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传统文化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一传统文化描述型
1.《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
A.CuSO4·5H2O
B.FeSO4·7H2O
C.KAl(SO4)2·12H2O
D.Fe2(SO4)3·9H2O
2.《本草图经》中关于绿矾的分解有如下描述:“绿矾形似朴消(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

”对此段话的说明中肯定错误的是( )
A.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7H2O
B.绿矾分解过程中没有发生电子的转移
C.“色赤”物质可能是Fe2O3
D.流出的液体中可能含有硫酸
3.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4.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

“蜃”的主要成分是( )
A.CaO B.Ca(OH)2
C.SiO2D.Al2O3
5.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 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中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A.萃取B.渗析
C.蒸馏D.干馏
6.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说错误的是( )
A.《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B.《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D.《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
7.《神农本草经》说:“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

”《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

这里的“丹”是指( )
A.氯化物B.合金
C.硫化物D.氧化物
8.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探索认知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贯穿始终。

以下说法从化学视角理解,错误的是( )
关的化学知识,古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
A.《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机”这
是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
B.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描写“碘的升华”
C.《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
D.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
10.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关于“鼻冲水”的记载明确指出:“鼻冲水,出西洋,……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惟以此水瓶口对鼻吸其气,即遍身麻颤出汗而愈。

虚弱者忌之。

宜外用,勿服。

”这里的“鼻冲水”是稀硫酸、氢氟酸溶液、氨水、醋酸溶液中的一种。

下列有关“鼻冲水”的推断正确的是( ) A.“鼻冲水”滴入酚酞溶液中,溶液不变色
B.“鼻冲水”中含有5种粒子
C.“鼻冲水”是弱电解质
D.“鼻冲水”不能使二氧化硅溶解
题型三“N A”拓展应用型
1.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甲醇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 A
B.25 ℃时,1.0 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 A
C.加热条件下,20 mL 10 mol·L-1浓硝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 A
D.7.8 g由Na2S和Na2O2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阴离子的数目为0.1N A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3,8 g O2含有4N A个电子
B.1 L 0.1 mol·L-1的氨水中有0.1N A个NH4+
C.标准状况下,22.4 L盐酸含有N A个HCl分子
D.1 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 A个电子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ol C2H6O分子中含C—H键的数目为0.5N A
B.1 L 0.1 mol·L-1 NH4Cl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1N A
C.8.4 g NaHCO3和MgCO3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1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4.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L pH=1的溶液中含有的H+数目为N A
B.常温常压下,22.4 L CH4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C.1 mol Na2O2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3N A
D.1 mol·L-1 NaCl溶液中含有的Cl-数目为N A
5.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2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3N A
B.1 mol NH4+所含质子数为11N A
C.2 mol SO2与1 mol O2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为2N A
D.NO2与足量H2O反应产生1.12 L NO,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0.1N A
6.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乙酸(忽略挥发损失)与足量的C2H518OH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充分反应可生成N A个CH3CO18OC2H5分子
B.常温常压下,7.8 g Na2O2含离子数为0.4N A
C.标准状况下,11.2 L CCl4中含分子数为0.5N A
D.6.4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含氧原子数为0.4N A
7.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含有2N A个Na+的Na2SO3溶液完全蒸干,得到1 mol Na2SO3固体
B.常温下,1 L pH=3的NH4Cl溶液中,由水电离的H+数为0.001N A
C.常温下,将27 g铝片投入足量浓硫酸中,最终生成的SO2分子数为1.5N A D.1 mol FeCl3与水反应,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其中胶体粒子的数目为N A 8.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2 g SO2与足量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 A
B.500 mL 0.1 mol·L-1的MgCl2溶液中,Mg2+所带正电荷总数为0.1N A C.标准状况下,22.4 L 14CO2与44 g 14CO2中所含分子数均为N A
D.在0.1 mol NaHSO4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总数为0.2N A
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6.8 g熔融的KHSO4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05N A
B.P4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因此1 mol P4分子中含有4N A个共价键C.标准状况下,11.2 L甲醛气体中的电子数为8N A
D.常温常压下,4.4 g CO2与N2O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3N A
10.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 A
B.1.7 g 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8N A
C.标准状况下,2.24 L 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N A
D.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2N A个电子11.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C2H6和22.4 L C6H14所含的分子数均为N A
B.0.2 g重水(D216O)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均为0.1N A
C.25 ℃时,1 L pH=12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的数目为0.02N A D.完全燃烧1.5 mol CH3CH2OH和C2H4的混合物,转移电子数为16N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