPa 和200hPa ,且高低层冷平流中心强度相当,高层略向前倾2个经度,这与高低空配置中亚低槽为前倾槽相一致,也与张云惠[10]
等研究的中亚低涡为深厚冷心准正压结构吻合,而700~250hPa 之间为相对弱的暖平流区。
图3
22
日20时850hPa 温度平流
气温骤降是由低层强的冷平流引起,21日08时850hPa 北疆西部为冷平流区(图3),中心在北疆西部为-16×10-5
℃/s ,22日08时冷平流范围在北疆扩大,中心仍在北疆西部为-36×10-5
℃/s ,而22日20时北疆均为冷平流控制,中心达到最大为-40×10-5
℃/s ,可见冷平流强时段滞后于地面极端最低气温出现时段,强的冷平流使北疆大部气温突破了近20年极值。
2.3.3北疆沿天山一带强的逆温
北疆沿天山一带由于天山地形的影响,冬季在
农业气象NONGYEQIXIANG
38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0·09
大气层结趋于稳定的情况下,低层常出现逆温现象,温度往往比山区低很多,因此,北疆沿天山一带降温除了要考虑平流辐射降温,逆温增大温度降幅的事实不可忽视。
以乌鲁木齐为代表站,通过分析T -LnP 图可以看出,18~20日受波动不断影响,低层没有逆温,而21日随着低槽东移后,大气层结稳定,22日08时在850hPa 至925hPa 存在12℃的逆温,在冷平流最强时又出现很强的逆温,可以说是“雪上加霜”,乌鲁木齐最低气温降至-29.0℃,北疆沿天山一带最低气温明显下降,可见逆温助推了最低气温的降幅。
2.3.4散度及垂直速度
分析21~22日散度和垂直速度也可看出,随着低槽的东南移至天山南侧,22日08时北疆整层为下沉运动,中心在伊犁河谷附近,700hPa 垂直速度最大为36m/s ,对应散度的垂直剖面可见在700hPa 以下为辐散,大的辐散中心在850hPa ,中心值为36×10-6
/s ,整层下沉运动及低层强辐散使冷空气下沉,造成极端低温,这与前述冷平流一致。
3数值预报运用及检验3.1EC 和T639形势预报检验通过检验EC 和T639形势场预报及地面冷高压的移动路径及强度预报,表明72h 时效内两家模式预报可信度较高,尤其对北欧阻高的建立与维持、中亚低涡及横槽的移动趋势,850hPa 温度预报、地面冷高压的移动路径及强度,EC 与实况很吻合,T639对横槽转竖预报略偏强,移速偏快。
检验其自身模式,EC 预报更稳定,T639对低涡及槽的强弱调整明显。
3.2EC 细网格、T639和中央台气温预报检验众所周知,冬季由于北疆沿天山一带逆温的建立与破坏对温度预报影响很大,温度预报是个很难突破的难点,T639和EPS 集合预报对温度预报的误差很大,难以参考,主要参考中央台指导预报。
2019年冬季,通过检验EC 细网格2m 温度预报及850~925hPa 逆温预报,发现其对温度趋势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以乌鲁木齐单点为例,检验EC 细网格2m 温度预报及850~925hPa 逆温预报,可知EC 细网格2m 温度预报与实况趋势接近,22日最低气温预报较实况偏低1.5℃,定量评定正确。
值得参考的是,850~925hPa 逆温与2m 温度呈反相关,22日08时逆温开始增大,11时达7.5℃,气温降至最低。
通过对比检验EC 细网格和中央台08时指导预报,EC 细网格预报温度偏低,但与实况趋势相同;中央台20日08时的预报偏差较大,没有报出22日的极端最低气温,21日08时起报的较20日稍好,但仍比实况偏高6℃。
4小结
(1)本次极端低温事件是在北欧阻高经向度强烈发展并维持,西西伯利亚至中亚低涡在西退南压时形成横槽的大环流背景下,随着北欧阻高东南衰退,经向度减弱,脊前正变高南落,脊前东北风带不断引导冷空气南下,使得中亚横槽先西退稳定后转竖东南移,造成新疆大范围寒潮天气。
冷空气自西北路径加强东南移,1065hPa 强的地面冷高压、天山两侧强的锋区及天山两侧36hPa 的强气压梯度,实属罕见,为寒潮爆发提供动力热力基础。
(2)新疆西部中低层-36~-44℃的强冷中心、850hPa 北疆强的冷平流、整层下沉运动及低层辐散是造成极端低温的直接原因,北疆沿天山一带低层强逆温增强了气温降幅。
(3)EC 和T639数值预报模式均对这次亚欧中高纬大气环流的演变和调整做出了较准确的预报,尤以EC 模式预报性能稳定,EC 细网格对温度精细化预报及逆温的建立与破坏预报趋势较好,对指导冬季北疆沿天山一带的温度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家宝,苏起元,孙沈清,等.新疆短期天气预报指导手册[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184-217.
[2]孙玉莲.甘肃冬季罕见寒潮天气过程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9):75-79.
[3]牛若芸,乔林,陈涛,等.2008年12月2-6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2009,35(12):74-82.
[4]王丽,韦惠红,金琪,等.湖北省一次罕见寒潮天气过程气温陡降分析[J].气象,2006,32(9):71-76.
[5]陈豫英.宁夏2次典型寒潮天气的对比分析[J].陕西气象,
2004,24(9):4-6.[6]
许爱华,乔林,詹丰兴,等.2005年3月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气象,2006,32(3):49-55.
[7]牟欢,赵克明.2010年春季新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5(4):35-39.
[8]张林梅,庄晓翠,胡磊.新疆阿勒泰地区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J].干旱气象,2010,28(1):71-75.
[9]胥执强,李海花,李焕,等.2009年12月21-24日阿勒泰寒潮暴雪天气过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
8651-8669.[10]
张云惠,杨莲梅,肖开提,等.1971—2010年中亚低涡活动的统计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12,23(3):312-321.
NONGYEQIXIANG 农业气象
39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