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体、产教融合、三段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08期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8年度高教科研课题““双主体、产教融合、三段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GJX2018D18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向群(1981-),男,汉族,吉林敦化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改革。
收稿日期:2019年6月7日。
2014年颁布的教职成《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
见》中提出努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技术能力和水平。
2015年《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5]29号中第一批165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确定。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关于做好2018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8]10号,可见现代学徒制实施范围和规模都得以迅猛发展,现代学徒制人才模式的实施与探索正如火如荼的进行。
1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
“双主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的共赢合作,双方可以各自发挥本体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还可以进行优秀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就某个专业或相关几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即学校和企业共同均为办学主体,校企共同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实施等工作,主要由企业负责推荐就业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双主体’校企合作办学,充分明确了在合作举办专业上,企业和学校均为办学主体,共同履行主体责任、发挥双主体作用。
我校地处吉林省,省内有着多家知名的制药企业和畜牧企业,这为实现“双主体”校企合作育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企业中有着很多技能一流的技师,学校中有着大批活力充沛、进取心强的年轻学生,现代学徒制就是利用二者互补互惠而将其结合的,与以往的订单班和冠名班不同,学校、企业的合作不仅体现在一纸合同表面,二者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和考核方案,设置与产业对接的资格证书,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使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培养过程中与企业深度融合,做到毕业即就业。
“双主体、产教融合、三段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始于学徒制但是又不同于学徒制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在原学徒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作用,学校和企业形成责权利清晰的利益共同体;以建立在合约基础上的有效运行机制为保障;产教融合得到充分实现;“出口”拉动“入口”作用突出;“服务需求”体现明显。
广泛研究与应用前沿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2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2.1研究目标
现代职业教育中,最根本的是人的教育,我们尝试通过“双主体、产教融合、三段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究。
有力的推动产教融合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带动生物工程学院各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究,职业标准研究、岗位能力分析、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改革。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实用性技术技能人才,在省内其他院校中得以推广与使用。
2.2研究思路
“双主体”作用,即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
把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作为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把职业标准转化为教学内容、把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行业的指导,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源于生产工作一线的实际教学任务,任务来源于实际工作,而又不同于实际工作,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实施教学,注重企业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任务的综合评价,同时关注学生对教学任务的反馈,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3研究内容
2.3.1校企共定人才培养目标
与大北农集团、正邦集团、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亚泰集团吉林大药房、吉春制药(四平)等具有代表性的知名企业进行联合,校企共同进行岗位分析、论证,共同制定了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明确了职业面向与岗位职责。
例如制药专业群的岗位面向有:制剂员、生产工艺员、设备维护员、品控员、健康管理师(药品营销)等岗
位。
畜牧、宠物的岗位面向有:禽畜饲养员、宠物保健师、动物防疫检疫
师等岗位。
2.3.2发挥行业指导作用,突出“双主体”,构建岗位职责与教学内容相统一、紧密衔接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体系
依据培养目标要求,设计遵从行业指导,与企业岗位要求相统一的课程体系。
核心课必须于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相统一,必须发挥行业的指导作用与企业的主体作用。
例如《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技术》、《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对应岗位是制剂员与生产工艺员,《发酵产品生产设备与实训》对应岗位是设备维护员。
《药理学》、《药事管理与法规》、《药物化学》、《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是“国家执业药师”、“药物制剂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科目。
《宠物饲养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技术》等课程对应的是禽畜饲养员,《小动物内科病治疗》《宠物临床诊疗技术》对应的岗位是动物保健师,所有科目的设置也都服务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课程体系的构建既符合企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也实现了行业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继续学习能力培养。
2.3.3实施“三段式”(1.5+0.5+1)的人才培养
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为指导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逐级渐进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进行实施。
第一阶段是第一、二、三学期(1.5)。
新生入校第一学期,重点在对学生进行人文及思想素养的培养,在校内,企业参与完成从“学生”到“学徒”的入门教育,完成学生对企业和将来工作岗位的初步认知,让学生入学即明确今后的就业形势及岗位,解决新生入学对未来就业及发展的疑惑。
第二、三学期,根据学生实际知识和技能学习需要,校企合作,引入企业文化,努力营造企业氛围,逐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让学生体验、感悟企业文化。
第一、二、三学期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紧密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交替安排学生到企业的不同岗位担任学徒进行技术技能学习,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学习成绩将由企业的教师综合评定,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培养融于工作过程中,完成“学徒”学习的整体转变。
第二阶段是第四学期(0.5),“学中做,做中学”,依托试点合作企业,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采用“一个岗位一个师傅,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的形式,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学徒的身份在岗位轮训中积累经验、增长技能,同时相应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也进驻企业,教师协同企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训及专业技能训练培训,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
通过进驻企业,让学生切身真实的体验企业文化和企业生产,大家定期交流各自的岗位职责及主要任务,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切实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并不断积累岗位工作经验,完成从“学徒工”转变成“准员工”的培养过程。
第三阶段是第五、六学期(1.0),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企业进行绩效考核,形成专业综合能力,从“准员工”转变到“员工”,最终顺利完成身份上从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逐步转化。
综上所述,建立现代学徒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全面促进劳动就业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协同发展,不断扩宽人才培养的渠道,才能不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从而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余金栋,申耀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8(40):230+232.
[2]刘忠彬,郭辉,杨晓娟.产教融合背景的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2018(29):24-27.
[3]漆军,吴念香,李海东.现代学徒制与职业教育形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41-44.
“双主体、产教融合、三段式”现代学徒制人才
培养模式初探
李向群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吉林四平136001)
摘要:采用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学校和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双方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产教融合得到充分体现,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双主体;产教融合;三段式;学徒制
教育实践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