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强天津中学20XX届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出题人:袁庆华
20XX年12月20日
1.C.(整合有误、张冠李戴。

见原文第一、二段,“病态赌博”属广义成瘾,导致的是“强迫性依赖”。


2.C.(A,曲解文意,不是“抑制”而是“促使”,并且导致注意力分散的不是尼古丁,而是“多巴胺神经递质”;B,因果倒置,是“身临其境”导致“不分情境、不分时间”;D,答非所问,缺乏成就动机,寻找外界认可是青少年渴求成瘾性行为的个体因素。


3.A.(B,表述错误,“或……或……”与原文不符,文中是递进关系;C,以偏概全,影响学习的只是青少年成瘾者;D,只有……才,过于绝对,据原文“可以”可知这种做法只是措施之一,不是唯一做法。


4. B(“善”是“与……交好”的意思。


5. D(A介词,被/介词,比; B连词,而/介词,用; C动词,作/介词,被;D都是副词,表顺承,于是、就)
6.A(“便向自己的母亲请求收他为养子”错,是向周文育的母亲请求)
7.(1)周弘让善于写隶书,抄写蔡邕的《劝学》和古诗送给周文育,周文育不认识也不理解这些。

(善、遗、不之省各1分,句子流畅1分)
(2)当时贼兵非常多,一日之中战斗几十回合,周文育担任前锋冲锋陷阵,勇敢为军中第一
(3)您很快就能突然得到二千两银子,如果您不相信我,就拿我的话去验证(就把我的话作为证明)。

(须臾、见信、以……为,各1分)
•文言参考翻译
周文育,字景德,是义兴阳羡县人。

少年时父亲去世家庭贫苦,原先住在新安寿昌县,姓项,名猛奴。

11岁,能在河水里来来回回游几里远,能跳高五六尺,与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没有人能赶上他。

义兴人周荟担任寿昌浦口戍主,见到周文育认为他很出众,便招来和他谈话。

周文育说:“母亲年老家里贫穷,哥哥姐姐都已长大,一直被赋役困扰着。

”周荟同情他,就随着周文育到他家里,向他母亲请求领养周文育为养子,母亲就同意了。

等周荟官职期限任满,就带着周文育回到京城,拜见太子詹事周舍,请他为文育取名字,周舍就为他取了这个名字,字景德。

周荟让哥哥的儿子周弘让教他书法、算术。

周弘让善于写隶书,抄写蔡邕的《劝学》和古诗送给周文育,周文育不认识也不理解这些。

谓弘让曰:“谁能学此,要想取得富贵只要有长矛就可以了。

”周弘让人为他又雄心壮志,教他骑马射箭,文育非常高兴。

司州刺史陈庆之与周荟同郡,一向相处很好,起用荟为前军军主。

庆之使荟将五百人往新蔡悬瓠,慰劳白水蛮人,蛮人密谋活捉周荟要送给魏,事备发觉后,周荟与周文育率兵抵抗。

当时贼兵非常多,一日之中战斗几十回合,周文育担任前锋冲锋陷阵,勇敢为军中第
一。

周荟在战斗中战死,周文育骑马夺回周荟的尸体,贼不敢逼近。

到晚上,各自引去。

文育身遭九处创伤,创好后,辞请回家安葬父亲,庆之壮其节,厚加赗遗而遣之。

安葬完毕,恰好碰上庐安兴做南江督护,起用周文育同行。

多次征讨俚獠,所在有功,授予南海令。

庐安兴死后,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被高祖打败,高祖赦免了他,语在《僧明传》。

后监州王劢让周文育担任长流参军,深受重用。

王劢被取代,周文育想和王劢一起北下,至大庾岭,诣卜者,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

”文育曰:“足钱便可,谁望公侯。

”卜人又曰:“您很快就能突然得到二千两银子,如果您不相信我,就拿我的话去验证。

”其夕,宿逆旅,有贾人求与文育博,文育胜之,得银二千两。

旦日辞劢,劢问其故,文育以告,劢乃遣之。

高祖在高要,听说他回来,非常高兴,派人迎接他,大加赏赐,分在军队中任职。

8. 比喻和夸张。

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的形容为能镇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风浪的威势。

(写出一种手法2分,两种3分)
9. 恶风、黄流预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黜之后的愤懑之情;
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情;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

11. (1)(5分)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

(B、D错在最后一句,A错在“文学概念”不是通过大学生邻居来家获得的。


(2)①莫言的想象力首先来源于童年饥饿的记忆。

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说“味道好极了”。

②莫言的想象力来源于乡村的生活资源。

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

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和大地发出的气味。

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③莫言的想象力来源于恐惧。

小时候听了很多鬼神妖怪的故事,当时的生活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莫言就觉得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想象力就产生了。

(一点2分)
(3)(6分)①这句话的含义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莫言可以卑微懦弱,忍受委屈,但作为一个作家一定要有勇气敢说话敢做事,不会有所顾虑和畏惧。

②莫言觉得讲真话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

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对社会无益,也会影响文学的品格。

他坚持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文学作品,他要真实地反映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③他不把文学作为唱赞歌的工具。

他认为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
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

④敢于讲黑暗彻底暴露,不会因为迎合部分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

“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答上3点给满分)
(4)(8分)示例一:各个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并能被世界范围的读者所理解。

中国乡土文学有着深厚的魅力。

①莫言谈自己的文学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于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而那种生活是属于乡村的生活。

原文中关于放牧一段描述,就是最好的说明。

②原文中莫言说自己的小说语言是庞杂的,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

他把许多方言土语,写到书上,非常典雅古朴同时也通俗易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

他认为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

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③当代作家中的贾平凹是一位致力于描写陕西农民的生活的作家,他的作品《秦川》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举其他作家也可以)
示例二: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有这样一个启示,就是增强作品的独创性,每个作家只有找到自己的独创性,才能得到世界更大的认可。

①莫言小说语言是比较庞杂的,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

他在语言上有自己的特色。

②他并没有为了得诺贝尔奖而调整了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了自己写作的方法。

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

③现在很多作家是在为政策而写作,为文学奖而写作,为市场而写作,这都是不
对的,会写得庸俗,失去特色。

莫言的获奖也许对中国纯文学是一种提升和推动,会让作家更加将身心沉潜到文学中,是为文学写作的作家更能找到自信。

示例三:作家总是从熟悉的生活写起,总是把自己身边的人物,甚至把自己的亲人当作小说中的人物来描写。

联系现实:如汪曾祺的胡同里的文化,铁凝作品中的笨花镇、保定府,王安忆作品中的上海里弄、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贾平凹笔下是商州等都可以证明这点。

能和老托尔斯泰的话及莫言的创作联系起来,言之成理即可。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12.解析:A.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B.望文生义。

“不厌其烦”意为“不嫌烦琐与麻烦”,这里应用“不胜其烦”,意为“烦琐、啰嗦得使人受不了”。

C.望文生义,“不以为然”意为“不认为这是对的”应用“不以为意”。

D.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都有,并夹杂在一起,用来指电子产品的质量,使用对象不当。

答案:A
13.解析:A.“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调和油等均已作了标志”句式杂糅。

C.语序不当,应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的建议”。

D.成分残缺,“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的主语应为“网络这面‘镜子’的存在”。

答案: B
14、【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语序排列和连贯。

根据“甚至封存自己的矿山”可以知道,排列在最后的一句应该是能够与“甚至……”组成递进关系,且都是说一些国家行为的,就只有③才能衔接,故排除AC项。

B项中⑥和①不能构成轻微转折关系,就必须在⑤之前加一个转折词语意才畅通,但原文没有转折词语,故排除B项。

15、(5分)(1)不吝赐教(2)忝列(3)敬赠 (4)消息(5)府上
16、(3分)先秦诸子散文的突出特色是寓理于形,借助形象议论说理。

【评分参考】答案包含2个要点:答出“诸子散文的突出特色”给1分,答出“寓理于形”或“借助形象议论说理”给2分。

17、示例:命运给予黏土的是一窑烈火,黏土回报世界的却是一件精美的瓷器;命运给予巨石的是千锤百炼,巨石回报世界的却是一座神圣的佛像。

(每句3分,分别为:句式1分,句意1分,表达1分。

共6分)
阅卷任务:
1、作文:袁庆华胡明忠崔娜杨慧琼
2、古文翻译:薛永刚
3、诗歌鉴赏:王鸿鸣
4、现代文阅读11题(1)(2)小题:付健
5、现代文阅读11题(4)小题和16题:冯亮
6、选择题和11题(3)小题:赵文义
7、填空题和17题:罗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