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有答案解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在0~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B .在0~20s 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筝
C .两同学在0~15s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在0~15s 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m 处相遇
2.下列有关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10m /s
B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20m /s
C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的5s
D .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3.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三个好朋友决定选择不同的低碳环保方式出行。
小刘骑电动车以18km/h 的速度平稳前进;小韩以4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王骑自行车出行,他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 270m 。
关于三者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刘速度最大
B .小韩速度最大
C .小王速度最大
D .三人速度一样大 4.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乙同学得知消息后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 .两同学在t =15min 时相遇
B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 .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
D .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5倍
5.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前6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5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6.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A.7~20 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 s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5 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7.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
则()
A.小张的速度最大B.小王的速度最大
C.小李的速度最大D.三人的速度一样大
8.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阅兵方队正步通过检阅场地的要求是:96m的距离,必须只走128步正步,一步不能差;而且步速均匀,每分钟走112步。
如图所示,关于正步行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阅军人的步幅为75cm(步幅:一步的距离)
B.参阅女军人每分钟走84m
C.每个参阅军人通过检阅场地的时间为75s
D.参阅军人走正步的行进速度为1.4m/s
9.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10.2019 年 10 月 1 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由陆、海、空三军航空兵组成的12 个空中梯队,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阵容接受检阅。
如图所示是某架飞机悬挂着国旗匀速通过天安门上空的情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天安门为参照物,国旗是运动的
B.以飞机为参照物,国旗是运动的
C.以国旗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
D.以飞机驾驶员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
11.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m/s
B.3-5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4s时,乙在甲前方5m处
D.5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12.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二、填空题
13.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1,则它们运动的速度之比是________。
14.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1:3,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3:2,那么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
15.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s。
16.有一种旅游项目,叫漂流。
一叶扁舟,顺水而下,出没浪端谷底,惊险刺激。
我们说坐在橡皮艇上的游客静止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
假设以周围的山为参照物,我们是_____的(填“运动”或者“静止”)。
17.(1)如图所示,读数正确的是_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小车水平向右做直线运动,数字钟显示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从起点到终点通过的总路程是____________cm,全程所用时间是___________s。
19.一艘船从甲港顺水而下到乙港,马上又从乙港逆水回甲港,在坐标纸上作出该船行驶的s—t图像如图,由图可知速度较大的_________段图像为顺水。
如果船在整个往返过程中前一半时间比后一半时间多行驶80km,则甲、乙两港相距_________ km。
(假定船往返都沿直线运动且不计停港调头时间)。
20.(1)一辆汽车从河池市出发,沿南都高速公路前行。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如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南宁,其中圆牌的“120”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要___________h。
(2)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可知:甲做的是__________运动;在第5s时甲和乙的图线相交,两条线的交点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1.章明同学从安福驾车去羊狮慕游玩,车的速度表如图甲所示,他也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
(1)该车的速度是多少?
(2)该车以速度表上的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羊狮慕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3)该车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行驶,到达羊狮慕可以节约多少时间?
22.2020年11月10日北京时间清晨4时12分,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从机库推出,检测调试后放入水中开始下潜。
早上8时12分,潜水器顺利下潜至地球海洋最深处,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10909m,如图所示,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求:
(1)潜水器从机库推出开始到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共历时多少h?
(2)据总设计师介绍,海水中下带,随着深度增加,下潜速度越来越慢,“奋斗者”在下潜的最后50m,用了大约100s,则潜水器在这50m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m/s?
23.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
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若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行驶了14m;制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m。
求:
(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24.张先生驾车从开封到郑州旅游,他行驶了1h 到达郑州,行驶的距离为72km 。
求:
(1)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张先生以(1)中的速度匀速驾车前行中,突然发现前方60m 处有障碍物。
他从发现险情到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 ,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 才能停下。
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25.我市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确保文明交通,安全驾驶。
其中一种是“定点测速”,即采用超声雷达测速(如图甲所示)。
图乙为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区域I 运动的路程(s )—时间(t )图像。
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
求:
(1)根据乙图像信息,计算这辆汽车在公路区域I 行驶时的速度;
(2)请在图丙中画出汽车在公路区域I 运动的速度(v )-时间(t )图象。
(3)当汽车行驶入公路区域II 时,传感器第一次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5s ,第二次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s ,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为0.9s 。
则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6.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450km ,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 10:30 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 日 15:00 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 144km/s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 1500m 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 梁的时间是 50s .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______.
(2)火车的长度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A .由图可知,乙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0~10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0~15s 内的平均速度,所以乙的速度为
100m 6.7m/s 15s
s v t =
=≈ 故A 错误;
B.由图可知,0~20s内时间相同,但路程不相同,根据公式
s
v
t
=可得,两个同学的速度
不相等,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甲在10~15s内静止,故C错误;
D.甲乙同学从同一位置同时出发,0~10s内甲运动的快,甲在乙的前面,甲在10~15s内停止运动,在时间为15s,路程为100m时两图像相交,代表甲和乙相遇,故D正确。
故选D。
2.D
解析:D
【详解】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选项错误;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B选项错误;
C.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的1s,故C选项错误;
D.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3.A
解析:A
【详解】
小刘的速度为
v1=18km/h=5m/s
小韩的速度为
v2=4m/s
小王的速度为
3
4.5m/s 60s
270m
v==
因为
5m/s>4.5 m/s>4m/s
故小刘速度最大,故选A。
4.C
解析:C
【详解】
A.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时两同学相遇,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3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
v甲=
3km
10
h
60
s
t
=
甲
=18km/h
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
v 乙=1km 10h 60
s t =乙=6km/h v 甲=3v 乙
故B 错误;
C .由图象可知,相遇后乙
15min-10min=5min
经过的路程为1km ,速度
v 乙′=1km 5h 60
s t '='乙=12km/h v 乙′=2v 乙
故C 正确;
D .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 ,总时间为15min ,甲的平均速度为
v 甲平=4km 15min
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 ,总时间为15min ,乙的平均速度为
v 乙平=2km 15min
v 甲平=2v 乙平
故D 错误。
故选C 。
5.C
解析:C
【详解】
A 由图像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
400m-100m=300m
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 ,故A 错误;
B .由图像可知,在20s 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20s 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60s 内乙不是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 错误;
C .由图像可知,甲80s 通过的距离为400m,甲的运动速度为
400m ==5m/s 80s
s v t = 故C 正确;
D .由图知,乙较甲晚出发,故D 错误。
故选择C 。
6.B
解析:B
(1)在s ﹣t 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在s ﹣t 图象中,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车的运动速度;
(3)由图知,两车在10s 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运动。
(4)根据图象读出5s 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
【详解】
A .乙车在7~20s 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 错误;
B .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5s 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 甲<v 乙,故B 正确;
C .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0s 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故C 错误;
D .由图象看出甲车在5s 末的路程10m ,乙车在5s 末的路程15m ,所以在5s 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 错误。
故选B 。
7.D
解析:D
【详解】
速度转化为m/s ,小张驾驶电瓶车速度
36000m 36km/h 10m/s 3600s
v ==
=张 小李骑自行车速度 0.6km 600m 10m/s 1min 60s
v ===李 小王以10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则由上述可知三人的速度一样大。
故选D 。
8.C
解析:C
【详解】
A .军人步幅为
96=0.75128米米步步
即75cm 一步,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每分钟走的路程
0.75米/步×112步=84m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通过检阅地的时间
128=68.6s 112t =步步分钟
故C 错误,符合题意;
D .阅兵速度
84m ==1.4m 60s
s v t = 故D 正确,不符合题。
故选C 。
9.B
解析:B
【详解】
由图示可以看出:这里滑块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要么以尾部为标准,要么以头部为标准,都要计算上自身的长度,即
40cm+5cm=45cm s =
运动时间为
211435051435005s t t t =-=-=∶∶∶∶
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45cm =9cm/s 5s
s v t =
= 故选B 。
10.A
解析:A
【详解】
A .以天安门为参照物,国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A 正确;
B .以飞机为参照物,国旗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B 错误;
C .以国旗为参照物,飞机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C 错误;
D .以飞机驾驶员为参照物,飞机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D 错误。
故选A 。
11.A
解析:A
【详解】
AB .由图可知,0~3s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运动的距离是15m ,3~5s 内,乙处于静止状态,0~5s ,乙的平均速度
v 乙=
15m =3m/s 5s
s t =乙 故A 正确,B 错误;
C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 v 甲=15m =5s
s t 甲甲=3m/s 4s 时,甲运动的距离
s 甲1=v 甲t 1=3m/s×4s=12m
4s 时,乙运动的距离
s 乙=15m
4s 时,乙在甲前方
Δs =s 乙-s 甲1=15m-12m=3m
故C 错误;
D .5s 时,甲的速度是3m/s ,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D 错误。
故选A 。
12.C
解析:C
【详解】
A .由图像知,甲在乙前面10m 处,处于静止状态,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不符合题意;
B .由于甲车处于静止状态,故甲的速度为0,乙车的速度为
10m 2m 5s
s v t =
==乙 故B 不符合题意; C .由图知,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故C 符合题意;
D .因甲静止,故甲车经过5s ,通过的路程为0,由图知,乙车经过5s 通过的路程为10m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二、填空题
13.2︰9【详解】设甲通过的路程为2s 时间为3t ;乙通过的路程为3s 时间为t 则甲乙的速度分别为它们运动的速度之比是
解析:2︰9
【详解】
设甲通过的路程为2s ,时间为3t ;乙通过的路程为3s ,时间为t ,则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23s v t =
甲,3s v t
=乙 它们运动的速度之比是 23293s s v v t t =
=甲乙::: 14.1:2【详解】1由可得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
解析:1:2
【详解】
[1] 由s v t
=可得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
131322
甲甲甲乙乙乙s v t s v t ==⨯= 15.5【详解】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 指针在5和6之间所以分针读数为5min 分针偏向6一侧所以大盘
秒针读数为375s 故停表读数为
解析:5
【详解】
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 ,指针在“5”和“6”之间,所以分针读数为5min 。
分针偏向“6”一侧,所以大盘秒针读数为37.5s ,故停表读数为
300s+37.5s=337.5s
16.橡皮艇运动【详解】1游客相对于橡皮艇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为静止状态故参照物为橡皮艇2游客相对于山的位置发生变化为运动状态故填运动 解析:橡皮艇 运动
【详解】
[1]游客相对于橡皮艇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为静止状态,故参照物为橡皮艇。
[2]游客相对于山的位置发生变化,为运动状态,故填运动。
17.乙350减小误差2600cm 【详解】(1)1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刻度垂直故乙正确2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读数为350cm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50cm(2)3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实验的目的是多次测量求平
解析:乙 3.50 减小误差 26.00cm
【详解】
(1)[1]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刻度垂直,故乙正确。
[2]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读数为3.50cm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50cm 。
(2)[3]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实验的目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4]从题中提供数据可知,26.42cm 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26.42cm 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25.98 cm 26.00cm 26.02cm 26.00cm 3
L ++== 18.506【详解】1小车通过的总路程是:;2全程所用时间:
解析:50 6
【详解】
[1]小车通过的总路程是:
8.50cm-4.00cm=4.50cm s =;
[2]全程所用时间:
=10:5:10-10:5:4=6s t 。
19.AB120【详解】1由图可知AB 和BC 段的路程相等AB 段所用的时间小于BC
段所用的时间由v=可知AB 段速度较大AB 段图像为顺水;2设甲乙两港相距s
图像横坐标一格表示的时间为t 顺水的速度v1=逆水的速
解析:AB 120
【详解】
[1]由图可知,AB 和BC 段的路程相等,AB 段所用的时间小于BC 段所用的时间,由v =s t 可知AB 段速度较大,AB 段图像为顺水;
[2]设甲、乙两港相距s ,图像横坐标一格表示的时间为t ,顺水的速度
v 1=
2s t , 逆水的速度
v 2=6s t
, 由图像可知,整个过程中的时间是8t ,由船在整个往返过程中前一半时间比后一半时间多行驶80km 得到
s +v 2(t 前-2t )- v 2 t 后=Δs ,
s +6s t ×2t -6s t
×4t =80km , s =120km 。
20.最大速度不允许超过120km/h2加速此时甲乙速度相等【详解】(1)1标志牌120表示:在此路段的最大行驶速度为120km/h ;2从标志地到达南宁的路程
匀速行驶最大速度为根据得:(2)3由图象可知甲
解析:最大速度不允许超过120km/h 2 加速 此时甲乙速度相等
【详解】
(1)[1]标志牌“120”表示:在此路段的最大行驶速度为120km/h ;
[2]从标志地到达南宁的路程249km s =,匀速行驶最大速度为120km/h v =,根据s v t
=得: 240km 2h 120km/h
s t v === (2)[3]由图象可知,甲是一条斜向上的线段,说明随时间的增加速度逐渐变大,是变速(加速)运动;乙为一水平线段,说明随时间增加速度大小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
[4]在5s 时,甲、乙图线相交,说明在这一时刻,甲、乙两物体的运动速度相等。
三、解答题
21.(1)60km/h ;(2)9min ;(3)135s
【详解】
(1)由速度表知:该车速度为v =60Km/h ;
(2)该车以速度表上的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羊狮慕至少需要的时间
119km =0.15h=9min 60km/h
s t v == (3)如果以最快速度行驶,所需的时间
229km 9=h=6.75min 80km/h 80
s t v =
= 节约时间 12=min-6.75min=2.25min ==15s 93t t t -
答:(1)该车的速度是60km/h ;
(2)该车以速度表上的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羊狮慕至少需要9min ;
(3)该车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行驶,到达羊狮慕可以节约135s 。
22.(1)4h ;(2)0.5m/s
【详解】
(1)潜水器运行的时间
t =8∶12-4∶12=4h
(2)潜水器在这50m 的平均速度
50m 100s
s v t ===0.5m/s 答:(1)潜水器从机库推出开始到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共历时4h ;
(2)潜水器在这50m 的平均速度约为0.5m/s 。
23.(1)0.7s ;(2)3.96m/s ;(3)10m/s
【详解】
(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 =72km/h=20m/s ,行驶路程为s 反应=14m ,由v =s t
可得t =s v ,所以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 t 反应=s v
反应=14m 20m/s =0.7s (2)制动过程中汽车通过的距离为
s 制动=30m-14m=16m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v´=16m 2.3s
s t ='制动=3.96m/s (3)紧急停车全过程通过的总距离s =30m ,所用时间等于反应时间和制动时间之和,所以
t =t 反应+t 制动=0.7s+2.3s=3s
因此紧急停车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v =
30m 3s
s t ==10m/s 答:(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0.7s ;
(2)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3.96m/s ;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m/s。
24.(1)72km/h;(2)汽车不会撞上障碍物,详细见解答。
【详解】
解:(1)由
s
v
t
=可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72km
72km/h
1h
s
v
t
===
(2)汽车制动前的速度
72km/h20m/s
=
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20m/s0.75s15m
s vt
==⨯=
直到停下,汽车行驶的路程
'15m30m45m
s s s
=+=+=
滑
总
因为
45m60m
<
所以汽车不会撞上障碍物。
答:(1)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72km/h;
(2)汽车不会撞上障碍物。
25.(1)30m/s;(2);(3)20m/s
【详解】
(1)汽车在公路区域I行驶时的速度为
1
1
1
90m
30m/s
3s
s
v
t
===
(2)汽车在公路区域I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时间(t)图象如下图所示:
(3)汽车第一次发出信号时距传感器的距离为
11()(340m/s 0.5s 0.5s)22
s v t v t v =+=⨯⨯+⨯声车车 汽车第二次发出信号时距传感器的距离为
11()(340m/s 0.4s 0.4s)22
s v t v t v '''=+=⨯⨯+⨯声车车 两次时间间隔0.9s ,距离间隔为0.9s×v 车,故
11(340m/s 0.5s 0.5s)(340m/s 0.4s 0.4s)0.9s 22
v v v ⨯⨯+⨯-⨯⨯+⨯=⨯车车车 v 车=20m/s
答:(1)汽车在公路区域I 行驶时的速度为30m/s ;(2)汽车在公路区域I 运动的速度(v )-时间(t )图象为
(3)汽车的平均速度是20m/s 。
26.100km / h 500m
【详解】
(1)火车从甲地早上10: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5:0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 1=4h30分.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v =4504.5s km t h =
=100km/h ,(2)v′=144km/h =40m/s ,由v =s t
得: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v′t′=40m/s×
50s =2000m , ∴火车的长度s 火车=s′-s 桥=2000m-1500m =500m . 【点睛】 (1)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和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利用v =S t
,即可求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2)已知速度和时间可求火车和桥梁的总长,总长减桥梁长就是火车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