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父亲形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阶父亲形象分析
台阶父亲形象分析
小说家李森祥在其短篇小说《台阶》中,以独特的视角和鞭辟入
里的深刻笔触,挖掘出几千年来潜伏在中国农民内心深处的情绪——希望并寻求得到尊重。
谱写了当代中国农民的个人奋斗史,甚至家庭奋斗史。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
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但他日夜盼望着,准备着要早日拥有有高台阶的新屋。
”作者写道,这是因为“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乡邻们在一起常常对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
这就明确地告诉读者,父亲生活的环境是,在乡邻们的思想深处,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别人说自己有地位。
这是父亲的生活环境,也是中国农民的现状。
父亲的心理感受恰恰说明了他与其他乡邻一样,渴望得到别人的愿望。
在父亲看来,能让自己社会地位变高,能被别人尊重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修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总觉得台阶低”,即社会地位低,这个一直以来压在父亲
心中的大石头,重石头,促使父亲为其奋斗了大半辈子。
我家原本是有台阶的,虽然只有三级,但那台阶的“石板由父亲
从山上背下来”,在往下背常人难以承担的很重的石板时,父亲与石匠打赌并且取胜,省下了给石匠的工钱,还得到了石匠的赞许。
这里,父亲与最普遍的大多数农民一样强壮和能干。
虽然,父亲可惜背石板时坏了一双麻筋草鞋,但是,这个尽父亲一己所能而修筑的台阶,成
为了我们全家放松心情、享受快乐的场所:母亲坐在门槛上干活,我在台阶上上下跳,父亲坐在台阶上洗脚、抽烟,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
然而,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如同罩在父亲心中的“绿阴”,总也摇不去。
父亲心底那不甘“没地位”的念头始终不曾散去。
于是,父亲开始了他为地位而奋斗的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还有,就是捡屋基卵石。
在别人看来,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父亲做得很认真。
开始修屋了,父亲所认为的地位变高的时刻很快就到了。
“父亲很兴奋”,昼夜连轴转,“精力却很旺盛”。
“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
”
“新屋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
”不过,父亲最重视的,是修筑新屋的新台阶。
当父亲在深秋的大雾中踏黄泥时,“父亲浮在雾里”,这似乎象征了父亲追求高地位的举动如同大雾中的物象一样虚无缥缈的前途。
修台阶时,父亲那红色的纸棍被粉碎,似乎也预示着父亲所追求高地位的愿望将随着新台阶的落成而破灭。
父亲为地位奋斗的过程充满了虚幻和缥缈。
台阶终于落成了,父亲所追求的高地位看起来也已经实现了。
但是,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
”“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看到了,长期没有社会地位的农民连这些许的变化都适应不了啊。
这是父亲的悲剧,也是像父亲那样的中国农民的悲剧。
当一切大功告成后,父亲要感受一下,他急切地想感受一下自己所亲手创造的高台阶带给自己的自尊和自豪,他已经熬不住了。
可是,最终的结果是,所憧憬的高台阶,并没有让父亲感受到快乐,而是让父亲感受到了失落、不适和超负荷劳累所带来的伤痛。
修新台阶和新屋超出了父亲自己所能承受的能力(撬青石板时,父亲闪了腰),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父亲挑水上台阶闪了腰,扁担“嘎叽”地惨叫了一声)。
新台阶也没有继续成为我们全家放松心情、享受快乐的场所:不再是我的乐园,父亲不能再石板上磕烟灰,别人打招呼,父亲也回答错了。
父亲老了,他为了自己所认为的高台阶奋斗了一生。
然而,父亲失望了,他自己似乎认识到自己是在为一个虚无的目标而辛苦,而拼
命。
文章最后,父亲说道:“这人怎么了?”这句话既是父亲对修台阶行为的反思,也是对人生的思考。
在文中父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像父亲一样的广大中国农民,他们又有哪个不是为了心目中的“台阶”奋斗呢?
父亲——当代农民渴望得到尊重的图谱。
台阶父亲形象分析[篇2]
传统中国农民老实忠厚,勤劳坚韧,像做台阶的黄泥,像黄泥最上面的气泡,映着美丽的朝阳,分外耀眼。
在教《台阶》,自己读《台阶》的过程中,我看见父亲的儿子带着对父亲的赞美来描写父亲。
书
中有一段如诗如画般地描写父亲踏黄泥的事,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父亲的头上像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及至数颗小水珠......,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那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在这里,父亲所参与的劳动,被诗意化了。
作者在赞美父亲,其实也在告诉人们,是劳动创造了我们美丽的生活,劳动是一首永远也赞不完的歌啊!父亲的执着,坚韧,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一个伟大的中国农民的形象这这样诞生了,应该感谢李森祥,也应该感谢他的父亲。
我甚至还应该感谢们,把两中国父亲的代表全部请到一起,让中国人一起来感受中国父亲的博爱与伟大,豁达与坚强,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性格。
有时,当你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阅读的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果实。
所以建议大家对比阅读,老师也尽可能的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来教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